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人口理论

意义作用
人口理论在人口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口学其他分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有的人口学家把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视为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否定人口理论的存在;有些人口学家虽然承认人口理 论的存在,但认为人口理论只研究人口再生产,或者是对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描述。
感谢观看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关系,代表奴隶主、封建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思 想家,一般都把人口看作富国强兵、征收劳役赋税的源泉,主张增加人口,但没有形成系统的人口理论。到了资 本主义社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分成不同学派,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重商主义、重农主义、早 期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益出发,大都主张增加人口。最早专门论述人口理论的著作,是T.R.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产生,是人口理论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建立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 要作用,可以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认为社会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统一,两种生产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提出人口规律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律,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相 对过剩人口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提出了不同社会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不同途径。
人口理论
社会学名词
目录
01 历史发展
02 意义作用
简介
人口理论是关于人口发展的基本观点、学说,是人们对人口发展一般过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不同的 人口理论反映着不同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背景。人口理论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 经济基础服务,每一社会形态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规律和人口规律。因此,每一社会形态都有相应的人口思想和 人口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变化,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也在发展变化。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 同一阶段中不同的阶级和社会集团,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也不尽相同。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第2章 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
(三)亚当·斯密的人口思想 亚当 斯密的人口思想
•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以经济自由为中心,反对国家干预,主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以经济自由为中心,反对国家干预, 张自由放任。在人口问题上,他主张听其自然, 张自由放任。在人口问题上,他主张听其自然,让经济自发地 调节人口的需求。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调节人口的需求。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 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 否则相反。 否则相反。 • 他认为:"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他 他认为: 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 还认为: 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 ……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 还认为:"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 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 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 一般只能生两三个” 一般只能生两三个”。
第一节 人口思想
• 一、古典的人口思想
•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 •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人口也缓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 剩余产品的出现, 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现新的矛盾。此时, 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现新的矛盾。此时,主张 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早期“适度人口 思想便应运而生。 适度人口”思想便应运而生 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早期 适度人口 思想便应运而生。 • 柏拉图认为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当适度。强调,稳定人 柏拉图认为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当适度。强调, 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 亚里士多德具有控制人口的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主张优生、优 亚里士多德具有控制人口的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主张优生、 优教。 育、优教。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的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的比较引言人口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对于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和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口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和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
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关注人口问题。
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寡与国家强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子百家中,孟子提出了“三十年之丧”和“万民不须臾之死”的观念,主张国家应该善待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促进人口的增长和国家的繁荣。
儒家学派也强调人口对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养民为天的理念,要求君主关心人民的生活,使他们不愁饥寒,以增加人口。
