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及应用

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及应用
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及应用

浅析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及应用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建筑物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分析了沉降观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对于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人们认同。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已由传统的水准测量发展到全自动测量、数字摄影测量、gps 测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实现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建筑物沉降数据的目的。通过科学分析并妥善处理外业测量和成果整理中的主要问题,使沉降观测结果和沉降变化规律更加真实、可靠,为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其中沉降观测是变形观测的重点,在沉降观测工作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观测方法,并科学分析、处理沉降观测结果,对沉降观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准确掌握建筑物的沉降变化规律,为建筑物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建筑物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1.1 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采用水准仪进行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测量,根据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此法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工程 沉 降 观 测 方 案 施工单位;市盛新建筑工程 永平花园北区B标项目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5)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5) 六、沉降观测 (6) 七、位移观测 (8) 八、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1) 九、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1)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CJJ8-89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7-9#楼、地下车库、1#门卫、物管社区用房工程 工程地点:市周市镇城北路与白塔路交叉口西南侧 建设单位:蔚洲房产开发 设计单位:越城建筑设计 监理单位:市鼎森工程监理咨询 施工单位:市盛新建筑工程 勘察单位:华一岩土勘察工程 工程规模:建筑面积:39484.34m2 结构类型/层次:2/-1+18+1 框架、剪力 7#楼:6856.51㎡ 8#楼:11653.13㎡ 9#楼:13738.04㎡ 物管社区用房楼:2479.48㎡车下车库:4745.8㎡。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水平位移、裂缝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

镜分中法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围之。 4、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在建筑区,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在建筑物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缩层的深度。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6、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 (1)对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的位移观测,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一、单选题(每选项2分,共计20分) 1.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划分中,属于二级适用范围。(答案:C) A.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B.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古建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变形测量 C.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 D.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中小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备注:出自条。 2.高程基准点应该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该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倍。(答案A) 备注:出自条 3.各级测角、测边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其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答案:B),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答案A)。 ° B. 30° C. 45° D. 60°

备注:出自条。 4.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答案:C),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答案G) 备注:出自条小注2。 5.在高程控制测量或者沉降观测中,风力大于级时,不得进行水准观测作业。(答案A) A.四 B.五 C.六 D.七 备注:出自条。 6.对水准测量却有困难的二、三级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视线长度不宜大于 ,(答案B)最长不得超过(答案D)。视线垂直角不得超过10°,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 备注:出自条。 7.在基坑开挖期间,基坑侧壁向位移观测应该天观测一次。(答案B) ~2 ~3 ~4 ~5 备注:出自条。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建筑变形测量中,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建筑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六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有: 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倾斜观测 建筑物裂缝观测 建筑物位移观测 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主要工作有: ?水准基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 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 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 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 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 距离一般为10~20m。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如下图) 3、沉降观测 ??观测周期 ??观测方法 ??精度要求 ??工作要求

(1)观测周期 ● 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 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 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 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 ●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 m 。 ●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3)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 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 S 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 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n 测站数)。 ●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 S 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4)工作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 固定观测人员 mm 0.1n ±mm 0.2n ±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WORD格式可编辑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建筑物变形监测》Word

