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器材 2013乒乓球底板年终排行榜

合集下载

乒乓球拍的选择和经典球拍的介绍

乒乓球拍的选择和经典球拍的介绍

乒乓球拍的选择和经典球拍的介绍要想打好乒乓球,咱可以没有乒乓球服,没有乒乓球鞋,但是肯定要有一款适合的乒乓球拍。

要选择一款乒乓球拍,需要考虑的因素格外多。

包括球拍的材质,球拍产地,球拍品牌和球拍的价格。

目前市场的球拍品牌格外多,国内大大小小的品牌有上千种。

目前著名的大约有十个球拍品牌,这儿具体介绍每一个乒乓球拍品牌及此品牌下面的著名底板,期望能给大家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乒乓球拍品牌介绍--蝴蝶乒乓球拍品牌1)蝴蝶乒乓球拍品牌介绍:蝴蝶乒乓球拍底板,蝴蝶乒乓球拍底板是世界第一乒乓,很宠爱以选手的名字来命名拍子的名字,比方著名的张怡宁底板,郭跃底板,波尔底板等产品。

特点是较多项选择用日本特产的桧木和亚洲桐木等东方材质,直板做得比较厚,对底板的素材选择比较重视,领先推出多款参加了碳素、芳基等特别材质的产品。

蝴蝶底板是当今品种最为繁多的品牌。

2)蝴蝶乒乓球拍品牌的底板材料科技:蝴蝶底板材料科技全介绍之ZL CARBON蝴蝶开发的ZL 碳素纤维,是一款拥有高反弹力和有机纤维,并将高强度、高弹性、轻量融于一体的,还加上蝴蝶公司自创的特别编制方法产生的的碳素纤维,具有能攻能守得格外全面的高性能。

ZL CARBON 代表性球拍——蝴蝶AMULTART 乒乓球底板蝴蝶底板材料科技全介绍之ZL FIBER持有刚直分子构造的PBO 纤维——ZL FIBER,是有机纤维中拥有最高等级强度和弹性的纤维。

此外,比重比碳素纤维低10%,由于可以使高性能球拍更加轻量化。

给球拍带来高性能高弹性的超级纤维ZL FIBER。

ZL FIBER 代表性球拍——蝴蝶波尔ZLF 乒乓球底板蝴蝶底板材料科技全介绍之ARYLATE CARBON蝴蝶公司开发的Arylate CARBON 是纤维和碳素交织而成的型碳素,使用了Arylate CARBON 的球拍具有攻守兼备的性能,格外适合现代乒乓球全面型的打法,是受到著名选手梅兹和波尔认可和信任的球拍。

乒乓球拍品牌介绍

乒乓球拍品牌介绍

乒乓球拍品牌介绍1.斯帝卡Stiga瑞典品牌,斯帝卡Stiga乒乓球拍底板在世界乒乓球市场占有率极高,斯帝卡Stiga乒乓球拍底板做工精良,手感好,其平易近人的价格,更能让广大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接收。

STIGA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全球领先的乒乓球用品生产商,在全球范围内有100多家合作伙伴。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STIGA的产品得到了广大乒乓球选手和爱好者的认可,在这期间STIGA在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开发上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保持STIGA在乒乓领域的领先地位。

STIGA 按照一系列严格的生产标准制造底板,同时制定出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

通过多年的努力STIGA已经积累出一系列底板生产的技巧,工艺。

2.亚萨卡Yasaka亚萨卡Yasaka是日本品牌,其底板都是在瑞典制造的。

亚萨卡Yasaka的底板一直以来以控制好、手感好著称,其代言人是马林。

3.蝴蝶Butterfly蝴蝶Butterfly乒乓球拍底板以产品丰富著称,其广告投入各大品牌中数一数二,蝴蝶Butterfly乒乓球拍底板性价比极低,由于蝴蝶Butterfly乒乓球拍底板的大力赞助,国际上著名运动员使用蝴蝶的比例相当大。

