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整理 简答题

微生物学整理 简答题

二、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1)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2)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3)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和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

(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5)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运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2.巴斯德的贡献(1)否定自然发生学说(曲颈瓶实验),建立胚种学说。

(2)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推动免疫学的产生。

(4)研究“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炭疽病、人类狂犬病。

(5)发明巴氏消毒法。

(6)制作炭疽病和狂犬病的疫苗。

3.科赫的贡献(1)建立平板分离法、细菌染色,悬滴培养和显微摄影等技术。

(2)分离了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重要病原菌。

(3)提出并证实病原菌必须遵循的科赫法则。

4.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简答题

微生物学简答题

微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答: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答: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

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答: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答: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a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b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c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d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答:史前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初创期:(荷兰的)列文虎克;奠基期:(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发展期:(德国的)布赫纳成熟期:华脱生和克里克。

微生物学 简答题

微生物学  简答题

简答题结合图示比较G+ 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 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化学组成的区别。

答:革兰氏阳性细胞壁主要由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层组成,成分单一。

革兰氏阴性细胞壁是复杂的多层结构。

革兰氏阳性细胞壁由一层组成,厚20-80nm,化学组成为肽聚糖、磷壁酸(特有)。

革兰氏阴性细胞壁由两层组成,内壁层厚2-3nm,化学组成为肽聚糖,外壁层厚8-10nm,化学组成为蛋白质、脂多糖、肽聚糖和类脂..革兰氏阳性肽聚糖层次多、厚,交联度高(机械抗性强、对溶菌酶、青霉素敏感),不含类脂和脂蛋白(不形成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肽聚糖层次少、薄,交联度低(机械抗性差、对溶菌酶、青霉素不敏感),类脂、脂蛋白组成外膜(内毒素)2.细菌的拟核具有什么特点? 它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有何不同?答:细菌的拟核为一裸露的双链DNA,没有组蛋白包裹,但和少量碱性蛋白结合,无核膜、核仁。

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核为原核、无核膜、核仁、单个染色体,DNA不与组蛋白结合,没有有丝分裂,真核生物细胞核为真核、有核膜、核仁、多条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能进行有丝分裂。

3.细菌能形成哪些内含物? 简要说明其特点和作用。

答:细菌形成的内含物有:核糖体、气泡、储藏颗粒。

原核细胞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加工厂。

每一个细胞内有成千上万的核糖体,其组成为:RNA (2/3, called rRNA) and 蛋白质(1/3) 大小: 17nm * 20nm(亚显微颗粒结构),沉降系数(分子量)为70s。

气泡存在于某些光合细菌和水生细菌中,外有2n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它使细菌具有浮力,使其趋向于适宜光强度和氧浓度高的区域。

储藏颗粒:糖原和淀粉(碳素和能量贮存物质)、聚- β-羟基丁酸(碳源)、藻青素(氮源)、异染粒(磷源)、硫滴和硫粒(硫源)、磁小体4.什么是荚膜? 说明其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答:有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表面分泌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称为糖被。

糖被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少量多肽或蛋白质。

微生物简答题

微生物简答题

1、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字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字是Escherichia coli2、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全称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3、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2)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4、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芽孢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铁丝菌5、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

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6、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简答题

微生物简答题

1、正常菌群的作用a.生物拮抗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抗衰老作用2、简述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区别方法胆汁溶菌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动物毒力实验、Optochin敏感实验3.简述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a.形态结构:中等大小的G-菌,大多有菌毛、鞭毛,少数有荚膜,没有芽胞。

b.培养:兼性厌氧或无氧,营养要求不高。

c.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二者不发酵乳糖。

d.抗原结构⑴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最外层,具有属特异性。

⑵H抗原:菌体失去鞭毛后发生H-O变异医学`⑶荚膜抗原:具有型特异性。

e.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f.变异:最常见耐药性变异4、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病变作用①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5.列举5种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甲型乙肝病毒、戊型乙肝病毒6.从病原菌方面简述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a.细菌的毒力b.侵入细菌的数量c.细菌侵入门户与部位7.简述破伤风的防治原则a.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b.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

d.应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中国计划免疫规程中规定使用白百破(DPT)三联疫苗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另对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可提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

8.简述病毒的特点a.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c.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需的遗传信息d..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9.构成细菌毒力作用的物质基础①侵袭力:荚膜、微荚膜,菌毛(粘附素),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②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为蛋白质,由细胞毒、神经毒素和肠毒素组成。

