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作者张乖利、扶涛、颜军)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2001-2011年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广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门户城市, 在2001年-2011年间, 在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推动下, 以及借助承办亚运会的机遇, 广州城市发展进入加速期, 城市用地不断扩展。
因此, 研究这个时段内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以及原因对于今后广州市城市用地合理科学有序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01年-2011年间广州年鉴、广州土地利用现状图、广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等资料作基础, 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系数、信息熵等相关指数, 分析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 得出如下结论:(1)广州市城市用地扩展速度高, 2002年-2005年间是城市用地扩展顶峰阶段, 但研究期内速度呈现减缓趋势。
(2)城市用地扩展强度不断上升, 上升幅度较为平稳。
(3)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益一直维持高位水平, 于2010达到最大值后有所回落, 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说明新增城市用地得到有效利用, 城市用地的扩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 城市用地扩展结构有序度偏低, 但整体结构渐趋均衡, 居住用地面积偏小, 用地结构仍有待完善, 但总体已达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标准线。
(5)人口弹性指数偏高, 城市人口增长低于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但整体呈下行趋势, 城市扩展渐趋合理。
(6)确定了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策利好、人口增长、交通系统的完善以及亚运会的承办, 为这段时期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的原因。
关键字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原因广州市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Guangzhouin 2001 – 2011Z()Abstract:Guangzho.a.a.importan.gatewa.citie.i.China.200..2011.drive.b..serie.o.polic.pl .Games.Guangzho.urba.develop nd.There fore.t.stu n.expansio.i.thi.perio.a.wel.a.th.drivin.f orc.i.meaningfu.t.Guangzho.fo.th.orderl.expansio.i.th.future..map.Guangzho.C n.expansio.characteristic.an.th.dr n.expansio.strengt.c rmatio.entrop.index.Th.mai.researc.conclusion.ar.a.follows.(1.Gu nd.Th.spee.o.expansio.reache.it.pea.i.2002.followe.n.are.i.increasing.an.th.overal.present atio.o.th.stabl.an.health.developmen.trend.(2)n.Expansio.intensit.risin.an.t h.increas.i.relativel.stable.(n.efficienn.expansio.ha.maintaine..hi g.level.fel.bac.i.201.afte.reachin.th.maximum.bu.th.overal.upwar.trend.Thi.show.t ha.th.nn.expansio.an.economi.developm en.ar.mutuall.reinforcing.(4)n.Expansio.Structu r.i.low.bu.th.overal.structur nd-us.structur.ha.ye.t.b.perfec ted.Bu.i.genera.ha.reache.th.standar.lin.o.China'n.structure.(5) n.expansio.mode.Th.urba.populatio.expansio.inde.i.hig.tha.th.growt.o nd.However.th.overal.down war.trend.urba.expansio.ha.becom.mor.rational.(6)in.qualitativ.an.quantitativ. .t.th.geographica.location.economi.development.an.favo rabl.p . n.Expansio.o.th.period.Key Words : Guangzhou Urban land Extended feature Driving force目录1 引言 (1)2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2.1研究区域 (2)2.2研究方法 (1)2.2.1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2)2.2.2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指数 (2)2.2.3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 (2)2.2.4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指数 (2)2.2.5信息熵 (3)2.2.6城市土地利用均衡度和优势度 (3)2.3数据来源 (4)3城市用地扩展特征 (4)3.1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特征 (4)3.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特征 (6)3.3 城市用地扩展结构特征 (7)3.4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特征 (10)3.5 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益特征 (11)4 城市用地扩展原因分析 (12)4.1 地理位置因素 (12)4.2 经济增长因素 (12)4.3 人口因素 (14)4.4 规划政策因素 (15)4.5交通因素 (16)4.6 亚运会因素 (17)5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21)1.引言随着城市化加速期的到来, 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成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特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证调查——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限与 不足 , 突出表现在 近 年来 围绕农村 土 地流转 而产生 的 系列问题 : 这 比如 流转 效率 偏低 , 流转 中存在 着过 多的行政 干预 等等。本文认为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和发展农村经济, 通过完善机制来实现农地价值, 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农村 土地 承 包经营权 土 地流转 农 民利益 规模 经营 文 章编 号:0 909(0 00.0.2 10 -522 1)8280
时较 为随 心所 欲 , 生纠纷 时不懂 得通过 法律 途径解 决 。 产 除此之
江 高镇小唐 村被 征用农 地较 多 , 存农地 较 少且分 散。 大 外 , 果可 以为农 民提供代 购代销服 务, 民就 能安心 管好生 产, 现 绝 如 农 多数 中年 农 民 自己有 能力耕 作 , 都不会 流转 土地 。 且耕种 并 不是 提 高产量 。 家庭 收入 的主要 来源 , 民种植 蔬菜 多用于 家庭食 用 。 然 该村 农 虽
