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红外检测报告
技术标准--红外

1.1转机设备红外技术标准采用润滑脂的轴承温度≤80℃。
采用润滑油的轴承温度≤70℃。
1.2电气设备红外技术标准1、范围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诊断技术是一项简便、快捷的的设备状态在线检测技术,具有不停电、不取样、非接触、直观、准确、灵敏度高、快速、安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为加强XXXX公司精密点检工作的的开展,规范红外诊断在精密点检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红外检测诊断的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XXXX公司在开展精密点检工作中,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电力设备进行红外检测诊断工作的技术要求、过热缺陷的判断依据、安全要求、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周期、红外热像仪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电压等级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设备。
例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套管、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组合电器、低压电器、电机、二次回路等。
本标准适用于XXXX公司所属各发电公司,做为开展精密点检工作的技术判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技术要求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3.1 温升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3.2 温差不同被测设备或同一被测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3.3 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温差δt,可用下式求出:δt=(τ1-τ2)/τ1×100%=(T1-T2)/(T1-T0)×100% (1)式中:τ1和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τ2和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T0——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红外测温异常分析报告填写范本

红外测温异常分析报告填写范本对测温异常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发现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故障点,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此我们分享一下红外测温异常分析报告填写范本。
对测温异常进行分析是设备维护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不正确的报告将会导致运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本案例所述事件由二次设备缺陷引起,其主要原因是:现场温度过高。
但经现场分析并无明显异常后,我们建议通过更换测温探头、加装测温仪、在测温探头上加装一台测温探头并加装温度监控设备等方法解决。
一、原因分析经分析,发现问题所在:1、测热探头无法探测到测温探头前端温度,导致测温范围不准确;2、温度过高原因:由于探头内部出现金属裂纹或其他损坏,无法测出温度,不能反映整个仪器内部状况;3、测温仪安装不正确:导致测温仪探头测温精度不高或无法读数;4、测温仪安装位置不正确:该仪器安装不当,造成部分测点偏离探头;5、测温仪工作电压不稳定;6、红外测温仪性能差;7、温度检测方法不正确;8、现场测试不够严谨;9、温度监控设备或其他仪器失灵造成测温异常。
1、在填写红外测温仪温度异常分析报告时,应先填写测温异常,并详细记录测量温度的范围和原因,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测温仪安装不正确或不正确。
填写过程中,如发现温度异常,首先需将仪器的全部探头拆卸,进行彻底检查。
检查是否有裂纹或其他损坏。
其次,认真记录所测量的温度范围。
如果确定仪器安装的正确或测量仪器安装后出现问题,则需在测温异常内容中写明导致测温范围不准确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和所需时间。
如果红外测温仪未到现场测量到发热或者测温探头无法探测到温度,则将原因告知测温仪厂家或安装单位,由他们进行现场测试或更换仪器进行修复测量以排除测温异常导致测热范围不准确的原因;填写人员应按照上述要求将原因记录清楚并及时向技术人员汇报,如有不清楚,可请教专业人员。
最后填写温度异常分析报告需要包括原因分析报告汇总表中列出详细内容以便检验其他仪器的测试结果;分析方法是否正确;测温误差范围(允许误差);以及测量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等方面。
电气安全-红外热成像检测报告