蝴蝶的底板型号极其繁多,覆盖了各个打法的需要。

蝴蝶还是最早开发出碳素球拍的厂家。

代表作如CLEARFIELD(陈静用)、ADOLESCEN(李菊、张怡宁曾用)、普碳(普里莫拉茨用)、孔芳碳(孔令辉用)、金泽洙、CYPRESS等。

蝴蝶喜欢使用知名运动员为球拍命名,以加强其宣传力度。

但业余球友对于此不可迷信,对于蝴蝶Butterfly乒乓球拍底板,其口碑很杂,好评并不太多。

4.优拉Joola德国乒乓球品牌。

JOOLA——追求卓越与完美的象征从1952年生产出第一张乒乓球台至今,JOOLA五十多年来一直以新颖的造型,过硬的品质,领先的技术领导着世界乒乓球器材的潮流。

这个坐落于德国美丽的葡萄生产基地SIEBELDINGEN市的世界乒乓行业中的著名品牌,在德国拥有每小时出产30副球台,世界一流的生产线,其品牌商品,包括球台、球板、球、胶皮、服装、鞋等行销世界各地,同时,由于市场的拓展,德国JOOLA乒乓器材有限公司还在其他国家设立了新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I,III----关于底板选择及胶皮搭配的“毕业论文”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底板的淘汰”要让我把那篇E文的“毕业论文”重新翻译过来好象有点劲头不足, 还是先加一篇补充在这里, 那篇以后再说吧.一. “Final 10”-(BT555, Powerplay, YE, YAD, TL, TO, YO, YO40, KVY, WLQglassfiber).从我打过的超过30多块板中,这最后10块板之所以能成为我的选择, 是因为它们能满足我的下列要求:-都具备正手杀伤力和连续性的均衡;-都具有一定范围内较均衡的推档和横拉能力;-手感上都具有一定的“软”的感觉, 不是太硬;-板重都比较适合两面反胶, 不会太显“头重”;-板形都比较适合横拉,横打.那么, 不选择其他五层,七层,和纤维板的原因呢?二. “五层篇”(放弃的理由)还打过BTY的Shamada, Chinese Real, Korbel, Stiga的OC, Allround CR, 以及Avalox 550. 其中:-Shamada 和Real厚度超过得去7.0mm, 拉球底劲太差, 只适合近台, 近中台; 且无形变, 横拉不吃球, 属于快攻板.-Korbel, 550,OC, Allround-CR正手拉球低劲都不错, 蛮冲的, 但是发力要求较高. 最不好的是推挡时借力太差, 毫无力道而言.-还打过Yasaka的三层Hinoki的GX-600. 手感不错; 可惜板面太小, “甜点区”不够, 横拉易碰手指; 板还是太厚(>7.5mm),不适合横拉及中台的发力.三. “七层篇”(不用的原因)一直要想找一块推挡和横拉均衡的板, 那么, 一块“软或者偏软”的七层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事实是:-BTY CN7 是够“软”, 但是真的发力又缺少底劲, 而推挡又不够稳, 且对横拉来说仍然太厚, 形变不够.-777, Maxwood,CL, Powerspeed 推挡都相当好, 也不是太厚, 选择轻的也应能横拉. 但还是偏硬了一点, 正手的连续性和中台的底劲令人不满意, 且现在很难弄到较轻的了.-Rossi Fire 也太软了, 虽然底劲不错, 但完全缺乏7层的“坚挺”, 推挡太差. 而且, 所有德国造的直板(Tibhar, Joola, Andro), 板面均太小, 不适合直板横拉.四. “纤维篇”(永别的缘故)为了追求“一击必杀”的快感, 曾经试过不少碳板. 正手进攻确实“爽”, 但一比赛就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小球和防守实在不好把握.-普碳, Taksim, 都太厚, 影响小球的手感, 防守也不容易控制.-YCA, 瓦碳, 持球不错,顶对手的前冲弧圈也很好. 但“持球而不吃球”的特性令它们在正手中台底劲方面差强人意. 虽然近台的正手暴冲不错, 但横拉的连续性及弧线很差.-9th wonder, 一块美国Spintech牌子但由德国代工的7木2碳的板, 是我买的最贵的一块板, 144美元. 因为其网站把它吹的实在太好了, 我忍不住要试试. 结果只打了两次就以80美元“卖”给了一位朋友---惨痛的教训. 板面太小, 板身太厚, 有速度但底劲差.-Juic CarbonPower, 板面太“肥”, 又长又宽, 象一把扇子, 很薄, 形变过大, 相当振手, 速度及底劲都不易打出来.-Timo Boll spirit-CS, 板面偏小, 横打不好; 正手虽然中等力量拉球蛮稳定的, 弧线也不错, 真正发大力时手感不清晰, 且似乎底劲有限; 而且推挡的手感不稳定, 该软的时候不软, 该硬的时候不硬.-Nittaku KVC, 虽然不含碳,只有kevlar,手感算偏软, 但7.0mm厚的板身使得它没有什么形变,横打尚可, 横拉的连续性很差. 中台正手有极强的杀伤力, 反手加力推速度惊人. 因为kevlar的蓄能效应加上它的厚度,减力挡非常难, 及易出界. 小球手感不敏锐, 易冒高.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底板的择优”其实这里要写的和那篇E文的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但考虑到很多网友对E文不感冒, 而我实在又有点懒得再去翻译它, 这个就权充它的中文版吧. 