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之句式变换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句型转换方法,提高句子表达的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句型转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基本结构及其转换方法。

2. 学习被动句、对仗句、设问句等特殊句型的转换方法。

3.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句子转换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句型的转换方法,提高句子表达的灵活性。

2. 难点: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正确运用句型转换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句型转换技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句子转换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转换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被动句、对仗句、设问句等特殊句型的转换方法。

4.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句子转换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句子转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句型转换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特殊句型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各种句型转换的示例和练习。

2. 句子转换练习题库,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阅读材料,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句子转换技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转换。

2. 第二周:学习被动句、对仗句的转换。

3. 第三周:学习设问句、反问句的转换。

4. 第四周: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句型转换方法。

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含5篇)

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含5篇)

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含5篇)第一篇: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句式变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按特定要求变换句子的表达形式2.了解各种句式的自身特点及变换时的方法要点过程与方法:1.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句式变换的难易过程逐步增加难度3.通过课堂问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各种的句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各种句式转换变换时要点及关键词的变化2.无论句式怎样变换都必须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变换、引述句和转述句的相互变换。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不同句式的练习题、搜集各种句式变换时的相关要点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扩句和缩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有关句子的知识,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句式变换》。

(板书句式变换)二、进入新课(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板书)1.出示尝试题(1)、我们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2)、这不正是祖**亲对我们的期望吗?(3)、穷兄妹怎能买得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呢? 2.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简单的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给刚才的句式变换找出规律吗?咱们就以同桌和前后桌为小组赶快找找吧!3.学生重新审视上面的练习题,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试着找出规律。

4.每组选代表回答各自找出的规律。

小结: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该标点;例如: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为反问句时,在“是”的前面加反问词“难道”“怎能”“怎会”及否定词“不”;句末加上语气词“吗”“呢”;句号改为问号。

即:讲卫生难道(怎能)不是一种美德吗(呢)?反问句改陈述句正好相反。

5.再次尝试(1)、这不是小明的钥匙。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式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式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式复习教案目标:1.了解高考对变换句式考查方式和要求。

2.掌握长短句变换等变换句式类题的做题方法,进一步形成能力。

重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应用》,我们对语言的语法、修辞等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践中,如何使我们的语言简洁、准确的表情达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到以下知识:1.了解高考对变换句式考查方式和要求。

2.掌握长短句变换等变换句式类题的做题方法,进一步形成能力。

二、明确高考要求:(一)读《学案》明确以下问题【考点解读】《2008年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一)命题特点变换句式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

即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式。

从近年来的高考看,试题命制早已超出了单纯进行句式变换的要求,更多的体现了语言运用综合考查的特点。

(二)复习指津1.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首先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表达作用,以便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选择和运用。

常见句式如下:从句子的结构看:有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从语体风格看:有口语句、书面句;从主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看: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从句子的交际功能看: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从句子成分或分句排列次序看:有常式句,变式句(各种倒置句、“把”字句等);从句子的表达性质看: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从句子的形式看:有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方向”,准确捕捉句式变换的角度。

句式变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语法方面的变换,包括长句和短句的互换、整句和散句的互换、常式句和变式句的互换、不同语气的句式互换(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等;二是重组句子,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

句式变换 教案

句式变换 教案

句式变换教案教案标题:句式变换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式变换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通过句式变换来丰富句子结构,提高写作表达能力;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句式变换来改写句子,达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句式变换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常见的句式变换方法;3. 练习句式变换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2. 提问学生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句式变换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其在提高写作表达能力中的重要性;2. 分析常见的句式变换方法,如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陈述句变疑问句等;3. 提供例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式变换的实际应用。

练习活动:1. 提供一些简单的句子,要求学生进行句式变换,如改变句子的语态、时态等;2.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换改写后的句子,并进行讨论和比较;3.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句式变换,将句子改写得更加生动有趣。

巩固评价:1. 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要求他们进行句式变换,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句式变换。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并分析不同句式的应用;2. 提供更复杂的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进行句式变换,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或黑板;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式变换方法和练习内容;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句式变换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句式变换,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句式变换专题(教案)

句式变换专题(教案)

句式变换专题(教案)变换句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例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例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有时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

【考点分解】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要注意的是,不句的句式,表达语气轻重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要表达同一意思,双重否定>肯定>否定。

例:把下面句子画横线的部分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

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答案: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是不相同的。

选用主动句,强调的是主动者。

强调他(它)做了什么;选用被动句,①强调的是被动者,强调他(它)怎么了,而主动者往往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往往还可表示特定情感。

例: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可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解析: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先果后因,主语是苏轼,结果是他的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造成的原因是他思想比较复杂,造成的原因又是因为他受儒、道、佛影响。

本题要求变换句式,由原来的苏轼为主语变成以“儒、道、佛”为主语,将果因关系变为因果关系,要求三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正确,语句通顺,又不能改变原意。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例:把下面句子的画线的部分,以“前两次测试”作开头进行重组,不得改变原意。

句式变换复习教案_百度文库.

句式变换复习教案_百度文库.