微生物简答题

微生物简答题

.o.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①非细胞型。

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包括病毒亚病毒②原核细胞型。

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包括三菌三体③真核细胞型。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0.2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奠基期 ?1.1试对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一简表解。

G +细菌和G -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

1.3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 +细菌和G -细菌在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G +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 -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 ,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F )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1.4在G -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有那些蛋白?其功能如何?外膜: ?细胞膜:?1.6试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止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微生物 测验 问答题简答题

微生物 测验 问答题简答题

注 W开头的为问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共性2.简述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分那几个时期3.简述球菌的基本形态及其分裂方式。

4.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5.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6.简述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特点7.简述G+菌细胞壁磷壁酸(teichoic acid)的生理功能8.简述G-菌细胞壁与G+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主要区别9.简述G-菌外膜(outer membrane)的基本结构10.简述G-菌外膜的主要功能11.W试比较G+菌和G-菌细胞壁的生物学特性12.W试述缺壁细胞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点、意义13.W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及机制14.简述细菌细胞膜的生理功能:15.W试述细胞内含物(inclusion body)及其主要功能。

16.W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17.简述芽孢的特点:18.芽孢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9.简述芽孢的形成过程20.W何谓芽孢的萌发,试述芽孢萌发的过程21.试述芽孢的耐热性机制22.简述研究芽孢的意义23.何谓孢囊?孢囊和芽孢的异同点?24.W何谓糖被?试述糖被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功能?25.何谓糖被?可分为哪几种?26.简述糖被的化学性质?27.简述糖被的功能28.W试述鞭毛的结构及其功能29.W何谓菌毛?其有何特点和功能?30.W何谓性毛?有何特点和功能?31.简述酵母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32.简述丝状真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以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为例):33.简述真核微生物鞭毛与纤毛的构造34.何谓几丁质酶体(chitosome)?有何功能?35.何谓氢化酶体(hydrogenosome)?有何功能?36.W举例说明微生物的繁殖方式37.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38.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9.简述微生物参与的C\N\S\P的循环?40.简述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41.比较陆生、水生、大气生境中的微生物在生态分布、存在状态、生理活性等方面的异同点?42.嗜极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基础是什么?嗜极微生物研究的意义?43.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的共生作用有哪些?44.生物体中正常菌群的功能有哪些?45.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通常有哪些?46.哪些方面说明微生物具有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巨大潜力?47.微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强化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说生物强化可以在生物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8.环境微生物污染监测包括哪几方面?49.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作为微生物进化谱系分析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必须具备的条件?)50.为什么16SrRNA或18SrRNA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51.微生物的分类鉴定要用到那些特征和技术?52.若让你分离和鉴定一种环境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细菌,你如何设计研究方法?(结合了微生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两章内容)53.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采用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54.古生菌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5.微生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6.微生物资源的特点和有待开发的方面?57.微生物生长繁殖与控制、生态与系统发育部分58.如果从环境中分离得到你所需要的细菌,你该如何设计实验?59.论述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特点及在发酵工业生产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大题.简述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及特点?或者什么是无分枝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它包括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及在实际生产的应用?)60.若让你分离和鉴定一种环境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细菌,你如何设计研究方法?(结合了微生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两章内容)61.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有哪些?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62.掌握对数生长期特点的意义是什么?63.描述丝状微生物生长的特点?64.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应用?65.获得同步培养的方法有哪些?66.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有哪些?67.真菌的有性繁殖包括三过程?68.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如何?69.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70.嗜冷微生物在低温下生长的机理推测原因是什么?71.高温型微生物在高温下生长的机理原因是什么?72.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73.温度过低造成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74.专性厌氧菌氧毒害的原理是什么?75.培养好氧微生物时采取的措施?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采取的措施?76.环境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77.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有那些?并简述?78.防腐的措施有哪些?防腐的机理是什么?79.灭菌与除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80.紫外线杀菌或诱变原理是什么?81.耐药菌的耐药机理有哪些?使用抗生素应注意什么?82.分别以大肠杆菌和啤酒酵母为例阐明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83.以詹氏甲烷球菌为例简述古生菌的基因组结构特征?84.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的结构和特性?85.简述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汇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汇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汇1.简述如何防止菌种衰退。

①控制传代次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并将必要传代降到最低限度,以减少细胞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自发突变概率。

②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在实践中,有人发现如创造一个适合原种的生长条件,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退。