埃梯梯科能电子埃梯梯科能电子((深圳深圳))有限公司ITT Cannon Electronics(SZ) Ltd.红外热像检测报告Infrared Thermography Report苏州壹维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1WB Industrial Service (Suzhou )Co.,Ltd.检测检测日期日期日期::2010年07月07日 Inspection Date: 2010-07-07报 告 概 述 / Summary Report客户名称客户名称:: Customer 埃梯梯科能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ITT Cannon Electronics(SZ) Ltd.检测时间检测时间:: Inspection Date2010年07月07日/07/07/2010 检测单位检测单位:: Inspection Company苏州壹维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1WB Industrial Service (Suzhou )Co.,Ltd.测试对象测试对象::InspectionObjects电气系统/ Electrical system检测参考标准检测参考标准::The analyses for this infrared survey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tandard: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2008《Technical guide for infrared diagnosis of alive equipment 》 GB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763-90《Heating of A.C. high-voltage apparatus under long runs 》 使用仪器主要有/Used instruments in the survey :红外热成像仪(Thermal camera) 数码相机(Camera ) 温度仪(Thermometer ) 湿度仪(Hygrometer ) 检测工程师/Engineers: 宁德胜/ Rhett. ning 审核人/ Reviewers :检测概述/ Summary Inspection:本次检测共耗时一个工作日,共发现问题9个:其中“高”等级问题5个,“中”等级问题4个。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_T6642008)(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_T6642008)(3篇)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解析与应用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检测,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本文主要针对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进行解析,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遵循规范进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带电设备的维护和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不停电、安全、快速、有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设备检测中。
为了保证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质量和准确性,我国制定了相关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
二、规范解析1. 适用范围DL/T 6642008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适用范围,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电力线路、电缆、母线、绝缘子、发电机、电动机等设备的红外诊断。
2. 诊断设备要求规范对带电设备红外诊断设备的要求如下:(1)设备应具有温度测量、图像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2)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3)设备应具有数据存储、输出、远程传输等功能;(4)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3. 诊断方法DL/T 6642008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两种方法:定性诊断和定量诊断。
(1)定性诊断:通过红外热像图分析设备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2)定量诊断:通过测量设备温度、计算温度梯度等参数,对设备故障进行定量分析。
4. 诊断流程规范明确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流程,包括:(1)设备准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清洁设备表面,排除干扰因素;(2)红外检测: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设备进行红外检测;(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红外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温度校正、图像处理等;(4)诊断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设备进行诊断分析;(5)报告编制:编写红外诊断报告,包括检测结果、诊断分析、处理建议等。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1. 引言1.1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性维护。
本规范旨在统一和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断路器、电缆接头、绝缘子等)的红外诊断工作。
适用于电力企业、检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2. 术语与定义2.1 红外诊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温度检测,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内部或外部的异常状态。
2.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反映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
2.3 热斑热像图中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区域的局部区域,通常指示设备存在异常。
2.4 温差设备某一区域与参考区域(通常为环境温度或设备其他正常区域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3. 红外诊断设备与仪器3.1 设备选型3.1.1 红外热像仪应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宽温度范围等特性。
3.1.2 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和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热像仪型号。
3.1.3 热像仪应具备数据存储、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
3.2 设备校准3.2.1 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2.2 校准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校准程序进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3.2.3 校准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3 设备维护3.3.1 红外热像仪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灰尘污染。
3.3.2 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3.3.3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更换易损件。
4. 红外诊断流程4.1 前期准备4.1.1 收集被测设备的资料,包括设备型号、运行参数、历史故障记录等。
4.1.2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
4.1.3 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红外线灯管检测报告

红外线灯管检测报告红外线灯管功率:1.2KW红外线灯管电压:220V红外线灯管波长:中波红外线灯管特点:1.辐射效率高:由于辐射能量和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黑红灯灯丝温度相对比较高,所以辐射效率高,≥85%。
2.体积小,辐射强度大。
3.长寿命;加热灯管充以惰性气体,寿命3000-10000小时。
3快速;通电1秒钟内即可达全功率的80%,快速升温,快速降温,热惯性小。
4. 没有可见光污染。
5红外加热以电磁波方式进行传递能量,是一种非接触、针对目标的加热;无需传递媒介的加热技术。
其热量传递速度和光速一样。
所以,可实现极高的效率。
本产品主要针对于中短波红外线,高能量短时间加热,其波长范围在 1 - 5 微米。
红外辐射器的分类红外辐射器的灯丝温度决定其辐射强度随波长分布的情况,随着灯丝温度的上升降,最大辐射强度向更短波长移动。
根据最大辐射强度发生的位置,将红外辐射器分类为:短波(0.8 - 1.4um)、中波(1.6 - 2.6 um)和长波产品。
技术优势:高强度红外辐射源主要辐射波段是0.8-5微米红外辐射,黑红色石英玻璃管壁对这段波长透过率大于80%,灯管本身的热容量很小,这对快速升温和降温十分有利。
与市场上已经有的乳白色石英加热管和透明石英玻璃加热管有明显的优点。
乳白石英玻璃管壁有密集的气线,使灯丝的短波红外辐射多次反射和折射,大部分被吸收,其辐射波长主要在长波部分,功率低,响应慢;透明石英玻璃制作的红外加热源,不但红外透过,对可见光也透过良好,短波可见光辐射对人的眼睛和有机体都有比较大的伤害,黑红石英玻璃管将可见光阻挡住,并将其转化为红外辐射,是一种新型的辐射光源。
由于黑红石英玻璃管将可见光滤除,所以可以将灯丝温度进一步提高,而辐射功率和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所以红外线辐射源可以做到高强度,低体积。
昆山真武精密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红外测距总结报告

