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
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

采用水蒸汽蒸馏时被纯化物质须兼备下列条件: 1.不溶或难溶于水。 2.与沸水或水蒸汽长期共存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3.在100℃附近有一定的蒸气压,一般不小于5mmHg。
P总=P水+P有 P总:混合物的蒸汽压 P水:水的蒸汽压 P有:有机物的蒸汽压
对于互不混溶的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而言:
1.加料 将待蒸馏的桔子皮剪碎,置于B中约1/3左右。 2.加水 往A中加水(不超过3/4),然后将塞子塞好 3.加热 对A加热,当水沸腾时,关闭螺旋夹使蒸汽进入B进行蒸馏,同时用小火在石棉网上加热B ,以免部分冷蒸汽在B内冷凝而增加水的体积。 4.停止蒸馏 当馏液澄清时,可停止蒸馏,此时先开螺旋夹或将蒸汽发生瓶的瓶塞打开,取下安全管,然后熄火。 5.将馏出液倾入指定的瓶中。
常压蒸馏与水蒸汽蒸馏各8套仪器,每3人一组。一半同学先做常压蒸馏实验,另一半做水蒸汽蒸馏实验,完为混合物的沸点。此时,混合物沸腾,水和有机物同时被蒸馏出来。 因P总> P水且P总> P有,故混合物的沸点<任一组分的沸点,常压下能在低于100℃下将高沸点有机物与水一起蒸馏出来。
三、实验步骤
A、常压蒸馏
(一)仪器的安装
1.从热源处开始,自下而上,从左到右。仪器组装应做到横平竖直,铁架台整齐放在仪器背后,夹子松紧适宜地夹于烧瓶磨口处,烧瓶与电热套之间要有一定空隙。 2.温度计的水银球上沿应在蒸馏头支管下沿的水平延长线上。
(二)蒸馏操作
3、收集 用接收瓶(事先称重)收集温度趋于恒定时的较纯的馏分并记录沸程(约3℃以内)。
1、加料,加入量为烧瓶容量的1/3-2/3,现统一为1/2。放入2-3粒沸石,通水。冷凝管要稍倾斜,水下进上出。
2、加热 加热的强度以调节流出液速度为每秒1~2滴为宜。
蒸馏实验知识点九年级

蒸馏实验知识点九年级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净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在九年级化学实验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
了解蒸馏实验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以及理解实验原理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蒸馏实验的知识点。
一、蒸馏的原理蒸馏是通过液体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
在加热过程中,液体会转化为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重新变成液体。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可以使其中一个液体汽化,而另一个液体仍然保持液态,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二、蒸馏的装置1. 蒸馏烧瓶:用于加热液体,通常是一个带有长颈的烧瓶,可以与冷凝器连接。
2. 冷凝器:用于将蒸汽冷却成液体。
冷凝器通常由水冷或空气冷方式进行冷却。
3. 接收烧瓶:用于收集分馏得到的纯净液体。
4. 温度计:用于控制蒸馏过程中的温度。
三、蒸馏的步骤1. 将需要分离的混合液体倒入蒸馏烧瓶中。
2. 连接冷凝器并确保冷凝器的一端接触到蒸馏烧瓶颈部。
3. 开始加热蒸馏烧瓶,待液体开始沸腾时,可观察到蒸汽进入冷凝器。
4. 冷凝器中的蒸汽被冷却,转化为液体并滴入接收烧瓶中。
5. 当温度达到第一个液体的沸点时,该液体会先沸腾,冷凝并收集到接收烧瓶中。
6. 待第一个液体收集完毕后,继续加热蒸馏烧瓶,使第二个液体开始沸腾,并进行收集。
四、蒸馏的应用1. 提取纯净水:通过蒸馏可以实现将含杂质的水转化为纯净水。
2. 分离溶液:当溶液中两种液体的沸点差异较大时,可以通过蒸馏将其分离。
3. 提取精油:蒸馏也是提取天然精油的常用方法之一,如提取橙子、薄荷等植物的精油。
五、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1. 在进行蒸馏实验前,需要仔细了解待分离液体的性质和沸点。
2. 加热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导致溅爆等危险。
3.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烫伤和烧伤。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六、总结蒸馏实验是九年级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掌握蒸馏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理解分离原理。
蒸馏原理与操作技术

蒸馏原理与操作技术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混合物的方法,它基于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来实现。
蒸馏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在这些行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一、蒸馏原理蒸馏原理基于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特性。
当混合物中的液体组分被加热至其沸点时,液体开始转化为气体,气体通过蒸发,然后经过冷凝器冷却成为液体,在冷凝器中收集。
通过连续的汽化和冷凝过程,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可以分离出来。
蒸馏基于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沸点越低的组分越先沸腾。
在蒸馏塔中,通常通过加热底部提供热量,沸腾的液体从底部蒸发上升到塔顶,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并收集。