书面 合 同, 只有 口头 协议 。
钟落 潭镇农 地 的流转方 式 以租赁 为主 , 转包 为辅 。 大罗村 每 改变 其原 有的规 模 。 在这 种“ 农一小 农” 小 的模 式 下 , 没有 产生 实 户流 转 的土地面 积偏 小 : 在乌溪 村 , 而 多为 8 l 。 众不 同的 质 的效益 。 民 自己根据 市场 的供求 关系 随意流 转, - 0亩 与 农 加上 农 民流 是, 该镇 的经 济社 会把 发包后 剩余 的土地 对外 出租 , 收益 为 社员 转土 地规模 经营 的意 识不 强, 这就与 国家“ 促进 流转 ” 策所希 望 政
潭 镇 , 于城郊 农村 。各镇 因地 理环境 和征 收情 况的不 同, 属 流转 大 部分农 民进 行土地 流转 时 没有 签订 书面合 同, 只是 口头协 议 ,
广州市政府城市土地经营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一
由区位优势或由于国家 、 政府追加投资带来 的级差地租 以及
垄断地 租 组成 , 具体 表现 为 以政 府征 收的 土地 出让 金 、 地使 土 用 税 以及 在房 地 产企业 营 业税 基础 上 征收 的 附加税— — 城 建 税 与教育 附加 税 组成 , 政 府对 土 地拥 有 所有 权 的 收益 ; 土 是 在
分析。
市场平分秋色。
襄 1 l9 —19 年 广 州市土 地收 益状 况 9 2 99 土 地
税
单位 { 亿元 ) 土地使 营业 税 城 建税 契税 台 计 加 费 让金
1 9 o 9 l . ∞ l 】 0 3 O侧 92 8 O 7 I 8 35 0 0 l 1 .I 1 6 4 2 c】 4
1 年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占了政府收入的 3%, 0C 6
/ 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经营的重要要素, 城市各级 政府为了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土地资谅, 十分注重通过对城市 建设的投入来提高土地价值 , 这有效地促进了政府 土地 收益 的提高 , 并成为政府再投入的重要资金来豫 , 以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目标。
3 l凹 l 穗 . 穗 2
因此 , 从政府收取的税费来看, 政府土地收益可 以分为两
个 层次 : 土 地 一级市 场 中 , 在 由土 地所 有 权 带来 的绝 对地 租 和
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 和预算外收入两个部分 , 预算 内收入包括税收、 规证费和基金收入等, 预算外收入包括土地
直占比较稳定的 比重 , 维持在 1 %一1 %之间, 6 8 但土地收益
占政府收入的 比例有不断上升 的趋 势, 19 从 92年 占 2 .5 36 %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环境,我们需要研究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以及其应用。
一、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研究1.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城市土地承载力是指城市土地在一定时间内,经受人口、经济、生态等压力的能力。
作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分类根据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不同建模方法,可将其分为定量模型和定性模型两类。
其中,定量模型采用一定的数学手段,通过计算出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具体数值来评估城市土地承载力;而定性模型则依赖于专家经验,通过专家判断和主观评估来评估城市土地承载力。
3.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应用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在城市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领域,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都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应用1.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应用的一大领域。
利用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可以对城市发展的潜力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通过对城市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预测未来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用地需求,并根据这一预测制定城市规划。
2.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城市环境保护也是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可以评估城市环境的容量,提供重要的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对城市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确定城市的污染物承载量,为制定环保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3.土地利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土地利用政策是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可以评估城市土地的利用潜力,为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例如,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确定合理的建设密度和建设用地比例,为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范本: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格式可参】

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黄**200830250***指导教师王枫讲师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广州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广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取得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制约着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是广州目前最为稀缺和珍贵的资源之一。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社会以及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
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对促进广州缓和人地矛盾,保持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在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化的背景,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
