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探讨

合集下载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概述: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导航、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1. 早期雷达技术早期雷达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于军事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被用于探测敌方飞机。

当时的雷达系统主要基于电波的反射原理,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2. 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此后,雷达技术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如航空、气象、导航和交通等。

3. 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雷达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

现代雷达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如地形测绘、气象预测和隐身目标探测等。

二、雷达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现更高精度和更高分辨率的目标探测。

通过引入新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更先进的硬件设备,雷达系统能够实现对小型目标的精确探测和跟踪,提高雷达系统的目标识别能力。

2. 多功能集成未来雷达系统将趋向于多功能集成,实现多种功能的融合。

例如,将雷达系统与其他传感器和系统集成,如红外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卫星导航系统等,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综合性能和适应性。

3. 自适应和智能化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现自适应和智能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雷达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进行自主调整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4. 高效能源和环境友好未来雷达系统将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性。

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供应和管理技术,如太阳能和储能技术,以及降低功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雷达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碳排放。

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研究

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研究

DOI :10.19297/ki.41-1228/tj.2018.03.002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研究赵鸿燕(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9) 摘 要: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复杂的雷达导引头之一。

本文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研究应用情况,通过对国外发展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有利于雷达导引头研制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导弹;雷达导引头;有源相控阵;氮化镓技术中图分类号:TJ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48(2018)03-0011-07 目前,有源相控阵(AESA)已经成为机载雷达应用的尖端技术,弹载AESA 的很多技术也已接近或达到实用标准,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均已开始具体应用项目的研究。

1 国外研究及应用情况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技术的发展,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在导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印度、韩国、以色列等国也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

1.1 美国1.1.1 新一代空空导弹多波段多模雷达导引头在2014年美国海空技术展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空空导弹,其外形与AIM -120空空导弹相似。

据称,该导弹采用先进的多波段多模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导引头,融合了宽频带被动高精度射频接收器和双波段有源相控阵主动导引头。

这种双波段有源相控阵主动导引头可工作在C 波段和Ka 波段。

C 波段导引头改进了导弹的远距离截获和跟踪能力,而Ka 波段导引头则为导弹飞行末段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作战时,导弹能够探测40km 以外的雷达截面积为0.1m 2的目标。

打击地面防空雷达时,导弹能够在敌方雷达关机状态下对防空雷达进行成像识别末段导引。

目前该导弹已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飞行试验演示了新型导弹的技术成熟稳定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进行风险降低工作,以确保导弹系统是经济可承受的,并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可以满足作战需要[1]。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摘要: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导引头好比导弹的眼睛,在导弹的制导和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中对雷达导引头,红外导引头,电视导引头,激光导引头及多模复合制导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组成、原理,并对比了这些导引头的优缺点及应用环境。

最后介绍了导引头的发展状况,预测了导引头今后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等问题。

关键词:导引头自寻的导弹制导中图分类号:t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a)-0000-00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主要任务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精确打击这一指标在现代化军事中凸显的越来越重要。

精确制导武器现已成为实现精确打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导引头良好的跟踪、捕获性能,其技术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导引头用来完成对目标的自主搜索、识别和跟踪,并给出制导律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在制导过程中,确保制导系统不断地跟踪目标,形成控制信号,送入自动驾驶仪,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导引头广泛应用于导弹的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等原理制导中,在地空、空地、空空等战术武器的应用中,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1 导引头的功能与组成1.1 导引头的功能导引头是寻的制导控制回路的测量敏感部件,主要包含三大功能:一是截获并跟踪目标;二是输出实现引导规律所需要的信息:三是消除弹体扰动对位标器在空间指向稳定性的影响。

1.2导引头的组成导引头是一个角度跟踪系统,接收机输出与视线角速度成正比的信号。

导引头通过接收系统接收目标辐射,接收到的信号先经过预处理(滤波整形与放大),再由信号处理装置分析推算,得出导引头的位置偏差量,指令形成装置根据偏差量形成控制指令并传给弹上控制系统,同时,伺服系统根据偏差量控制导引头接收系统朝目标方向进行进给运动。

2 导引头的分类导引头接收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确定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运动特性,形成引导指令。

