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考试题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干阑式。

3、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正确表述是,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5、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述,错误的是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其中生活区不属于这些区域。

7、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规划图的分析。

8、正确的表述是,1929年南京的《首都计划》的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在成环城大道。

1)这些城市是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控制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帝国主义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导致城市呈现出异国情调;3)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由帝国主义国家掌控,本地居民往往只能从事低端劳动;4)这些城市的社会结构极度不平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本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阶级对立。

比性。

广场中央是圣马可教堂和两座高塔,周围是建筑群和柱廊,形成了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

(3)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广场,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2、巴洛克时期:广场建设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雕塑艺术,强调对称和尺度感。

(1)罗马的圣彼得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广场之一,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柱,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广场两侧是双排的柱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

(2)巴黎的路易十四广场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古典的矩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建筑群和雕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的形成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由于多水潮湿,还发现高出地面的桩上建筑。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仰韶龙山文化说明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以前仍为原始社会,如财产公有及禅让制度等。

廓,有屋顶并一边有墙。

夏代就有“筑成以卫君,造廓以守民”龙山文化,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半穴居的住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在这些穴居住室之间,还长间有一些制陶制骨冶铜等场地。

城池包括宫室,庙宇,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方圆皆离宫别馆,绵延100余公里。

房屋结构,茅茨土阶○2殷墟(安阳小屯)一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土房屋台基,这是当时公式建筑群的遗址。

房屋台基沿洹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

王宫的外围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可能为小奴隶主或自由民的住宅。

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

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有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

可知当时已注意朝向及日照。

发现有半穴居,还有穴及竖穴。

发现一长20米,宽10米,深2.8-3米的窖,为圈牛的牢,还有深7-8米的窖,有上下脚窝,可能是关罪犯或奴隶的牢。

城建史部分历年真题

城建史部分历年真题

3、“马丘比丘宪章3”分哪些章节对当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1、绘图说明明清北京城建设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传统规划思想的。

95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本题20分)1、雅典宪章2的主要论点及其历史意义961、试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欧洲旧城市的改建,可以英国、法国、俄国改建的实例加以阐述978.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动态特征1.概述二次大战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成就。

5.试提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谈一谈你提出问题的弊端和应解决的措施。

986.带形城市21、试述西欧疏散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

(可以一、两个重点城市为例)991.“田园城市7”的理论及其意义8.90年代后国家颁布有哪些关于城市规划的法规2和标准1举2-3例介绍50-60年代以来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城和科学园区。

(应从产生背景、建设目的、规划布局等方面叙述)001.叙述“田园城市”,的理论及其产生背景,并分析该理论与80年代耒流行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2”设计思潮的异同。

0112.社会控制5.试述中心地理论2的主要内容。

8.试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9.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大规模开发与再开发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哪个阶段比较类似,并指出二者可能存在的区别: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对缓解。

“城市危机”有所帮助?021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区别11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3、带形城市6、马丘比丘宪章1、从时代背景、服务对象、结构模式等方面,(可以通过列表和简图)比较“田园城市”与“新城”的各自特征。

2、19世纪中期欧斯曼巴黎城市改建和城市美化运动的主要成就。

3、沙利宁有机疏散理论及其意义041、以网格结构为线索,比较古埃及卡洪城、古希腊希波丹姆模式、古罗马营寨城等古代格网型城市结构的特征。

(本题10分)2、试分析17世纪巴洛克时期的罗马改建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1、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并分析比较城市与原始聚落的区别。

答:我国城市经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后期已基本形成。

城市产生的条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财富,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社会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起来,出现商品交易;与此同时,部族间为了争夺领地、财富等,战争频繁,这使居民需要采取防御措施,随之,兼具防御和交易的城市随之出现。

如:黄河中下游的郑州西山遗址、长江中上游的都江堰芒城城址等。

(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随着第一次劳动分工,原始聚落产生于新旧石器交替时期,原始聚落是指,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形成,由此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居民点已经初具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集中。

但居民点仍不具备城市的形成标准,城市产生的标准有:具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具有城市永久性大型建筑、具有手工业生产场所和贸易交换场所、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2、写出5个中国古代著名的海港城市及其相应繁荣时期,并概述海上贸易对城市的影响。

唐代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在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列外交往活动中始终处于比较次要旧地位,所以几乎只有番禺(即广州)一处港市。

