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八章)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教学教学课件

三.语言学理论,它以人类所有的语 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 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 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包括语言学概论。研究语言的一般 理论问题。
应用语言学学科内涵
简而言之,它是一门以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理论和实践为主
要对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分广义、狭义两种。狭义的应用
学什么?达到么样的
标准?建立怎样的考核测评体系?等等等等,这是需要应用语言学
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二。
▲ 信息时代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社会语言生活。
信息时代的人才市场把从业者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视为第一形象能力。 在计算机进机关、进车间、进农家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熟练掌握语言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包括储存、分类、统计、检索、转换、传输、控制、 模拟等等,以便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现代语言信息系统,实现这样两个目 的:
“应”是“答应”“回应”,指 引起的活动、变化、意见等,如 “引起反应,反应很大”。还有, “反应”不及物。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为君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O
N
E
04
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分狭义和广 义的两种,狭义的应用 语言学特指第二语言教 学。广义指研究语言本 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 方面发生关系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产 生历史
概念的提出: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 恩·德·库尔特内就已经提出要区分“纯粹语言 学”和“应用语言学”。 形成标志:应用语言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事 件是1964年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应用语 言学大会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该 会议每三年一次。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

语言学概论
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製作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语 触会 (1)词 词 会 间 数 (2)语 语 共
种 态: :语 触 见 词 。 触, 会 词语 。 种语 词。 : 果两个 迁 军 个 会共 ,这两个 个 可 ,它们 语 会 种
语 。 (3)语 触 会产 “ 泾 ”、“ 语” 语 现 , 会 们 国际辅 语 这 语 随 会 发 产 现
研究
发 。
项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结构规则
(阅读) 阅读)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语
概 触 语 称“语 种语 两种 况。 产 为 ” 。
语 : 随 种语 现 , 种语 挤 共 交际工具。语 “语 换 ”。 语 过 , 语 统 为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发 语
条件(语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 泾 泾 : 清晨见面谷猫迎, ( good morning ) 好度由途叙别情。 (how do you do ) 若不从中肆鬼肆, ( squeeze ) 如何密斯叫先生。 ( mister ) 滑丁何物由王支, (what thing you want ) 哀诺王之不要斯。 ( I no want ) 气煞外边穷苦力, ( coolie , 源于印地语 )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
, 种语 触, 种语 经济 、 处 领 。语 过 ,究竟哪 种语 够 它语 为胜 , 为 会 交际工具, 这 会历 条件决 , 经济、 高 挤 经济、 , 处 统 并 决 。 这样语 。 居 间, , 优势 。 ,各 具 条件 区 须 触进 现 区, 杂居 局 , 现 客观条件。语 区 较长时 杂居 区 独 。 个 口 数
第八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八章学习目标:1、词的借用2、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3、语言的替换4、通用语、共同语5、洋泾浜、混合语第一节社会和语言的接触贸易和文化交流、人口迁移、战争征服、海外殖民等都会带来社会的接触,社会的接触也为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
社会的接触和语言的接触也存在不同的程度,有的社会接触程度较深,那么语言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也较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词的借用2、语言联盟和系统感染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4、通用语对方言、民族语的影响5、洋泾浜、混合语第二节词的借用一、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例如“吉普”、“沙发”、“卡通”、“麦当劳”、“阿富汗”,等等。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借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汉语借词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字母词等等。
音译词如“咖啡”、“喇嘛”、“喀秋莎”等。
音译兼意译的词如“奔驰”(Bonze)、“可口可乐”(Coca-Cola)等。
半音译半意译如“分贝”(decibel)、“马克思主义”(Marxism)等。
仿译词,如“足球”(football)、“鸡尾酒”(cocktail)等。
字母词如AA制、MTV、VIP等等。
汉语中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借词:西域:葡萄、石榴、菠萝、狮子、玻璃、苜蓿印度: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蒙古:站、胡同、蘑菇、(馒头)日本:写真、经济、思想、资本、政治、劳动、侵略、想象、垄断、悲观、乐观、学士、硕士、博士二、结构规则的借用1234567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疑难问题解析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疑难问题解析中央电大胡吉成安徽电大王德寿一、什么是借词?汉语借词常见的有哪些形式?借词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佛、菩萨、罗汉、和尚、巧克力、沙发、芭蕾、咖啡、卡片、卡车”等就都是借词。
借词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
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动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相互接触,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在相互接触之中,必然要从对方语言中吸收一些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语汇,满足交际的需要,这是各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共同现象,因此,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如上举的汉语中的那些借词。
英语中更有大量的词语是从法语中借用的,如“state(国家)、enemy(敌人)、fine(好的)、honour(荣誉)、peace(和平)”等。
汉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同其他民族交往的悠久历史,汉语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来的借词,但有些借词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觉察不到它们是借词了。
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琵琶、箜篌”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各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而“佛、菩萨、罗汉、和尚、塔、袈裟、涅槃”等就是汉代以后随佛教传入我国而从梵语中过来的。
汉语中借词较多的几个时期是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近现代,特别是近现代时期,我国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反映西方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词语随之大量汉语渗透到汉语词汇中,如“麦克风、德律风、赛因斯、德谟克拉西、三明治、咖啡、巧克力、沙发、高尔夫、可口可乐”等。
汉语中虽有许多借词,但借词在汉语词汇中的总比重是不大的,而且从现有材料来看,汉语中的借词主要是名词,只有少数来自日语的借词是动词、形容词。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音译:即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音。
如“沙发(sofa)、芭蕾(ballet)、坦克(tank)、麦克风(microphone)、加拿大(canada)、高尔夫(golf)”等。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 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8