第六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与变形。所谓变形是指建(构)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没能保持原有设计形状、位置或大小,或是建筑引起周围地表及其附属物发生变化的现象。工程建筑物(或构筑物)变形的量——变形量,通常指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位移、弯曲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裂缝、挠曲、扭转等。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其允许变形值的大小不同。在一定限度之内,变形可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变形量超过了建筑物结构的允许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或者预示建筑物的使用环境产生了某种不正常的变化,当变形严重时,将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进行变形监测。 6.1 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物变形监测是指对监视建筑物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时发现不正常变形。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变形监测的结果用变形量来表示,变形测量的内容则由变形测量对象的性质、目的等因素决定。 表达变形量的常用数据指标有移动指标:下沉i W 、水平移动i U ;变形指标:倾斜i 、曲率K 、水平变形ε。 6.1.1移动指标 设i 为监测点的编号,如图6-1。某点的沉降i W 和水平移动i U 如下。 (1)下沉 0i i i W H H =- (6-1) 式中i H 为第i 点计算时刻的高程;0i H 为第i 点初始高程。 (2)水平移动 0i i i U L L =- (6—2) 式中i L 为第i 点到控制点B 的计算时刻的长度;0i L 为第i 点到控制点B 的初始长度。 6.1.2变形指标 由于图6-1中各点的下沉、水平移动各不相同,便产生点位的相对变化,于是产生了变形,变形指标如下。 (1)倾斜。可用相邻工作点2和3的下沉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23S 求得; 3223 ,/W W i mm m S -= (6—3)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2.0.6 对一个实际工程,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应先根据各类建(构)筑物的变形允许值按本规程第3、4章的规定进行估算,然后按以下原则确定∶ 1当仅给定单一变形允许值时,应按所估算的观测点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 2当给定多个同类型变形允许值时,应分别估算观测点精度,并应根据其中最高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 3当估算出的观测点精度低于本规程表,宜采用三级精度; 4对于未规定或难以规定变形允许值的观测项目,可根据设计、施工的原则要求,参考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对照表,选取适宜的精度等级。 2.0.7 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单一层次布网,观测点与控制点应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对于两个层次布网,观测点及联测的控制点应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控制网部分可按复测周期进行观测。 2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3控制网复测周期应根据测量目的和点位的稳定情况确定,一般宜每半年复测一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适当缩短观测时间间隔,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间隔。当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到如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 4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5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2.0.8 建筑变形测量,除使用本规程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满足本规程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 3 高程控制 3.1 网点布设 3.1.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 监测项目 1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的观测 打桩和采用井点降低水位等,均会使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裂缝和位移等变形。为此,应在打桩、井点降水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并进行沉降观测。并针对其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吨位和臂长均较大。随着施工的进展,塔吊可能会因塔基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 3地基回弹观测 一般基坑越深,挖土后基坑底面的原土向上回弹的越多,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也越大。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基坑开挖前,在拟建高层建筑的纵、横主轴线上,用钻机打直径100mm的钻孔至基础底面以下300~ 500mm处,在钻孔套管内压设特制的测量标志,测定其标高。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即留在原处。待基坑挖至底面时,测出其标高,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地基回弹值是研究地基土体结构和高层建筑物地基下沉的重要资

4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 这项观测是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层的深度,以及了解建筑物沉降对邻近地面由近及远的不同影响。这项观测的目的和方法基本与地基回弹观测相同。 5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这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就在垫层上设 计指定的位置埋设好临时观测点。一般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一般砂土地基测二年,粘性土地基测五年,软土地基测十年。 监测内容 位移观测 1护坡桩的位移观测 无论是钢板护坡桩还是混凝土护坡桩,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受侧压力的 影响,桩身均会向基坑方向产生位移。为监测其位移情况,一般要在护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2日照对高层建筑物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这项观测对施工中如何正确控制高层建(构)筑物的竖向偏差具有重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桐柏县司法局业务用房综合楼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胡红艳 2012年9月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六、沉降观测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测量管理制度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8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施工图纸、会审及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桐柏县司法局业务用房综合楼 工程地点:桐柏县财政局北侧 建设单位:桐柏县司法局 工程概况:桐柏县司法局服务用房综合楼位于淮河北岸、桐柏县府前广场西侧, 2~9层(主楼9层,附楼2层)建筑面积1483m2。主楼有一层地下室,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框架结构。建筑区域内东侧为混凝土路面,西侧为原建筑混凝土基础。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距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西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西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3、布设的控制点均应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 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应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地基可靠稳定混凝土中。并作明显标示。

