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图书馆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国家数字图书馆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国家数字图书馆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童忠勇李志尧杨东波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简称CDOI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CDOI 系统的建设思路和设计框架,重点介绍了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方式,并对CDOI 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唯一标识符;数字图书馆;CDOI系统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several problems in digit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which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Digital ObjectUniqueIdentifier System of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China (CDO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ideas and design framework of the CDOI system, and particularly introduces how to implement its core function, and then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Unique identifier.Digitallibrary. CDOI system

“十二五”期间,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数字资源呈现急剧增长趋势,以数字资源为中心、围绕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各个业务系统逐步投入使用,业务的多样性、融合性对资源的管理和系统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各省、市图书馆侧重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服务,但是缺乏对数字资源的规范管理,资源重复建设情况普遍存在,各应用系统的资源获取方式也是各图书馆自己定义,没有统一的接口规范,限制了图书馆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阻碍了人们对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1]。唯一标识符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数字资源的唯一标识符是数字资源的条形码[2],通过对资源的唯一标识,不仅可以将采集、加工、组织、检索、服务以及保存等各环节中的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编号和规范管理,实现资源的精确定位,同时也为全国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1国内外唯一标识符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唯一标识符系统大多是采用Handle系统[3]或者是以Handle系统作为原型进行开发的。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美国记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采用Handle来标识数字对象,在全球Handle注册中心独立申请了国会图书馆的一级命名授权“loc”,二级命名授权采用收藏部门的代码[2]。日本的内容标识符论坛是以Handle系统为底层支撑技术,独立开展了唯一标识符的

研发和服务,通过嵌入式内容标识符与数字水印技术来保护知识产权和数字内容权益[4]。DOI系统[5]是在Handle系统基础上开发的,已在出版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6],成为国际科技期刊界的事实标准。

近几年,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等都不同程度的开展关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方面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发展[7,8]。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作为DOI的注册代理,已提供中文数字资源的注册及服务。清华同方[9]、重庆维普[10]等大型的数字资源生产商以及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上海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11]等机构都尝试在内部的数字对象管理中应用唯一标识符。但是国内唯一标识符建设主要应用于各自内部特定的资源和环境,各自拥有自定义的唯一标识符规则,无论在规范和软件支持方面,都没有成熟的解析体系,也没有形成规模[12-14],唯一标识符应用主要分布在各个机构内部,没有开展有效的合作。

国家图书馆自2002年启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唯一标识符标准规范”项目以来,一直跟踪唯一标识符领域的研究进展,完成了国内外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的应用调研。2008年,国家图书馆开始研制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标准规范项目,形成《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标准规范项目研制成果》,并于2010年出版著作《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和应用指南》,明确了CDOI系统的建设规范,用于指导系统建设。CDOI系统于2012年12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同时启动了系统的在各省、市图书馆的推广工作。

2CDOI系统的设计方案

2.1建设思路

CDOI系统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核心配套子系统,将贯穿数字资源的生产、加工、发布、服务以及保存整个生命周期,也为全国图书馆间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提供技术支撑,因此该系统平台在设计上应兼顾各级图书馆的需求,充分考虑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数据库应提供完善的容灾方案,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一旦数据库发生故障,应该能尽快恢复,此外数据库应采用高性能服务器,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方式驱动,使用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大容量数据的高并发操作。应用系统应提供负载均衡策略,保证系统在负载较大的情况下,服务器也能做出快速响应。因此,CDOI系统应采用B/S结构,支持高负载、高性能、高并发,可多人在线进行唯一标识符注册和解析的应用系统。

2.2系统功能需求

图书馆与出版机构在数据来源上存在本质区别,出版机构属于资源生产单位,资源是唯一的,但是图书馆却截然不同,同一资源可能存在于多个图书馆,同一图书馆也可能存在同一资源的多个复本;此外,DOI系统因其商业化的运行方式,存在服务费用、数据安全以及权益分配等问题,不适用于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的建设。因此,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唯一标识符系统应该自主研发,实现以下功能:

(1)能够快速有效的接收各省、市图书馆上传的唯一标识符注册数据,能够对注册数据进行数据查重、校验,能够为各级图书馆提供便捷的唯一标识符注册服务;

(2)能够对每个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对象数据URL地址进行管理,可以为全国各级图书馆提供高效准确的唯一标识符解析服务;能够为图书馆各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知识定位服务。

(3)能够对各省、市唯一标识符的注册数据进行统计,可及时掌握各省、市图书馆唯一标识符的注册情况,了解各省、市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情况,为各省、市数字资源的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4)能够接收各省、市图书馆申请成为注册机构,能够为注册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唯一标识符注册和解析服务;各注册机构能够及时将注册数据上传到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集中,为唯一标识符业务的拓展和开发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合作提供支持。

2.3系统框架及功能描述

综合上述系统建设思路以及需求分析的讨论,确定CDOI系统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CDOI系统由唯一标识符注册、唯一标识符解析、注册机构管理、系统管理4个模块组成。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需求,将系统划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子系统,前台子系统主要负责唯一标识符的注册和解析,集成了唯一标识符注册、注册数据管理、注册规则配置、元数据项配置、对象数据URL地址管理以及唯一标识符解析等功能;后台子系统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同步、注册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图1 唯一标识符系统架构图