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控制与制导
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刘颖 陈勇
摘 要 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部件,其发展 倍受武器装备发达国家的重视。对国外先进的精确制导武 器导引头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跟踪,并对红外导引头、激光 导引头、雷达导引头以及多模复合导引头这四类导引头进 行了分析。
关键词 精确制导武器 导引头 技术发展
红外非成像导引头中光学探测器一般由一个或 几个敏感元件组成,不能充分采集目标特征的有价 值信息。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性能和探测质量远远 优于非成像导引头。红外成像导引头中采用的多元 光学探测器,是由分布于光学系统焦平面上敏感元 件组成的阵列。使用一种特殊的光电设备从这种探 测器读出信息,可按照敏感元件的曝光序号来确定 被投影到光学探测器上的目标映像的相关部分的坐 标,接着对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调制,并发 送至计算组件。具有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并使用光学 纤维的读数器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本文 2011-03-22 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程师、高工
·70·
飞航导弹 2011 年第 8 期
控制与制导
标的自行判断、决策和跟踪,使导弹可以选择目标 和选择攻击目标的要害部位,在云层中断时中断视 场仍可跟踪目标。
4) 扫描状态的视场很大,为 ± 90° ( 红外非成 像导引头 4 ~ 8 元光学探测器不超过 ± 75°) ,且最 大目标截获距离增大( 红外非成像导引头为 5 km ~ 7 km,红外成像导引头为 10 km ~ 15 km) 。
具有半主动激光、红外成像和主动雷达通道的 多模导引头计划装备联合空地导弹( JAGM) 。从结 构上说,导引头接收机的光电组件和雷达天线集成 在统一的跟踪系统内,从而保证在导引过程中这些 部件的独立或协同工作。这种导引头实现了可随目 标类型( 红外或雷达对比度) 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复 合自导引,可以根据目标类型和环境条件从导引头 一种工作模式中自动选择最优导引法,而其它的工 作模式仍然同时运行,以在计算瞄准点时生成目标 的对比映像。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

雷达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1. 早期雷达技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早期的雷达技术主要以机械扫描雷达为主,使用脉冲信号进行目标的探测和测量。

这种雷达技术虽然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技术限制,其性能和精度相对较低。

2. 进阶雷达技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引入了连续波雷达技术,通过连续的电磁波进行目标的探测和测量,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距离和精度。

同时,雷达的工作频率也得到了提高,从毫米波段逐渐发展到毫米波段和光波段,进一步提高了雷达的性能。

3. 现代雷达技术(20世纪80年代至今)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雷达技术进一步迈入了现代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的信号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更高的目标探测和跟踪精度。

此外,雷达技术还引入了多普勒效应,可以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了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在未来仍将继续发展演进,以下是未来雷达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1. 高频高分辨率雷达未来的雷达技术将继续提高工作频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高频高分辨率雷达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对于军事、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多模态雷达多模态雷达是指同时使用多种不同工作频率或者波束模式的雷达系统。

通过多模态雷达可以综合利用不同频率的优势,提高雷达的性能和可靠性,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3. 主动相控阵雷达主动相控阵雷达是指通过控制阵列中的每一个发射/接收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电子扫描。

相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主动相控阵雷达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灵便性,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技术,它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雷达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其发展历程。

1. 起源雷达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赫兹首次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这一发现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雷达技术的实际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战争中,雷达被用于探测敌方飞机和舰船的位置,为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的性能不断提高,探测距离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雷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空中交通管制、海洋探测等领域。

3. 应用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雷达被广泛用于目标探测、导航和火控系统。

在民用领域,雷达被用于天气预报、空中交通管制、海洋探测等。

在科研领域,雷达被用于大气物理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雷达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的雷达系统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的设计。

传统雷达主要用于目标探测和跟踪,而未来的雷达系统将具备更多的功能,如目标识别、通信和干扰抵抗等。

这将使得雷达系统更加灵活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2. 高精度化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雷达系统将具备更高的精度。

高精度雷达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目标定位和跟踪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将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3. 小型化未来的雷达系统将趋向于小型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雷达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将不断减小,从而更便于携带和安装。

这将使得雷达技术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场景,如无人机、移动通信等。

4. 集成化未来的雷达系统将更加注重集成化的设计。

传统雷达系统通常由多个独立的部件组成,而未来的雷达系统将更多地采用集成设计,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系统中。

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

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

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此前曾经有国产复合导引头的消息传出,如去年珠海航展公开的CM-506KG小直径制导炸弹就配备有毫米波/红外成像导引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末敏弹也配备有复合探测系统,它也包括红外成像探测系统、毫米波探测系统,但是复合制导系统实物展示,这次可能还是第一次,它显现了我国在精确制导领域的进步。

