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氟哌啶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观察

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观察温占红【摘要】目的:观察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和氯丙嗪组,各35例,对比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三组患者的糖、脂代谢及体质量影响。
结果:治疗后,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较为显著,氟哌啶醇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不够显著。
治疗180d后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患者血脂变化较为显著,氟哌啶醇组变化不够明显。
治疗180d后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患者体质量较基线显著提升,而氟哌啶醇组增加幅度不明显。
三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氟哌啶醇,氯氮平、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较大。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15【总页数】2页(P2020-2021)【关键词】氯氮平;氟哌啶醇;氯丙嗪;慢性精神分裂症【作者】温占红【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 0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1近些年来大量临床医学研究指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治疗中会对患者糖代谢、脂代谢以及体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不同的临床治疗,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希望能够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现总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0例,女4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67±2.33)岁。
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和氯丙嗪组,各35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临床应用研究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氯丙嗪是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的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拮抗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治疗精神病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
本文针对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给药说明五方面进行介绍,以期氯丙嗪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1]。
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
现针对抗精神病代表药物氯丙嗪在临床上的应用做如下介绍。
1药理作用1.1抗精神病作用:通过阻断与情绪和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DA受体而起抗精神病作用。
而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α-受体,则与镇静安定的作用有关。
精神病人服用后,在不过分抑制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躁狂症状,减少或消除幻觉、妄想等症状,使思维活动及行为趋于正常。
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I型精神分裂症(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尤其对急性病人效果显著,但不能根治[2]。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较差,对Ⅱ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忧郁症状及木僵症状的疗效较差。
1.2镇吐作用: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的DA受体,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
但对晕动病的呕吐无效。
1.3降温作用:本药对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体温,本药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在炎热的天气,本药反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的结果。
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详细介绍

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详细介绍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氯丙嗪(Chlorpromazine),这是一种经典且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治疗的药物。
我们将探讨氯丙嗪的适应症、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常见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和警示。
1. 适应症:
-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包括幻觉、妄想、情感混乱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它也可用于控制出现行为症状的其他精神疾病,如躁狂症和强迫症。
2. 作用机制:
-氯丙嗪属于抗精神病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达到其药效。
-它还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具有较弱的亲和力。
3. 用法用量:
-氯丙嗪可供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使用。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反应进行调整。
-初始剂量通常为每日25-50毫克,然后根据需要逐渐增加。
4. 常见副作用:
-氯丙嗪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低血压、心动过缓、烦躁不安、便秘和口干。
-在高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可能发生运动障碍,如肌阵挛、震颤和僵直等。
5. 注意事项与警示:
-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告知医生关于过敏史、药物使用史和现有疾病等情况。
-氯丙嗪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开始新的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医生。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避免突然停止药物的使用。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该如何做?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该如何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多会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因此在进行手术时普遍配合度一般;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药物滥用问题,许多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再加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患者会出现代谢异常,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要比普通患者难做得多。
面对明显提高的挑战,临床应该如何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阐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难做在哪里?现阶段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症状。
其中氟哌啶醇和氯丙嗪等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但因不良反应问题,目前主要作为抗精神分裂症的二线药物;而除了氯氮平外的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等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则在疗效显著的同时也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因此是现阶段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均有安定和镇静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胆碱能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受体的作用,若是使用了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患者进行麻醉,那么不仅会导致麻醉药物的麻醉效能提高、使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降低,令呼吸受到抑制;其对α受体的阻滞作用还会使β受体活性提高,从而导致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出现血管扩张、血压降低现象。
图1:各种抗精神病药物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丙米嗪和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突触前膜对单胺的再摄取,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因为该药不良反应较多,故麻醉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面临的风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麻醉药物的麻醉效能,使患者苏醒延迟,增加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若与能使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联用,将会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提高;麻醉中若患者发生低血压,会使交感神经变得兴奋,进而引发强烈的循环反应,若不能及时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将会引发严重结果。
麻醉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麻醉则有可能引发幻觉妄想,使患者无法配合手术。
精神病人的麻醉处理

