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

2 0 1 6年第 3卷第 5 8期
2 Ol 6 Vl 0 1 . 3 No. 5 8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单药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不劣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

背
景
L F等报 告 的开放 单盲 平行 对 照研 究 旨在评 i H
服制 剂 ;棕榈 酸 帕利 哌 酮注 射 液 治 疗 组 ,n= 2 ) 2 9 或 注射用 利培 酮微 球 (5~ 0mg 2 5 ,补 充 口服 利 培 酮 ;注 射 用 利 培 酮 微 球 治 疗 组 ,n=23) 治 疗 。 2
(3 9 ) ( 1 。两组 治疗 引发 的不 良事 件 ( E 1.2 图 ) T— As E )发生率类似 (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组
注射用利 培酮微 球 (f ~ 0m ,补 充 口服利 培 2 5 g 5 酮) 。棕 榈 酸帕利 哌 酮注 射 液 针剂 治疗 患 者 普 遍 耐 受。
中 国心 理 卫 生 杂 志
21 0 2年 6月
第2 6卷 ( 刊 1 增 )
1 7
( 准 差 ) 分 别 为 一2. (1.8) 和 一2 . 标 36 62 69
(5 4 ) 1 . 3 。棕榈 酸 帕利 哌酮 注 射 液 不劣 于 注 射用 利
结
论
研 究证 实 ,可变剂 量 的棕榈 酸 帕利 哌 酮注射 液
醐
皿
—
1 0
—
2 0
善
图 1 终点时疗效观察指标 自基线的变化 ( P分析集 ) P
结果
阳性 与 阴 性 症 状 量 表 ( A S 总 分 在 基 线 P NS )
¨ww. mh. n , c jc
蒜
警
微球 治疗 组 终 点 P NS 总 分 较 基 线 的 变 化 均 值 A S
主要 疗效 指标 为最 后一 次 随机后 评估 阳性 和 阴性症 状 量表 ( A S ) 总 分 较 基 线 的变 化 。符 合 治 疗 PNS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 关键 词 】 帕利哌酮 ; 利培酮 ; 精 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是精 神科临 床最 常见 的疾 病之一 . 临床上 多 表现 为感知 、 思维 、 情感 、 行为等精神活动多个方 面的异 常 , 病 程多迁延 , 常反复发作 。 患者常呈衰退倾向 , 社会 功能不 良, 致 残率高 。利培酮 是 临床上 常 用 的治疗 精神 分裂 症 的药 物之
一
7 5 %为显著进步 , 2 5 %~ 5 0 %为进步 , 减分率 < 2 5 %为无效 。安 全性 评价采用治疗 中出现 的症状 量表 ( T E S S ) 及 血常规 、 肝 肾 功能 、 空腹血糖 、 血清催 乳 素水平 、 体 重指 数 ( B M1 ) 、 心 电图。 P A N S S量表及副反应 量表 均 由受 过培 训 的精神 科 医师 进行 评定 , 评定 者间一致性较高 ( k a p p a = 0 . 8 6 ) 。 4 . 统计 学 处 理 : 使用 e p i d a t a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录 入 , 使 用 S P S S 2 2 . 0统计 软件进行 统计处 理 。对 于符 合正态 分布 的计
齐 齐 哈 尔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6年 第 3 7卷 第 2 4期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6 , V o 1 . 3 7 , N o . 2 4
2 . 给药方法 : 研究组 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 片( 西 安杨森 制 药有 限公 司生产 , 商 品名 : 芮达 ) , 起 始剂量 6 m g / d , 根据 病 情 调整剂量 , 平均剂量 为( 9 . 2 ± 2 . 3 ) m g 。对 照组服用利培酮片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而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是两种常见的治疗药物。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种药物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
一、药物介绍棕榈酸帕利哌酮是一种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负性症状。
它能够与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A受体结合,从而改善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精神症状。
利培酮是一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主要通过和多巴胺D2受体结合,从而改善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精神症状。
二、疗效对比1.短期疗效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在短期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方面,两种药物在改善阳性症状和负性症状方面的疗效相似,但在改善认知症状方面,棕榈酸帕利哌酮更为优越。
2.长期疗效在长期治疗方面,棕榈酸帕利哌酮的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利培酮。
在一项追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长达2年的治疗中,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的患者相对于使用利培酮的患者,出现终止治疗和复发的几率更小,且治疗之后的康复过程也更为迅速。
三、安全性对比1.短期安全性在短期治疗期间,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的安全性相似。
两种药物的最常见副作用都包括头晕、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
但是,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的患者中,前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更小。
2.长期安全性在长期治疗方面,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的患者相对于使用利培酮的患者,在肝功能损伤、葡萄糖耐量下降、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方面的风险更小。
四、结论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作为一种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方面疗效显著,且在长期治疗时优于利培酮,而且副作用较少。
因此,对于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医生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作为治疗药物。
同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葡萄糖代谢和体重等指标,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宋国华;杨剑虹;卢桂华【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n=40)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n=40),均为肌内注射,治疗12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平均治疗剂量为(97.44±21.30) mg,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平均治疗剂量为(29.69±8.34) 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时出现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时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12周末,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82.1%,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35)010【总页数】4页(P1072-1075)【关键词】帕利哌酮,棕榈酸;利培酮微球,注射用;精神分裂症【作者】宋国华;杨剑虹;卢桂华【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1;R749.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常反复发作,容易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衰退和精神残疾,需长期药物治疗[1]。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基 线 的变 化 。
一
0 棕榈酸 帕利哌酮注 射液 ( = 8 ) ・ N 39
基线
终点
+ 注 用 培 徽 (3) 射 利 酮 球 =6 N7
; : ;嚣 : ;
结
果
共 97例 (6 ) 患 者 完 成 研 究 ( 榈 酸 帕 2 7% 棕
图1 P S AN S总分 自基 线 的变 化 ( P分 析 集 ) P
一
丑
O
一
氆 窖
2
4
琏
葵
—
-
6
4
1 5
2 2
3 6
天
图 2 治疗前 3 6天 期 间 P NS A S评 分 改 善 的 患 者 比 例 (T I T分 析 集 )
随 机化后 阳性 和 阴 性 症 状 量 表 ( A S 总 分 较 P NS )
天: 4 1 2 5 2 3 6 终 点 平均P N S 分 A S总
参 考 文 献
(4 2 ) ( 1 。棕榈 酸 帕 利 哌酮 注射 液 不劣 于 1.4 图 ) 注射用 利 培酮微 球 。棕榈 酸帕利 哌 酮注射 液治 疗组 的耐受 性 和 安 全 性 与 注 射 用 利 培 酮 微 球 治 疗 组 相