不过,中国文人历来十分关注语音。早在南北 朝开始,学士骚人就开始关注音韵问题。首先是周 隅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又将这些 研究成果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提出“四声八病” 之说,开永明体之先,声韵之道大行。“声病”之 兴,固然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当时的文章体格,对 后来律诗发展的影响却也不可低估。
28
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认为那些既 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 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 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 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后来的“变则派”斯多葛 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士多德的词类 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 和连词。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 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 呼格之分。
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性学科 。它和文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社会科学以及计算机等自然科学都有着紧密的联 系。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语言学在整个信息 处理技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语言学问题已成为当 代哲学、心理学、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计算 机科学不可缺少的研究课题,语言学的进展已成 为心理学、人工智能、编译理论等取得突破的关 键。
20
第二节
语言学和哲学
语言和哲学的联系也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的 哲学典籍中,不乏关于语言的讨论。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哲学一开始就采取蔑视和放弃语言的态度 ,具有明显的反语言学倾向。邓晓芒.论中国哲学 中的反语言学倾向[J].中州学刊,1992(2).比如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 而忘言。”
语言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八章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语言中不属于汉藏语系的是A.壮语B.苗语C.拉丁语D.傣语【解析】C本题考查汉藏语系的相关知识。
拉丁语来自原始印欧语,不属于汉藏语系。
2.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A.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B.社会的不完全地域分化C.社会的完全社群分化D.社会的不完全社群分化【解析】A 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
3.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A.语系B.语支C.语群D.语族【解析】C 本题考查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母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其中语系是语言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语群是最小的类。
4.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A.音译词B.仿译词C.意译词D.借词【解析】B 本题考查仿译词的概念。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转用的相关知识。
语言转用虽然同民族的融合关系密切,但由于语言并不是民族的唯一特征,因而语言转用了,并不等于不同的民族也融合了。
比如我国的回族很早就转用了汉语,但至今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而存在。
6.洋径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A.语言的借用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混合的相关知识,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的现象。
语言学又把语言混合的交际形式分为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两种类型。
7.语言转用必然要经历A.洋泾浜语阶段B.克里奥耳语阶段C.失语阶段D.双语阶段【解析】D 本题考查语言的转用。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名词解释。
1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没有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共同语。
2.方言: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
4.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5.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6.标准语:7.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混合自然语言。
8.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
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复习思考题。
1.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际就会逐渐减少,各个部分成员使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差异,逐渐形成不同的方言或语言。
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社会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各个集团在语言使用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社会方言。
反之,如果已经分化的社会各个部分或不同社会之间逐渐走向统一,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影响加强,促使语言逐渐趋向统一。
英语语言学概论第八章笔记

Chapter 8 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1.What is socio-linguistics?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discipline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in social contexts.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社会环境中的语言。
nguage variation 语言变异a)Speech community 言语社区In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speakers are treated as members of social groups. The social group isolated for any given study is called speech community. A speech community thus defined as a group of people who form a community (which may have as few members as a family or as many member as a country), and share the same language or a particular variety of languag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a speech community is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must, in some reasonable way, interact linguistically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hey may share closely related language varieties, as well as attitudes toward linguistic norms.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说话者被当作是社会群体的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借词是没有限度的
三、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 语言联盟与社会
1. 语言联盟是语言接触造成的一种状态 2. 语言联盟是不同民族深度的、相对平衡的接触的结果。 3. 如何确定语言联盟还没有很确定的标准。 4. 语言联盟的价值
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 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语族诸语言,藏缅语族的部分语言和境外东南 亚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属于侗台语族的老挝语、泰语等等, 在语音、语法的结构类型方面十分类似,据研究这也是语言接触造成 的语言联盟
三、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 系统感染
1. 系统感染 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
❖ 借词
1. 借词:即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满语)sacima→(汉语)萨其马
2.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去翻译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而形成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英 microphone 麦克风扩音器英 cement