实际上就是类似的内容换个角度表述.“器材发烧”的“烧”字真是用的一针见血. 除了自己头脑发热而受诱惑的意思之外, 还有“烧”钱的意思. 而“烧”钱就体现在:买一个,不满意,处理掉; 再试一个, 还是不满意, 又处理掉; 如此循环反复. 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 这个“烧”板的过程也就是球友们“筛选”商品的一个过程, 就象LP or GF在商场里试衣服一样. 抱着十几件一头扎进fitting room就不肯再出来.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陪我LP逛店买衣的, 看着她一会儿穿着不同的装束从里面出来, 好象在看免费的时装表演, 而我就是那个评判, 跟着自己的感觉在那“评头论足”, 倒是蛮有趣. 可是,她们就象我们烧器材一样, 似乎永远不会满意. 进出了N次, 衣服试了N堆, 出来对着早以等得两眼发昏的你说, “亲爱的, 这些都不太让我满意, 再去另一家瞧瞧吧!”晕否? 我们挑选器材也是这样, 总是挑刺, 鸡蛋里面拣骨头. 现在我已经挑到“Final 10”了, 还能再拣出“骨头”吗? 当然能!一. “Final 8”- YE,YAD,TL,TO, YO,YO40, KVY,WGF首先要被“烧”掉的就是BT555 和Powerplay, 两块分别为5层和7层中的“中庸”板. 主要表现在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当然也没什么缺点. 反过来, 套用一网友的话, 那也分别是它们的“缺点”和“优点”. 这类板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中等力量击球时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但是在力量稍大的时侯, 无论是来自对方的进攻还是自己的发力, 则显得手感模糊. 表现在中台发力拉冲的时候, 显得底劲不足, 不容易挂上最高的一档. 而体现在防守上, 则是“该硬的时侯不够硬, 该软的时侯不够软”. 换句话说, 想减力的时侯减不住, 想加力的时侯加不上. 这种对力量的反应使得在跟有一定水平的对手打时, 常常莫明其妙的出界或者下网,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以我的经验, Timo Boll Spirit-CS 也有这个特点, 我认为TBS 也属于一块“均衡但中庸”的板. 根据网友doggy的描述, 好象EnergyWood也属于这种板. 它们各方面表现平平, 其中正手的底劲是我比较在乎的. 而推挡又嫌不够稳健. 说到它们的正手底劲, 其实在发力完全到位,打透板的情况下, 弧圈的二跳也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这种情形有点可遇而不可求, 倒是在对练的时侯常常能作到, 但也不容易打出来. 这种“平庸”的个性使得它们属于“遇弱不弱,遇强不强”的底板,用于平时的练习不错,有利于帮助技术“定型”. 但在比赛中缺少特点, 这对直板来说是不利的.二.“Final 6”- TL, TO, YO, YO40, KVY, WGFYE/YAD, KVY/ WGF. 一边是5 层薄板里稍偏硬的, 一边是稍偏“软”的中等厚度纤维板. 都还算均衡. YE, Y AD 的正手底劲差点让我把它们作为我的主板, 但它们的推挡明显偏弱, 当然这可以通过用较硬的海棉及灌胶来得到极大的改善. 即使这样, 要发挥出底劲却对体力和步法要求比较高. 同时对发力的技巧, 比如腰腿的协调用力, 重心的运用, 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体力好的时侯, 比赛中常会有“超水平”发挥. 一般情况下却常有“发挥不出来”的感觉. 对方的球质量越高,这种板越好打, 因借力打力乃其强项. 当对方球“软”时, 就要求自身主动发力多, 否则就不能打出威力. 所以这两块板常常是“遇强不弱, 遇弱不强”. 相较之下, 那两块纤维板在发力和推挡之间更为均衡一点. 因其厚度适中, 横拉的连续性也不错. 通常在对水平相近或者弱点的对手时表现还算稳定, 也有超水平发挥的可能. 所以, 这一轮被“烧”掉的就是YE/YAD.三. “Final 4”- TL,TO,YO,YO40那么, 接着被“烧”的显然就是这两块纤维板.KVY 和WGF 可以说是我在众多纤维板中试出的适合我打法及手感的“精品”-如前所述, 碳板不够底劲,手感不够柔和. 而玻纤比碳“软”, 且有纯木的手感, 木头适当搭配, 有相当的底劲和连续性. 因玻纤还是属于“刚性纤维”一类, 所以推挡也不错.-Arylate 试过别人改成直板的Keyshot, Moonbeam, 手感太“闷”, 不清晰, 导致防守时易吃转, 推挡也欠力量. 当然拉冲的底劲是很好的, 因为Arylate蓄能很好. 但这是一种材料的“自动蓄能”, 什么时侯再释放出来有时用者不好把握, 发力拉/反拉易出界. Kevlar 比Arylate “硬”, 没有那么“弹”, 手感更清晰, 更易透板, 跟木头适当搭配可以有接近纯木的手感.