教育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教育学基础:教学评价篇(思维导图)

教育学基础:教学评价篇(思维导图)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
教学评价概述
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历史发展
西周建立教育考评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测量教学评价
意义
对于学校是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 对于教师是改进教学的信息; 对于学生是学习效果的反馈; 对于领导是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 对于家长是了解学习情况配合教学工作
种类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评教的方法
要重视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评价他的专业水平 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教学的三种水平
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探索水平
评教的方法
分析法、计分法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方法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
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 和考试两个部分组成。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大类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维新运动-清末新政 思维导图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维新运动-清末新政 思维导图

新学制的建立
壬寅学制
1902 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
规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 统的法定学校系统,未能实行,但却成为“癸卯学制”的雏形
1903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法定学制
在普通学堂之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独立系统
科举制的废除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长期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在
建立行政体制 制定教育宗旨
形式上宣告结束,一个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制度在逐步形成。 专设总理学务大臣,成立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政府主管机构——学部 宗旨:忠君(核心)、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出发点:国家本位
康有为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废除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除科举。 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
《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1884年《大同书》,废除私有制、等级制,提出去国、去家,实行男女平等。 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开民智为第一要义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早期改良派
经济: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思想文化: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主张:学习西学;改革科举;建立近代学制;倡导女子教育
1891年广州万木草堂

举办学堂
康有为

1897年长沙湖南时务学堂
教 育
对洋务学堂有所突破的新式学堂
盛宣怀:天津、上海创办的北洋西学堂和南洋公学

梁启超、经元:上海的经正女学
《变法通议》-《论幼学》
严复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思维导图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可称为生理的发展,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
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2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二是思 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身心向积极方面变 化的过程
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内发论遗传决定 环境决定论
多因素共同作用
遗传素质 环境
学校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积极变化的过程
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心理发展包括两方面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 各方面的潜在素质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 质基础;心理发展影响着生理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作为 个体只有实参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 件的能力,能否较好地发挥能动性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第八章 教育学研究思维导图-高清脑图模板

第八章 教育学研究思维导图-高清脑图模板

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的历史“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31.从教育研究者的哲学定向来看,他们坚持感觉论或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相信实在论2.从教育理论的来源上看,主要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家自身实践经验的概括3.从教育学著作的逻辑结构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作大多缺乏严格的逻辑体系“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3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坛讲授教育学并确立其在大学课程中学术地位的人(首讲授)1.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2.赫尔巴特所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这一主张,成为这一时期研究教育学的人的共同信念3.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31.在批判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和教育学中建立起新的科学观2.坚持不懈的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化3.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方法是这一时期教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31.从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教育学实际上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冲突过程中相互融合与渗透,并产生了许多不同主导背景的新型教育学理论2.在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二研究者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向纵深展开:一个维度是促使传统教育学的迅速接替,并分化出速度哦新兴教育学科;另一维度是不同的教育学理论选择不同得价值定向,使理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得局面。

3。

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教育写研究方法在争论、冲突中逐渐融合与互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论4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应是一个由多种不同层次的方法而构成的理论体系,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研究方法理论。