③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如放线菌和霉菌中,由于其菌丝细胞常含几个细胞核,甚至是由异核体组成的,因此若用菌丝接种就易出现离异或者衰退,而孢子一般是单核的,用于接种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如冷冻干燥保藏法或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2.简述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所包含四个时期主要特点。

⑴延滞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指数没有增加的一段时期。

①生长速率常数为零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③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④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⑤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

⑵指数期: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细胞分裂一次所需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⑶稳定期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零,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和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

这时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②细胞内开始聚集糖原、异染粒和脂肪等内含物③芽孢杆菌一般在此时形成芽孢④有的微生物开始合成各种次生代谢物。

⑷衰亡期①微生物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生速度,整个群体呈现负增长状态②有的微生物会释放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③芽孢杆菌往往在此期释放芽孢。

3.局限转导的分类和区别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现象。

⑴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因其只能形成极少数转导子,故称低频转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上有何差别,以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

结构:G+菌细胞壁厚,仅1层;G-菌细胞壁薄,有多层。

组成: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磷壁酸;G-菌细胞壁薄含有肽聚糖但含量低,不含磷壁酸,但含有脂多糖、膜蛋白等。

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经酒精脱色时,失水网孔变小,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而G-菌细胞壁的外膜易被酒精洗脱,内层肽聚糖层薄,不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

2、什么是糖被,其成分是什么,有何功能。

成分:多糖和糖蛋白;功能:保护作用,贮藏养料,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3、试述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你从中有何启发。

巴斯德:发酵的实质;否定了生物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法。

启发:勇于实践,实践-理论-实践。

勤奋。

不畏权威。

4、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的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古细菌和真细菌两大类。

真核微生物:是指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有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微藻类、原生动物、地衣等。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细胞大小较大(通常直径>2微米)较小若有壁,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多数为肽聚糖细胞膜中甾醇有无(支原体例外)细胞膜含呼吸和光组分无有细胞器有无鞭毛结构如有则粗而复杂(9+2型)如有则细而简单核膜有无DNA含量底(约5%)高(约10%)组蛋白有少核仁有无染色体数一般大于1 一般为1有丝分裂有无减数分裂有无鞭毛运动方式挥鞭毛旋转马达式遗传重组方式有性生殖、准性生殖转化、转导、接合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等多种一般为无性(二等分裂)5、试述革兰氏染色方法步骤及原理。

简要方法步骤:涂片→干燥→ 冷却→ 结晶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番红复染→干燥→镜检。

原理:与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成分笔结构有密切关系。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含较多的类脂质,而肽聚糖含量较少。

当用酒精脱色时,类脂质被溶解,从而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后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胞被脱色,经复染后则呈现复染剂的颜色。

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多且交联度大,类脂质含量少,经酒精脱色后,肽聚糖层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因而细胞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6、叙述细菌细胞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

细胞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大部分。

基本结构又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四部分。

(1)细胞壁结构:对于G+菌来说主要结构是由肽聚糖组成的网状结构。

对于G-来说,其结构包括二层:内壁层和外壁层,外壁层又由脂多糖层和脂蛋白层组成。

功能: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等功能(2)细胞膜结构:结构是由双层脂类(磷脂)分子构成分子层与骨架,在双子层中结合有蛋白质。

功能:控制物质交换,维持渗透压及产能基地。

细胞质:细胞质是无色透明稠状胶体,含有丰富的酶系,是营养合成、转化、代谢的场所。

(3)细胞核区位于细胞质内,无核膜,无核仁,仅为一核区,称为拟核主要功能: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芽孢、荚膜三部分。

(1)鞭毛: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伸出细长、波曲、毛发状的附属丝状物即为鞭毛功能:主要是运动。