句式变换一、导入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

它可以以客观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

二、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

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等。

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屏显:变换和选用的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三、句式变换的方法:1.长句和短句的变换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就是短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特点,表达效果也各有不同: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文章和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心理活动的内容;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简洁明快、生动活泼,适宜于叙述性的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紧张的气氛、激越的情绪、坚定的语气等。

(1长句变短句。

屏显: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先说说长句的特点。

屏显: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先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短句。

例如:第一步:提取句子主干。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一制造商赔偿巨款。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句型进行表达;(2)能够正确进行句型转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2)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句型的转换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句型转换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句型转换时的语法准确性;(2)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句型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句型转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句型转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句型转换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给出几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句型转换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句型转换的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运用句型转换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句型转换的方法,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语法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句型转换中的语法准确性和表达流畅性。

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句型转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语文主题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句型转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高考专题复习之句式变换教案及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之句式变换教案及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之句式变换教案及课件“句式变换”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要求变换各类句式,掌握变换的方法和技巧。

2、力求在习作中巧妙运用各种句式【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句式特点。

2、理清、选用变换句式类型。

【教学难点】1.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

(特别是长短句互换,句子重组。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句式、表达语言的能力。

【复习思路】掌握变换句式的思路、方法,利用习题巩固练习。

【课时计划】:5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句式种类长句短句互换一、句式的分类: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不同角度的划分,有不同的称说,例如:从句子成分或分句排列的次序看:常式句、变式句(各种倒置句等称为变式句)。

从句子的表达性质看:肯定句和否定句。

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分:长句、短句。

长句:句子成分复杂,枝叶多的句子。

短句:成分简单,枝叶少的句子。

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二、考试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关于句式变换的考查,题目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长句短句互换:短句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简洁明快。

长句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细致严密。

(2)重组句子: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打乱句子结构,改变陈述对象,重造新句。

高考常见题型:变换语序式重组和强调局部式重组。

(3)整句散句互换: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一)长句变短句1、【例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顺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长句转换短句的能力。

方法:先找出句子主干“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短句,注意句子的前后连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之句式变换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复习之句式变换(二)
复习目标掌握句式变换类型及其方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常式句与变式句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之间的变换。

教学过程
一、考情分析
2017年《考试大纲》要求变换的句式能力层级D级。

包括:1、常见的变换句式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包括”把”字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以及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之间的变换。

2、它主要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

句式变换遵循两大原则:
(1)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审准题意)
(2)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不能增删改变内容,可增删个别词语)(检查对照)
二、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
(一)、明确上述四种句式
陈述句,用来叙述一件事情的句子,用陈述语调,书面上用句号。

句末常用“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

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分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几种,句末常用“吗”、“么”、“呢”、“吧”等语气词。

祈使句是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禁止、不准、严禁等作用,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摸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常用“啊”“了”等词。

(二)学会变换四种句式
1、陈述句变疑问或反问句。

例1:他的品质很好。

(肯定陈述句)
他的品质好吗(疑问句)
难道他的品质不好吗(反问句)
2:他不上学了。

(否定陈述句)
他不上学了吗?
他难道还上学吗
总结:陈述句变疑问句,直接改陈述语气为疑问语气,句末用问号;肯定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语气 + 否定词 + 问号;否定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去掉否定词,后直接用反问语气词表反问,句末加问号。

2、陈述句变感叹句。

例:他长得很帅。

(陈述句)他长得多么帅啊!(感叹句)
2.聪明的孩子。

(陈述句)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感叹句)
总结:陈述句变感叹句的方法是在陈述句谓语前加上“何等”、“多么”等副
词,结尾加上语气词,句号改为叹号。

3、陈述句变祈使句。

例1:上街买菜。

(陈述句)请上街买菜。

(祈使句)
2.打开投影仪。

(陈述句)请打开投影仪(祈使句)
总结:陈述句变祈使句,在句子前后要加上表示祈使的词语。

4、祈使句变疑问句。

例:1.请你不要再批评他了。

(祈使句)你能不能不再批评他了(疑问
句)
2.不要讲话。

(祈使句)讲话,好吗?(疑问句)
总结:祈使句变疑问句,在谓语前加“能不能”“可不可以”等表双重选择之类的词语向对方发问,或直接在原陈述句后面加“好吗”等,改成商讨征询语气,然后在句末加问号。

祈使句变疑问句改用商讨询问的口气。

(三)课堂小练习,看看谁又快又准(练习见课件)
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一)辨识常式句和变式句
1.常式句:从汉语的一般句式看,通常的语序是主——谓,动——宾,装饰语——中心语,偏句——正句,这些统称为常式句。

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

句子成分排列次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中心语+
补语)
2.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

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的变式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四种;一类是复句的变式句,如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常式句与变式句转换的要点是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

3.辨识下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主谓倒装句
——他离去了,在依依不舍之中。

状语后置句
——大家都注视着这位新同学,高高的,瘦瘦的。

定语后置句
——这果子吃不了,太硬了。

因果变式句
(二)课堂小练习(见课件)
四、走进高考
1. (2013年)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按要求变换句式。

(1)你们难道要让华丽的青春滑过指尖或用腐朽的残忍来埋葬自己的青春(改为祈使句)
(2)那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改为反问句)
2.(2015年)请将下面两句话中的前一句改写成陈述句,后一句改写成疑问句
谁没有经历过挫折?但我们不能因为受到挫折而止步不前。

五、作业
《大通关》p149,4、6、9、14、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