CDOI系统作为一个底层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满足核心系统各环节对唯一标识符注册和解析的需求,还要兼顾各注册机构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如图2所示。在资源生产与加工阶段进行唯一标识符的注册,唯一标识符一经生成,则会在核心业务系统的各子系统中统一引用;在资源发布与服务阶段对对象数据的URL地址进行补充和管理;检索应用系统通过本平台可以进行唯一标识符解析,直接获取对象资源。

图2唯一标识符系统业务流程图

3CDOI系统核心功能实现

唯一标识符的注册、解析和数据同步是CDOI系统的核心功能,具体技术实

现如下。

3.1 唯一标识符注册

CDOI系统提供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注册唯一标识符,不仅可以手工单条注册、手工批量注册,还可以通过系统接口方式自动注册,同时支持多线程并发操作。唯一标识符注册的流程依次为:注册数据的整理和上传、注册文件的内容和格式校验、注册数据查重、生成唯一标识符、生成注册数据校验码以及反馈注册结果。

唯一标识符的生成过程是注册流程的核心功能,如图3所示,系统根据用户信息获得注册机构代码,生成唯一标识符前缀;然后对注册数据进行格式校验和数据查重,成功后,系统根据资源种类、资源类型、资源颗粒度等资源信息和系统内部唯一号生成唯一标识符后缀;最后根据唯一标识符生成规则,由前缀和后

缀组合生成唯一标识符。

图3 唯一标识符注册流程图

由于大批量数据的查重会直接影响到唯一标识符注册的性能,如果对注册数据的内容一一比对查重效率非常低,为保证数据的查重效率,我们在唯一标识符生成之后,系统会对每条注册数据采用MD5技术进行数字签名,这样在数据查重时,只要对每条注册数据的MD5值进行比对即可。

为建立唯一标识符与对象数据URL地址的关联关系,CDOI系统提供对象数据URL地址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功能。同时,CDOI系统还提供了对象数据URL地址的回写接口,其他应用系统可以调用该接口进行对象数据URL地址的自动回写。唯一标识符与对象数据URL地址关联以后,该唯一标识符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这样才可以实现唯一标识符注册的一个完整流程。

3.2唯一标识符解析

唯一标识符解析包括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正向解析是直接查询唯一标识符定位对象数据URL地址,如图4所示,首先对前缀进行分析,如属于本服务节点注册的唯一标识符,则直接解析;否则向相应的服务节点提交解析请求并获取解析结果;如果所请求的服务节点在规定时间内无响应,则再向顶层服务节点发出解析请求并获得解析结果。反向解析是通过检索条件查询数据库反向获取唯一标识符,并返回查询结果,如果反馈结果为单条则直接定位对象数据URL地址,如果为多条则由读者进行选择。

图4 唯一标识符解析流程图

CDOI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稳定定位,通过对资源进行唯一标识,不同地域的读者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资源实现透明利用。即使资源的对象数据URL地址发生变更,资源所有者只要在本系统进行URL更新,而资源的唯一标识符永久不变,可以保证数据在互联网上的稳定性。

CDOI系统不仅可以解析符合本行业标准的唯一标识符,还在正向解析上兼容符合DOI标准的唯一标识符,公众可通过本系统解析任何DOI唯一标识符,此外CDOI系统还提供了开放性的解析接口供其他系统进行调用。

3.3 数据同步

CDOI系统按照国家、省和市三层结构进行设计,最上层为顶层节点,由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管理n个分支服务机构,对各分支服务机构进行命名授权和管理,顶层服务采用星型结构由国家数字图书馆直接同步各子层图书馆的系统配置信息。省级图书馆作为二级服务节点,市级图书馆作为三级服务节点,各节点管理着本命名授权下所有唯一标识符的注册服务,系统通过分层模式逐层同步各省、市唯一标识符信息,省级图书馆对各市图书馆唯一标识符数据进行汇总后再统一同步到顶级节点。

4CDOI系统的应用前景

未来,CDOI系统将会在全国各省、市图书馆进行软件推广和复用,唯一标识符技术将会给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都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图书馆正处在业务发展的转型期,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需要共存互补、有机融合,然而传统图书馆服务手段有限,服务方式单一,传统读者服务与数字图书馆服务还缺乏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顺畅的服务信息链。通常情况下,传统图书馆需要读者到馆进行图书的借阅,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还会受到图书数量的限制,经常会借不到所需图书。目前,我们将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进行关联,读者在网上

进行图书借阅时,也可访问所关联的电子资源,直接在线阅读即可,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都可以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此外,通过对全国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唯一标识,形成唯一标识符数据库,各地方图书馆就可以直接定位和链接全国数字资源。未来我们可以通过高效的搜索引擎对全国数字资源进行集中搜索,对各图书馆对象资源分布式访问,实现全国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各馆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带动全国各省、市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我国文化资源建设正迎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图书馆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构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体系,为各图书馆应用系统的业务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魏大威,谢强,李丹.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有效整合资源、全面创新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12):1-4.