二、常见的蒸馏方法1. 简单蒸馏:适用于沸点差异较大的组分分离。
将混合物加热,液体组分根据沸点顺序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收集。
但是,简单蒸馏只能分离两个组分,并且不适用于沸点接近的组分。
2. 精馏:适用于沸点接近的组分分离。
精馏通常需要使用精馏塔,塔内设有填料或塔板,以增加表面积和接触效果。
通过多级蒸馏,液体组分可以更加彻底地分离。
3. 溶剂萃取:适用于不同溶解度的组分分离。
将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加热蒸发溶剂,最终收集溶剂中的目标组分。
4. 水蒸气蒸馏:适用于高沸点的组分分离。
通过将低沸点的水加入混合物中,将目标组分转化为易于蒸发的化合物,然后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却和收集。
三、蒸馏操作技术1. 控制沸点:在蒸馏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组分的沸点来控制加热温度。
这可以通过调整加热器的功率或者调节加热时间来实现。
2. 控制冷凝温度:冷凝器的冷却效果直接影响到蒸馏的分离效果。
通过调节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或者温度来控制冷凝温度,从而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
3. 控制蒸发速率:蒸馏时,需要控制液体的蒸发速率。
如果蒸发速率太快,可能会导致组分的不完全分离;如果蒸发速率太慢,会影响生产效率。
通过控制加热功率、冷凝器效果等来控制蒸发速率。
4. 塔板或填料选择:在精馏中,塔板或填料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以增加组分之间的质量传递。
蒸馏的原理与操作和注意事项

蒸馏的原理与操作和注意事项
蒸馏是化学实验室中一项非常常见的技术操作,通常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成分。
蒸馏的原理是通过加热混合物,让其中一种成分先蒸发,然后再将此蒸汽冷凝成液体形式
收集,从而将成分分离出来。
以下是蒸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将混合物倒入蒸馏瓶中,加入少量沙子或滤棉,以避免瓶底受热而破裂。
2. 将蒸馏管安装在蒸馏瓶上,蒸馏管下端要浸在液体中,上端呈斜角度向下延伸。
3. 在蒸馏瓶口连上冷却水管,使冷却水流经蒸馏管上部,形成冷凝器。
4. 在烧杯中加热生石灰或沙子,加热至蒸汽生成并从蒸馏管中冒出来为止,然后将
加热设备调小火或关火,使蒸汽缓缓冷凝,凝结成液态物质通过蒸馏管滴入收集瓶内或其
他容器内。
注意事项:
1. 蒸馏过程中要控制加热的强度,不能过猛,否则会发生溅出或爆炸等事故。
2. 一定要使用冷凝器来冷却蒸气以产生液态物质,否则蒸气将直接排出,分离不了
混合物的成分。
3. 蒸馏瓶底部不能直接受热,应放上沙子或过滤棉等隔热层。
4. 蒸馏瓶内不宜加入过多的液体,一般不宜超过容积的一半,否则易发生瓶爆事
故。
5. 蒸馏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蒸馏物的性质和变化,如颜色、温度、气味等,及时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6. 蒸馏后应即时清理设备,避免物料长时间残留在内部,损坏设备。
7. 蒸馏的操作应认真细致,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保障人体安全。
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

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蒸馏是提纯液体物质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蒸馏还可以测出化合物的沸点,所以它对鉴定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蒸馏原理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当其温度达到沸点时,也即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达到饱和蒸气压),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变化是蒸馏分离的基础。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oC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
但由于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他们也有一定的沸点(高于或低于其中的每一组分)。
因此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
一般不纯物质的沸点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液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上升;或者由于组成了共沸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
二、蒸馏操作1. 蒸馏装置及安装最简单的蒸馏装置,如图28所示。
常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和接受瓶等组成。
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C以下时,用直形冷凝管;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C以上时,由于用水冷凝管温差大,冷凝管容易爆裂,故应改用空气冷凝管——高沸点化合物用空气冷凝管已可达到冷却目的。
蒸馏易吸潮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应连一干燥管;蒸馏易燃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接一胶管通入水槽,并将接受瓶在冰水浴中冷却。