古代中国还流传着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
《尚书·泰誓》中提到“忧心忡忡,饮食不时”,旨在警示人们不要过度滋生后代,导致人口过剩而难以解决生计问题。
此外,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中明确规定了土地的承包制度,旨在通过土地的有序分配来控制和调节人口的增长。
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在西方历史上,人口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
托马斯·默尔斯(Thomas Malthus)是第一个系统地探讨人口问题的学者,他认为人口的增长是以几何级数递增的,而粮食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递增,因此人口会因为食物不足而受到限制。
基于这一理论,默尔斯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观点,认为应该通过控制人口的出生率来平衡人口数量和食物供应。
默尔斯的人口理论在西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他的观点并不被所有学者接受。
后来的人口学家如瑟奇(Simon Kuznets)和布劳迪尔(Ester Boserup)表示,人口的增长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即人口结构年轻、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
同时,西方也出现了一些关注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的学者。
第二章_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三、现代人口思想 马寅初 《新人口论》 主要观点:
1、提出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提出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3、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三点建议:进
行新的人口普查;大力宣传,破除传统观念; 主张节育。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3、人口阶级构成分析
魁奈 :根据他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学说,把社会划分为生产 者阶级,不生产者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土地所 有者三个阶级,认为它们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和基本的 阶级。
大卫·李嘉图 :进一步分析了这三大阶级在经济上的矛盾 布阿吉尔贝尔 :社会有富裕阶级和贫穷阶级,富裕阶级本身一点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2、两个级数的理论
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能以 算术级数增长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积极性抑制”,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极限时,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
制自然会以更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 持的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又产生更多的人 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这种 循环往复的人口发展与倒退运动被称为“人口波动理论”,是 “大自然的规律”。 (三)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四、人口转变理论
威廉·配第:把土地和人口看作是构成社会经济生活的两个首要因 素,其中特别重视人口的作用。
魁奈 :把人口看成是财富的第一个创造因素,但强调人口数量必 须与财富相适应,
人口理论

人口理论中共东安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周干林一、人口理论的初始形态1、中国古代的人口思想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及其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再生产和生活资料再生产的共同发展。
中国历朝历代都在打造泱泱人口大国的形象。
2、基督教的人口思想《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中经常把“生养众多”当作上帝赐予的恩典,这完全符合古代犹太人的需要。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衍生来的,在西方统治了一千多年,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禁欲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会极力主张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基础是原罪说。
节制性欲,保持独身是备受教会推崇的理想手段。
基督教一方面提倡独身圣洁(单纯的性欲满足是可悲的),另一方面又把生育能力当作上帝的恩赐(蒙准许有后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重商主义的人口思想:极力宣扬人口众多的好处。
导致人口得以极大发展,人口的急增使得欧洲国家感到了压力。
在1500年至1750年之间,由于贸易对欧洲国家的经济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重商主义或重商主义时代。
主要内容就是借助于政府的干涉,促进国家繁荣和增强国家力量,壮大国家实力。
反映在人口思想上,极力反西方社会小心谨慎地对待人口规模的传统,极力宣扬人口众多的好处。
措施,奖励人口的增加,鼓励甚至奖励早婚、多育,歧视独身和不育者。
工业革命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口也得以极大发展的时候,人口的急增使得欧洲国家感到了压力。
“适度人口”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798年,英国教会牧师马尔萨斯出版了他的《人口原理》(1)人口数量严重受限于生存手段(2)当生存手段增加后,人口也相应增加(3)人口压力刺激生产增长(4) 生产增长反过来也刺激人口增长(5) 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将出现巨大裂痕(6) 性、劳动和子女等影响人口和生产力的诸多因素由个人的收支决定所影响(7) 当人口增长超过供养能力时,正面的抑制因素会发挥作用(8) 这些抑制因素的本质将对生物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3、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影响(1)马尔萨斯被视为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人,马尔萨斯主义代表了人口研究新时代的开始。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洪亮吉
(二)近代人口思想
梁启超
严复
(三)马寅初《新人口论》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是现代人口思想的代表。 马寅初生于1881年,浙 江人,著名经济学家。新 中国成立后,他对我国人 口问题十分重视,注重实 地调查研究。 1957年6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四次会议上书面发言。
马寅初
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 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 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 济。”那次发言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第二节 相关人口理论
