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第二轮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学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复习学案【复习目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考点分析。
【复习重点】:本考点涉及内容较多,但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单纯考查选用句式和修辞的题目基本消失了,而仿写、变换句式出题的频率较高,其中尤以仿写为最,几乎年年设题,估计今后仍会以句式仿写为考查重点,变换句式次之,短期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其中长短句互换、句子重组、综合型仿用句式,为本专题难点。
【考向】:1.选用句式多从连贯、得体等角度进行考查,但2012年将继续弱化选用句式题。
2.仿用句式2012年预测如下:(1)仍是重点考点,仍将延续以往的命题思路,和修辞手法一起综合考查,但内容上会有创新。
(2)题材会更加关注社会现实,贴近日常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注重激活考生的思维。
(3)试题呈开放性,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不断放宽对考生思维和表达的限制,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大。
3.变换句式的题型灵活多变。
要关注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化。
【高考链接】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
(40字内)(5分)材料1: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2: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3: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4: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评分:________)[评分细则]前提是一个单句,然后4个要点各1分,句序恰当1分。
[专家析题]本题考查短句变长句和压缩语段的能力。
四个材料分别表明了某市的四个特征: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较发达。
确定以“某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干句,将其余三个特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语即可。
高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

高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仿用变换句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仿用变换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高考语文写作中的得分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仿用变换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2. 常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3. 仿用变换句式在高考写作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仿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仿用变换句式进行写作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仿用变换句式的技巧。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运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高考语文作文中仿用变换句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仿用变换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常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4. 分析高考写作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仿用变换句式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实例,总结仿用变换句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请学生课后练习运用仿用变换句式,修改一篇自己的作文片段,提高其表达效果。
七、课程回顾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仿用变换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2. 复习常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学生课后作业,点评并指导改进。
八、进阶技巧讲解1. 讲解仿用变换句式的进阶技巧,如: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注重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等。
2. 通过高考真题案例,分析进阶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九、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进阶技巧,进行课堂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和自我反思。
十、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进阶技巧,强调其在高考写作中的重要性。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选用、变换句式精选教学PPT

句子的长短只就单句而言。长句与短句是相对 的,并没有截然的界限。一般情况下,用词较 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 句。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九 选用、变换句式
栏目导引
典型例题一
(2009·重庆卷)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 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 。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 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九 选用、变换句式
栏目导引
答案: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 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 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九 选用、变换句式
栏目导引
1.长句变短句
(1)先筛选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 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 顺序排列的短句。如例1先确定主干“帕格 尼尼是一位奇人”,然后拆分定语,使之独 立成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九 选用、变换句式
栏目导引
2.选用句式要考虑前后句子之间语气的贯 通、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等因素,注意前后 语句间的衔接、连贯。如例题中的倒装句 式的采用就符合句子的表达语气。
3.能够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使语段表意 明确、清晰,句式风格与文段内容风格一 致。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九 选用、变换句式
栏目导引
解析: A项“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出自杜甫的《月夜》,写妻子望月思夫。C 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自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写出了恢弘阔大的江面风 景。D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 杜甫的《旅夜书怀》,写出了雄浑壮阔的夜 景。上述三项所引诗句均与晚会情景不协调 。B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 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语段中“中 外艺术家”“世界各地人民”等内容联系起 来,合乎语境。
2012届大纲版金太阳考案教师课件 第十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4.(2009年高考湖南卷)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 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点拨]四个选项中,末字都是平声,与初句的仄声相反,符合 平仄规律,但C项的末字“飞”为动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 词“碧”不配对,先排除这一项;D项中“高”虽为形容词, 但与“碧”不属同一范畴,且“心平浪静”与“身正才卓” 在意境上难以对接,亦排除;B项基本上也可对上上句,但 “阔”字与对字的“静”同属仄声,犯对联忌讳,“情深海 阔”中“情深”与“海阔”并无联系,而且“心平浪静”与 “情深海阔”也不存在多大关系,比较起来“志远天高”与 “心平浪静”就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全句平仄相对,意境 相合,属最工整的对句,当选A。 [答案]A
考情报告 三年高考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决胜· 预测演练
选用句式 仿用句式 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 句式”是《考试大纲 》确定的从句式运用 的角度检测考生“语 言知识、表达”能力 的考点,能力层级为 D级。
考情报告 三年高考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决胜· 预测演练
选用句式 仿用句式 变换句式