蒸馏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蒸馏是提纯液体物质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蒸馏还可以测出化合物的沸点,所以它对鉴定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蒸馏原理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当其温度达到沸点时,也即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达到饱和蒸气压),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变化是蒸馏分离的基础。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o C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
但由于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他们也有一定的沸点(高于或低于其中的每一组分)。
因此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
一般不纯物质的沸点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液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上升;或者由于组成了共沸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
二、蒸馏操作1. 蒸馏装置及安装最简单的蒸馏装置,如图28所示。
常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和接受瓶等组成。
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 C以下时,用直形冷凝管;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 C 以上时,由于用水冷凝管温差大,冷凝管容易爆裂,故应改用空气冷凝管——高沸点化合物用空气冷凝管已可达到冷却目的。
蒸馏易吸潮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应连一干燥管;蒸馏易燃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接一胶管通入水槽,并将接受瓶在冰水浴中冷却。
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

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蒸馏是提纯液体物质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蒸馏还可以测出化合物的沸点,所以它对鉴定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蒸馏原理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当其温度达到沸点时,也即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达到饱和蒸气压),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变化是蒸馏分离的基础。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o C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
但由于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他们也有一定的沸点(高于或低于其中的每一组分)。
因此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
一般不纯物质的沸点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液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上升;或者由于组成了共沸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
二、蒸馏操作1. 蒸馏装置及安装最简单的蒸馏装置,如图28所示。
常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和接受瓶等组成。
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 C以下时,用直形冷凝管;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 C 以上时,由于用水冷凝管温差大,冷凝管容易爆裂,故应改用空气冷凝管——高沸点化合物用空气冷凝管已可达到冷却目的。
蒸馏易吸潮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应连一干燥管;蒸馏易燃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接一胶管通入水槽,并将接受瓶在冰水浴中冷却。
蒸馏操作、水蒸气蒸馏介绍

蒸馏操作、水蒸气蒸馏介绍【实验目的】1.了解蒸馏在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化台物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常压蒸馏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要领。
3.介绍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蒸馏是将液体有机物加热到沸腾状态,使液体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通过蒸馏可除去不挥发性杂质,可分离沸点差大于30℃的液体混合物,还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及定性检验液体有机物的纯度。