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 阿奎那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 现,人口也缓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 现新的矛盾。此时,主张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 早期“适度人口”思想便应运而生。 ①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理想国》和《法律 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从防御和管理角度提出 “小国寡民”城邦政策,公民的数量最好是5040 人) ;国家应干预人民的婚配;移民,优生(人口 素质,优男配优女) ,杀婴(女20~40岁,男25~55 岁) 。 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法》一书中 强调,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 人口数量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优生、优育、优教)
(三)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
①重商主义人口思想: 16—18 世纪,主张通过增 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欢迎国外 移民。 ②重农主义人口思想:18 世纪中叶,弗朗斯瓦·魁 奈(1694—1774) ,人口超过生产资料,国民 会贫困;强调不扩大农业生产,人口就不可能增 长。
人口学第二章—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较全面的介绍了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
学的发展以及解决我国人口 问题的实践作出了历史性的
贡献。
《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4、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2、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
3、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C. 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又名迪而凯姆(1858-1917),也有人 叫为杜尔克姆。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 马克思及马克斯·
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
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 造更多财富的观点。他强调,一个事物的 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原 因在功能之前。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 财富,但这要在分工出现后与分工前的对 比中才能显示出来。他认为造成分工制的 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的增加最初迫 使一些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 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也就随之出现。 他重视研究社会事实的功能,是功能理论 的先驱之一。同时在方法论上,强调区分 功能与原因,这对功能理论的完善具有重 要意义。
第二章
中外人口社会学思
想的形成和发展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一、国外人口社会学思想
1、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2、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
3、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1、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
第一章 财产 公道 节制及以上三者 之敌对 问答中之人物 第二章 个人国家教育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质疑
1、就其理论前提进行讨论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及基本

冰箱、电视、拉链 人口(亿)飞机、汽车、手表、彩色胶片
洗衣机、空调、收音机
电话、电灯、电影、广播 照相机、缝纫机 钢笔、自行车、火车
未来“牛顿”的祖
弗莱明
先 爱迪生
生活水平提高
文盲农民甲 (瓦特的祖先)
市场扩大 传播加速 科技爆炸
4、对马尔萨斯人口伦的质疑: • 两个前提都发生了变化。 • 减少人口增长的机制问题。
神秘的人口“两手”自控规律
战争 自然灾害
饥荒 猛兽
·古代通过“左手 ”
瘟疫
现在通过“右手”
1、不将人口再生产当生产, “造物”有报酬, “造人”无补贴。 2、养老逐步社会化,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
3、养孩子成本 ,心理抚养能力 。 4、避孕率 ,结婚率 ,离婚率 ,单身、丁克、同性恋比例 。 5、生活压力大 ,节奏快,“就业替代”频繁 6、婚龄、育龄延迟。 7、生育能力 (中国近20多年不孕不育率增加10倍,1/8夫妇不育)。 8、“有效”(生孩子)性生活减少(妻子抢遥控器,丈夫抢鼠标), “无效”(婚外)性生活却泛滥。
7、近代人口思想
■ 梁启超: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是由于人口过 多引起的。中国的人口尚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提倡晚婚。
■ 严复吸收了马尔萨斯的观点,但认为中国要改变 现状就要变革,提高人口素质。
■ 孙中山认为从亡国亡种的危险出发,认为要提高 人口数量。
8、现代人口思想的代 表马寅初:
■ 认为要及时掌握人 口数据,制定相关 政策。
2、法国社会学家杜蒙特
提出了“社会毛细管学说”,这种学说认为 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 欲求。这种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沿着灯芯向 燃烧处流动。社会的毛细管现象是有强有弱的, 为了减少上升中的负担,人们往往会选择少生育。 认为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平等是形成社会 毛细管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对未来的描绘是否正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的现状) 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敲响警钟。 首次系统论述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
(五)马克思、恩格斯人口思想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 主义社会特有的人口发展规律。
驳斥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过剩人口根源是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相对过剩”。 “两种生产” 原理。 人口的阶级属性。
《新人口论》的基本思想:
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 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 人口。
《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1953年7月1日零时,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科学 方法进行的人口普查 ,6亿人。 1964年7月1日零时,第二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 突破七亿。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人口普查 ,10.3亿人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人口普查 ,11.3亿人 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126583 万人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 1339724852人 目前,我国已经把十年一次人口普查,五年一次1 %人口抽样调查制度化
二、中国人口思想 (一)传统人口思想
1、增殖人口观
管仲、孔子、孟子、墨子为代表人物
管仲
孔子
孟子
墨子
2、适度人口思想 商鞅、韩非为代表人物
佑:唐中叶宰相“安史之乱” 提醒统治者要重视粮食、土 地与人口三者的关系。 洪亮吉:《治平篇》“田与屋 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 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 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 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 增”。
