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放大镜成像原理

合集下载

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基于凸透镜的工作原理。

凸透镜是一种中间较厚、两侧薄的透镜,其中央较厚部分叫做透镜的光轴,两侧较薄的部分叫做透镜的边缘。

当平行光线射向凸透镜时,光线会被透镜折射,并在焦点处汇聚成一个点。

对于放大镜,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这样,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将会汇聚于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由于人眼只能看到透镜后的光线,因此会认为物体在焦点附近形成了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透镜的焦距和物体与透镜的距离。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增加时,实像会变得更小,观察者需要将眼睛靠近透镜才能看到更清晰的图像。

反之,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减小时,实像会变得更大,观察者可以在较远处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总之,放大镜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将物体成像于焦点附近,使实像放大并倒立。

这种原理使得放大镜成为一种常见的用于放大小物体的工具。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聚焦效应。

具体原理如下:
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射向另一种介质(如玻璃或透明塑料)时,光线的传播速度会改变,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这个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2. 凸透镜:放大镜通常采用凸透镜作为光学元件。

凸透镜的两个曲面都是向外弯曲的,其中至少一个曲面是球面。

凸透镜的中心部位较厚,边缘部位较薄。

3. 聚焦效应:凸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过程称为聚焦效应。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被凸透镜折射,并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4. 放大效果: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聚焦效应,让远处的物体投射的光线汇聚到近处,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更清晰的像。

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达到一定的位置时,所得到的像就是放大的、正立的,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清晰可见。

总结起来,放大镜通过光的折射和聚焦效应,让光线汇聚到一点上,实现对物体的放大观察。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光现象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光现象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3.光现象一、选择(2019福建)3.图1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D(2019深圳)14.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A.“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19深圳)15.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原理;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该选项符合题意;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019盐城)6.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C(2019福建)6.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2019鄂州)18.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 50cmB. 1mC. 1.5mD. 2m(2019鄂州)19.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2019武威)3.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2019黄冈)1.下列现象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凸透镜成像(2019鄂州)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

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 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专题三实验与探究题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C)A.5.3 cm B.5.25 cmC.3.25 cm D.3.3 cm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0~5_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3.6__N。

(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4__℃。

4.(2019·湘潭中考)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这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熔化__(选填“熔化”或“凝固”)图像。

(2)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__液__(选填“固”或“液”)态。

(3)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

(4)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__从下往上__(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19·绵阳中考)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细线、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待测小石块。

请按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图甲所示,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石块质量,三次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小石块质量m/g 52.8 52.4 52.4(3)在量筒中装入60 mL的水,把小石块放入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__20__cm3。

(4)小石块的密度是__2.62__g/c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5)实际上,小石块要吸水,本实验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石块的真实密度。

6.(2019·重庆中考)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__同一高度__。

(2)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放大镜 原理

放大镜 原理

放大镜原理
放大镜是一种利用透镜原理实现物体放大的光学工具。

其原理是通过一个凸透镜使得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折射,形成虚像。

当物体离透镜足够近时,透镜成像效果明显,虚像就会放大,从而使得人眼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凸透镜,也称为放大镜镜片。

凸透镜两侧的曲率不同,其中一侧曲率较小,另一侧曲率较大。

当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近焦面附近时,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处形成虚像。

这个虚像距离凸透镜比物体的真实位置更远,而且放大镜的设计使得虚像的大小比实际物体放大了很多倍。

当使用放大镜时,我们将凸透镜的平面一侧对准物体,然后通过凸透镜的另一侧来观察物体的虚像。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因为透镜放大了物体的虚像。

值得注意的是,放大镜只能放大虚像,而且放大倍数取决于透镜的焦距。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时,焦距越小,放大倍数就越大。

此外,放大镜在放大物体的同时也增加了物体的视野范围,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到细小的物体。

总的来说,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折射作用将物体的光线聚焦,从而形成虚像并放大物体。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研究那些小而细致的物体。

放大镜的原理

放大镜的原理

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仪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透镜的成像能力,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变得更大。

放大镜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透镜成像原理和人眼配合观察原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放大镜的原理。

一、透镜成像原理透镜是一种能够把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或使发散光线看起来来自一个点的光学元件。

对于凸透镜,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向透镜的光轴偏离,并汇聚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对于凹透镜,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会向透镜的光轴偏离,并发散成看起来来自凹透镜的焦点处。

放大镜的透镜一般采用凸透镜,因为凸透镜能够将发散的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

透镜的焦距越短,汇聚的焦点越靠近透镜,从而将被观察物体的像放大。

对于放大镜而言,其主要有两个焦点,分别为物距焦点和像距焦点。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物距焦点时,透镜为物负;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物距焦点时,透镜为物正。

在这两种情况下,通过透镜后的像都比物体更大,实现了放大作用。

二、人眼配合观察原理人眼是放大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能力,观察者可以看到被观察物体的真实像。

但人眼并不能完全取代放大镜的作用,因为人眼的调节能力有限,不能将所有距离的物体都看得很清楚。

此时,放大镜就可以发挥作用,将模糊的像放大,从而更清晰地观察。

对于人眼与放大镜配合观察的情况,有两个不同的距离,分别为近距离观察和远距离观察。

在近距离观察中,观察者眼睛与放大镜的距离较近,此时通过放大镜观察的物体像更大,细节更丰富。

在远距离观察中,观察者眼睛与放大镜的距离较远,适用于观察大型物体。

总之,放大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成像原理,通过透镜将被观察物体的像放大。

而人眼则是放大镜重要的配合部分,有效解决了人眼调节能力有限的问题,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观察距离。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照相机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照相机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照相机1.(2019南充,1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 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2.( 2019深圳,2)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A. 放大镜B. 近视眼镜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3.(2019北部湾,8)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4.(2019潍坊,8)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5.(2019咸宁,2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u,测量对应的像距v,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果u=27cm,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幻灯机”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6.(2019株洲,14)为使倒车更安全,车辆通常会配置倒车可视和倒车雷达。

倒车时,可视系统自动接通车尾摄像头,将车后状况显示在液晶屏上(图甲):保险杠上的超声波探头(图乙)探测到障碍物进入危险距离时,蜂鸣器就开始鸣叫,提醒司机及时停车。

关于摄像头和探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C.探头相当于声呐D.探头相当于喇叭7.(2019北海,8)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8. (2019衡阳,5)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B. 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9.(2019株洲)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中考物理: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
成像特点:
1 .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实像与虚像的比较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
1.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A 【解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2.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大于L
C .可能等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A
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处的
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C
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相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相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 1 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猜想 2 是否准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实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 2 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 3 是否准确,简述你的实验方
案:
简要做法:;如何判断:.
(1)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不能把太阳光聚集在一起而点燃火柴.
(2)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实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无关,则猜想 2 是错误的.
(3)选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分别用它们点燃火柴,测出火柴被点燃所需要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
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无关,则猜想 3 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相关,则猜想 3 是准确的.
故答案为: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错误;
(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 3 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 3 是准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