[2] 宋文,孙坦,毛军,等.CDOI规范及在国家图书馆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10):1-5.

[3] https://www.360docs.net/doc/1c7753466.html,/documentation.html

[4] Content ID Forum (cIDf).cIDf Specification 2.0.

https://www.360docs.net/doc/1c7753466.html,/cid/cIDfSpecV2R11E.pdf.

[5] DOI Handbook.https://www.360docs.net/doc/1c7753466.html,/hb.html.

[6] 龙健,赖茂生.DOI 的兴起与我国的对策[J].情报杂志, 2009,28(12):

159-161,166.

[7] 任瑞娟,王会,窦建爽,等. CCId对国内数字出版产业调整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 55(10):1-7.

[8]毛军,张晓林,曾蕾,等.URI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2):9-12,60.

[9] 毛军,孟连生,镇锡惠,等.试论我国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发展战略[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2):1-4.

[10] 赵蕴华.中文DOI应用现状及建设构想[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

31(6):855-857.

[11] 徐周亚,镇锡惠.数字文献影像的唯一标识符系统[J].数字与缩微影

像,2009(2):5-7.

[12] 任瑞娟,刘丽斌,濮德敏等.中文DOI路在何方——从参考文献著录与DOI 的关系探讨中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发展方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86):115-121.

[13] 李颖,赵蕴华,郭晓峰,等.中文DOI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从战略规划到国内外合作[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9(8): 33-39.

[14] 张书卿.面对国际DOI,我们何去何从? [J].出版参考, 2007(34): 14.

作者:

童忠勇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部,工程师。

英文标题及作者姓名: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System for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China

Tong Zhongyong,Li Zhiyao& Yang Dongbo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88545655

邮箱:tongzy@https://www.360docs.net/doc/1c7753466.html,

本文系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文化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编号:2012-3)的研究成果之一。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引论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也逐渐现代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软件开发者已经开发了许多商业图书馆管理软件,软件功能完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大型的,专业性强的图书馆设计,操作繁杂,并且各分公比较精细。然而,对于那些管理者,非图书馆管理业务的专业人员,分工不很清楚,这个软件太复杂了。针对上述状况,系统使用.NET技术,以实用的原则,力求使系统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使用。 1 系统开发概况 1.1 开发目的 科技发展迅速呈现这样的一个现状:数字化统治的优态越来越觉得明显,从中小型图书馆管制技术落后的现状来看,设计与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是十分必要的,结合电脑管制图书馆及图书信息的使用,方便管理员和用户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存储容量大。针对此,准备设计这样一个系统:清晰,功能齐全,适用页面,掌握简单和容易理解;开发周期短、维护成本低、软件更新的很快;管理方便,易于使用,一看就明白和目标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1.2 开发及运行环境 开发环境:VS2008, SQL Server2005, Dreamweaver2008,PhotoShopCS3等软件。 运行环境: 1.服务器设备: 硬件环境: (1)CPU:AMD 2500+ (2)内存:1G DDR2 (3)硬盘:160G 软件环境: Windows XP,SQL Server2005, Visual Studio2008 2.客户端设备 (1)CPU:赛扬2.0GHZ以上 (2)内存:1GB以上 (3)硬盘:160G以上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分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愈来愈习惯于使用网络来达到所需。此外,以往的图书馆已经无法实现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但对电子阅览室,因为大多数的功能是不受时间,空间制约,并且可以实现各种用户的一般与特别需要,所以容易得到当代人的喜好。 读者既可以借阅借阅喜欢的书籍,并且可以通过输入重要字找寻自己的一切所存信息。管理员供给其登陆的名称及密码,以及设立借阅人的级别,为其供给书籍列表,允许借阅人知道书籍的受欢迎榜排名。 2.2 系统功能总体描述 本系统选用B/S形式,能够完成书籍的查询,借阅书籍与归还书籍,借阅人管理等功能。 用户可以使用系统的一般功能,可以浏览大部分信息,但不能使用管理用户信息功能,这主要是防止用户胡乱使用,妨碍整个系统的管理。