从公开的图片来看,笔者注意到它的整流罩呈卵圆形,这意味着它的载弹速度并不高,从内部结构图来看,笔者注意到它的雷达天线呈现长条形,这样意味着它的波束在高度方向比较发散,因此高度方向的探测精度较低,因此笔者推测这个导引头可能用来攻击地面或者海面目标,在高度方向的精度可以恰当降低,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导引头应该是给国产反舰导弹配备的,它标志着我国反舰导弹导引头的探测能力更强,抗电子干扰能力更好,作战能力也更大,可以有效的提高国产反舰导弹的战术技术能力,从而增强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产反舰导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反舰导弹的末制导系统一般采用微波雷达,这主要是因为微波雷达的技术比较成熟,研制成本和费用较低,还就是攻击水面目标时候,海面背景干扰较低,杂波干扰比陆地要小,还有就是舰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雷达反射体,特别是水面舰艇本身就是由金属表面构成,根据相关资料,一艘5000吨级的水面舰艇它的RCS面积可以达到5000多平方米,另外甲板还有较多的电子设备、武器、锚泊设备等,这些都增加舰艇的RCS,这些都有利于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探测目标,简化信号与数据处理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反舰导弹一开始就能实现主动寻的制导。

对于反舰导弹来说,在发射前火控系统会在航路上建立一个目标瞄准点和相应的目标搜索区,导弹飞抵瞄准之后,末制导雷达开机,对预定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探测到目标后,转入锁定和跟踪,对目标进行攻击,如果搜索区没有发现目标,末制导雷达会按着一定比例对搜索区进行扩大搜索,如果仍旧没有发现目标,导弹则继续沿着预定航线飞行和搜索,直至燃料耗尽。

主动末制导雷达导引头测试系统设计

主动末制导雷达导引头测试系统设计

me tpa f r L b id ws C s a vru le vr n n ,a d i c n a t ma i t s ,d t n lto m a W n o / VIa it a n io me t n t a u o tc e t a a
a q i ii n a d p o e sn c u sto n r c s i g,a t m a i ut ief r fa tv e m i l i nc a a e k uo tco putfl o m o c i e t r na da er d rs e — gu
主动 末制导 雷达导 引头 的 自动 测试 、 据采 集及 处理 、 数 自动输 出文件 表格 。本 文论 述 了具体 实
施 方 案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按 本 方 案研 制 的 导 引 头 测 试 系统 已 经 用 于 批 生 产 导 引 头 的 测 试 , 使
用效 果 很 好 。
e .Thi a r r s p pe manl e c i s t ma n o i y d s rbe he i c mpo e i he c nc e e i l me t ton l n, n nt n t o r t mp e n a i p a The s e rt s i y t m ih de l pe c o di g t h s pl n h e n u e n t e pr — e ke e tng s s e wh c veo d a c r n o t i a as b e s d i h o du to e tn c i n t s i g,t sng e f c s i e y g d he u i fe t s v r oo . Ke r s:r d rs e r u o tct s y t m ;b ;d t c uiii n y wo d a a e ke ;a t ma i e ts s e us a a a q s 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式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探讨
作者:李德纯
作者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
刊名:
制导与引信
英文刊名:GUIDANCE & FUZE
年,卷(期):2001,22(2)
被引用次数:5次
1.郑志伟空空导弹系统概论第四章 1997
2.吴兆欣.李德纯主动雷达导引头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997(02)
3.李德纯主动雷达导引头工作波形及'遮挡'现象分析 1999(04)
4.李德纯未来空空导弹的雷达导引头 1999(02)
5.樊会涛空空导弹21世纪展望[期刊论文]-航空兵器 2001(01)
1.王威.陈永革某型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航空兵器 2006(6)
2.梁士龙一种导引头信号处理器通用硬件平台方案[期刊论文]-现代防御技术 2004(1)
3.周瑞青弹载捷联式天线平台的稳定技术研究及其角跟踪系统设计[学位论文]博士 2004
4.梁士龙数字鉴频器的原理与应用[期刊论文]-制导与引信 2003(1)
5.梁士龙.郝祖全PD雷达主动导引头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3(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dyyx200102007.aspx
授权使用:胡乃志(wfhygcdx),授权号:9161aeaf-d21c-429d-98a5-9ebf0114c307
下载时间:2011年4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