(3)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4)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6、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 ○1、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2、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幢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幢均采用首个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在固定的竖向钢筋砼柱抄测+0.5M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和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新版)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6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 (新版)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复杂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其施工过程中和使用初期,由于荷载的不断变化以及外力的影响,会引起建筑物下沉,当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时,会使建筑物产生倾斜、位移、裂缝等变形,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伴随着安全隐患,因此,需在施工和营运期间加强变形观测过程控制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分析 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因素引起建筑物变形。如: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引起建筑物各个部分不均匀沉降,而使

其发生倾斜、位移、裂缝等变形;或由于地基本身的塑性变形也会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同时由于温度与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引起建筑物的规律性变形。 2.与建筑物自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大小、结构类型、高度及其动荷载(如风力大小、震动强弱)等引起建筑物变形。要减弱这方面变形的影响,往往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实现。 3.由于建筑物施工或营运期间一些工作做得不合理,或由于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额外的变形。例如:在高大建筑物周围进行深基坑开挖,就会对其原有建筑物产生一个额外的变形。当然这些引起变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建筑物往往是共同作用的,只是不同时间段,不同因素的作用强弱不同而已。 二、建筑物变形的类型划分 建筑物变形分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种。前者指其变形值是时间的函数;后者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其变形值是以外力的函数来表示的动态系统对于某一时刻的变化,其观测结果表示建筑物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例如:我们在爆破某一建筑物时,对周

对城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分析

对城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城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基本原则、方法、数据处理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形监测;原则;方法;数据处理 0引言 城市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特别是兴建的大量高层建(构)筑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形,但当这种变形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对其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原因 (1)地质资料不准确。有的地质资料是参考相邻场地地质情况得出的数据,有的钻探钻孔间距过大,有的钻探深度不够,有的场地地层变化复杂。 (2)基础设计形式不统一,采用多种基础形式混合;建筑物体形复杂,荷载差异大;基础落在不同土质上等。 (3)基础施工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验槽(坑)时没有进行土体原位试验,仅凭经验判断,使建筑物未落在设计持力层上;或基槽(坑)原土被扰动、超挖以及施工时淤泥、松土未清理或者基底清理未达施工规范要求。 2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及内容 2.1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 引起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且勘察、设计及施工存在客观偏差,检测建筑物结构安全与否,变形监测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依据。变形监测主要是监视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及其使用与运营期间的安全,监测建筑物场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验证有关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参数的准确和可靠性,研究建筑物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趋势。 2.2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根据建筑物的要求而不同,一般按设计要求及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来确定,将建筑变形分为沉降与位移两类。对于一般的建筑物,主要是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建筑物沉降监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及倾斜速度。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 筑等复杂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其施工过程中和使用初 期,由于荷载的不断变化以及外力的影响,会引起建筑物 下沉,当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时,会使建筑物产生倾 斜、位移、裂缝等变形,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 伴随着安全隐患,因此,需在施工和营运期间加强变形观 测过程控制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分析 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点: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因素引起建筑物变形。如: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引起建筑物各个部分不均匀沉降,而使其发生倾斜、位移、裂缝等变形;或由于地基本身的塑性变形也会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同时由于温度与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引起建筑物的规律性变形。 2.与建筑物自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大小、结构类型、高度及其动荷载(如风力大小、震动强弱)等引起建筑物变形。要减弱这方面变形的影响,往往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实现。 3.由于建筑物施工或营运期间一些工作做得不合理,或由于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额外的变形。例如:在高大建筑物周围进行深基坑开挖,就会对其原有建筑物产生一个额外的变形。当然这些引起变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建筑物往往是共同作用的,只是不同时间段,不