首先简要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以及广州的地理经济概况;然后根据一定的原则,从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三方面建立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接着,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得出阻碍广州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因素以及上述分析结果对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广州市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Guangzhou and itsObstaclesHuang Yingxin(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in 1978, Guangzhou have experienced the golden era of urban development . Guangzhou confirm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in this period, also facing the enormous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the economic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ere accompanied by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ly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Moreover,This problem will be restrict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 for the long term. Since the land is one of the most scarce and precious resources in Guangzhou,how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le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social as well as academic studi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Guangzhou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and mainta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sper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Guangzhou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uangzhou geo-economic profiles and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Secondly,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this paper establishs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system of Guangzhou based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rationality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economic viability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respectively.Thirdly,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uangzhou sustainable land use level.Fourthly,obstacle analysis is conducted under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to reveal the main obstacle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Guangzhou.Finall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s of land use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Guangzhou and makes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ords: sustainable land use obstacle Guangzhou目录1 引言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2.1 研究内容 (1)1.2.2 研究方法 (1)2 理论分析 (2)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及内涵 (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 (2)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2 人地协调理论 (3)2.2.3 生态经济理论 (3)3 实证分析 (3)3.1 研究区域概况 (3)3.2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4)3.2.1 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4)3.2.1.1 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2.1.2 评价指标的构建 (4)3.2.2 评价模型的构建 (5)3.2.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2.2.2 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收集 (7)3.2.2.3 指标数据赋值与量化 (8)3.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10)3.2.3 评价结果分析 (11)3.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趋势分析 (12)3.2.4.1 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12)3.2.4.2 经济可行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13)3.2.4.3 社会可接受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13)3.2.4.4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13)3.2.4.5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发展不同步性分析 (13)3.3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13)3.3.1 障碍度的计算及排序 (13)3.3.2 障碍因素分析 (16)4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17)4.1 加强耕地保护,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 (17)4.2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缩小城乡差距 (17)4.3 防治酸雨污染,改善人居环境 (18)5 结语 (19)5.1 主要结论 (19)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19)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 (19)5.2.2 评价指标权重问题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22)1 引言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1]。
广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

大 量转 为建 设 用 地 , 建设 用地 面积 的 大幅 增 长 : 究 区域 土地 利 用 建 设和 城 市 开发 有 分 散 的 趋 势 , 研 老城 区 的 土地 开发 利 用的 形 态最 为 紧凑 , 都 次 之 , 花 南沙 番 禺地 区 最低 , 态相 对 最 不 紧 凑 ; 个 区域 的 熵 值都 比较 高 , 明 土地 利 用 开发 处 于 比较 分散 和 平 均 的 状 态 , 形 三 说 而 其 中又 以南 沙番 禺地 区的 熵值 增加 最 快 , 表 明 了这 一地 区的 土地 开 发 利 用 有 分散 的 趋 势 。 也
关 键 词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 间 分 析 ; 州 市 空 广