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自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由于战争的影响而再度受阻后,海上丝绸之路便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主要渠道。

扬州——唐代泉州——唐宋广州——唐宋杭州——宋元明州——宋代影响:1、海上贸易促进了港市的迅速发展。

如广州作为南航路始发港,在唐代迅速发展为唐代第一大外贸港市;而此前默默无闻的泉州、明州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而获得进一步发展。

2、市舶司的兴废,直接关系到港市的荣衰,往往是市舶司之所在,就是重要港市之所在。

如扬州虽在唐代为第二大港市,但因唐末战乱影响,始终未设市舶司,其港市地位也被杭州和明州取代。

3、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海港城市突破了以往封闭的城垣形制,规模不断扩大。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个小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 )(J)A.自然的狩猎与采集活动时期B.农业与牧业分离时期C.剩余产品出现时期D.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答案:D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J)A.抬梁式B.干阑式C.穿斗式D.混合式答案:B3、下列关于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N)A.该模式在雅典城市布局中得到了最为完成的体现;B.该模式的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C.皇宫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D.该模式的城市空间以道路划分;答案:B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J)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答案:A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达,错误的是()(Z:2018)A.夏代的城市建设已使用陶制的排水管及采用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等;B.西周洛邑所确定的城市形制已基本具备了此后都城建设的特征;C.“象天法地”的理念在咸阳的规划中的得到了运用;D.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答案:D6、1929年,国民党政府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些区域?()(N)A.行政区B.工业区C.田园区D.生活区答案:D7、下列不属于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是()(J)A.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B.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C.规划图的分析D.城市建设中标准与设施水平基本相同答案:D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Z:2018)A.《大上海计划》代表着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B.重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将城区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

中国城市建设史练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练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练习题⼀、填空题1.鸦⽚战争后上海开辟为商埠,最早在上海设⽴租界的国家是。

2.上海市都市计划⼀稿采⽤了当时欧美的、、、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3.南京中⼭陵的设计者是;中⼭陵⾳乐台的设计者是。

4.“三线”建设期间,国家经济委员会对搬迁项⽬实⾏的原则。

5.⼀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全⾯学习苏联,建⼯部先后聘请了、、等多位苏联城市规划专家来华⼯作。

6.现代中国的第⼀个城市规划基本法规是年国务院颁布的。

7.截⾄2009年底,我国共有国家级历史⽂化名城个、世界遗产处。

8.在我国历史上,早期城市虽然城廓沟池的形式不同,但在性质上都是防卫性的。

传说夏代就已“,选廓以守民”。

9.《周礼·考⼯记》记载:“匠⼈营国,⽅九⾥,,,经涂九轨,,前朝后市,市朝⼀夫”。

10.佛教在即传⼊中国,城市发展建设上也开始受到很⼤影响,⼤量建造寺院、佛教建筑等。

11.唐长安全城共划分为个坊⾥,城内集中的商业区称为和。

12.明清时期城市的职能⼤⼤增强,表现在各级⾏政中⼼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及⼯商业城市的发展。

13.明南京包括、、等三重城墙。

14.明北京在城市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强调了的⼿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15.是我国古代⼀般中⼩城市的典型形态。

16.宋代的是城市内集中的娱乐区,⼀般靠近商业中⼼。

⼆、选择题1.鸦⽚战争后,武汉是中国内陆第⼀个开港的城市,下列哪个国家没有在武汉建⽴租界:A.英国B.意⼤利C.德国D.俄国2.下列哪个城市不是因为近代修筑铁路⽽发展起来的:A.蚌埠B.⽆锡C.郑州D.⽯家庄3.下列哪⼀位设计师没有参加上海市都市计划⼀稿的编制⼯作:A.程世抚B.陈占祥C.李德华D.鲍⽴克4.参与民国“⾸都计划”的设计师除了墨菲、孙科、林逸民A.⾦经昌B.钟耀华C.庄俊D.古⼒治5.《城市规划法》和《城乡规划法》的施⾏时间分别是:A.1990.4.1和2008.1.1B.1994.4.1和2009.1.1C.1990.1.4和2008.1.1D.1994.1.4和2009.1.16.2001年增补的两个国家历史⽂化名城是:A.⼭海关和绩溪B.泰安和凤凰C.⼭海关和凤凰D.绩溪和泰安7.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的世界⽂化遗产:A.安阳殷墟B.⼤⾜⽯刻C.福建⼟楼D.武陵源8.“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城市”的城市建设⽅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A.1971年北京召开的城市建设会议B.1978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城市⼯作会议C.1980年国家建委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作会议D.1991年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作会议9.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探索最初是从年开始在桂林、⼴州和上海等地开展的。