建筑物变形观测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目的 目的: 工程建筑物的全部重量要由地基承受,在具有压缩性的地基上(如粘土、砂土)建造建筑物时,地基受压后,建筑物就会逐渐下沉,不均匀的沉降会引起建筑物变形,严重的可能产生倾斜和 裂缝,以致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或减少使用年限。 因此,应在建筑过程及交付使用后进行变形观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护建筑物。 建筑物的变形包括三个方面: ?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使地基受荷载而扰动,引起建筑物沉降; ?由于横向力作用于建筑物地基,使建筑物产生水平位移; ?建筑物在平面上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 此外,由于沉降与水平位移的共同作用达到一定程度, 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直至倒塌。 变形观测就是用测量的手段,观测建筑物沉降、水平位移和倾斜的变化量,并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变化量,确定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以利采取相应措施。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 1、高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点位稳固,在沉降变形区以外;

◆不宜过远,通常一站能引测到观测点; ◆每个工地设置2~3个,以便检核; ◆一般需要与国家水准点联测,获得绝对高程; ◆冻土地区应埋深至冻土线以下0.5 米处。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一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待观测建筑物外围,能反映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形的位置。 ◆沉降点埋设图: ◆沉降点分布示意图: 3、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 ◆观测时间按工程进展具体确定。 ◆观测精度须使用DS1级精密水准仪及铟钢带精密水准尺, 沉降数据报至1mm~0.1mm。 ◆控制视线长度,一般不超过50m。 ◆测站位置相对固定,以尽量减少仪器i角的影响。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①沉降观测成果内容 ◆基准点与沉降点的点位分布图; ◆沉降观测日报表(当次观测结果); ◆沉降观测汇总表; ◆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一个阶段观测全部结束)。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十五章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十五章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 §15-1 概述 (1) §15-2 变形观测的精度和频率 (2) §15-3 基准点与变形点的构造与布设 (2) §15-4 垂直位移观测 (4) §15-5 水平位移观测 (5) 一、测角前方交会 (6) 二、后方交会 (6) 三、极坐标法 (7) 四、导线法 (8) 五、视准线法 (8) 六、引张线法 (8) §15-6 倾斜观测 (9) 一、前方交会法 (9) 二、垂准线法 (10) §15-7 挠度观测 (10) §15-8 变形观测的成果处理 (11) 一、列表 (11) 二、作图 (12) §15-1 概述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目前在我国已受到高度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大型建筑物,如水坝、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及各种大型设备的出现,因变形而造成损失的也越来越多。这种变形总是由量变到质变而造成事故的。固而及时地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随时监视变形的发展变化,在未造成损失以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就是变形观测的主要目的。它的另一个目的是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为提高设计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很多,如地质条件、地震、荷载及外力作用的变化等是其主要原因。在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中,都应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如果设计不合理,材料选择不当,施工方法不当或施工质量低劣,就会使变形超出允许值而造成损失。 建筑物产生变形时,必然会引起内部应力的变化,当应力变化到极限值时,建筑物即遭到破坏。所以对有些建筑物,在测定形变的同时,应辅以应力测定。本章只涉及形变观测。 根据变形的性质,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类。静态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外力为函数表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 学校:123456 学院:123456 班级:123456 :123456 指导老师:123456

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变形监测的发展趋势 (4) 1.2国外研究现状 (5) 1.3研究背景 (7) 1.4本文主要研究的容 (8) 1.5本次方案设计容 (9) 第二章变形观测概述 (10) 2.1变形产生的原因 (10) 2.1.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 (10) 2.1.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 (10) 2.1.3人类的活动、工程建设等所造成的原因 (10) 2.2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11) 第三章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案设计 (12) 3.1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容 (12) 3.2变形监测频率的确定 (15) 3.3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16) 3.3.1 变形网点的布置要求 (16) 3.3.2标志埋设 (17) 3.4变形监测依据及精度要求 (18) 第四章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2) 4.1工程概况 (22) 4.2测量等级的选定 (23) 4.2.1 沉降观测精度 (23) 4.2.2沉降观测周期 (23)