精神病人的麻醉处理赵玉杰孙艳君郭凤秋辽宁省盘锦市第三人民医院124000我院自1995年-2002年间共为13例精神病人合并外科病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6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6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3例,术后抑郁症2例,躁狂抑郁症1例,产后抑郁症1例。
急症手术5例,择期手术8例,其中隐瞒病史在硬膜外麻醉诱导时引发精神病症状1例。
术前处理对于急症手术患者如基本安静合作,可在一般术前准备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以达到患者与医生合作,如躁狂者可应用氟哌啶醇10mg肌注迅速控制症状。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均宜先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氯丙嗪为首选静脉给药,剂量为25~100mg/日或口服200~500mg/日。
一周后可进行手术。
于手术当日继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麻醉方法7例全麻中5例采用芬太尼0.1~0.2mg或氟芬1/2~1(芬太尼0.1mg、氟哌啶5mg),硫喷妥钠250~300mg 或异丙酚150~200mg,琥珀胆50mg或万可松6~8mg,静脉诱导后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静吸复合。
2例静注安定10mg后,给氯胺酮1~2mg/kg分次静注(总量<200mg)。
5例缓解期病人3例采用臂丛阻滞分别行上肢、肩部及锁骨手术;2例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分别行下肢矫型及子宫全切除术。
应用哌替啶5mg,异丙嗪25mg,安定10mg或氟芬1/2-1量等静脉辅助药,以确保麻醉完善。
本组12例术中病情平稳,术后未见精神疾患加重。
漏诊1例,女,54岁,欲在连续硬摸外麻醉下行卵巢肿物切除术。
在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给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后,约3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全身肌紧张,乱语,牙关紧闭,口溢白沫,给任何刺激无反应。
ECG、NBP、HR、SpO2与麻醉前没有明显改变。
立即吸痰加压吸氧。
约8分钟症状缓解,追查病史于20年前患有精神抑郁症,先后多次发生类似症状。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脉辅助下继续进行。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有研究报道到2020年,全球精神疾病患者将达到总人口的1.4%!有预测精神疾病将是二十一世纪影响人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手术病人会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大,小的可以是刚出生的,大的可以是超过100岁以上的。
另一方面,手术病人的合并症会越来越多。
我们除了要非常认真的关注病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几大系统的疾病之外,病人的精神状态也逐步成为影响麻醉安全的重要因素。
这里我提出这两个病例,旨在抛砖引玉,让大家进行讨论,为此类病人的麻醉提供经验。
病例摘要:病例一:患者,男性,38岁。
主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半月余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咳血,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当地CT结果提示:右肺下叶阴影。
入院时诊断为:右肺下叶肿物,不除外周围型肺癌。
患者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为抑郁型),平时不爱言语。
目前口服“思维通”,病情控制良好。
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肺功能检查提示:通气储备功能正常,弥散功能轻度下降。
拟施手术为:右侧开胸探查,右肺下叶切除术。
病例二:患者,男,27岁。
主因车祸致右肩肿胀、疼痛8天入院。
患者于乘车时不慎翻身受伤,伤及右肩部,右肩关节受限。
受伤时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X片示:右肩胛骨骨折。
初步诊断为: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锁骨骨折。
患者既往有“抑郁症“10年。
长期口服碳酸锂,效果好。
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术前检查无特殊。
拟行手术:右肩胛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讨论:一、此两例手术的麻醉处理意见和围术期应注意的问题。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特点及常用治疗药物对麻醉的影响。
此病例一患者较胖,可能与服用的药物有关。
另外肿瘤的发生可能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
术前访视病人时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患者在进手术间及麻醉诱导时非常配合。
选用静吸复合平衡麻醉,吸入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及爱可松维持。
术中双腔管隔离良好,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与临床路径(氟哌啶醇注射液)

治疗方案的选择: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 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 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 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 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标准住院日为≤56天
8、本品与甲基多巴合用,可产生意识障碍、思维迟缓、定向障碍。
9、本品与卡马西平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效应减弱。
药物过量:中毒症状可见高热、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 乏。本品无特效拮抗剂,发现超剂量症状时应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
药理毒理:本品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
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1)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 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 合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 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 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 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原则上不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 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急性期可 短期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4)必要时可联合使 用情感稳定剂和/或抗抑郁药。 2、药物种类: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第一 代抗精神病 药也可作为一线用药。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3、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至二周内,将 所用药物剂量增至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 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 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低挥发性药物,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
种精神疾病。
其药理作用和用途具体如下:
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高水平的多巴胺与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关,氯丙嗪可以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减轻这些症状。
•镇静作用:氯丙嗪还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患者产生镇静和放松的效果。
•抗抑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氯丙嗪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用途
•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
•狂躁症:氯丙嗪也广泛用于治疗狂躁症,能够减少患者的兴奋状态,平稳情绪。
•精神紧张状态:氯丙嗪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如焦虑、紧张、激动等。
除了上述主要用途外,氯丙嗪还被用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的治疗,但在使用时
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当根据临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