城建史题

城建史题

希波丹姆:古希腊建筑师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营寨城:方正城墙,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基本方位。

内城渗透:郊区化过程所产生的中心衰落现象。

建筑十书:罗马工程维特鲁威,在本书中提出了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提出建筑物“均衡”关键在于它的局部。

阿尔伯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

《建筑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比例、柱式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

菲拉锐特:《理想的城市》意大利建筑师,他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城市,理想的人。

集合城市:(几个邻近的城市因扩建而形成一个)组合城市,集合都市1、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2、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

由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

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

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

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

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

3、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答:三个文化中心:墨西哥地区古代玛雅地区古代印加地区墨西哥地区①特奥蒂瓦坎城【都城、宗教中心】②丹诺奇迪特兰城【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古代玛雅地区①提卡尔城【美洲最古的城市之一,建筑组合非常优美】②奇清依扎城【土著玛雅造】古代印加地区马丘比丘【保有大量印加庙】4、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答:卫城位于城市内高地或山顶,并视为神圣地段,古风时期,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它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协调,缺乏生气感。

城建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城建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城建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是位于哪个文明?A. 古埃及文明B. 古印度文明C. 古巴比伦文明D. 古中国文明答案:C2. 罗马斗兽场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A. 哥特式B. 巴洛克式C. 罗马式D. 拜占庭式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A. 城墙环绕B. 教堂中心C. 工业区发达D. 市场繁荣答案:C4.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为了纪念哪个事件而建造的?A. 法国大革命B. 巴黎公社C. 世界博览会D. 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C5.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人是哪位?A. 勒·柯布西耶B. 弗朗西斯·培根C. 阿尔多·罗西D. 彼得·贝伦斯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_________文明时期的城市规划。

答案:苏美尔7.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阿哥拉8.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典型布局是_________、教堂和市场。

答案:城堡9. 工业革命后,城市规划开始重视_________和卫生问题。

答案:交通10. 现代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了_________、社会和经济的平衡。

答案:环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古代罗马城市规划的特点。

答案:古代罗马城市规划以广场为中心,道路系统发达,城市布局呈网格状,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院和竞技场等。

12. 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理念。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城市布局追求对称和几何形式,重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

13. 解释现代城市规划中“智慧城市”的概念。

答案: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一、填空、选择、判断: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

城市平面近似方形。

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

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

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

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

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

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

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

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

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

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

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

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

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

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2、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 年,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

23、明清时期的地区性统治中心城市——成都(P144);明代边防城堡——大同(P157);明清时代一般府州县城市——南通(P174);清代的票号城市——平遥(P198)票号的总号均设在山西,以平遥、太谷、祁县为突出,这三座城号称山西票号“三帮”。

24、秦汉代特殊类型的城市:①新丰城——刘邦为解父母思乡之苦,仿照丰城在临潼县以东十八里处建新丰城。

②陵城——汉朝曾集中天下富户于长安,实际是集中到长安附近的皇帝陵墓附近,建造陵城。

汉武帝“徙郡国豪杰及资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成帝“徙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徙一百万以上居平陵”,这些城市集中居住大量的富户,成为高消费和游闲城市。

③汉代军市——汉初为了抵御匈奴侵扰,曾打通河西走廊,联结西域,使丝绸之路畅通。

在沿通往西域的商路上建设了一些驻军城堡。

这些军市实行“屯垦戌边” 政策,在城堡附近就形成商市。

25、新兴的工矿城市:唐山、萍乡;因铁路修建而发展的城市:蚌埠、郑州、石家庄、徐州、衡阳;民族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二、绘图(文字说明):1、西安附近都城位置变迁图(P28):西安是著名的古都:周王城丰京和镐京、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等先后在此建都。

2、西汉长安城市情况?(P29)①城墙在宫殿建成以后修筑,平面形状不规则,主要是顺应河流走势;②在城外西侧建造建章宫,城内修筑桂宫、明光宫;王莽年代在城南修建了大量的辟雍(礼制建筑)。