1.(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 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点拨]本题采用填写诗句的形式,考查的是考生对诗句的 理解;对诗中表现的客观事实的关注;对事理逻辑的把握 的能力。只要读懂了句子描绘的是早春雪景,深巷无人的 景象,在这种环境中听到了“春来第一声”,从衔接连贯 的角度考虑,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 [答案]B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阐释《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
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
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
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
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是指操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三项内容:第一是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
第二是仿造列举的一句或几句话,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这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较新的题型。
同时,它又是难度较大的题。
这一类题从思维的角度看,是考查考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语法的角度看,是考查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从表达方面看,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第三是掌握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能根据语境要求,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
知识点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的运用。
从考题形式上看,现在主要以主观表达题——简答的形式在第Ⅱ卷中考查,2009年考试继续沿用了这一特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学案专题0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原卷版)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①选用句式多采用选择题考查。
②从考查角度来看,不同的能力要求所占的考查比重也不尽相同:仿用类相对较多,且都无一例外的和修辞结合在一起考查;变换类有三套卷涉及,分别考查了“下定义”、“重新描述一段文字”、“改写招聘启事”,后面两道题的题型有所创新,是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变换,考查网络语言与应用文说明性语言、整句与散句之间的变换;选用类相对较少。
③综合性增强,也就是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尤其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题目同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考查。
“修辞”从命题方式来看,在试卷上一般不会直接地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扩展语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等)”、“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
从知识点设置上看,仿句题常将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作为侧重考查的修辞,其他修辞作为次要考查。
【重点知识梳理】一、选用句式(一)解题思路熟悉各种句式,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这是正确解答选用句式的前提和基础。
解答选用句式的思路是:1.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
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选用能与上下文相通的句式。
3.解答选择题,要比较各个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要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二)答题技巧1.结合具体句意理解。
选用和变换句式教案

高考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见句式概念、特点及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2、掌握各种句式变换的要领。
3、注意句式变换的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各种句式变换的要领。
2、注意句式变换的难点。
【课时安排】第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选用句式,重点考查根据侧重点选择恰当的句式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有对语境的把握,语气的辨别,汉语常用习惯的了解等。
历年高考虽然较少单独命题,但结合表达连贯、仿用句式等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到。
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题型:①复位填充题(一般为“定位选句”);②句式评析题。
变换句式,考查的是对给定语句换一种句式表达的能力。
这里所要换的句式是命题者给的,“变换句式”是为了增强和优化语句的表达效果。
变换句式指的是各种句式间的互变。
高考中是指按题目要求,对表达特定情景的语句进行重新组合、改写的考题。
平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给自己以更多的材料储备;掌握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句式也就是句子的结构形式,汉语中的句式是丰富多彩的。
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其表达效果大多是不一样的。
恰当地“选用、变换句式”,可以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说服力得到增强。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句式及其表达效果。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截然的界限。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
长句表达效果: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容丰富。
短句表达效果: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②肯定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主动句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句子。
被例程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
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
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一类是复句中分句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
高一语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

一. 教学内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句式的表达特点。
2. 把握修辞的特点,使用效果,为仿句做准备。
三. 教学重难点:1. 把握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变化。
2. 让仿句更有文采。
四. 知识分析:〔一〕考纲要求分析《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是指操作能力,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选用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就存在着选用哪种句式表达得最好的问题;仿用是指抓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其特点造新句,即俗语所说的“依葫芦画瓢〞,这是一种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语言技能,考查的是学生的迁移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变换句式那么是指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改变原句句式的能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规律技巧归纳1. 选用句式⎪⎩⎪⎨⎧要和调整语序结合起来要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要和句意理解结合起来2. 仿用句式⎪⎪⎪⎪⎪⎪⎪⎩⎪⎪⎪⎪⎪⎪⎪⎨⎧忌色调不合忌修辞不符忌结构不一忌话题脱离有一点情意有一点深意有一点新意有一点诗意修辞恰当内容统一句式一致3. 变换句式⎪⎪⎪⎪⎪⎩⎪⎪⎪⎪⎪⎨⎧变换直接语气和间接语气的句式变换意思相同和语气不同的单句和复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长句和短句的变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三〕解题技巧仿句⎪⎪⎪⎩⎪⎪⎪⎨⎧定法定类定心审例句审题干审题型变换、选用句式⎩⎨⎧技巧注意长句变短句的方法点注意句式变换选用的特[典型例题][例1] 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198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像“芦柴棒〞一样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他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为止。
改写成被动句:析:第一步,看。
看整个句段,句子陈述的主体是包身工,是人。
故画线句子的受动对象应为包身工“他们〞,而不是“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共六课时)第1——2课时考点一:仿用句式一、专题解说近几年来,浙江卷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考点都有考题涉及,题型一般采用主观表达式,其特点是既有限制,又有较大的灵活性。