-可是比起纯木板, Glassfiber 和Kevlar的板小球手感还是不够清晰. 而且它们“软弹”的特性虽令底劲大增, 也令防守的稳健受到影响, 因为减力效果差.四. “Final 2”- TO, YOTL, TO, YO,YO40 是我打过的所有板中各方面都有水准以上表现的好板, 同时又不乏自己突出的优点. 它们的正手拉球的底劲和力量都让我印象深刻. “均衡但不平庸”, 或者更贴切的说, 应该是“特长突出, 性能全面,无明显漏洞”. 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 都会有上佳表现, 对体力的要求也不象YE/Y AD 那么高, 球拍的控制感很好. 我基本上会保留这4块板. 但若真要我再挑出两块来, 那就是TO和YO. 因为:-同为5层板, TO的借力还是好过TL, 因其更厚. 而它们的底劲好象蛮接近的.-同为7层, YO的形变比YO40更大, 中台底劲更强, 弧线更好,防守更稳; 而推挡方面, 虽然都有些许轻微的震手感, 但7层的结构使得它们都感觉够坚挺五. “Final 1”- YO两块已经不多了, 且正好一块五层,一块七层, 换着玩也是蛮有乐趣的. 但我跟fireball 说了, 没有“烧”到只剩最后一块板, 是不能从这个“器材学校”毕业的. 如果假想我只能选择一块, 它会是哪个?-连老瓦都会变老, 连老瓦都会调整他的器材, 连老瓦都会离台越来越近. 我只是一个业余的, 还是打直板的. 虽然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以打控制球为主的打法, 离台更近点还是会对我更有利. YO虽然中台也有令人吃惊的底劲, 但比起五层的TO来还是略输一点. TO 虽然有更厚的板身, 但仞然是五层, 在近台没有七层的坚挺,实在的手感; 在来球力量不是很大时, 偶尔会觉得“发空”.-TO因为相对较厚的“力材”层, 要打透需要更好的发力, 否则手感不够“清晰”. 表现在小球方面, 手腕需用得更多. 而中台方面腰腿也要用得更多.-TO 只有WRB, 限制了只能挑很轻的胶皮, 不然会觉得“头重”.-Yasaka的手柄略细一些, 更易于横拉和推挡的转换.[这是根据我个人打法和手感做出的我认为适合自己的选择,只是把自己的“发烧”经历与大伙分享, 供朋友们参考, 希望不会误导大家.]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I-----“胶皮的搭配”如果说底板选择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 那末胶皮的搭配就更是如此. 虽然底板是一块拍子的灵魂, 但作为首先接触球体, 与球有最大作用面积和最长作用时间的胶皮, 它在调节整个拍子的手感和性能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块板的优点可能因为不当的胶皮配置而被掩盖, 而另一块板的缺点则可能因为适当的搭配而被淡化. 我在挑选底板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对眼花撩乱的各种胶皮的试验和取舍, 间中有不少体会, 想跟网友们分享一下, 也想听听不同的意见.似乎有无穷多的胶皮, 怎么去选? 当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打法和手感的要求, 这应该在挑选底板的时候就有个明确的概念了. 然后是为板搭配. 其实只要把胶皮分类, 就能大大简化这个过程. 中国的, 德国的, 日本的, 无论是面胶还是海绵, 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中国的现在有代表性的就是狂飚系列配20号或22号海绵. 德国造的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市场的, 当然是它的Tensor, 如Revolution Fire, Tango Extrem, Rapid D’Techs, Desto F1, Moristo2000等等. 但即使是德国牌子而由德国或日本制造的非Tensor类, 如Tibhar Rapid 和Donic JO Waldner, 由于设计理念差异, 手感也与“纯日本”的有明显不同, 尤其是在面胶的elasticity 方面. 日本的又有“Tension”和“非Tension”之分, 前者如Bryce, BryceFx, Cermet; 后者如Sriver, MarkV 等等.瑞典牌子Stiga的胶皮虽然基本上都是Made in Japan, 但因Stiga与中国队的历史渊源, 它的胶皮有些异于日本胶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它们面胶的粘性更强些, 反胶颗粒更短些, 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Mendo 系列, 包括MP. 而Stiga最近搞出的ACS (Air-Capsule-Sponge)更是一种“怪物”. 象Innova, Innova UL, 在轻力“搓”, “摆短”时, 制造旋转的能力有限, 而在接发球时对旋转不整么吃, 可以放心挑打,几乎有点“Anti-“的味道. 