S to e po a na y i fm a n u b n La d-u e pa t r n an z u pa i -t m r la l sso i r a n s te nsi Gu g ho
LIYig e l( c o l fG o rp ia ce c s G a gh uUnv ri , a gh u 5 0 0 n t a S h o e ga hc l in e , u n z o iest Gu n zo , 1 0 6) o S y
Ab t a t Ba e n t e if r t n o n - s swhc a c i v d b h ael e rmoe s n i g T i g 9 n 0 6 t i p p r sr c : s d o h n o ma i fl d u e i h w s a h e e y te s tl t e t e sn M ma e i 1 0 a d 2 0 , h s a e o a i n 9 to h i r a r a o a g h u a t d r a t n l z t t cu e a d d n mi s o a d s h n e , s we s t e s a a - o k t e man u b n ae fGu n z o s a s y a e o a ay e i s u t r n y a c fl n —u e c a g s a l a h p t l u s r l i tmp rlv n f n o e l n - s y d n mi e r e o a d u e a d u e c mp st i d x a d te c mp cn s fc n t c o a d i e o a a a o ft a d u e b y a c d g e fl n - s ,ln — s o o i n e , n o a t e so o s u t n ln n i h e h r i l e w t h a g o n o y h e ut h we h t 1n u e c mp s e i d x s o h i r a r a i a g h u wee i l i i t e Ch n f e  ̄ p .T e r s l s o d t a a d— s o o i n e e f te man u b n a e n Gu n z o r n al n h s t ic e s d te d a t ua l n c n t c o a d- s .A lr e n mb r o a ml n , o ln ,g r e s a d wae s t r e n o c n tu t n n r a e r n ,p r c lry i o sr t n ln u e a g u e ff r a d wo da d ad n n tr u n d i t o sr c o i ui i ln u e ,s o sr ci n ln u e a e s ma e a sg i c n r w h ;r go a a d u e a d u b n d v l p n a d- s s o c n tu t a d- s r a d in f a tg o t . e in l ln s n r a e eo me t ̄e d r c t r d l o i n s a e s at e ,od e a e ' d v lp n n t ia in i h s c mp c F , ol w d b a u P n u a d Na s a a e r mi m, h h p s mo t o r as e eo me ta d ui z t st e mo t o a t o i fl e y Hu d , a y n n h r a a e mi mu te s a e i l o f n o sn t c mp c e aie y h e e in a e h g e n o y t s o e h td s r t n o a d u e a d d v lp n s mo e s a tr d a d t e o a tr l t l ;t re r go s h v ih r e  ̄ p ,i h w d t a e c i i f ln s n e eo me ti r c t e n h v po e a e a e s t , a y n n h r a h s t e fse tg o i g a e f n o y a n h h e , lo s o s t a h ra o n e e o me t v r g t e P n u a d Na s a a e a h a ts r w n r a o  ̄ p mo g t e t r e a s h w h t e ae fl d d v l p n a s e t a a d u i z t n h s a dsrb t d te d n t ia o a it u e r n . l i i Ke r s a d u e sr cu e s aila ay i; u n z o t y wo d :ln — s tu t r ; p t n lss G a g h u Ci a y
关于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状况的分析与思考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李红卫【提要】土地收益是城市土地经营的实现形式,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政府土地收益的概念入手,在对广州市的政府土地收益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收益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指出了影响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对完善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土地收益土地储备年地租土地的有偿使用,使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土地收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在1981年和1982年财政赢余的年份,政府卖地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35%和28%,1999年广州的政府土地收益占了政府收入的36%。
政府土地收益已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经营的重要要素,城市各级政府为了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十分注重通过对城市的经营,特别是城市建设的投入来提高土地价值,城市建设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土地收益的提高,并成为政府再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
因此如何经营城市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好城市每寸土地,提高土地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1.政府土地收益的的构成我国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由于实施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城市政府以土地为对象获得的收益可以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土地税收,即政府依据国家给予的权限,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地、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二是政府依据经济的原则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地租,这是政府代表国家对城市土地拥有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因此,从政府收取的税费来看,政府土地收益可以分为二个层次:在土地一级市场中,由土地所有权带来的绝对地租和由区位优势或由于国家、政府追加投资带来的级差地租以及垄断地租组成,具体表现为以政府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以及在房地产企业营业税基础上征收的附加税——城建税与教育附加税组成,是政府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的收益;在土地二级市场中,土地收益指的是土地经营者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而生产的产品中属于土地收益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_徐琳瑜