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4.3沉降点的布置 (24) 4.4观测方法步骤 (24) 4.4.1 建立水准控制网 (24) 4.4.2建立固定观测路线 (25) 4.5仪器观测方法与过程 (25) 4.5.1 测量仪器 (25) 4.5.2 沉降观测方法的选定 (25) 第五章数据处理 (25) 5.1观测资料的整理 (25) 5.2观测资料的处理 (26) 5.3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26) 5.4沉降观测数据的计算 (26) 5.5绘制沉降观测图 (35) 第六章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37) 6.1回归分析的概念 (37) 6.2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8) 6.2.1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基本程序 (38) 6.2.2 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 (38) 6.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8) 6.4 恒大华府沉降变形预测 (40) 6.4.1 线性回归分析 (40) 6.4.2灰色系统预测分析 (48) 结论 (51) 致 (53) 参考文献 (54)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高层建筑从施工准备起,到全部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按施工与设计的要求,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观测高层建筑施工造成周围邻近建(构)筑物和护坡桩的变形以及日照等对建筑物施工影响的变形,以保证安全和正确指导施工,这是直接为施工服务的变形观测;另一部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观测高层建筑各部位的变形,以检查施工质量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并为有关地基基础与结构设计反馈信息。 沉降观测 1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的观测 打桩和采用井点降低水位等,均会使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裂缝和位移等变形。为此,应在打桩、井点降水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并进行沉降观测。并针对其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吨位和臂长均较大。随着施工的进展,塔吊可能会因塔基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3地基回弹观测 一般基坑越深,挖土后基坑底面的原土向上回弹的越多,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也越大。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基坑开挖前,在拟建高层建筑的纵、横主轴线上,用钻机打直径100mm的钻孔至基础底面以下300~500mm处,在钻孔套管内压设特制的测量标志,测定其标高。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即留在原处。待基坑挖至底面时,测出其标高,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地基回弹值是研究地基土体结构和高层建筑物地基下沉的重要资料。 4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 这项观测是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层的深度,以及了解建筑物沉降对邻近地面由近及远的不同影响。这项观测的目的和方法基本与地基回弹观测相同。 5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这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就在垫层上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II 1.1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述................................................ II 1.1.1 变形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II 1.1.2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 III 1.1.3 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IV 1.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况................................................. V 1.2.1 我国的变形监测工作发展过程...................................... V 1.2.2 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特点.................................... VII 1.2.3 其它建(构)筑物的主要变形特点............................... VIII 1.2.4 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VIII 1.3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VIII 1.3.1 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VIII 1.3.2 变形监测的频率.................................................. X 1.3.3 变形监测频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XI 1.3.4 沉降稳定期的确定............................................... XI 第2章位移观测............................................................... XII 2.1 倾斜观测的陈述..................................................... XII 2.2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 2.3 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I 2.4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XIV 2.4.1 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XV 2.4.2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 XVI 2.4.3 倾斜观测实例................................................. XVII 2.4.4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XVIII 2.5 裂缝观测........................................................... XIX 2.5.1 裂缝观测的概述................................................ XIX 2.5.2 裂缝观测的方法................................................. XX 2.6 挠度观测.......................................................... XXII 2.6.1 建筑物基础挠度观测........................................... XXII 2.6.2 弹性挠度观测................................................. XXII 2.6.3 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 XXII 2.7 日照和风振变形监测............................................... XXIII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 6.1.2.1 沉降观测的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定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6.1.2.2 沉降基准点布设 1 基准点布点原则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如下图。根据设计要求,沉降观测每个月检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知道下沉稳定为止。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图6.1.2-1 酒店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图6.1.2-2 酒店裙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为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基准点继续沿用前期一局使用的基准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6.1.2-1规定。 注:n 为测站数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 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 沿墙的长度每隔20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 (4) 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 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首层规定位置埋设,用,20的钢筋埋设,设置标高为离地50cm,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6.1-10; 图6.1.2-3 沉降观测点埋设图 4 观测技术要求 1) 观测仪器 选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2)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尺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3) 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6.1.2-2的要求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