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4.第四节 鱼

合集下载

家有儿郎必收藏,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知识梳理

家有儿郎必收藏,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知识梳理

家有儿郎必收藏,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知识梳理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鱼1.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2)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3)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身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2.多种多样的鱼(1)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来获取食物和()。

②能在()。

(2)四大家鱼是:()鱼、()鱼、鲢鱼、鳙鱼。

(3)鱼的外形呈(),可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部分:()、()、()。

(4)鱼在游泳时主要靠()和()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5]背鳍、[1]胸鳍和[2]腹鳍有()的作用,[4] ()有决定()作用,[6] ()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5)鱼的呼吸器官是(),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这是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6)鱼鳃为()色,因为内含丰富的();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根据鳃丝的颜色可以判断鱼大致死亡的时间。

(7)水由()流入鳃,然后由()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的含量减少,()的含量增高。

(8)鱼类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覆盖;用()呼吸;通过()和()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参考答案1.(1)脊柱(2)脊柱(3)脊柱2.(1)①游泳防御敌害②水中呼吸(2)青草(3)流线型阻力头部躯干尾(4)躯干尾部保持平衡尾鳍前进方向侧线(5)鳃(6)鲜红毛细血管水(7)口鳃盖后缘氧气二氧化碳(8)鳞片鳃躯干尾部。

2022年人教版生物《第四节 鱼 》精品课件

2022年人教版生物《第四节  鱼 》精品课件
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例如:原 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状元成才路
自 动 调 节 能 力
状元成才路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 的。这些生态系统是 不是各自独立、彼此 互不相干呢?
【阅读p30资料分析并讨论】
状元成才路
灌溉 供水
形成
流入
状元成才路
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鸟类迁徙
状元成才路
鱼类洄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胸鳍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
D.腹鳍之后,臀鳍之前的部分
当堂检测
5.以下哪些“鱼” 是冒名者? 鲫鱼、鲑鱼、蝴蝶鱼、墨鱼、 海马、鲨鱼、射水鱼、娃娃鱼 鲸鱼、金鱼、小丑鱼 章鱼、鳄鱼、泥鳅、鳝鱼 鲍鱼、鱿鱼
状元成才路
想一想,议一议
从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 发现,在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 和企鹅等动物体内发现了从未在 南极施用过的农药DDT。
状元成才路
草原可作畜牧业基 地,还可以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
状元成才路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 多水和过湿条件下 形成的,以沼泽植 物占优势,动植物 种类丰富。
状元成才路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 蓄洪抗旱的作用,被 誉为“地球之肾”
海洋生态系统
状元成才路
海水盐度高,植物 以微小的浮游植物 为主,动物种类很 多,大多数能在水 中游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鱼知识归纳与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鱼知识归纳与训练

第四节鱼01学问管理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多种多样的鱼(1)鱼的种类淡水鱼:我国淡水鱼有1 000多种,闻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洋鱼:我国的海洋鱼约有2 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鲅鱼等。

注意:不是所出名字带鱼的都是属于鱼类。

如章鱼、墨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并非全部的鱼的名称中都有“鱼〞字,海马、泥鳅、中华鲟都属于鱼类。

(2)鲫鱼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结构:鲫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体型:鲫鱼的外形呈流线型。

体表:有鳞片覆盖,其上有黏液。

运动: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摇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

(3)鱼的呼吸鱼鳃的构造:呼吸运动:鱼的口和鳃盖后缘运动是交替张合的。

水流流淌:由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地方流出。

气体改变:流入水和流出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改变:流入的水,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含量少。

(4)鱼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摇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及人类的关系:鱼作为水产业的主要产品,是人们获得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此外,鱼对人类还有许多用途,例如,鱼鳞胶用鱼鳞熬制而成,在食品、医药和扮装品产业上有广泛应用,鱼肝油有保健功能。

保护:国家对渔业消费实行以养殖为主;制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展捕捞;制止运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展捕捞。

02例题解读【例1】(青岛中考)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觉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削减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进步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解析】鱼在水中游泳,呼吸靠鳃,而鱼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水中能溶解的氧气的量比较少,所以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

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 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胸鳍
辅助胸鳍和 臀鳍保持身
体平衡
产生前
保进持的动身 体平力 衡
腹鳍
臀鳍
尾鳍
2.鱼类能在水中呼吸
鳃盖
鳃丝
鳃耙
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密布
毛细血管)
鳃弓
鱼 的 呼 吸
含氧多的水

鳃 含氧少、含二
氧化碳多的水
鳃盖

鲫鱼体内有鳔: 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
的协调作用下, 使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停留。