【实验步骤】1.装样品:量取10mL待蒸馏的乙醇样品于25 mL梨形烧瓶中,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1/3-2/3,往烧瓶里投入1~2粒沸石防止液体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
2.蒸馏装置的安装: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在铁架台上,依次放好垫板、电热包,固定好烧瓶的位置使梨形烧瓶中间半径最大部分与电热包表面相平。
把温度计插入蒸馏头中,注意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的上沿应与蒸馏头支管口的下沿相平(如图所示)。
装上蒸馏头,在另一铁架台上,用铁夹夹住直形冷凝管的中部,调整铁架台与铁夹的位置,把蒸馏头的支管和直形冷凝管严密地连接起来。
再安装和用皮筋固定好接引管,出口放置小烧杯做为接受器。
3.接通冷凝水:装置安装完毕冷凝管中按照“下进上出”的原则通入自来水,冷凝水流量以出口有水小量流出即可,水流量不可较大以防胶管迸裂。
4.加热:加热前应再检查一遍装置,特别是烧瓶与蒸馏头、蒸馏头与冷凝管之间接合是否紧密,以防蒸汽泄漏。
电热包加热,通过垫板的层数调节加热速度,使从冷凝管流出液滴的速度为1~2滴/秒。
按照沸点范围收集接取温度范围为77~79℃的馏分,用预先洗净烘干的小烧杯接取所需温度范围的液体,当梨形烧瓶中仅残留少量液体时,应立即停止蒸馏,千万不要完全蒸干,蒸馏结束应立即移开垫板和电热包使装置冷却。
测量小烧杯中液体体积计算产率,将量完体积的产品和梨形烧瓶中的剩余有机物都倒入回收瓶中,千万不可随意倒入水池。
5.拆除蒸馏装置:蒸馏完毕,先应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除蒸馏装置(与安装顺序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馏的原理及操作和注意事项
蒸馏是提纯液体物质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蒸馏还可以测出化合物的沸点,所以它对鉴定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蒸馏原理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当其温度达到沸点时,也即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达到饱和蒸气压),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变化是蒸馏分离的基础。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o C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
但由于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他们也有一定的沸点(高于或低于其中的每一组分)。
因此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
一般不纯物质的沸点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
不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液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上升;或者由于组成了共沸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
二、蒸馏操作
1. 蒸馏装置及安装
最简单的蒸馏装置,如图28所示。
常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和接受瓶等组成。
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 C以下时,用直形冷凝管;蒸馏液体沸点在140o C 以上时,由于用水冷凝管温差大,冷凝管容易爆裂,故应改用空气冷凝管——高沸点化合物用空气冷凝管已可达到冷却目的。
蒸馏易吸潮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应连一干燥管;蒸馏易燃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接一胶管通入水槽,并将接受瓶在冰水浴中冷却。
安装仪器的顺序一般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全套仪器装置的轴线要在同一平面内,稳妥、端正。
安装步骤:先从热源开始,在铁架台上放好煤气灯,再根据煤气灯的高低依次安装铁圈、石棉网(或水浴、油浴等),然后安装蒸馏瓶(即烧瓶)、蒸馏头、温度计。
注意瓶底应距石棉网1-2mm,不要触及石棉网;用水浴或油浴时,瓶底应距水浴(或油浴)锅底1-2cm。
蒸馏瓶用铁夹垂直夹好。
安装冷凝管时,用合适的橡皮管连接冷凝管,调整它的位置使与已装好的蒸馏瓶高度相适应并与蒸馏头的侧管同
轴,然后松开固定冷凝管的铁夹,使冷凝管沿此轴移动与蒸馏瓶连接。
铁夹不应夹得太紧或太松,以夹住后稍用力尚能转动为宜(完好的铁夹内通常垫以橡皮等软性物质,以免夹破仪器)。
在冷凝管尾部通过接液管连接接受瓶(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
正式接受馏液的接受瓶应事先称重并做记录。
(注意:夹铁夹的十字头的螺口要向上,夹子上的旋把也要向上,以便于操作)。
安装时,烧瓶夹与冷凝管夹应分别夹在烧瓶的瓶颈口以及冷凝管的中部。
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应和蒸馏头的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
蒸馏头与冷凝管连接成卧式,冷凝管的下口与接液管连接。
冷凝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流入,上口流出,以保证冷凝管中始终充满水。
蒸馏装置140o C以上蒸馏装置
2. 蒸馏操作
(1)加料:
根据蒸馏物的量,选择大小合适的蒸馏瓶,蒸馏液体一般不要超过蒸馏瓶容积的2/3,也不要少于1/3。
将液体小心倒入蒸馏瓶(或用漏斗),加入1-2粒沸石。
安好装置。
为了使蒸馏顺利进行,在液体装入烧瓶后和加热之前,必须在烧瓶内加入1-2粒沸石。