(2)芽孢:芽孢时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圆柱形结构。

芽孢具有较强的抗热、抗辐射、抗静水压和抗化学药物的能力。

对于微生物来讲可以使微生物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

(3)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外分泌的一层粘性物质。

其功能主要有: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储存物质;抗干燥影响等。

7.真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分别有那些类型无性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8.举例说明酵母菌生活史的三个类型1)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如酿酒酵母;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如八孢裂殖酵母;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如路德类酵母.9.比较根霉与毛霉的异同根霉与毛霉同属于毛霉目,菌丝无隔膜,多核.无性繁殖产生不能游动的孢囊孢子,而有性繁殖产生双倍体的接合孢子.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的匍匐菌丝.根霉在培养基或自然基物上生长时,由营养菌丝体产生弧形匍匐向四周蔓延,并由匍匐菌丝生出假根与基物接触.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长出孢囊梗,顶端形成孢子囊,内生孢囊孢子.而毛霉和菌丝体呈棉絮状,在基物上或基物内能广泛蔓延.10.用图表示担子菌锁状联合的过程?锁状联合是担子菌亚门的次生菌丝的菌丝尖端生长方式,其过程如图:a双核细胞形成突起b一核进入突起c双核分裂d两个子核在顶端e 隔成两个细胞11.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的菌落特征的比较细菌的放线菌是原核微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是真核微生物;细菌和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放线菌和霉菌是菌丝体微生物.而菌落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其他见下表:13.试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要点如下:13.细菌、放线菌及霉菌分别采用何种方法制片观察,并简述原因。

细菌:涂片法,由于细菌是单细胞的,其基本形态是球状、杆状、螺旋状,制片观察细菌时应尽可能地涂布使菌体分散,以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

放线菌:印片法,由于放线菌呈菌丝状,其菌丝根据功能可分为基质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采用常规的制片方法可能观察到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但要观察孢子丝的完整形态则不能破坏孢子丝的完整,所以采用印片法则可以把孢子丝较完整地印下来。

霉菌:水浸片,霉菌呈菌丝状,是真核微生物,菌丝直径较粗,从个体上要比原核微生物大一个数量级,所以不必采用很复杂的染色程序,仅用蒸馏水或美兰染料等即可在高倍镜下清楚地看到霉菌菌丝的形态。

14.请描述我们学过的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和在固体平板上的培养特征。

细菌:个体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培养特征:菌落比较小,表面湿润、光滑、菌落颜色十分多样等。

放线菌:个体形态:分枝丝状体培养特征:放射状菌丝,干燥、致密、不易挑起、菌落较小等。

酵母菌:个体形态:卵圆形等培养特征:与细菌菌落相似,表面光滑、湿润、乳白色或红色。

有酒香味等。

霉菌:个体形态:分枝丝状体培养特征:疏松,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表面和背面颜色往往不一致。

15、请画出曲霉无性繁殖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画出下列任何一图均得4分,标注正确得3分。

16、简述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固定细菌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渗透压的损伤;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使细胞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伤害;赋予细菌特定抗原性。

其余根据相关程度得分或扣分。

17、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性?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5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快,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1、什么是朊病毒,目前已在那些生物中发现,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可引起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目前在哺乳动物和真菌中发现存在。

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境性强,不被蛋白酶水解。

2.试介绍大肠杆菌T4噬菌体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结构:头部,颈部,尾部;繁殖:吸附,侵入,增殖,成熟,释放。

3.请将下列微生物的代码配对填入对它们的描述:代码微生物特征描述A 藻类没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aB 细菌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b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进行光合C 真菌作用 cD 原生动物细胞结构复杂,但缺细胞壁 dE 病毒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e1.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那些,其划分依据是什么?1)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自养型)能以CO2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例如:藻类及蓝细菌等和植物一样,以水为电子供体(供氢体),进行产氧型的光合作用,合成细胞物质。

红硫细菌,以H2S为电子供体,产生细胞物质,并伴随硫元素的产生。

2)能有机异养型(光能异养型)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例如,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CO2 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积累丙酮。

3)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4)化能有机异养型(化能异养型)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2.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环境中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来表示。

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主要作用在于: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

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

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也最高。

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为6.5-7.5,在pH 4-10之间也可以生长;放线菌一般在微碱性即pH7.5-8最适合;酵母菌、霉菌则适合于pH5-6的酸性环境,但生存范围在pH1.5-10之间。

有些细菌甚至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中生活。

微生物在基质中生长,代谢作用改变了基质中氢离子浓度。

随着环境pH值的不断变化,微生物生长受阻,当超过最低或最高pH值时,将引起微生物的死亡。

为了维持微生物生长过程中pH 值的稳定,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调节pH值,而且往往还要加入缓冲物以保证pH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

强酸和强碱具有杀菌力。

无机酸杀菌力虽强,但腐蚀性大。

某些有机酸如苯甲酸可用做防腐剂。

强碱可用作杀菌剂,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大,其用途局限于对排泄物及仓库、棚舍等环境的消毒。

强碱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与病毒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强。

3.什么是生长因子,他包括哪几类化合物?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其需要量一般很少。

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类卟呤及其衍生物,胺类等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狭义的是指维生素1.试述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固氮的生化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