小结
第四节 鱼
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两大特点:
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主要特征
在水头中部运动 时有利于减
小阻力
躯干部
身体呈流线型或
梭形,通常左右
侧扁 尾 部
体表常有鳞 片覆盖,鳞 片表面常有
黏液
对于身体起 保护作用
保护身体的作用
鳞片
保持身体平衡
背鳍
感知作 转换方向
鳃盖 用
侧线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第四节 鱼 2课时 教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第四节  鱼  2课时 教案

第四节鱼(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鱼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鲫鱼、鱼的骨胳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教学过程(一)鱼的生活习性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3.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被称作动物进化史上的巨人,为什么能获得此称号?它的身体中和以前学习的动物相比,出现了什么特殊的结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注意区分脊椎与脊柱的区别)课件展示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些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葵、水母扁形动物——涡虫、绦虫、血吸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丝虫、线虫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软体动物——河蚌、螠蛏、乌贼节肢动物——蝗虫、蜘蛛、蜈蚣、虾脊椎动物包括哪些?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三) 四大家鱼:多种多样的鱼,使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常见的淡水鱼——四大家鱼1、鲢鱼,生活在水体的最上层,主要吃水表的浮游生物,体表鳞片白色,因此被称作白鲢2、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吃水生的小鱼小虾,体表鳞片白色,背部有黑斑,因此被称为花鲢3、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主要吃水体下层的水草,体表鳞片淡青色。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农民战争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哺乳类中较低等鱼类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河里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支持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体认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相配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中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特性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体来。

5.形态理解与石斑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暧昧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化学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观念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稳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真核细胞与环境观点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进一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日常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顾虑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禽鸟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西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弊病: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管吻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石斑鱼前方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可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迈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表现形式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其中鱼类研究也是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对于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来讲,鱼类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吧。

1. 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物特征鱼类的身体通常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

在头部可以看到眼、口、鼻等组成部分,而身体的躯干部分则又分为背鳍、尾鳍和腹鳍。

另外,在鱼类身体表面还长有鳞片,在这些鳞片之间会分布着某些生殖器官。

鱼类没有肺呼吸器官,而是在鳃上通过与外界的交换作用来呼吸氧气。

2. 鱼类怎样活动在水下生活的鱼类,在行动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其中,一些慢活动的鱼类通常如同懒洋洋地游动前进。

而一些快活动的鱼类就会快速摆动尾鳍,以快速前进。

还有一些普通的鱼类则会把身体侧倾一些来保持与水流的相互作用,以便行动。

3. 鱼类的视觉系统和适应环境在水中能够清晰看到周围的环境对于鱼类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需要在水下迅速地觅食和逃避捕食者。

鱼类的眼睛通常会随着它们移动头部的方向而进行相应的转动,这样能够很方便地观测周围的环境。

另外,鱼类的视网膜通常会较多地包含视觉色素,这些色素有助于它们区分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4. 鱼类的繁殖方式鱼类的繁殖方式通常有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方式。

其中,外受精的鱼类通常是在水中进行交配,然后将卵子和精子在水中进行结合。

而内受精的鱼类则是直接在体内进行受精作用。

在受精完成后,鱼类一般会选择寻找或者制造一个安全的场所来产卵和孵化。

5.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鱼类在水中担当着重要的食物链角色。

它们可以食用其它生物如小型浮游生物或小型鱼类之类,同时也会被其它食物链上的生物,如水生鸟类、食肉动物等等所捕食。

另外,鱼类还对其它水生生物的种群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总之,鱼类作为自然生物界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来说,上述的鱼类知识点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鱼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鱼



• 思考: • 1、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
进入鳃和流出的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 成分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 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 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 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D )
A、鲸鱼 B、章鱼 C、甲鱼 D、海马
2、能使动物生活在水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A、能游泳
B、具有鳃
C)
C、能在水中运动和呼吸
D、要有各种鳍和强大的肌
3、鱼能在停留在不同的水层,这是通过什么作用调节的( D )
A、尾鳍的调节作用
B、鱼鳔的调节作用
C、水对鱼的浮力作用
思考
• 1、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名称中都有 “鱼”,如甲鱼、鳄鱼、娃娃鱼、鱿鱼、 章鱼和鲨鱼,它们都属于鱼类吗?
• 鲨鱼拥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大家庭中 的一员,甲鱼、鳄鱼用肺呼吸,属于爬 行动物,娃娃鱼是大鲵的俗名,属于两 栖动物,章鱼和鱿鱼身体柔软,是软体 动物。
海洋里有一种生 物叫海马,它体形奇 特,有鳍,用鳃呼吸。 海马属于鱼吗?
类,,状 、,
比目鱼:栖息于海底,成鱼的眼睛移到身 体的同一侧,没有眼睛的那侧身体朝向海 底。
思 考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 关重要: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 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一、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色特征
什这有比 观
么种什较 察
关 系 ?
体 色 与 水 生 环 境 有
6.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对鲫鱼生活的作用是(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学知识。

思考并总结。

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
巩固和检测。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