在防守弧圈时也有这种感觉, 不论来球有多转, 都会被它迅速消化掉.一. “中国胶”中国胶皮用过的不多, 感到自己能用的更少. G888,狂2都是用过两次便不能忍受而转手. 倒是狂3用着感觉不错.既试过国内弄的所谓“专业版”(39度, 20号, 2.15mm), 也打过供应国外市场的DHS (20号2.2mm) 或Nittaku(22号2.2mm). 还有Nittaku自己组装的配日本海绵的狂3(2.2mm). 还玩过Juic 出的所谓999 精品(999 Elite).突出的体会是: 中国式的面胶最好配中国海绵. Nittaku日本海绵狂3, Juic999 Elite, 甚至Butterfly Tempest, 都在短球上令人头痛, 特别容易冒高, 而拉前冲有速度缺底劲, 拉加转不易控制弧线的长短,推挡也缺力量.狂3配中国海绵尤其是20号适应面蛮广的, 在不太硬的七层板及偏软的纤维板上我都能打. 但觉得最好是放在象YE这样稍薄的5层板上, 这样吃球更好, 更利于“打磨结合”及制造好的拉球弧线, 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5层板推挡方面的弱点, 尤其是在灌胶之后.狂3带22号海绵则更适合配那些不仅薄而且形变更明显的5层板, 比如, BT550, OC, YAD等, 可以靠底板的形变来弥补22号在蓄能和底劲方面的不足, 也可以用22号在速度方面的优势来改善这些板在借力方面的缺点.二. “德国胶”我用过的德国胶皮主要是指上面提到的那些Tensor胶. 它们面胶和海绵都很软, 也很有弹性, 出球轻快. 中等力量拉球速度和旋转都不错, 但发大力时底劲就有点不足了, 感觉太容易透板了. 这在配较硬的碳素或芳碳板时最明显, 比如普碳和TBS, 表现在脱板很快, 拉球弧线平直, 旋转极弱, 方向控制很差. 而在配软的5层板时, 还是因为太易打透, 会觉得底板变成海绵的一部份, 深不见底的感觉, 影响手感的清晰度和对发力时机的把握, 导致球容易“发飘”, 除了没有底劲, 方向控制同样差.对比之下, 这些Tensor 配略硬的7层板时, 表现却非常不错, 手感, 弧线, 控制都好不少. 既能打出Tensor的旋转特性, 又能充分发挥出7层板的那点不多不少的底劲. 当然, 偏软的纤维板和略厚略硬的5层板也能有较好的效果.值得特别一提的是Moristo2000这块胶, 顶皮较厚, 磨擦力很好, 在近台时用“纯磨擦”的方式拉球也有相当好的表现, 尤其是在配较硬的板的时候. 而在灌胶之后用打磨的方式拉球, 简直就是“dream come true”; 小球方面则有出人意料的控制感, 搓球,摆短很容易能回出又短,又转的球. 这些方面实际上有点中国胶的某些特点. 而在中台,甚至远台的底劲上, 远远超出其它所有的德制Tensor(不包括3G的Tensor, 因为我没用过, 没法说), 直追灌胶后的传统日制胶皮. 除了有点重及容易“内卷”外, 绝对是Tensor里面我的favorite.三. “日本胶”日本胶的适应范围最广, 与五层板, 七层板和纤维板都能有很好的搭配. 但我的经验,纤维板最好配日本胶. 其中Tension类的适合配手感更偏软些的板, 厚点也无妨. 而那些稍薄稍硬些的板, 则配“Non-Tension”的会有更好的手感.-这类胶里non-tension的我认为有3种(下面的特性都是指在灌胶的情况下):1.面胶较“脆”的, 以Butterfly的Sriver系列为代表,需要发力才能打透顶皮而发挥海绵的作用,但蓄能效应最好,底劲最强. 适合配较硬的7层或碳,芳碳, 能让这些板的固有底劲得到充分发挥. 配稍硬的5层也行.2.面胶较“软”的, 以Yasaka的MarkV系列为代表,更易透到海绵而发挥其作用,但没有上面那种蓄能好,需要一点底板的帮助. 适合配5层或不太硬的7层,或软一点的纤维(纯Kevlar or 纯芳基).用Max的也可以配不太厚的碳,芳碳.3.面胶较“韧”的, 以JO, Coppa系列为代表, 德国造的Rapid也属此类, 面胶既吃球弹性又好,容易透到底板,蓄能在3者中相对最弱,所以更适合放在反手. 配各种板都不错, 但最好不要太硬太厚的, 否则弧线不好; 也不要配太软太薄的板,不然会象Tensor那样“发飘”,只不过没有那末严重罢了.-而Tension类的Bryce, BryceFX, Cermet, 包括Stiga 的Mendo MP, 则是:面胶比上述第一种还要“脆”, 而海绵则更软些, 需灌胶以使面胶和海绵的弹性达到更平衡一点, 这样整个套胶有更好的“一体”感. 它们的蓄能效应更接近上面第一种,但出球更快些. 适合配吃球时间长但弹性又好的板, 板的面层最好不要太硬, 我觉得Hinoki, Limba比Koto更好. 这类胶还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灌胶之后发力击球时“音响”效果巨好, 如果你想分散对手的注意力, 或者吸引旁边MM的注意力, 它们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先被分散了就行了, 哈哈!实际上, Moristo FG 的手感有点跟这类日本Tension胶近似, 尤其是在灌胶之后. 我认为它是Moristo系列里的异类,与Moristo, Moristo2000的手感都有明显不同.。