医学文献检索题目及答案

医学文献检索题库 ()全文浏览器是中国知网的专用全文格式浏览器 E、caj ()是构成数据库中记录的基本单元 B、字段 ()是北京爱琴海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级别的文献检索与管理系统D、NoteExpress ()是北京金叶天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内第一款医学文献管理软件B、医学文献王 ()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B、文献 ()是目前唯一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工具A、国际专利分类法 ()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实而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物理信号A、数据 ()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B、知识 ()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A、信息 ()主要提供知识查考与查证之用,种类主要包括: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等B “木黄桐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检索提问式是()A、木黄桐AND防治AND骨质疏松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目录》是一本()E、年刊 《美国生理学杂志》现分()个分册出版 D、7 《默克诊疗手册》是()提供的非营利性医疗服务C、默沙东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目前有()个一级大类组成 E、2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自然科学”大类中涉及医/药学的分类除了“医药卫生(R)”之外,还有() C、生物科学(Q)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将中医药、卫生大类分为()个二级类目 B、17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了下列哪一年以来的中国生物医学期刊() C、1915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更新频率是()A、每日更新 A near B表示A、B之间允许插入几个其他单词() A、0 CAJViewer浏览器是下列哪个数据库专用全文格式阅读器()B、CNKI CALIS数据库提供哪一类文献()C、学位论文 CBM采用下列哪种词表对文献进行分类标引()A、《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CNKI采用简单检索时,系统默认的文献类型是()A、文献 CNKI的概念是由()在1998年提出的 B、世界银行 CNKI的中文全称是()B、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是一种() C、全文数据库 CNKI收录的报纸年限是从()年至今D、2000 CNKI收录的文献数据库不包括() B、外文文献数据库 CNKI提供的全文格式有()A、CAJ格式 CNKI学术文献总库收录文献类型不包括下面哪种()B、科技报告 CNKI中可实现一个检索项包含多个检索词以及多个检索项之间组配的检索是()C、高级检索CNKI中可以为用户提供有关事实问题答案的检索方式是()B、句子检索 DOI是指() B、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EndNote是以()为核心进行管理 B、题录 EndNote提供的导入题录的方式不包括()E、pdf全文导入 EndNote题录管理操作可通过菜单栏()操作 B、reference ICD-10是一种() B、疾病分类法 ISO标准的修订频次是()E、每年5次 ISO标准每隔()重新修订一次E、5年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他包括电子图书资源库、图书管理系统(含借阅)、文献检索系统等,电子图书资源库由于面向全校开放,用户访问量将来会比较大,所以需要配备高带宽的存储设备;而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和文献检索系统需要对系统和数据库都进行备份,部分用户信息需要容灾。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什么不同? 数字图书馆必须完成传统图书馆的任务,并在更高程度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首先,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集信息资料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料不仅包括传统图书馆资料(如书、杂志)的数字化,而且还应包括新的数字化数据,如超文本。传统图书馆中的资料一般都是线形的,假设读者是从前向后阅读。超文本是指在文档中嵌入一些链接,通过这些链接,读者可以从一个文档到另一个文档,所以超文本是非线形的。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因此,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整理和组织工作。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料内容、形式多样,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地组织,显然难以利用。在传统图书馆中,分类、索引和摘要是管理资料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在数字图书馆中依然可用。除此以外,数字图书馆中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如动态索引。在传统图书馆资料的数字化形式上建立的索引称静态索引,比较稳定。数字图书馆中有些信息存在期很短,需要为其建立动态索引。动态索引能适应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分布式环境、能够针对用户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分布式海量信息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 (1) 提供用户交互式信息浏览、查询,具有基于内容和知识的检索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结合图书馆公共检索管理的要求,对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原理、Power Builder 9.0应用程序设计,Power Builder 9.0数据库应用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 本设计所完成的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是功能较完善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操作方便高效。该软件采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可在应用范围较广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上使用。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安全性;Power Builder 9.0;MS SQL Server2000

ABSTRACT Search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database background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pects. With regard to the former request to establish stro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data security a good database. For the latter request applications fully functional, easy to use and so on. Search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S SQL Server2000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SQL language principle, Power Builder 9.0 application design, Power Builder 9.0 databas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or a more in-depth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main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functional module of the database mode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of the database and applications. The design by the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Software is a function of a better system of data management software, with data to facilitat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rapid. The software used a powerful database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for development, has a good portab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Windows family of operating systems used.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Database security; Power Builder 9.0; MS SQL Server2000

工作总结-中国国家图书馆

工作总结 200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年。一年来,我馆在文化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推动力,落实“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三大发展战略,以机制创新带动服务创新,经过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年初部署的各项任务。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 按照中共中央和文化部党组的部署,我馆自2005年1月26日至6月20日,在全馆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馆党委为高质量地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先后召开6次党委常委会、10次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形成了馆党委总负责、教育活动办公室组织指导、各支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扎实推动了各阶段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整改提高阶段,馆党委集中解决了几个涉及员工利益的问题,如:食堂问题、馆服问题、工资分配问题、全馆午餐补助问题等,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为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编发简报73期,举办了“我为党旗增辉”主题歌咏比赛,组织党员参加“谈文化部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征文活动,参观有关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题展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4周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结束之际,馆党委在全馆范围内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通过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和高质量的工作,我馆圆满地完成了规定的全部任务,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按照文化部要求,我馆召开了有200多位各方面代表参加的满意度测评会,测评结果对我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体评价满意度为100%。 二、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 2005年是全面实施岗位管理改革的第一年,根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馆党委班子把今年定为调整年。 (一)完善岗位管理 为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我馆就岗位管理试行情况专门组成调研小组,在全馆范围内展开调研。一个是由业务处牵头组成的业务调研小组,通过召开315人参加的29个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就图书采选编目部等10个业务部处实行岗位管理的情况,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一个是由人事处牵头组成的职能部门调研小组,走访了13个部处,