因为烧瓶的内表面很光滑,容易发生过热而突然沸腾,致使蒸馏不能顺利进行。
当添加新的沸石时,必须等烧瓶内的液体冷却到室温以后才可加入,否则有发生急剧沸腾的危险。
沸石只能使用一次,当液体冷却之后,原来加入的沸石即失去效果,所以继续蒸馏时,须加入新的沸石。
在常压蒸馏中,具有多孔、不易碎、与蒸馏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均可用作沸石。
常用的沸石是切成1-2毫米的素烧陶土或碎的瓷片。
(2)加热:
根据被蒸馏的液体的沸点选择加热装置,被蒸馏液体的沸点在80o C以下时,用热水浴加热;液体沸点在100o C以上时,在石棉网上用简易空气浴或者用油浴加热;液体温度在200o C以上时,用砂浴、空气浴及电热套等加热。
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就可以开始加热了。
当蒸馏瓶中的物质开始沸腾时,温度急剧上升。
当温度上升到被蒸馏物质沸点上下1o C时,将加热强度调节到每秒钟流出1-2滴的速度。
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
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
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出液)的沸点。
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
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得太慢。
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而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3)收集馏分:
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
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
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
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
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完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强度,就不会有馏液蒸出,温度会下降。
这时就应停止蒸馏。
蒸馏完毕,先应灭火,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
拆除仪器的顺序和装配的顺序相反,先取下接受瓶,然后拆下接液管、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瓶等。
2. 注意事项
在蒸馏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加热温度。
如果采用加热浴,加热浴的温度应当比蒸馏液体的沸点高出若干度,否则难以将被蒸馏物蒸馏出来。
加热浴温度比蒸馏液体沸点高出的越多,蒸馏速度越快。
但
是,加热浴的温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蒸馏瓶和冷凝器
上部的蒸气压超过大气压,有可能产生事故,特别是在蒸馏
低沸点物质时尤其需注意。
一般地,加热浴的温度不能比蒸
馏物质的沸点高出30o C。
整个蒸馏过程要随时添加浴液,以
保持浴液液面超过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蒸馏高沸点物质时,由于易被冷凝,往往蒸气未到达蒸馏烧瓶的侧管处即已经被冷凝而滴回蒸馏瓶中。
因此,应选用
短颈蒸馏瓶或者采取其它保温措施等,保证蒸馏顺利进行。
(3)蒸馏之前,必须了解被蒸馏的物质及其杂质的沸点和饱和蒸气压,以决定何时(即在什么温度时)收集馏分。
(4)蒸馏烧瓶应当采用圆底烧瓶。
沸点在40-150o C的液体可采用150℃以上的液体,或沸点虽在150o C以下,对热不稳常
压的简单蒸馏。
对于沸点在定、易热分解的液体,可以采用
减压蒸馏和水蒸汽蒸馏。
减压精馏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在减压的情况下,物系的相对挥发度是减小的;
2、在减压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加大,单位塔的处理能力下降;
3、在减压情况下,物质的泡点下降,易于用低压汽进行组织生产;
4、减少热分解。
首先,确定是简单的分馏,不是蒸馏,确定组分间的沸点差应该小于30度,否则应该采用简单地蒸馏即可。
其实两者的要点差不多。
沸点差大于30-40度的一般都很好分离,沸点差小于30度时较难分离,需要采用分馏的方法。
但是要注意,如果沸点太高,最好采用减压蒸馏或水汽蒸馏。
接着是要搭好装置,要注意,如果要得到很纯的产物,这最好在装置的尾部加上一个干燥器,但别把系统密封。
根据要分离的组分的沸点差选择合适的分馏柱,柱太短则分离效果不好,太长则太费时间,要合理选择。
装置接口处不能漏
气,但也千万不要用真空硅酯涂抹,否则很有可能带进产物中。
冷凝系统要有足够的效率,沸点很低的要用冰浴冷凝。
在加热的油浴或水浴中以及分馏柱上各加一个合适的温度计(由沸点决定,一般加热的油浴的温度要比容器内的原料液的温度高15-20度左右,这也是确定加热温度的参考数据),位置油浴中的只要水银球完全没入油中,且不与加热器直接接触,分馏柱上的是水银球的上端位于分馏柱支管下沿延长线上。
第三,开始蒸馏后,切忌加热速度太快,且加热要均匀,如果没有太高的对无水的要求,可以加入一点沸石,防止爆沸。
如果有很高的无水无氧的要求,则可能还要氮气保护,加出水剂。
加热开始后,最好在分馏柱上缠上一些布,是分馏柱内的温度受到外界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原料液开始沸腾并有液体蒸出时,要开始观察分馏柱上的温度计的指数变化,一直要到温度恒定在滴出3-5滴后再开始收集,前液不要,保证纯度。
分馏出的液体流出的速度在每秒一滴左右,不要太快。
到温度计示数开始快速的降低时证明第一个组分已经分离出来了,换接收瓶。
同上收集其他组分。
另外容器要干净应该就不要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