第25卷第4期2005年4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5,N o.4A pr.,2005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徐琳瑜,杨志峰*,李 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875)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2002);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研究群体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4)收稿日期:2004-07-29;修订日期:2004-12-29作者简介:徐琳瑜(1976~),女,辽宁抚顺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规划研究。
E -m ail:xly@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z fyang@bn Foundation item :the T eaching and Research Aw ard Program for Outstanding You ng T each ers in Higher Edu cation Institutions of M OE.P.R.C(No.2002);Inn ovative Research Team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 sity(No.2004)Received date :2004-07-29;Accepted date :2004-12-29Biography :XU L in-Yu,Ph.D.,main ly engaged in urban eco-planning.E-mail:xly@mail.bn 摘要: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承载力的意义与生态学中的种群承载力意义有了很大差别。
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强调其对维系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能动性特征,并在比较生物免疫力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相似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免疫学模型”作为其理论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1张乖利,扶涛,颜军(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广州 510970)摘要:在分析广州市1999—2015年土地利用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评估、预测了未来十年广州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的前景。
研究发现,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形势相对严峻。
应对和促进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发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合理开发潜在的土地资源,有效实施旧城改造;(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关键词: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预测;广州中图分类号:F062.1;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95(2017)04-0000-00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以及我国的经济大市,2015年全市GDP已超越香港和新加坡,但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人口迅猛增长、土地供需矛盾等问题凸显。
广州如今不仅土地、人口承载压力大,而且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惯性大,土地与人口、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突出。
因此,需客观分析广州土地人口资源承载状况,科学评估和预测其未来十年土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供需矛盾,提出有利于提高土地人口承载效率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推进广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广州城市土地人口资源承载状况分析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土地、人口等关系进行研究,重点是土地承载力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所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但传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把土地生产力局限于土地中耕地的粮食产量、局限于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其所研究的承载力必然小于实际的承载力。
通过对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数量1收稿日期:2016-11-26;修回日期:2016-12-02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培养计划项目“人力资本空间效应、影响与珠三角产业转型研究”。
作者简介:张乖利(1973-),女,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两岸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及银行转型、珠三角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发展。
及其结构、资源环境等进行分析,发现广州市经济状况稳步向上,态势良好,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生产平稳,服务业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趋稳;另外,广州市人口不断膨胀,非户籍常住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广州也将加强入户制度的监管,但由于政策进一步开放,本地户籍人口有可能迅速上升;而广州土地的存量与增量拓展空间有限,耕地数量减少,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建筑面积逐年上升,矛盾已逐渐突显。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地供需矛盾还会持续加剧。
这明显已不能满足广州未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适度多元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的人口将得不到更好的承载,房价将继续飙升,人们难以负担。
为了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广州市现今试图通过城乡增减挂钩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
广州市水资源方面尚算丰富,但矿产资源零星分布,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2 未来十年广州土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评价与预测随着广州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在逐年扩张,矛盾已逐渐突出。
严峻的形势下,为研究广州市的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本文对未来十年广州的土地、人口、GDP、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进行回归分析2。