它包括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的方法论原理,即哲学方法论。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概述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概述思维导图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常⽤法过程(最基本⽤法)我从这部影⽚中受到了⼀次深刻的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法你的孩⼦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的制度⼀般出现在官⽅⽂献中教育是振兴地⽅经济的基础词源最早出现:孟⼦.尽⼼上最早把教和育分开:许慎《说⽂解字》⻄⽅:education :潜质引发定义 ⼴义:学校、社会、家庭、⾃我教育、⾃然形态的教育(⽣产⽣活中)狭义:学校教育区别:计划性更狭义:德育谢弗勒《教育的语⾔》教育术语(概念、范畴)纲领性定义:应然描述性定义:实然规定性定义:作者⾃⼰给教育下的定义教育隐喻 夸美纽斯:假如要去形成⼀个⼈,那必须的由教育去形成;种⼦、阳光...塑造:教师是⼈类灵魂的⼯程师 雕琢:⽟不琢不成器陶冶洛克:⽩板说教育⼝号教育的结构内部结构(基本要素、活动的结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学校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起主导作⽤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社会⽂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科学知识和社会⽂明的传播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我教育能⼒的学习者学⽣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接受教育的必要性能动性和主体性——⾃我改造和⾃我塑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媒介和教育措施构成版本⼀:教育内容和教育⼿段(形式) 版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段、教育活动⽅式和教育环境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对⽭盾才是教育中的基 本的、决定性的⽭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其他说法叶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质 柳海⺠: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段 王道俊、郭⽂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式教育形态的分类教育系统⾃身标准⾮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类教育的⾼级形态)运⾏场所和空间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标准、产业技术、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外部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类型结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其他办学形式结构 全⽇制、半⼯(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播、电视等学校组成管理体制结构 公办、⺠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办学教育的本质 概念:教育是⼀种有⽬的的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学学科结构的逻辑起点 教育是在⼀定背景下发⽣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本质属性(特征):育⼈性 ⼈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的性双重属性说⽣产⼒说上层建筑说特殊范畴说社会实践说社会实践说根本属性:社会性⼈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社会性和意识性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阶级性⻄周的学在官府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唐朝的六学⼆馆⼆馆崇⽂馆弘⽂馆六学国⼦学,三品以上⼤学,五品以上⻄⻔学,七品以上律学,⼋品以下,庶⼦书学,⼋品以下,庶⼦算学,⼋品以下,庶⼦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没有等级性相对独⽴性 版本⼀: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后⾏、并⾏、先⾏)版本⼆:转化活动、历史继承性、不平衡 版本三: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 版本四: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历史继承性、不平衡 ⻓期性 ⽣产性 ⺠族性教育的功能特征 客观性 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结构在⼈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功能的客观性社会性教育的功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变化多样性 既有对个体的发展的功能,也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功能,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功能⽆边⽆界,⽆限夸⼤教育功能是不合适的 整体性 教育多样的功能之间不是杂乱⽆章的,⽽是⼀个有序的组合体,表现出整体性条件性教育功能不会⾃动实现类型按照作⽤对象个体功能(本体功能) 个体的个性化教育促进⼈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的独特性教育促使⼈的创造性开发并实现个体价值个体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的⻆⾊意识社会功能(派⽣功能)⽅向正向(积极)功能负向(消极)功能呈现形式显性功能(计划内)隐性功能(计划外)性质保守功能超越功能。

小学教育学 第7章 小学教育内容思维导图

小学教育学 第7章 小学教育内容思维导图

小学教育内容概述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特指小学教育内容的含义为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小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文化总体内容选择标准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文化发展需要领域小学教育内容的领域=小学教育课目(课程表)4层次课程内容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教材内容统编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选择学习内容~文化本性小学教育内容是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精华的小教内容,具有再生性和简洁性属于再生文化,不是创造出来时的原始文化少而精的文化内容凝结了很多信息~优化的学习条件教师和学生都是依托教育内容开展活动~小学师生活动的共同客体内容的主要取向传统的取向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形式教育【洛克、裴斯泰洛齐】/形式训练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2.教育应以形式训练为目的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的结果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1.教育的任务在于提示适当的观点来建设心灵2.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目的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对立人本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的分野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的对峙实用内容与虚用内容的分歧当前的取向全面性与基础性兼顾确定性与灵活性共性内容的研究策略教材处理策略尊重教材、研读~调整~、拓展~班级活动内容策略根据学情提炼主题围绕主题巧拟内容教师不应该对教育内容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而要考虑将其转化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开展调研,明确方向选择文化,组织内容。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思维导图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思维导图


①及早施教②威严与慈爱相结合③均爱原则
教 育
论儿童教育
④重视语言教育⑤重视道德教育

成人教育思想
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
崇儒兴学
提高孔子和儒生的地位;推崇儒学,统一经学等 《五经正义》(唐太宗、颜师古)、“开成石经”(唐文宗)
文教政策
兼用佛道
发展科学
任立私学

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
国子监(双重性质),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魏晋的学校教育
南朝的学校教育
北朝
中央官学 地方官学 私学教育
三国时期-官学教育 两晋-官学教育 魏晋时期-私学 宋、齐-官学 梁、陈-官学 南朝-私学
经学兴盛


制 度
学校萌芽
凡坚持学习能通一经的,经过策试可量才录用,即使寒门也不见弃。讲诵经学的风气曾盛极一时
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从两汉师法家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称为“魏晋经学”。实质上这已是儒、佛 、道混合的经学 南朝: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科并立,分科的教授制度是后代分科大学的开端 北魏:中央官学中设有律学和算学,医学也设有太医博士及助教
董仲舒、颜之推、韩愈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下焉者畏威而寡罪”
韩愈认为“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韩 愈
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
教育的任务:为治国兴邦培育人才 爱才、选材、用材
《师说》提倡尊师重道,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论尊师重道
教师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求师标准:“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北魏汉化教育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