国家数字图书馆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童忠勇李志尧杨东波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简称CDOI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CDOI 系统的建设思路和设计框架,重点介绍了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方式,并对CDOI 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唯一标识符;数字图书馆;CDOI系统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several problems in digit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which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Digital ObjectUniqueIdentifier System of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China (CDO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ideas and design framework of the CDOI system, and particularly introduces how to implement its core function, and then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Unique identifier.Digitallibrary. CDOI system “十二五”期间,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数字资源呈现急剧增长趋势,以数字资源为中心、围绕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各个业务系统逐步投入使用,业务的多样性、融合性对资源的管理和系统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各省、市图书馆侧重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服务,但是缺乏对数字资源的规范管理,资源重复建设情况普遍存在,各应用系统的资源获取方式也是各图书馆自己定义,没有统一的接口规范,限制了图书馆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阻碍了人们对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1]。唯一标识符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数字资源的唯一标识符是数字资源的条形码[2],通过对资源的唯一标识,不仅可以将采集、加工、组织、检索、服务以及保存等各环节中的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编号和规范管理,实现资源的精确定位,同时也为全国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1国内外唯一标识符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唯一标识符系统大多是采用Handle系统[3]或者是以Handle系统作为原型进行开发的。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美国记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采用Handle来标识数字对象,在全球Handle注册中心独立申请了国会图书馆的一级命名授权“loc”,二级命名授权采用收藏部门的代码[2]。日本的内容标识符论坛是以Handle系统为底层支撑技术,独立开展了唯一标识符的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书馆管理系统 开发概述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网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外部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聚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有的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等)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信息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为图书馆建立一个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图书馆试卷

一、填空题 1.“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于1807 年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图书馆学的诞生。 2.交流学说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代表流派之一。我国的交流说大致可以分为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和文献信息交流说三种观点。 3.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信息交流的需要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文字和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4.我国图书馆系统的划分主要是以图书馆主管机关的性质作为依据的。这种按领导系统组合成图书馆序列的结构,称之为纵向结构。 5.图书馆工作效益是由它所收藏的文献中所含的信息量、信息质、信息效果三个方面来衡量的。 6.电子信息资源,从是否受版权保护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共有信息,二是受版权保护的信息。 7.图书馆学是各个分支图书馆学科的总称,其内容十分丰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普通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比较图书馆、应用图书馆四种。 8.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设备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图书馆这个发展着的有机体。 9.我国图书馆系统的划分主要是以图书馆主管机关的性质作为依据的。这种按领导系统组合成图书馆序列的结构,称之为纵向结构。 10.图书馆网的发展大体上出现了两种类型:一个是图书馆事业网,一个是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全文检索网。 11.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89-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把图书馆分为六大类型,它们是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

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12.“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于1931年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 13.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共享业务包括很多方面,分别为:文献集中编目,馆际互借,合作发展馆藏与文献资源布局,建立藏书贮存系统,图书馆自动化与文献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中的合作与共享。 14.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一般属性:社会性,依附性,学术性。 15.国际图联(IFLA)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4条: 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开展社会教育;三、传递科学信息;四、开发智力资源。 16.概括来讲,图书馆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 17.《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于2009年4月20日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18.文献的主要构成要素为:1、信息内容;2、信息符号; 3、物质载体、 4、记录方式和 5、载体形态。 19.根据检索内容、检索目的及检索工具的不同,信息检索可以分为:文献检索、事实信息检索、数据信息检索。 20.信息标引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信息内容特征进行揭示的过程。信息标引通常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类型。 21.信息整序也即信息的组织排序,不同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有着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XX XX 班级 摘要:详细阐明了基于R FID 技术设计的数字化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整体结构。该系统的图书与借阅证使用RFID标签,通过在每个书架一侧安置终端自助借还机,学生可多节点自助借还书籍,从而避免了高峰期的前台拥堵;同时,要求读者将已借书籍还至指定书架,规范了学生的借还行为,节省了馆员整理上架的工作量,更好地提高了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将进出口分膈为两个通道,高校学生可携带图书馆书籍进入馆内阅读,带出时需在出口处检测机进行检验书籍,可方便学生准备考试及阅读,实现了开放化、规范化、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易维护等优点。 关键字:RFID;自助借还;开放化;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安全可靠

目录 1系统工作原理 (6) 1.1进馆工作原理 (7) 1.2出馆工作原理 (9) 2硬件组成 (10) 2.1自助借还机硬件 (10) 2.2图书馆系统柜台工作站及出口检测站主机硬件 (11) 3程序设计与实现 (12) 3.1读卡器模块中的控制程序 (12) 3.2数据库管理程序 (12)

4结语 (13)

1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部分主要包括终端自助借还机模块、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柜台工作站、出口检测站。整个图书馆的RFID智能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智能流通标签初始化转换系统、柜台工作站应用功能集成系统、读书自助借还书系统、出口检测系统。图1所示是其系统原理图。高校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以一个书架为一个节点,通过以RFID读写器为主的终端自助借还机进行指定书架借还操作,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同步至服务器,实时挂(脱)钩学生与书籍信息,完成自助借还书过程。在出口设置的检测机会对带出的图书馆书籍进行二次检测,判断是否已在书架终端自助借还机处登记借出。