1798年
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必需的;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 必然的。 两个级数。人口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不平衡,人口 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土地 肥力递减规律”,人口过剩与食物匮乏是必然。 两个抑制。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 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积 极性(现实性):增加人口死亡率(战争、瘟疫、饥 荒及各种疾病);道德性(预防性):限制出生人数 (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 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受生活资料限制;生活资料增长, 人口就一直增长;抑制力量使人口与生活资料平 衡。——人口波动理论
(三)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
①重商主义人口思想: 16—18 世纪,主张通过增 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欢迎国外 移民。 ②重农主义人口思想:18 世纪中叶,弗朗斯瓦·魁 奈(1694—1774) ,人口超过生产资料,国民 会贫困;强调不扩大农业生产,人口就不可能增 长。
③亚当· 斯密:“经济自由”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对劳动 的需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 殖,使人口不断增加。否则相反。 "一国繁荣最明显的 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他还认为:"贫困似乎还 有利于生育……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 人以上,而奢移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 只能生两三个”。
(二)宗教人口思想 ①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上帝有 权支配人的生死。已婚人口不能人为 避孕、任意中止妊娠或离婚。 ②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 年) :赞扬人口增值。生儿育女是 自然本性。 ③马丁·路德(公元1483-1546年):结 婚是正当的,两性结合应当有一个适 合的年龄要求。男≤20岁,女15~18 岁。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第二节 相关人口理论
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 阿奎那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 现,人口也缓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 现新的矛盾。此时,主张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 早期“适度人口”思想便应运而生。 ①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理想国》和《法律 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从防御和管理角度提出 “小国寡民”城邦政策,公民的数量最好是5040 人) ;国家应干预人民的婚配;移民,优生(人口 素质,优男配优女) ,杀婴(女20~40岁,男25~55 岁) 。 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法》一书中 强调,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 人口数量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优生、优育、优教)
洪亮吉
(二)近代人口思想
梁启超
严复
(三)马寅初《新人口论》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是现代人口思想的代表。 马寅初生于1881年,浙 江人,著名经济学家。新 中国成立后,他对我国人 口问题十分重视,注重实 地调查研究。 1957年6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四次会议上书面发言。
马寅初
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 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 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 济。”那次发言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拓展书目
《人口原理》,马尔萨斯,郭煌文艺出版 社 , 2007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 斯密, 商务印书馆, 2005 《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曾毅,北大出 版社,1993 《中国人口分析》,曾毅,北大出版社, 2004
„人口承载力理论: 美国生态学家《生存之路》 ,人口与土地资 源之间应有一种合理的生物物理关系: C=B: E,C:土地负载能力;B:生产能力;E: 环境阻力;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世界无 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 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 传统人口转变理论:出生率、死亡率、人口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的传统型、高低高的 过渡型、低低低现代型
三、现代人口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 适度人口论 „ 人口转变论 „ 社会学派人口学说的发展 „ 数理学派和统计学派人口理论 „ 西方经济学均衡分析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多元深化阶段
思考题
1、结合世界人口的转变,评价马尔萨斯的 人口学理论? 2、评价马寅初的人口理论?
二、主要流派介绍 „ 人口陷阱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陷阱” (低水平均 衡人口陷阱) 、过剩人口理论; 美国社会 学家赫茨勒等“人口爆炸理论” ,罗马俱 乐部“增长的极限” 、 “人口零增长” „ 适度人口理论: 法国人口学家阿尔弗雷· 索维的“适度人口 理论” ,用人口适度增长而不是静态人口 过剩来看待问题,人口过剩是个相对问题, 适度人口存在模糊性和伸缩性。
(四)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1、《人口原理》产生的 历史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和美国殖民地独立 运动的资本主义上升时代。 英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 也迅速增长,导致贫困,阶 级冲突越来越激烈。引发思 想界对未来社会走向的关注 和讨论。 注重社会调查
马尔萨斯
(1766~1834)
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 认为社会的环境或制度如果加 以改革,则一切罪恶和贫穷都 可消除,人类社会可以达到完 整的状态,而改革基础诉诸理 性,以正义观念为手段使社会 无贫富不均的问题。《政治正 义论》 马奎斯·孔多塞(marquis Condorcet) 提倡人寿无限说 认为理性的发达和科学得进步, 人类的物质幸福也会跟着增加, 可以长生不老。《人类精神进 步史纲要》。
第二节 相关人口理论
一、现代人口理论主要类别 „总人口理论:主要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 相互关系来研究人口发展及其增长极限; „人口变动因素理论:主要从人口内在变动因 素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来研 究人口变动; „人口转变论:主要从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和以 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为标志的人口发展阶段 关系来说明人口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