由于题中的隐含信息较多,所以题目看似容易,实际上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较好,适宜选拔性考试。
其中仿用句式一直是考查重点,近几年来,特别是2011年,变换句式的考查正逐渐升温。
考点一:仿用句式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实质上与修辞格“仿拟”近似。
“仿用句式”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
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
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是考查热点,仿用中最常涉及的知识就是修辞。
高考中修辞一般不考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最常用的形式就是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考查。
二、真题讲解例题1、(2011·安徽高考)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思路要清晰]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①中的“它”指代本体“语言”,喻体及其定语应和本体“语言”语意衔接;②应仿照上下文中的“电脑”“语言”“理想”选取合适的陈述对象作为本体;③喻体及其定语应与②中的本体语意衔接。
[答题要规范](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例题2、(2011·新课标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思路要清晰]应先弄清例句的句式、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再调用知识储备仿写句子。
本题所给例句的句式是“平凡是……孕育着……只要你肯……”,一组句子都围绕“平凡”来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因此,另写的三句话也要围绕同一话题,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题要规范](示例)微笑是阳光,带给人温暖,只要你肯照耀;微笑是雨露,带给人生机,只要你肯播撒;微笑是春风,带给人融洽,只要你肯吹拂。
例题3、(2010·山东高考)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思路要清晰]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所以仿写时注意所选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句式“在……,是……,……”。
注意其隐含信息,要用暗喻,且最后一句句意和喻体衔接连贯。
[答题要规范](示例一)在黑暗里,书是烛火,读书使迷茫的心灵清醒明澈。
(示例二)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
(示例三)在忧烦时,音乐是伴侣,欣赏音乐使沉闷的时光有声有色。
四、掌握五种技巧,不惧高考仿写题仿写类试题作为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重要题型,总让许多考生头痛不已。
其实,只要弄清原句特点,把握五招技巧,不愁拿不到高分。
现在以下题为例,谈谈仿写技巧。
例: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答案示例: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答案示例:知识是沙漠中的绿洲,只要你不断地寻找,总会找到希望;知识是蓄水池中的水,如果你不及时添加,它就不会增多。
一、总结“仿用句式”解题策略技巧一:明确话题。
技巧二:理解主旨。
技巧三:保持句式。
技巧四:注意修辞。
技巧五:把握感情。
二、课后作业:详见“点对点”练习1——5题(p12)第3——4课时考点二:变换句式一、考点分析:变换句式指的是各种句式间的互变。
因为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如长句,因其结构复杂,其表意严密、精确、细致、逻辑性强,而短句则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不同的句式在表意轻重、语气强弱方面也各有差别,如陈述句与反问句相比,后者语意重、语气强烈;即使同是否定句,双重否定比一般否定句的语意要重得多,感情要强烈得多。
高考变换句式的试题,通常采用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类是“互换”。
第二类是“重组”。
所谓重组,就是提出新的要求,对所给的语句作重新组合,即改变语句的组合形式而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二、题型一:长短句变换句子有长有短。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例题1、(2011·新课标全国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思路要清晰]此题的解题方法分三步:首先提取句子的主干及其直接修饰语,使之单独成句;然后对其他修饰语进行分析,使之单独成句;最后将分解出的句子合理排序。
[答题要规范]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例题2、(2011·辽宁高考)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思路要清晰]先提取句子的主干: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然后将长句的修饰成分分解成短句,共两项修饰成分,其中第二项修饰成分又有三项并列,可再次进行分解,加上主干句共有五个分句。
最后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重组句子。
[答题要规范]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例题3、(2009·北京高考)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②以曹雪芹为主语:[思路要清晰]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选准一个主干句,然后将其他信息转换成修饰成分,合理纳入整个主干句中,同时要注意题干对主语的要求及修饰成分的语序问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做到连贯、准确。
[答题要规范]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创作了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三、总结长短句互变的小招数1、长句变短句方法一: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再抽出附加成分(定语或状语)改为分句或单独成句,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
例如:跨国公司董事会5月18日举行的全体会议经表决一致同意公司总经理对欧洲分公司经理提出的裁减员工500名的方案的否决。
改为短句:1、跨国公司的欧洲分公司经理提出裁减员工500名的方案。
2、跨国公司总经理否决了这一方案。
3、跨国公司董事会5月18日举行全体会议,会上经表决一致同意公司总经理的否决。
方法二:因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可叠用某些词语,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
例如: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和降低了政治工作的要求呢?改为短句:1、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2、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呢?3、是不是降低了政治工作的要求呢?方法三:抽出句子的主干,让并列的修饰语分别成为分句。
例如:由西湖茶博会组委会主办,历时一个月,围绕“茶文化提升人类休闲品质”的主题,以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展览为载体,并通过炒茶比赛、茶品牌评比、学术交流等活动,挖掘和提升杭州茶文化内涵及文化品质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于4月1日在杭州拉开序幕。
改为短句:由西湖茶博会组委会主办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于4月1日在杭州拉开序幕。
它以“茶文化提升人类休闲品质”为主题,把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展览作为载体,挖掘和提升杭州茶文化内涵及文化品质。
在历时一个月的旅游节期间,进行了炒茶比赛、茶品牌评比、学术交流等活动。
2、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的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的方法相反,可先找出几个短句陈述的主要内容,找出其共有的部分作为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几个短句中的其他内容变为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与中心语搭配。
四、题型二:句子重组句子重组,就是提出新的要求,对所给的句子重新组合,即改变语言的组合形式但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一般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在不遗漏原句信息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组。
例题4、(2010·杭州模拟)以“典丽的辞句”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改变原意)(4分)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思路要清晰]对原句进行分析可知,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新组合,所以转换时应把“典丽的辞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作为并列意义放在一起,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即可。
[答题要规范](示例)典丽的辞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四、总结重组句子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是分析原句层次关系。
变换句式的原则是变换后的句子要保留原意。
第二步是理清文脉,也就是考虑清楚表达的思路问题。
“文脉”(思路)清晰了,顺序也就清楚了。
梳理文段的文脉,有“时间空间”“逻辑事理”“情感心境”“场景结合”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