乒乓球的球拍类型

乒乓球的球拍类型

乒乓球的球拍类型乒乓球(ping-pong),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介绍乒乓球的球拍类型,希望大家喜欢!乒乓球拍球拍类型1.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

它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略带下沉的感觉,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

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2.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

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中台选手使用。

3.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

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

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4.长胶海绵拍一般来说,高度超过1.5毫米以上的胶皮称为长胶。

这种胶皮的胶粒很软,颗粒细长,支撑力小。

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

由于长胶的性格特殊,不利于少儿掌握,而且会干扰球感,因此国家已经禁止少儿比赛使用长胶。

初学者和技术不高的爱好者同样不适合用长胶!5.防守型海绵拍用拍一般以削球为主,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样繁多。

球拍选择建议生产的球拍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标识,可供爱好者选择。

初学者,不妨选用控球容易的低档球拍来矫正动作,待水平逐渐提高、形成稳定的打法后,再挑选针对性较强的中高档底板。

中低档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块球拍用顺手了,哪块就好用。

各种乒乓球底板性能

各种乒乓球底板性能

一.STIGA OC(Offensive Classic):优势:⑴吃球、吞吐感明显:该板柔而弹,整体形变极大、吃球很深、吃进吐出的感觉明显,因而拉球时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力、制造旋转,用OC拉球很从容、很爽、很过瘾!⑵力量、底劲足:“弧圈机器”并非浪得虚名,那种球被深深吃进底板,然后又被狠狠“甩”出所迸发的能量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很难想象如此纤薄的板身竟然蕴含着如此雄浑无匹的力量,而且越发力感觉越扎实、弧线越容易控制;OC的底劲则是公认的足,退台后发大力,球在空中飞行时球速衰减较少,落台后二速惊人,很少(几乎不会)出现一般底板那种发力到一定程度后力量无法再提升的“天花板”效应。

不足:⑴攻球、弹击不够爽快:形变大是双刃剑,虽然有利于拉球,但也正因为形变过大,攻球和弹击时吃球太深,形变回复时间长,造成出球慢、空、肉、震手,也许很多人能适应甚至有点喜欢OC独特的震手感,但这种拖泥带水的感觉完全背离了攻球、弹击干脆、利落的速度要求,这也是OC反手备受诟病的原因所在;⑵小球控制和防守较弱:OC宛如弹簧的秉质极大地影响了OC的小球和防守,力量过小容易下网,力量大了又突然弹出,感觉很突兀,想要摆短、控制落点很难,由于借力差,大多数防守的时候也要求主动迎前,除失误会增加外,体力消耗也是个问题。

建议:⑴用OC就要下定决心加强进攻,靠防守死路一条,尤其要增加正手的积极上手,即使遇到水平远胜于你的对手也是一样,理由很简单——靠OC之长(进攻)都赢不了他,防守(OC弱项)无疑会输的更惨;⑵改善OC的反手可以有两个思路:a)技术角度:增加反手拉的比例,我一直认为如果反手以拉为主,OC的反手并不弱,如果反手弹击为主,实在没法改变自己的习惯,建议多练习一下弹击瞬间的发力,尽量干脆、短促地击球,个人体会就是底板避免过分追球,减少球与板接触的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板身形变过程对速度的影响,要有一种“一击即退”的感觉,记住这个要诀多加研习,必有收获;b)器材角度:反手配弹一点、力量足一点的套胶:这样可以部分修正OC反手弹击速度不够的缺陷,涩面的外套如EL、HAMMAND、JO是很好的选择,不适应纯涩性外套的建议使用HK1997涩或CJ8000C,都是胶面稍粘的类型,可以兼顾一下摩擦和撞击。

十大暴力重碳板

十大暴力重碳板

十大暴力重碳板引言:这篇文章写的是重碳板,而不是其他一些结构的底板,因而红黑碳王,纳米碳王,yca,ysc,瓦碳,cc系列之类的就都不上榜了,它们不是用的碳粉就是碳毡,说实话,论暴力程度,它们也不及下面的10块底板。

说明:有疑问请新建楼,在正文里插楼的一律删掉本文若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普碳普碳,最“经典”的暴力底板之一,经典的3+2结构,经典的桧木面材+藏在软而弹的面材下的t5000强力编织碳,弹性极好,而又不失控制。

我觉得,普碳可以称得上是碳板中的“标准板”,什么板子弹性怎样,控制怎样,和普碳一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

就像小提琴中的多米兰特弦一样,只要用一下,就能知道琴的优劣和基本性能以前我认为普碳性价比不高,感觉贵了,后来看到viscaria的价格也是疯涨,涨的价格差不多,觉得普碳贵就贵点吧。

再后来,看到施拉格碳素逆天的价格。

朋友,你还是用普碳打打吧,它是没施碳那可怕的弧圈能力和惊人的容错率,但现在打40mm+的大球,普碳的控制也不像40mm球时那么糟了,起码和cl差不多。

配胶:吊丝版:两面729天翼(最好是用2.0的,该方法最早是百度知道里某人建议的,但是效果的确好,可以算得上是性价比最好的配置了)通用版:灵气vip+优拉顶级探戈豪华版:两面sriver l 2.1厚度的(普里莫拉茨用,但是灌胶不是人人都能学得来的)柄型建议fl的,st的太粗。

