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课文和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坐井观天》的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发现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呢?(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学习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认为青蛙的错误在哪里?它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2.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五)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点评。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实录(一)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就那么大呢?生1:因为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

师:那你们认为青蛙的看法对吗?生2:不对,因为天实际上很大,青蛙只是因为眼界狭窄,所以认为天就那么大。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生3:老师,那青蛙后来是怎么知道天actually很大的呢?师:因为小鸟告诉它,天actually很大,而且小鸟还带着青蛙跳出井口,让它看到了真正的天空。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认为青蛙的错误在哪里?它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生4:青蛙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跳出井口,限制了它的视野。

生5:它可能是因为害怕、懒惰等原因,没有勇气跳出井口。

2.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篇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篇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篇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

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用“一……就……”说话。

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

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五、拓展学习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坐井观天》,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店铺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坐井观天》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原文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

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3个生字。

2、读熟“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通过查资料或向家长请教,了解有关天文的简单常识,如:地球、月亮、太阳、宇宙的大小等。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查找资料,不对资料的多少作要求,只引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学习课外知识。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在识字4这一课里,我们认识了不少成语,你还记得哪些?(自由说,可以说自己在课外收集的成语。

)2、谈话:这些成语常常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坐井观天”的故事。

(板书课题)3、读题,释题。

(板画一口井)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补充课题:坐井观天。

2、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及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指名教读。

《坐井观天》课文

《坐井观天》课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坐井观天》课文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幺大,还用飞那幺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 对待新教材教学,应该本着“小立课程、大下功夫”的精神,进行发现、利用、改造。

 发现,以创新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课文,而不是用教师备课,以编书人的视角;在“服从”的前提下“如何上好这一课”的理念,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

 利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可以全部利用,也可以部分利用;前提是教材有价值的就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改造,其实就是对教材开发的创新行为。

尤其是《语文》,时效性强,一篇文章发表时可能还“时髦”,教这篇课文时也许就“老化”了,要加以改造。

 总之,对待教材,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以本为本”,而应以创新的教育思想去发现、利用、改造它。

 三改造,其实也就是“换上新思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坐井观天》是根据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改编而来的。

通过小鸟与井底之蛙的对话,批评井底青蛙“天不过井口那幺大”“错了”,”飞了一百多里”的小鸟说:“你弄错。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赏析
《坐井观天》课文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赏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认知方式。

故事寓意深刻,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观念和眼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故事中的青蛙身处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一块天空,因此它的认知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而小鸟则能够从天空中飞翔,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中,青蛙对自己的认知坚信不疑,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则通过耐心的解释,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故事通过寓言的形式,让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认知和眼界是有限的,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同时,故事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而是要通过交流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总之,《坐井观天》是一篇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能够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观念和眼界,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

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

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里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

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二.学情分析本班有62名学生,学生性格活泼可爱,上课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但理解能力比较弱,书写速度慢.三.教学目标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五.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

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

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板书设计12、坐井观天天无边无际看得多见得多天井口大看得少见得少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

《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2课。

这是⼀篇寓⾔故事,讲的是青蛙和⼩鸟争论天的⼤⼩,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光狭⼩,所见有限,还⾃以为是,是不对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2课《坐井观天》课⽂原⽂ 青蛙坐在井⾥。

⼩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鸟:“你从哪⼉来呀?” ⼩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百多⾥,⼝渴了,下来找点⼉⽔喝。

” 青蛙说:“朋友,别说⼤话了!天不过井⼝那么⼤,还⽤飞那么远吗?” ⼩鸟说:“你弄错了。

天⽆边⽆际,⼤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 ⼩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看吧。

”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根据《庄⼦·秋⽔》改写。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2课《坐井观天》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字。

会⽤“⼀……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看问题的思想⽅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鸟对天的⼤⼩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字卡⽚、幻灯或多媒体、⼩⿊板 2、青蛙与⼩鸟的头饰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 ⼀、学⽣瞬息万变读课⽂,读准字⾳,感知课⽂⼤意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

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字读⾳是否正确。

3、出⽰⽣字卡⽚,检查读⾳。

(1)从学⽣中选出⼀个“⼩⽼师”,负责正⾳。

(2)开⽕车读⽣字卡,谁的读⾳不准,由“⼩⽼师”纠正。

(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学⽣没准的字⾳教师指导。

⼆、读课⽂,理解青蛙和⼩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1、⾃⼰读课⽂,想⼀想,从课⽂中哪些地⽅可以看出:⼩鸟说天很⼤,青蛙说天很⼩。

人教版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赏析《坐井观天》课文原文:
有一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的山林里来。


青蛙惊讶地说:“啊,这么远啊!可是我为什么只能看到井口这么大的一片天呢?”
小鸟笑着回答:“因为你一直在井里,所以你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如果你跳出井来看,你会发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


青蛙摇摇头,不相信小鸟的话。

小鸟说:“你如果不信,可以自己跳出来看看啊。


但是,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天空。

从此,人们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窄,看不到事物全貌的人。

《坐井观天》课文赏析: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坐井观天”的道理。

青蛙因为身处井中,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从而误以为那就是全部的天空,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上的局限性。

课文中的小鸟则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和全面的认知,它试图引导青蛙跳出井口,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但青蛙却固守己见,不愿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

这篇课文教育我们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不能像青蛙一样被自己的局限性所束缚,要勇于探索和接受新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世界。

同时,课文也警示我们,不要轻易地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去判断和评价事物,要有包容和理解不同观点的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课文后附课文分析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课文分析
教材解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

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

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
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

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

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

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