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

合集下载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2.在案例分析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有所不同。这说明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这很有价值。为了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我尝试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后续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规律。
3.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加深了对图形旋转的理解。不过,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旋转角度的判断不够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一难点的讲解和指导。
3.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策略运用。
4.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旋转过程,进行有效沟通。
5.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旋转的定义及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操作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逐渐理解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重要性。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学生们在理解旋转中心时,起初有些困惑。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个概念,我采用了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旋转中心并不是图形的一部分,而是固定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旋转中心在日常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图形的旋转》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几何图形的认识》第三节《旋转》。
教学内容如下:

《认识四边形》教案

《认识四边形》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
-四边形的特征:包括对边平行且相等、相对角相等等,这些特征是四边形区别于其他多边形的关键,需重点讲解。
-常见四边形的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生活中常见,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认识四边形》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具体应用和内角和的计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对于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虽然我通过举例和演示进行了讲解,但可能还不够直观。今后,我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四边形。
4.四边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问题。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四边形》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四边形的特征,使学生建立对四边形的直观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具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它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分析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测量四边形边长和角度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单元 从同一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单元 从同一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本小节内容包括教材P14的例2和练习四中的第4,5,7题。

例2教学从同一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该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1.通过观察3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组合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重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体模型、方格纸。

填一填。

(1)从前面看,是图(A)的有()。

(2)从前面看,是图(B)的有()。

(3)从左面看,是图(B)的有()。

(4)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

【参考答案】(1)①(2)③④(3)③④(4)②方法一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

让我们欣赏一下。

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预设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变与不变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

(板书:从同一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研究主题。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学习的目标。

方法二师: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动物的照片,你们要仔细观察,猜一猜拍照的人是站在动物的哪一面拍摄的。

前面?后面?左侧面?还是右侧面?一起大声说出来!(出示图片)老师播放课件,学生一起说。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如图中( )是锐角三角形。

2.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10小时,甲每小时打了这份稿件的( )。

∠=( ),这是一个( )三角形。

3.三角形ABC中,A75∠=︒,C∠=︒,B284.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已知两根小棒分别长8厘米和5厘米。

(1)第三根小棒可能是( )厘米。

(填整厘米数,只需填出一种可能)(2)第三根小棒可能是14厘米吗?( ),理由是:( )。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92°,它的一个底角是( ) °。

6.立体图右边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

二、选择题7.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

A.是锐角B.是钝角C.无法确定8.一个三角形里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9.在以下新冠肺炎防控标志中(不含说明文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10.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4°和48°,它是一个()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11.在四根小棒中选择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7厘米B.8厘米C.10厘米D.11厘米三、图形计算12.求出下面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2)(3)1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四、作图题14.请在下面画一个一条边是3cm,边上的高是2cm的三角形。

五、解答题15.按要求在下面方格中画图并完成填空(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1)用线段AB为底,画一个面积是212cm的三角形ABC。

(2)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它的另一半。

(3)画出∶号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平移后G 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

(4)画出∶号图形绕M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2)(2)三角形的分类。
(3)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并且还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但这些标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淀的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二)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为“三会”,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学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三角形这一单元中主要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归纳法和模型意识。如分类思想: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要给三角形分类,学生首先要确定好分类的标准,而且在分类时标准要统一明确。
(4)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
(1)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动手操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第二,操作可以对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第三,操作可以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比如,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中,由于操作中的误差,造成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学生“拼出”了三角形,面对这一情况,的解决方法是借助一些推理。比如,4+5=9,9与9都平行(重合)了,拼不成了。也可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等于的时候是拼不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考,否则,缺乏思考的盲目操作会造成操作的无效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授课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授课课件