直拍的普碳我也试过,手柄没什么影响,但是拍肩要打磨很多。

哥格力系列蝴蝶最早的重碳板之一,这里要说明一点,“gergely”是指匈牙利名将盖尔盖伊,音译成“哥格利”纯属误传。

和“标准板”普碳相比,它是钢板一块,因为在结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面材变薄,弹性自然增大,但是控制也相应的差了很多,不过还没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下面要讲的一块才是。

后来又出现了红蓝手柄的哥格利21,黑绿手柄的哥格力阿尔法,控制是越来越好,弹性则是越来越差。

配胶:同普碳,如果sriver l打不来,建议用sriver el,不过我觉得偏软了一点手柄:fl,理由同普碳,太厚的底板用st的用着很不爽sardius论暴力,这位仁兄才是史上第一暴力的底板,网上的辞典翻译的意思是红宝石,它是最原始的3+2桧碳结构之一。

常用乒乓球器材及其保养2

常用乒乓球器材及其保养2

常用乒乓球器材及其保养乒乓球基本器材:乒乓球拍乒乓鞋服乒乓球、箱包及配件(乒乓球、运动箱包、胶水、滚胶棒毛巾、运动袜清洁、保护用品球网、记分牌)场馆设施(乒乓球台、发球机、PVC地胶场馆、灯具、乒乓挡板)专业护具(护腕、护膝、护腰、护肩、护指)器材简介乒乓球乒乓球比赛用的球应无光泽,白色或黄色均可,直径为38毫米,重量为2.5克材料:标准乒乓球是由一种叫赛璐珞的材料所制成的。

赛璐珞属于易燃物,对存放有一定的要求。

赛璐珞片是一种有弹性的、重量轻、半透明的物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硝化棉。

颜色: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比赛使用的乒乓球主要有橙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乒乓球的使用与球台的组合不受限制,可自由组合。

近年来的国际、国内比赛,大多选用白色球。

乒乓球为易燃品,对它的保养与保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由于制造乒乓球的标准材料赛璐珞的主体材料是硝化棉,具有易吸水、易燃等不稳定性。

因此应将球放在室温、良好的通风环境及远离火源的环境中。

标准的存贮条件:温度20摄氏度,湿度50%。

场区及球台乒乓球比赛的场区应不少于14米长,7米阔及4米高。

乒乓球台应为2.74米长,1.525米阔及76厘米高,而且桌面应暗色及没有光泽。

球网连柱的长度应为1.83米,高度则为15.25厘米。

乒乓球台尺寸规格乒乓球台标准尺寸为: 乒乓球台台面尺寸:2740×1525mm 乒乓球台台高:760mm 乒乓球台网宽1.83米,乒乓球台网高0.1525米:乒乓球台场地:足球场的1/73、网球场的1/7那么大,用75cm高的挡板围成长14m、宽7m的长方形,灯光(亮度要达到1000勒克斯)高出地面5m。

所以上面的是合乎标准的1、乒乓球台球台的台面也称打球面,呈长方形,长2.74m,宽1.525m,离地面的水平高度为0.76m,竞技用球台厚度通常为18~30mm。

2、乒乓球台沿台面四条边应各有一条2cm宽的白线,每一球场应被一条与边线平行的3mm宽的白色中心线等分,这条中心线应被看作每个右半球场的区域。

2016年世界乒乓球排行

2016年世界乒乓球排行

篇一:《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排行榜》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排行榜篇二:《“世界排名第一”和乒乓球超级大国都是纸老虎》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昨晚在莫斯科落幕。

中国女队和男队分别对阵新加坡队和德国队,结果女队失利,痛失考比伦杯;男队获胜,豪取五连冠。

昨天这两场决赛极有意思,值得回味一下。

中国女队输给新加坡队,是新加坡的胜利,是国际乒联的胜利,是海外兵团的胜利,是除中国这个超级乒乓大国之外其余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乒乓球人民的伟大胜利。

虽然,这个胜利最终还是中国人打败了自己。

说是中国人打败自己,理由有二:其一,新加坡队员全是中国选手,所以这场决赛依然是“中国乒乓球”的嘉年华。

但这场嘉年华背后耐人寻味。

中国女队全是各地选拔上来的尖子,拿中国教育学术语来说,她们都是状元;而新加坡女队是中国队选拔之后淘汰下来的优秀球员,她们有的进过国家二队,有的曾参加国家队培训,最终不得不远走他乡。

这些过气、年老、不被重视、远离家乡的海外兵团非常不容易,她们颠沛流离之后,只能代表别的国家参加世界大赛。

所以,昨晚她们拿到冠军是非状元对状元的胜利,是他乡对故国的胜利,是梦想对乡愁的胜利,是沧桑对娇嫩的胜利,是意志对技术的胜利。

这样的胜利,在世界体育史上弥足珍贵,我们应该感谢这三位中国女子代表新加坡,打出了乒乓球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仗。

