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八年级语文(含答案)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八年级语文2019.03一、积累运用(共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行.辈(xíng)欺侮.(wǔ)屹.立(yì)撺.掇(cuàn)B.糜.子(mí)脑畔.(pàn)眼眶.(kuāng)晦.暗(huì)C.羁绊.(pàn)冗.杂(róng)争讼.(sòng)斡.旋(wò)D.连翘.(qiáo)翩.然(piān)农谚.(yàn)怅惘.(wǎ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B.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C.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D.一个胸襟狭隘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再次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你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4.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从内心深处不是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电视节目。
解说: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定语B.翩然归来冰雪融化次第开放草木萌发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通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通用)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áo)黝.黑(yǒu)悄.然(qiāo)锐不可当.(dāng) B.溃.退(guì)酷似.(sì)绯.红(fēi)正襟.危坐(jīn) C.诘.责(jié) 桅.杆(wéi)畸.形(jī) 深恶.痛疾(wù)D.佃.农(diàn)教诲.(huǐ)不辍.(chuò)屏.息敛声(bǐng)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B.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D.我们只有学会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至于粗制滥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6、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②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一、默写(共1题;共15分)1. ( 15分) 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4)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样抒写思乡之情,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渡荆门送别》却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共2题;共6分)2. ( 3分)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渤海沸腾飞翔惊心动魄B. 航迹屏幕坠毁振耳欲聋C. 眨眼桅竿瞬间无怨无悔D. 揪紧呼啸舱门神采弈弈3. ( 3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 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B. 一进入体育场, 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 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中国虽是经济强国, 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少之又少, 其原因是深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影响,很难主动创新造成的。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 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2019-2020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宋文学家。(1 分)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B.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C.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渲染岀怎样的美妙境界?(2 分)
12.面对这样的月下美景,作者只寻张怀民与自己共赏,为什么?(2 分)
二、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苏轼,字子瞻,号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 A)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请在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 1-4 题每句 1 分,第 5 题每小题 1 分第 6-7 题每小题 1 分,第 8 题每小题 2 分)
1.兴尽晚回舟,
①
是一座桥,
②
是一座桥,
(二)写作(50 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有幸遇到你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周杰伦《蜗牛》中这样写道:“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
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XXXɡ)锐不可当(dǎng)....B.颁发(bān)仲裁(zhòng)履行(lǚ)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翘首(qiáo)湛蓝(zhàn)摧枯拉朽(xiǔ)....D.凌空(lín)镌刻(juān)督战(dū)惮精竭虑(dān)....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的一项是()(2分).A.7月30日,当《检阅进行曲》响彻在内蒙古XXX的上空,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天鸽”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将它摔得赴汤蹈火。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愈来愈多的人利用国庆假期出游,而骑在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化的旅行现象却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少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曾经成为抢手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味。
C.一年一度的,吸收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感动着亿万庶民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XXX师长教师,非凡的终身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李桥中学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李桥中学2019下八年级第一次段考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2、请将试题答案和作文全部做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注音、字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分道扬镳(biāo):各走各的道路。
B、娓娓动听(wěi):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读、C、脍炙人口(kuài):味道鲜美可口。
D、虚无漂渺(piā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些人喜爱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爱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龄。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应注意到。
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枝末节着眼,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辱。
A、但却假如便B、因为就假如便C。
而却因为就D。
但就因为就3。
依照语境,在下列空缺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的一项是您是严冬里的炭火, ,您是湍流中的踏脚石,您是雾海中的航标灯,您是看不见的空气,您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A、您是暖春里的梅雨B。
您是夏夜里的流星C、您是酷暑里的浓阴D、您是深秋里的严霜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我国汕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一大世界奇迹、B、还没有什么比在周庄中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C。
在投票前各申奥代表团作陈述报告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坚决支持北京申办2019年奥运会。
D。
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5、为下列一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最准确的是2019年6月18日,青海湖国际沙雕与大地艺术节开幕式上,揭晓了青海湖形象标识和主题宣传词、青海湖形象标识和主题宣传词公开征集活动自去年8月展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征集活动中,共收到545人应征形象标识作品751件;收到938人应征主题宣传词来稿7028条。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时间:80分钟满分:8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不逊.(xùn) 宽恕.(shù) 奥秘.(mì) 禁锢.(gǔ)B.责.罚(zé) 凄惨.(cǎn) 匿.名(mì) 祇.辱(zhǐ)C.广袤.(mào) 迁徙.(xǐ) 尴尬.(jiè) 眼翳.(yì)D.滞.留(zhì) 黝.黑(yǒu) 轩.昂(xuān) 犀.利(xī)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3分)A.绯红落弟油光可鉴深恶痛绝B.宽恕羞愧摹画绘像待人接物C.磨噌凄惨喉咙沙哑轰堂大笑D.愚钝株儒不可明状粗制滥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A.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人流如潮。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D.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4.(2015·安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A )(3分)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________,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雪》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附答案)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我的理解:
18、文中的小女孩和老师让我们怦然心动。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受到感动。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书写中国田径新历史的刘翔让我们感动,因公殉职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使我们感动……最近舍身救学生的我省金坛市普通女教师尹雪梅,再一次感动了我们的心。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参看“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为尹雪梅老师,写一段发自你内心的“颁奖词”。要求:不少于50字。(也可以为上文中的小姑娘或者老师,写一段评说词)(4分)
我的概括:
20.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2分)
笑——→——→——→笑
21.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2分)
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我的解答: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我的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3月份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孕育(yùn) 潮汐(xī ) 雾霭(ǎi) 目孔一切B.簌簌(sù) 追溯(shùo) 狩猎(shòu) 添衣无缝C.陨石(yǔn) 粗糙(cāo) 沟壑(hè) 销声匿迹D.农谚(yàn) 遗骸(hái) 山麓(lín) 海枯石烂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举办军运会的喜讯传来,江城武汉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D.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④①⑤C.③①④⑤②D.③②④①⑤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6.古诗文默写。
(5分)(1)青青子衿,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引申出的成语________。
(写两个)(3)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4)写出两句含有“花”字的古诗句。
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
(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副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10.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和______。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二)诗歌鉴赏(5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3分)1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现代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6分)《故乡的炊烟》⑴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
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
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
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⑵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
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
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
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
⑶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
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的缘故,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⑷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是缘于母亲。
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
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
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
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糊烤黑。
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⑸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
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糊了。
”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⑹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
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⑺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
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
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⑻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
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
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
选自《散文选刊》13.文章第一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你今生今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3分)14.文章第⑴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5.文章第⑷段和第⑸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4分)16.结合全文,理解“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村庄最后的风景”的含义。
(3分)17. 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17分)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
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和“倦鸟思归林”。
而“鸟宿树”和“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
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
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
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
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的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
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西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
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是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而牢固。
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
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
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
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
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
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头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黏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
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
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
”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