1.观察物体
小试牛刀
连一连。
2.三角形的特性 小试牛刀
1.填一填
(1)由( 3 )条线段( 围 )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 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3 )条边,( 3 )个顶点,( 3 )个角。
(3)从三角形的一个( 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 垂线), (顶点 )和( 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 边叫做三角形的( 底 )。
角形的内角和是( B )。
A.90°
B.180°
C.360°
4.画一画。 (1)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以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钝角为顶角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AB=AD,∠1=60°,求∠2的度数。 ∠2=360°-90°-90°-60°-60°=60°
6.解决问题。 (1)吴大伯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地,周围全部
想一想吧!!
6.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 称图形。
7.想一想,如何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利用平移法。 2.6+5.8+2.6+5.8=16.8(m)
10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1)》 观察物体和图形运动
练习
1.填空。 (1)先仔细观察再填空。
①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②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是图( C )。 的是图( A )。
B.上面
C.左面
(3)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C )。
3.动手操作。 (1)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出左图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
图形。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虚线为对称轴)。
=3.56
=49.79
(3)将梯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5格,分别画出 平移后的图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目录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观察物体统计与按率I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團形与几何 三角形 形的运动数与代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加、减袪各部分的关系礙各部门之间的关糸」 差=襪翩一毎数 翊一櫃诫数-差 裱就数一風数+苹加祛各郃分间的关糸匚和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那散碗是那沫的逆运葬. 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T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乘祛各部分间的关糸= 恕=因数x 囚数 因数=积三牙-个因載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糸 林=薇除敌三除魏 除数一餓除載*商 被舘数=商技除数[除袪泉穗的逆运算四则运算158-[⑵+丽)4-9]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158-[ (27+54) -S-9]=158- [81T 9 )=laa-a=149船问斤)「1、梦租租金便宜的凰)彳趴尽量直满小船丽金”知元/熾 小船人熱■!人/脏 倒读马理楙分折•与解菩祁用小柿冋元 和用人IE : 175X |孝小彗僚莎| 醸的品20X6=120(元) 1条人船;35兀 拯 1t° 120+36-155 <3C ; 155<160<L75丸般駅金』35元/收 丈惴人數:8A/®分析与解常SJ 用小船L L60元弗币上辄L7EJC 尽蛊粗尔啪隍比着合?T 卡条/_M&税1条大as J 丸粉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在不同位置现察同一物体确定双察的应読数出小正方形的教里出的彬状在相同位羞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平面囹彫可能侣同,也可能不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加法运算定律力啦站律=a+b=b + a-------------------------------------------------------------------------------------------- r_厶(加袪结合律,(a+b)十尸a+ (b+c)\ - ---------------------------------------------------减迭的运算拄质=a-b-c= c-(b + c)或 a-b-c = a-c-b运算定律X 乘法运算定律两个数相乘的简便运算乘注舷律:aXb=bX a乘进结合律:(aXb )X c =a X (bX c )乘进分配律=(a+b)X c =a Xc+bX c(25 + 13) X4 — 25X4 + 13X4 = 100 + 52 = 152—个因数是25 (或125) F 将另一个因数 分解成4 (或时与其它数相乘的形式,再 运用乘袪结合律先算25X4(34125X8) 将接近整十、整白或整干……的因数转化 威整十、整百、整桶……加(或减)一 个数的形式.再运用乘迭分配徉运算#12X25 = (10 + 2)X2S =10X25 + 2X2b =250 + 50 =30012X25 =3X (4X25) =3X100 =300 连除的运算性战=a-=-b-rc=a^ (bX c )或1 =丑于b600^4-^5 =600^5^-4 =30600^ + ^5 =600-^(<X5) =600^-20 =3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小敢的童义f驴是处joo 』oo ……的廿歡可以flMMW 示计離单粒’ "之一4”1)、百分之一^^-(o.ooi)— 逋率■誓糊邻两个计載单苟间的诱率堤m知’ X06>X^3>2,SE>X34小效的大小比牧小数的性质7怙五人”袪求小教的近«卿小数与单恒换算解单越的数改写取爲级单位的織 書级单位的数改写曲低级单也的眾”嗽末比猱上或去抻-0M ,小敢大变. ^Oi 3,S=3.5G.4.00=4打钗点向左移动 證嚟汐釋黏J'itAft10知:35c»= □» 35n^4Qk e = 0,241甲込,樹除以两牛单也闽的进聿如丄7.曲亍朮血 L021k R= J021E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三角形的定义由逹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傲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底和葛1.具有稳定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氣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按角分直厠三角形钝角三甬形不等边三角形I按边分等腰三甬形1、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幵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氛从at祗位尊起,按整etjto减法计■-\ 3v得讎的小数点与竖式中的中斟点对幵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桶加减混合运算严括邑否至丑逸命有括号/( 20- (乩45十& 8)先算括号里的〉藝数的运帯定律在小數运算中同样适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飞加却律「花+加进苓合徐:(a+b) +c =a+ (b + c)6.45 + 8.3 =14756.4 5+ 8_3Q147515.62'7.42 = 1215*62-7.428.20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團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IM的團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團形就是轴对称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边、三角之间的关
系,并能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能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
形,能画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平移解决问题。

3.进一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并画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重点难点】
重、难点: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画一个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举例说明三角形特性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复习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3.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页的第3题。

二、复习轴对称、平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复习平移。

三、复习观察物体
在同一角度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六、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