士敏土 水泥、洋灰
英 piano
皮亚诺 钢琴
英 violin
梵婀玲 小提琴
五、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 次
❖ 通用书面语与地方语
1.通用书面语:具有高于地方语的地位,也造成了书面语和地方语 的分工,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社会中,通用书面语主要用于正式 的社交场合等,而地方语则用于比较非正式的私下交谈等。二者 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具有了分工协作的关系。
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 语言替换的过程
双语是语言替换中强势语言替代弱势语言的桥梁。语言替换从强 势语言的角度来看,就是语言扩展使用人群的过程,而从被替换语言 的角度来看,就是濒危的过程,濒危的过程就是语言替换的逆向发展。
语言濒危的7个等级: (1)安全的语言 (2)稳定但受到威胁的语言 (3)受到侵蚀的语言 (4)濒临危险的语言 (5)严重危险的语言 (6)濒临灭绝的语言 (7)灭绝的语言
❖ 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自愿替换: 被替换的语言社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掌握强势语言,放弃自己的 母语
被迫替换: 在主观意愿上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母语,但由于强势语言背后强大的
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因素的强大压力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母语,换 用强势语言
我国历史上的语言替换: 隋唐以前,以自愿替换占优势,而在隋唐以后,被迫替换的比例大一 些
五、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 次
❖ 外族书面语的层次
外族书面语的情况: (1) 统一国家下,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借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作为通用书面语; (2) 借用其他国家的书面语作为通用书面语; (3) 由于一国侵占另一国,而强制被占领国家使用战胜国书面语。
五、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 次
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语言替换的最终结果常常是弱势语言社会换用强势语言,但由于长期 的接触和弱势语言母语习惯的干扰,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 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1)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 (2)地名最容易留下被替代语言的痕迹
语言联盟和语言替换的关系 1.相同点:都是社会或民族密切接触的结果,都是原来不同的语言因 后起的密切接触而趋同,都要经历漫长的双语或多语并存的阶段。 2.不同点:社会条件的不同在于密切接触的各方力量是否相对均衡。 各方力量相对均衡则密切接触的结果只是语言在结构类型上趋同,并 不统一为同一个语言;各方力量失衡则力量强的一方的语言会替换其 他语言而成为唯一的胜利者,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至多使同一 种语言带有不同底层的地域变体——方言。
六、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 洋泾浜
1. 在语音上往往为了适应当地语言的语音系统而有较大的改动 2. 词汇成分比较贫乏,主要来自外来语言,有时也夹杂一些当地语
言的词汇成分 3. 结构简单,语法则是不同语言的混合,且尽可能简化,形态变化
基本消失 4. 洋泾浜语一般只用于口头交际,所以只有口语形式而没有书面语
2.汉语借词的形式 直接音译:沙发,扑克,可可,雷达,坦克等。
音译加意译:啤酒,卡车,卡片,法兰绒,拖拉机等。 音译兼意译:酷cool,秀show 3. 借词的用字
二、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 借词与社会
1.语言社会在接触中的文化状况决定了借词的方向与内容 2.社会接触的强度决定了借词的限度
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借了回来 选举、劳动、助教、讲师、教授、封建、反对、博士、学士
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 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2. 双语 双语或多语 地区双语或多语 互协
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 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是指一个社会集团不再使用原来的语言,而换用其他的 语言,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语言替换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融合,历史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与发展,与语言替换密切相连。另一方面语言替换客观上减 少了语言文化多样性,很多独特的文化随着其载体的消失而退出历史 舞台。
形式
洋泾浜语的前途: 随着社会条件和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 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用的交际工具,即克里奥尔 语
六、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 混合语
A.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 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B.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语是一定场合下 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 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 使用
C.洋泾浜语一旦在某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头中扎下了根,转变为克里 奥耳语,就会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规则,并迅速发展丰富起来, 最后可能变得同其他语言一样完备。它还会有自己的文字系统,有 自己的书面语言,并形成自己的文学传统
六、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 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
在川、滇、藏等藏缅语分布区,尤其是在茶马古道网络的主干道上, 各地人民为了通话,基于自己的母语状况,以及交际对象的变化,发 展出了不少土汉语的各种程度的变体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 者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从语 言历时变化的角度看,这是通用书面语或外来的强势方言对当地方言 影响的结果。
不同时代的通用书面语就有可能在方言中造成不同的“文读”。这 样就会在一个方言中形成“新文读”“旧文读”等多种系统叠置的状 况,这种现象也叫“层次”
❖ 世界语
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世界语
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 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1.当两个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 平比较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 比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 不是决定的因素。
2.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3.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把外语词的意义
和内部结构形式都转植过来
黑板→blackboard
足球→football
鸡尾(酒)→ cocktail
二、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 借词
1.我国自古从其他民族借入词语: 汉代从西域借入的词: 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 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 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 元代时借入的蒙古语词: 胡同、站、蘑菇
❖ 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 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1. 民族共同语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原因,使得某个方言超越其他方言而成为共同的标准
2.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 工具,这就是国家共同语
语言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 语言接触的类型
1.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 语言(区域)联盟和系统感染 3. 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 4. 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5. 洋泾浜和混合语
二、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通用书面语通过地方语使用者与地方语发生接触,这种接触方式 不同于零星借词、系统感染和语言替换,它不要求地域的相连, 只通过书面文字就可以传递,造成与地方语的接触。一般将这种 方式的接触称之为非自然接触,或者非相邻接触。
五、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 次
❖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