红外测距电路总结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1电气1班学号:1100103139姓名:刘丰源摘要本次实验是设计一个红外测距电路,它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软件部分包括信号产生、AD接收、数据处理、液晶显示;硬件部分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此电路可以测较短的距离,精度在0~5mm之间。
关键词STC8051单片机;红外测距;一、方案设计1、发射模块采用用单片机产生一个1khz的信号经红外发射管发射这样设计既简单又方便,电路也更加简单。
2、接收模块放大电路:采用5v电源供电,利用lm358芯片进行单电源放大。
由于放大倍数在20到40倍之间,经过一级放大即可。
滤波电路:由于经过放大以后的信号还有很多杂波,而我们需要的是接收到的1khz的信号,一般的滤波器很难解决干扰问题,所以直接选用有源二阶带通滤波器。
峰值检波电路:根据要求的精度为5mm,最简单的峰值检波电路即可胜任,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决定不用带运放的高精度检波电路,假如还要进一步提升测量精度,就需要选用更好的峰值检波电路。
AD转换电路:AD转换选用0809芯片,它是并行传输的,占用的IO口太多,但是软件编写非常简单。
单片机控制电路:AD转换的数字信号传入单片机,通过软件自动求出所测的距离,显示正确的距离。
二、电路分析1.发射模块由8051的定时器产生一个1khz的方波,用一个三极管驱动,将信号加载到红外发射管上。
2.接收模块电路设计因为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只有一百毫伏左右,而且还有很多干扰,需要先放大再带通滤波,单片机只能接受数字信号,所以还需要通过峰值检波输出一个直流电压,经TLC1543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进行处理。
考虑到题目测量范围和接收到的信号大小,选取放大倍数为40倍左右,倍数太大回出现波形失真,使测量的最短距离变小,倍数太小信号强度不够,则能测量的最远距离会变小,放大倍数B=R4/R3=40;关于有源二阶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令C=C3=C4,则req=R5//R6=(R5*R6)/(R5+R6)品质因数Q等于中心频率除以带宽即Q=fc/BW=1/2*reqR/7由上边的公式,取中心频率f=1khz,增益A=2,品质因数Q=10,则令C=C3=C4=50nf,可以得到电阻值为R5=16K,R6=160,R7=64K;关于峰值检波电路的设计:考虑到电容值越大检波效果越好,但是放电速度越慢,经过测试,选取了20uf的电容和100k的电阻以及1n4148构成最简单的峰值检波电路。
输电设备红外检测技术管理标准1

输电设备红外检测技术管理标准1 总则本规范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和诊断工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及过热缺陷的判别方法。
适用于输电设备的红外检测工作。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设备,包括导线耐张跳线压接管、并沟线夹、安普线夹、预绞丝、导线中间接头、电缆接头及电缆环流等。
3 定义3.1 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Δt =(τ1-τ2)/τ1=(T1-T2)/(T1-T)式中:τ1和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τ2和T2——正常相所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T——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3.2 环境温度参照体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叫环境温度参照体。
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测物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测物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3.3 一般检测一般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应用红外检测仪器对被检测设备进行大面积扫描,主要检测电流致热引起的发热,用于监测设备的整体发热状况。
3.4精确检测对检测的环境要求较高,特别要消除风速和其他热辐射的影响,主要检测电压致热引起的内部缺陷,用于对设备的故障的精确判断。
3.5电压致热设备:电压作用引起的设备的发热。
3.6电流致热设备电流作用引起的设备的发热。
3.7便携式红外热像仪仪器性能指标较高,操作简便,像素丰富,图像稳定,需使用仪器目镜,具有较高的温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分析软件丰富,适合对设备的精确检测。
3.8手持式红外热像仪仪器性能指标满足要求,操作简单,图像稳定、清晰,适合对设备的一般检测。
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5 红外工作的管理职责红外检测工作应纳入各级技术监督和输变电运行的管理范围,并实行分层管理,各负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