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目前 ,临床 上 常 用美 沙酮 对 存 在 海 洛 因 等 阿片 类 毒 品 依 赖 的 吸 毒 人员 进 行 脱 毒 治 疗 和 替代 治 疗 。不 过 ,有 临 床
报 道 指 出 ,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 规 剂 量 的美 沙 酮 对 吸 毒 人 员 进 行 治 疗 后 ,
有8 0 % 的 吸毒 人 员仍 存 在 偷 吸 的 冲动 】 。部 分 吸 毒人 员 会 在 这 种 冲 动 的诱 使 下 偷 吸 毒 品 ,从 而 陷 入 吸 毒 一戒 毒 一偷 吸 的恶 性 循 环 】 。究 其 原 因 ,与 吸毒 人 员 的 中枢 神 经 被 毒
可 降低 其 偷 吸 率 ,增 强 其 对 维 持 治 疗 的 自信 心 。在 本 次研 究 中 ,江 苏 省 连 云 港市 第 四人 民医 院对 常规 剂 量 组 吸 毒 人 员 用 常 规剂 量 的美 沙 酮进 行 治 疗 。对 大剂 量 组 吸毒 人 员 用 大 剂 量 的美 沙 酮进 行 治 疗 。本 次 研 究 的 结 果显 示 ,大 剂 量 组 吸 毒 人 员 的偷 吸 率 明显 低 于常 规 剂 量 组 吸 毒 人 员 ,差 异
研究[ J ] . 实用 预 防 医 学 。 2 0 0 7 , 1 4 ( 6 ) : 1 9 2 3 一l 9 2 5 .
有4 1例 吸毒 人 员维 持 治疗 的 时 间 ≥ 5年 ,占该 组 吸毒 人员
总数 的 4 2 . 2 7 %。大 剂 量 组维 持 治疗 时 间 ≥ 5年 吸毒 人 员 的 比例 明显 大 于常 规剂 量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品麻 痹及 损 坏 ,从 而丧 失理 智 和信 心 ,无 法 维持 治 疗有 关 。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比分析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比分析李琼【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
另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Krawieck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0.05;说明两种药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0.05;对照组SDSS评分未见明显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BPRS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0.05;观察组各项因子评分下降更加显著,组间比较,<0.05。
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帕利哌酮更有助于社会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帕利哌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心理疾病,临床发病原因复杂,研究表明[1-2],其发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感知、意志、思维、行动等异常和障碍,出现精神活动不协调现象。
因此,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关键不仅在于临床症状的缓解,还要重视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本文对我院采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2~59岁,平均(37.9±3.3)岁,平均病程(3.3±0.9)年;另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5~57岁,平均(39.1±3.9)岁,平均病程(3.7±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03-07T11:48:13.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高春华
[导读] 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齐齐哈尔民康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至12周末,过程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精神分裂症;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 and 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8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at the end of the 2 weekend,the PAN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O.05). To the 12 weeken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rocess group was 82.1%,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ainly insomnia,extrapyramidal reaction,menstrual disorder,body mass gain and pain at injection site,but the incidence of body weight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palmitic acid Paley piperido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drug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lif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Paley piperidone palmitate;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率高和疾病负担重的精神疾病。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微球,虽然两种药物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更为少一些,而且其在维持期28天内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这无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本研究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两种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及对照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3.85±4.72)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43±3.01)年。
观察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11±1.23)岁;病程9~21年,平均病程(12.56±2.43)年。
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除精神分裂症外的其他疾病诊断;有其他明显躯体疾病,或生化、血液、尿液检查结果存在研究者认为具明显临床意义的异常;既往对任何药物曾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有迟发性运动障碍或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病史;怀孕、哺乳期的女性或有自杀、暴力行为危险的患者。
1.2方法
入组前若正在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停用该药物,进入2周药物清洗期。
观察组于治疗第1天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
150mg,第8天予100mg肌内注射(前二次注射部位为三角肌),第38天、第68天予75,100或150mg,肌内注射(三角肌或臀肌,左右侧轮流注射),本组末次肌内注射平均剂量为(97.44±21.30)mg。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在开始治疗期前28天口服利培酮每天1~6mg,直至第8天时注射利培酮25mg,以后每2周注射利培酮25、37.5或50mg,直到第78天。
两组患者治疗剂量由主管医师控制,患者的临床情况由研究者负责进行评定。
总观察时间为92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时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12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在思维、情感、行为方面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和经济都有影响。
治疗目的在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棕榈酸帕利哌酮在体内水解为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主要代谢产物。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但观察组不良反映更低,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对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J].黑龙江医药,2016,29(1):11475-11476.
[2]唐伟,杨馥银,温娜,等.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
49(2):76-80.
[3]陈杰,宋立平,胡晓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4):3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