数字图书馆软件解决方案

电子图书馆解决方案 电子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和企业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电子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存放在服务器端,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员对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客户端仅需安装网络浏览器就可以浏览各种电子数据。 1.1产品特点 1.1.1网络管理轻松便捷 传统的C/S架构系统中,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是非常麻烦的,必须要求管理员坐到服务器前,通过专门的软件,才能完成系统维护。如果管理员一时不在服务器附近,无法操作服务器计算机,则无法进行系统维护。 电子图书馆系统采用真正的B/S架构,这就解脱了这种维护上的麻烦。管理员不必固守服务器前,他只需在任何一台能够连入系统的客户计算机上,通过输入自己的管理员账号和密码,仅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整套系统的管理工作。电子图书馆系统实际上是三套产品的集合体,其一是电子图书的管理和浏览系统;其二则是纸质图书的预借和借阅系统;其三则是纸质图书的在线预售系统。 由于系统采用了B/S架构,客户端的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无需安装其它的应用程序。这样管理员再也不用随身附带必要的工具软件,在任意计算机上都可以自如工作。 1.1.2阅读内容多种多样 电子图书馆不仅是一套数字图书的管理系统,还是一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支持绝大多数多媒体文件格式:包括文本格式、各种图像文件、PDF文件、Word文件、MPEG 文件等。同时还提供多种格式的对应软件下载。将电子图书馆和校园机房结合起来就可以轻易搭建起校园网络多媒体阅览室。 1.1.3工作学习环境宽松和谐 当用户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时,但又没有足够时间去阅读,这时可以将该书加入

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需求分析 2.1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图书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了解之后,现对开发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技术上可行:系统所需硬件设备,市场上销售且价格较低,甚至可以使用原有的设备,软件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系统开发工具采用Java,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或者MYSQL这些软件在MIS开发中已被大量应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经济上可行:由于学校急需采用计算机来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因此对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大力支持。 管理上可行:图书馆有很多的管理体制,每位借书人员均有借书证,同时图书馆还为每位借书人建立了档案。因此管理上可行。另外,同时制定了培训计划,并进行了实施MIS的物质准备和工作准备。 综上所述,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都是可行的。2.2功能需求 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加强图书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图书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图书馆管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问题。图书馆管理设计的内容非常复杂而且繁多,比如拥有图书信息录入管理、读者信息管理管理、图书借阅和归还管理,图书的查询和修改等。 由于系统主要是为方便管理员定制开发的,因此针对图书馆管理的实际工作而言,经过了反复地论证,最终确定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 1. 系统管理:包括增加管理员、修改密码、系统注销和退出系统。 2.读者管理:包括添加读者信息、修改读者信息、删除读者信息、查询读者信息。 3.图书管理:包括添加图书信息、修改图书信息,查询图书信息、删除图书信息。 4.借阅管理:包括借书信息管理和还书信息管理两部分。其中,借书信息管理包括借书信息的添加、借书信息的修改、借书信息的查询等;还书信息管理