③城市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相交;通城门的道路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中间为帝王专用弛道。

④宫城占城市面积比例很大,分散开布置;⑤在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有一定规模的市场;⑥居住模式称为闾里,居住地段不集中;⑦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

3、曹魏邺城的特征?(P38)①三国时期曹操的统治中心建设的第一座平地新建的新城。

位于漳河沿岸(河北临漳县)。

②城市平面:呈矩形,城南三座城门,北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③道路:城市中偏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北有三条干道;④分区:宫城以东是戚里,为王室贵族居住区,宫城以西为王室专用园林。

干道南面为一般居住区,还有手工业作坊。

4、隋唐长安特征?(P48)①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呈规则方形,东、南、西、北各设三城门。

面积加上大明宫为8700公顷,人口百万以上。

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两条横轴,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处与纵轴线丁字相交。

②皇城在城市居中偏北部,宫城位于皇城的北面,主要宫殿座北朝南。

③道路系统: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格网状,共有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14条,互相直角相交。

位于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两侧设有排水沟;全市性道路包括城市干道和街坊内道路两个系统。

④里坊制:全城分为109个坊里,坊里的划分由干道网决定,便于统治管理。

⑤市肆:市场设置东市和西市,集市按行业集中,市场内以商品交易为主,也有一些店铺与手工业作坊在一起,一般的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可能分散在各个坊里内。

⑥水系和绿化:全城引水分东西二区,水系主要用于饮用。

城内最好的绿地是曲江池和芙蓉园,城北御苑绿化良好。

5、北宋东京汴梁(开封):(P75)①概况: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

北宋定都开封,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东京城市人口达一百数十万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②城市平面布局:开封有三套方城——罗城、内城、宫城,平面形状并不方正规则,每重城墙外围都有护城河。

最内为皇城,又称大内(紫禁城);第二重为里城,城门设瓮城;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主要作防御之用。

③道路及河道系统: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在逐步的扩建中形成了一条中轴线,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水贯都”。

④市肆街道面貌: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清明上河图》反映了街市繁荣面貌。

商业与全城居住区混杂,沿街开设各种店铺。

⑤居住区与居住生活: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但实际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

开封共分八厢80余坊。

⑥城市绿化和公共设施:注重街道绿化,园林建设。

开封城地势低,城内还修建完善的下水系统,沿河有防洪堤。

6、元大都城市规划特点:(P114)①继承了古代都城的传统规划手法——三套城墙和中轴线布局,而且城墙形式更加规整、轴线对称更加突,约44平方公里;②规则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系统;④城市的规划建设始终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专人负责(刘秉忠)从选址、勘测到修筑,规划设计按意图执行与贯彻。

7、明代北京的特点?(P139)明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

①规模与形制:内城范围较元朝北部向南收缩,南部城墙向南移。

宫城(紫禁城)居全城中心位置,形成三重城墙。

②城市布局艺术:重点突出,运用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景象。

③道路系统:棋盘式道路网,街道走向大都为正南北、正东西;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向交通受到一些阻隔。

④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和商人;外城多住一般平民。

⑤商业区:分布的密度较大,同类商业集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⑥园林建设:利用北海、中海、南海和琼华岛建设西苑,在中轴线上布置景山公园。

⑦给水排水:城市居民饮水多掘井取水。

紫禁城内的沟渠自成独立系统——内金水河;一些沟渠与护城濠相通,也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三、简答:1、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有重要影响:①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

②首次把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2、隋唐长安的城市影响?①隋唐长安是继曹魏邺城后的、按规划在平地上建起来的大城市,并按照一定的意图进行修建,是古代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②隋唐长安平面符合《考工记》中的王城城制要求;③隋唐长安的规划对以后国内外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如隋唐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是仿长安城的布局。

3、明清时期南京城的城市格局?明代的南京城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

①皇城在城东南部,皇城呈方形,布置完全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而又加以发展,宫城位于皇城之中,呈方形,左右有太庙和社稷坛,位于宫城南面大门的东西两侧。

②应天府城即为现在的南京城,由于地形限制和防御要求,城墙修建成不规则形。

应天府城内分为宫城、居民市肆和西北部军营三区。

③外城主要是从防御需要出发,在应天府外围,利用部分天然土坡筑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