当她们站在领奖台上饱含热泪,齐声高唱新加坡国歌时,我先是愣了,有些不适应,但马上,我对她们充满了敬意。

我相信,那一定是她们发自肺腑的歌声。

其二,中国女队完全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主要责任人当然是主教练。

中国队以前有张怡宁、王楠这样的超级巨星,说实在的,看不出教练水平。

这回,可以说是纰漏百出。

即便没有张、王,施之皓手上也是一副其他任何主教练都没有的好牌,但他硬生生将这副好牌打砸。

拿我们长沙“三打哈”术语来说,是施教练将一副可以剃别人精光的牌,反被打了个大倒。

这副牌闭着眼睛都可以赢下来,我们三名队员出场顺序有无数赢球的组合,比如“老老老”、“老老新”“老新老”“老新新”“新老老”“新老新”等等,只有下列两种组合最为危险,那就是“新新老”和“新新新”,施教练正好选择了“新新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乒乓球器材 2013乒乓球底板年终排行榜(源自网络)
发表日期:2014-01-15 10:47:20 作者:优个网来源: 优个网
第一名:银河MC-2乒乓球底板
点评:兼顾了快攻与弧圈,使用者更容易驾驭,完全照搬斯蒂卡水晶科技加强版的结构,其相貌,其低劲,其做工......
昔时种种,磨灭不去,继2012年排名第一之后,2013年继续领跑底板排名第一!
第二名:亚萨卡YASAKA YEO乒乓球底板
点评:YEO 2008年夏天,让马琳站在世界之巅的名作,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世界冠军马琳再次夺冠挥拍!时过境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装备只有名将成就其经典,更不谈是饭否饭!YEO这种神器,只要你曾经是直拍,那么你必
须拥有!
第三名:亚萨卡YASAKA YE乒乓球底板
点评:曾经王皓,马琳的通用直拍,戏称碧玉刀,直板弧圈打法的首选,哪怕是到现在,这款底板依旧畅销,弧圈的稳定性,硬打感,细腻的小球,绝对已经成为了传奇!近台爆冲速度快,威胁大;吊一板时,旋转强,弧线低;近台反剃相对稳定,速度神奇,优点已数不胜数!
第四名:STIGA斯蒂卡GE活力木乒乓底板
点评:陈玘丁宁刘诗雯用,经典神话杀神陈玘的屠龙刀,虽没有力拔山兮的威猛,却往往让对手尚在回味那电光火石的“惊鸿”一刀时,就已轰然倒在“血泊”之中。

凶狠快速的起板,一击必杀的气势,加上凌厉慑人的眼神,“杀神”陈玘把GE的神髓发挥到了极致。

第五名:斯蒂卡STIGA OC乒乓球底板
点评:木底板中标杆,它绝对算得上是“神板”,劲雄浑的威力,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有名的弧圈机器,弧圈这个领域可以所向披靡,“弧圈机器”并非浪得虚名,拥有它,你就拥有了弧圈标准的卡尺。

第六名:亚萨卡YASAKA YAP乒乓球底板
点评:底板中的龙泉剑,一分近一分险,在贴身近战中所向无敌,作为瑞典生产的精品底板,其堪比OC的性能,类似YEO的手感,尤其跟CL不一样的球感。

已经拥有了神奇的风范。

第七名:亚萨卡YASAKA YES乒乓球底板
点评:亚萨卡经典的YE的升级版,将底板改为7层木质板面换成胡桃木,中远台借力更好。

反弹力有红黑碳王的速度,但却像CL一样稳健。

在稳健中增加速度,让弧圈变得混润有力。

第八名:STIGA斯蒂卡 SL 快速型底板
点评:刘国梁的开山斧,斧主杀伐,形拙而力猛,符合CL神韵。

速度与手感的相互结合,硬而不僵,快而可控。

力透面材后大芯层酥脆的手感使用迷念,令人直呼过瘾。

用平凡而经典来赞美CL实不为过,爱拍之人决不能错过。

第九名:斯蒂卡STIGA玫瑰五乒乓球底板
点评:国手许昕的战拍,古典风格,手感比黑檀更加柔和细腻,触感比枫木更加亲密无间,越来越多的专业选手回归纯术,越来越多的峥蝾留给了岁月。

高端5木底扳,是否昭示着又一循环?作为第一只高端纯木底板,荣登排行待第九名!这足矣汪明了它在专业级别人群的地位!
第十名:斯蒂卡STIGA纳米碳王9.8乒乓球底板
点评:9木8碳纳米碳素结构,人称方天画戟,力拔山兮气盖世,用来形容这款底板绝对名副其实,攻球极其猛烈,发力之后扣杀绝不拖泥带水,力拔华山,挡者力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