阮元与《积古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阮元与《积古图》 袁玉红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收藏宏富,《积古图》就是藏品中的一件珍品。 《积古图》为手卷装,通长2640厘米,高38厘米,引首卷端翁方纲隶书题“积古图”三大字,右钤“长毋相忘”印,落款“嘉庆癸亥夏六月朔为云台中丞题并记于后北平翁方纲”,下钤“潭溪”、“翁方纲”印。其后是工笔彩绘绢本“积古图”。图长67.5厘米,高34厘米。钤“积古斋”、“文选楼”、“仪征阮伯元”印。再后为阮元手书《积古斋记》。此记文收入《揅经室集》三集卷三,相校后发现文字略有差异。经文为正书,书写在刻印佛经旧纸之背面,凡35行,348字。卷心是阮元手拓家藏的历代钟鼎彝器镜、洗、泉布及砖砚等91件金石文物的铭文拓本和91方秦汉印符的钤印。这些拓本剜裱在手卷上,钤“阮伯元藏钟鼎文字”、“八砖吟馆”、“琅嫏仙馆”印。铭文拓本下是阮元手书释文和考订文字。卷心长2135厘米,前钤“可园珍祕”、“第二品”、“积古斋印”、“阮伯元所藏钟彝吉金”等印,后钤“研经堂”、“积古斋”、“阮伯元手拓本”三方印。卷尾是翁方刚手书《积古图记》和陈文述书与法式善等十六人同观题款及伊秉绶、赵魏手书题记识文凡四则。 《积古图》的作者,据《积古斋记》可知是周卣。周氏名瓒,字秬卣。《履园丛书》载:“周瓒号采岩,吴县横塘人,工山水人物,细逾毛发,用唐、宋人法,识者谓自仇十洲后无此种笔墨矣。阮芸苔宫保为浙江巡抚时,常在幕府,然吴门士大夫鲜有知其者也。”《扬州画舫录》中记:“周瓒,字采岩。吴县人。少学花卉,既成,学界画白描人物,而大幅工笔山水,出奇无穷,遂成名家。”《积古图》是周瓒受阮元之嘱而绘。创作背景是壬戌腊日,即嘉庆七年(1802)十二月初八,阮元邀其同好朱右甫为弼在积古斋与其子赏鉴所藏金石文物。图中所绘三人,中坐为阮元,对坐是朱为弼,阮元后立者是阮元之长子阮长生。手卷中,阮氏私藏金石铭文拓本的器物全形在图中都有图绘。所画钟鼎彝器用透视法,立体感极强,器物上的纹饰都能依稀可见,十分逼真,充分展示了画家工笔绘画的技艺和对青铜文化造型艺术的理解。 阮元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享年八十六岁。字伯元,号芸台,晚年号颐性老人、经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高宗亲擢第一。历官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拜体仁阁大学士。提倡朴学,精于考据,为乾嘉考据学著名学者。在金石文字研究方面,平湖朱为弼是其得力助手。朱为弼,字右甫,浙江平湖人。嘉庆十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迁员外郎。为弼精研金石之学,佐阮元纂《钟鼎彝器款识》。 阮元是清代一位杰出的经学名臣,同时也是清代学术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阮元喜藏金石文物,尤重铭文,而证史实。拓本中“禄康钟”、“虢叔大林钟”、“父乙鼎”、“太祝鼎”、“陶陵鼎”、“师酉敦”、“诸女”等器物铭文都收入在《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内,并附铭文考证。阮元在铭文考证上独有心得。如在“齐宝货”刀币拓本下,有阮元书“歙程易田以为宝字非吉字。”程氏名瑶田,字易畴,又字易田,清经学家,江永的弟子,多与阮元有文字研究。在这里,阮氏显然同意程易田之说。冯云鹏所辑《金石索》“金索四·齐刀”图下也将面文识“齐宝货”,并注文:“此钱往往得于章邱、临淄等处。《嘉祐杂志》称为齐太公杏九,今人呼为齐吉化,皆非也,缘不识古文宝货字耳。”后来学者多将“齐宝货”三字识为“齐法化”。“齐”指齐都城临淄,“法化”意为标准货币。在“即墨之宝货”拓本下,阮氏书“据此知即墨古本作节墨,其作即者省文也。今即墨县当读为节墨县。”《金石索》“金索四·即墨刀”图旁注:“金石志云,‘节’‘即’古字通,据此齐即墨正当作节,今作即者,省文耳。”此文与阮说类同。先秦时代刀布币文涉及的地名很多,有的沿用至今,如邯郸、离石、节墨(即墨)等。阮元对所藏青铜酒器不仅考其铭文,视重宝之,而且还实用之。例如嘉庆八年(1803)二月二十六日,阮元父七十寿辰,阮选商周十三酒器在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中国国家图书馆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 董馥荣李慧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在对登记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的基础上,以期未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目前,普通古籍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古籍核查、古籍普查平台登记两个步骤进行。 古籍核查 1.1目的 为了配合《中华古籍总目·国图卷》的编撰工作,古籍核查工作优先保证《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的著录要求,同时满足普查平台登记各要素的著录需要。 1.2背景 普查工作初期,综合考虑了多方因素,特增加古籍核查这一环节。按照古籍普查的工作计划,2011年要求快速启动项目,古籍馆积极响应。 当时普查软件平台正处于调试阶段,普查工作要求先进行线下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考虑到我馆编目数据量大,已有的编目数据比较完备,部分数据甚至可以借鉴趋于成熟的书目资料,于是先开始古籍核查工作。 不仅如此,古籍普查是一次整合图书馆古籍工作、培养人才的有利机会。考虑到我馆大规模的编目工作已经结束,近几年新入馆员工编目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希望借助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达成培养古籍编目新生力量的目标。 1.3前期准备 (1)将《中华古籍总目》分类法与国图普通古籍采用的《中文普通线装书分类表》(即刘国钧的“十五大类分类法”)相对照,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对应 关系,适应《中华古籍总目》的分类要求;

(2)国图现有33万条普通古籍编目数据(MARK),由古籍保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于2011年3月份,进行了多次编目数据导入平台的试验。对馆藏编目数据 (MARK)的各类字段进行切分,借助唯一标识符(MARK的001字段)和特 定的附加条件,实现了MARK格式与平台的有效对接与转换,将馆藏编目数 据(MARK)顺利批量导入普查平台中; (3)选择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地志门类数据进行核查。可以借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书目。在对方志的数据分配上, 结合了编目员本身的专业兴趣所长,以及籍贯等因素,将35个省级行政区划 分配为十组,来展开核查工作; (4)加强对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早在2010年7月,全体编目员参加了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系统地接受了古籍版本专家关于普查工 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在正式开展普查工作之前,古籍馆内部又组织多次编 目规则的培训学习。2011年4月6日正式全面开始核查工作。 (5)建立普查工作工具书室,配备品种齐全的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如:版刻辞典,人名、地名、职官辞典,室名别号索引、历史年表,国内外大中型图书 馆藏书目录等,共计419种778部1300册。部分常用的工具书,如:《丛书 综录》、年表、篆刻字典、避讳字典等,甚至能满足40位编目员,人手一部 的需求。 1.4实施办法 (1)依照国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的中华古籍总目的体例、收录范围和分类方法等,具体操作以《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为准; (2)编订“地志门核查项目”:以原有的书目——《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为基础,结合地方志书的特点,以及《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著录要 求,普查平台登记要求,来制定指导实际工作的核查项目; (3)“地志门核查项目”,主要从题名著者、卷数统计、版本、批校题跋、钤印等七大类出发,同时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比对,重点核查地方志题名、 著者、版本三项,如:著作方式项“纂”与“修”的选定,以及依据多部馆 藏确定版本,并重新统一和规范“重修”、“续修”、“重印”、“后印”等概念。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到书。在数字图书馆借书,您只要在电脑"搜索"栏里填上书名或作者,亦或关键词,图书管理服务器就会帮你找到相应书籍,接下来只要下载就行,根本不必担心已被借出。在视听阅览室里不但可阅读书籍,还能点播视频、音频、教学课件和上国际互连网。 3.网上协商学习 新型人才既善于竞争,又善于联合,一个不能与他人协同工作的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遭到淘汰。本系统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网上协商合作学习环境。 4.直观的教学资源点播 电子阅览室目标是建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创造学生主体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内或家里的计算机上的阅读导航系统,可简易的查询点播信息资源库中的所有的教学资源。 5.培养学生"发现式"的学习能力 可在网络上建立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6.规范的图书资料管理 图书管理人员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完成传统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借还管理、书目查询、