表1 广州1999—2015年土地、人口、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发展变化一览表年份 S建成区面积(km2)X1本地生产总值(亿元)X2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4人口数量(万人)1999 285 92.9 931.1 1115.3 750.42000 431 94.4 1021.6 1376.7 800.62001 526 97.3 1112.3 1632.1 842.5... ... ... ... ... ...2013 1023.63 228.5 5270.1 9998.7 1292.682014 1035.01 218.7 5590.9 10897.2 1308.052015 1237.55 228.09 5786.21 12086.11 1667.3以广州1999年—2015年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表1),对其人口、产业、生产总值以及广州的土地进行回归分析:2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年鉴(1999—201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15)》以及《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6—2014)》。
log(S)=10.92-13.23log(X1(-1))+5.46log(X2(-1))+7.89log(X3(-1))+0.59log(X4) se=(1.62) (1.85) (0.72) (1.21) (0.17) R²=98%t=(6.76) (-7.14) (7.55) (7.03) (3.48) (1)其中:S为建成区土地规模,X1为广州本地生产总值,X2为第二产业产值,X3为第三产业产值,X4为总人口数量。
表2 log(X1)、log(X2)、log(X3)、log(X4)与T(时间)回归结果Variable Coefficientlog(X1) log(X2) log(X3) log(X4)C 7.56 6.7139 6.94 6.6T 0.13 0.12 0.15 0.04 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平稳性检验,发现X1、X2、X3符合一阶差分平稳,而X4数据较平稳,不需要一阶差分形式。
其中,S之所以采用历年广州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是因为广州的总面积基本无大变化,再加上本文研究的是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国家在统计建成区面积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因此建成区面积更具说服力。
此外一阶差分自变量对土地模型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进一步说明一阶差分平稳的特性。
相关数据经测算表明,所有系数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且R2达98%,模拟程度良好。
表2是广州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人口规模与时间的回归结果,各系数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模拟结果良好。
广州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未来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又往往需要新的土地资源作为物质载体,土地需求迫切。
表3 广州未来土地、人口、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预测(2016—2025年)年份S建成区面积(km2)X1本地生产总值(亿元)X2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4人口数量(万人)2016 1265.79 23459.79 7810.03 15539.51 1552.61 2017 1338.65 26954.47 8846.99 18065.35 1618.42 2018 1415.66 30969.74 10021.61 21001.75 1687.03 2019 1496.91 35583.14 11352.20 24415.45 1758.54 2020 1583.02 40883.77 12859.45 28384.02 1833.08 2021 1674.09 46974.01 14566.83 32997.65 1910.792022 1770.40 53971.48 16500.89 38361.20 1991.79 2023 1872.26 62011.33 18691.74 44596.56 2076.22 2024 1979.97 71248.84 21173.48 51845.43 2164.23 2025 2093.88 81862.41 23984.71 60272.56 2255.97 如上所述,在广州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假设前提下,以式(1)和表2的方程作为模拟式,代入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从2016年始未来10年广州土地、人口、本地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模拟数值(表3)。
由表3可知,到2025年,广州人口数量将达2255.97万人,本地生产总值为81862.4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3984.7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0272.56亿元,从而估算出在2025年对广州建成区面积总量的需求为2093.88km2(表4),是2016年的1.65倍。
在预测未来十年土地、人口等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广州人均建设用地进行预测计算(表4)。
表4 广州2016—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预测结果年份建成区面积(m2)人口数量(人)人均建设用地(m2)2016 1265790000 15526055.37 81.53 2017 1338652000 16184206.66 82.71 2018 1415662000 16870257.06 83.91 2019 1496913000 17585389.22 85.12 2020 1583015000 18330835.91 86.36 2021 1674092000 19107882.18 87.61 2022 1770400000 19917867.52 88.89 2023 1872258000 20762188.24 90.18 2024 1979966000 21642299.81 91.49 2025 2093881000 22559719.42 92.82 土地及人口作为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参考“城市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土地需求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并将预测后的广州市实际土地承载人口数量与之对比,进而评测土地承载力。
目前国际标准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0~200 m2,国内标准为105~120 m2。
从表4可见,广州的建设区面积在持续增长,预测2016年至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呈现上升趋势,但一直未超出国内外标准。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预计人口数量会有新的增长趋势,人均建设用地占有率可能不会因为建设区面积变大而增加,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
根据模型回归及其预测结果可知,2016年起,广州已严重超载,人均建设用地已达不到国内外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标准。
虽然广州已尽可能在放缓开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环境,但其土地人口承载力呈近直线的斜向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载。
因此,对拓展广州土地需求空间,提高广州城市土地人口承载效率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 对策建议对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十年的发展预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承载力范围,形势相对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