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_功能

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 一.系统开发背景 本系统是由JALIS(江苏省图工委)和南京昂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专业图书馆门户系统,本系统是在众多图书馆业资深专家的设计指导下由南京昂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完成;同时本项目也是JALIS重点省级项目。 南京昂克科技也是江苏汇文软件的紧密合作伙伴,已经联合开发了多款软件并在高校图书馆里普遍应用;其中的虚拟联合目录已经被JALIS为江苏省高校统一采购并且正常投入运行,非书资料管理系统也已经在全国拥有近百家用户,还有汇文双机热备系统、电子阅览室无盘系统、图书馆vpn系统等都已经被众多图书馆采用。 二.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三.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定义 数字图书馆门户(Digital Library Portal)是一种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数字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集成图书馆内外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图书馆服务。 四.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功能介绍 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作为一个综合型服务门户,其主要包括统一用户界面访问,统一认证服务,统一检索服务,统一资源整合服务,统一资源导航服务,用户个性化服务等。在一般的图书馆建设中,数字图书馆门户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五.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主要特性 在实际的门户应用中,对于最终用户,除了基本功能,如用户注册、登录、浏览、检索、公告、帮助、个人信息等。其他主要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点登录:用户只需在门户登录一次就能在门户上直接进入其他系统,所进入的系统都显示登录状态,并且通过portlet直接从各应用系统中获取信息,用户无需再次登录。 2、应用集成:在同一门户页面中展现与个人相关的多个应用中的信息与服务内容,提供交互功能,每个读者登录门户后都可以定制自己的门户页面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与信息充分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 3、安全性:通过门户,不同权限的用户只能访问所授权的应用和资源中的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 -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 为加强全国各系统图书馆(室)、文献信息机构之间的协作,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采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方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特制定本规则。 一、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它文献信息部门之间,在书刊资料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共同认可的规则,互相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式。 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为了满足用户在本地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无法解决的文献信息需求。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对单位用户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对个人用户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不受理馆际互借服务。 三、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对象: 1、中央与国家机关。 2、各省(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 3、在京各大专院校及省级大专院校图书馆。 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系统及省市级科研单位图书馆(区县以下科研单位由当地区县公共图书馆代办)。 5、国家事业、企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或信息部门。 6、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兵种、武警部队图书馆。 7、馆际互借不对个人用户。 四、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办法 1、凡自愿与我馆建立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个人可直接提出文献传递服务的请求),需来人、来函或通过网上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提出申请,经文献提供中心核准后,签定文献提供协议。申请单位名称或联系人变动时,须及时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申明。 2、凡与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签订版权协议,发生侵权行为,由借书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五、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具体办法 1、凡与国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需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交纳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预付款。 2、凡同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将提供一个卡号和密码,各单位需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自行发送借书申请,借书价格:本市6元/本、外阜20元/本(包括邮寄费)。 3、凡用户需要国际互借,需填写“国家图书馆国际借书单”按国际图联规定的收费标准(用于支付邮寄、包装费)执行。 4、凡用户需要文献传递服务,可直接把所需复制文献的来源通过E—mail、传真、信函发至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不需履行馆际互借手续。文献传递费用按我馆现行收费标准执行。 5、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不受理外地无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用户、个人用户馆际互借的请求,需要者须向当地与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申请,并委托办理。 6、外借图书需按时归还,如有遗失、污损和丢失,经确认后,由借书单位按照国家图书馆有关规定赔偿。未按时归还图书、未交纳赔偿金以前,将停止办理借书手续;情节严重者将终止馆际互借协议。 六、外借图书的范围 1、外借图书范围:中文基藏库图书、近三年以前外文图书。古籍、稿本、工具书、原版期刊、报纸、舆图、光盘及丛书不外借(可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2 、除善本等文献外,文献传递服务的品种、数量不限。 七、借书期限 1、外借图书的期限为一个月。如需要续借,到期前须通知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并说明理由。在该书无人预约的情况下,可续借一次,期限半个月。 2、如遇特殊情况,外借图书不论到期与否,我馆文献提供中心有权随时索回。 3、逾期归还图书,每册图书须交纳逾期使用费5元/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