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检查点与肿瘤治疗
细胞周期与肿瘤的关系及治疗

细胞周期与肿瘤的关系及治疗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出生到分裂再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对于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但是异常的细胞周期会导致增殖失控和肿瘤的形成。
细胞周期的调控主要通过蛋白激酶来实现。
其中,CDK蛋白激酶和Cyclin蛋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Cyclin与CDK结合后,可以激活CDK从而促进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另外,还有几个关键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包括Fern、Wee1和Cdc25等。
当细胞通过正常调控进入G1期时,它需要验证自己是否处于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如果细胞准备好了,就会进入S期,在这个阶段DNA会复制,准备下一步的细胞分裂。
下一个阶段是G2期,为将要进行的丝分裂做准备。
最后,通过M期完成细胞分裂。
通常情况下,健康的细胞按照正常的细胞周期来进行分裂。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的正常调控出现了故障。
比如,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因子突变了,导致细胞进入异常的增殖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会忽略自我调控机制并不断分裂,而不受类似于“停止经营、整改并重新上线”的规则。
这就是体现了对肿瘤细胞增殖失控的本质。
癌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无限增殖潜能,其增殖和死亡的比率歪斜使得癌细胞可无限延续,通过互补变异积聚的进化优势让其免疫于外来的威胁与轻微的内部压力。
细胞增殖承担了终极的生存任务,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意味着所有生命的力量都在于生长。
但如果复制错误,这种策略就会丧失自我控制机制,失去固有的抵抗力,成为带有恶性功能的癌细胞。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类是通过干预细胞周期使癌细胞细胞凋亡;第二类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结构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繁衍。
其中,第一种方法主要涉及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激酶的调控。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往往具有更多的CDK激酶和Cyclin蛋白。
于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分子靶向这些蛋白,就能干预细胞周期并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结构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繁衍。
细胞周期检验点与肿瘤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_牟华

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多种内外因素(如氧自由基和紫外辐射)都会影响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
为确保细胞周期这一生命增殖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细胞内发展了一系列调控机制,以检测和修复DNA损伤、维持细胞遗传稳定性和完整性。
细胞周期检验点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
所谓周期检验点就是细胞周期不同时相间存在的类似“开关”式的关键调控点,以保证各个细胞周期事件的启动、完成与忠实地按序进行。
在细胞周期检验点中,如果调节蛋白检测到DNA损伤或其他结构异常,细胞会很快启动DNA损伤修复调控体系,抑制细胞周期运转,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保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在人类细胞中,检验点功能缺陷引起的遗传不稳定性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
一些检验点蛋白突变显著增加了人类患癌症的几率。
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周期检验点将有助于寻找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1细胞周期检验点通路及其调控机制对细胞周期的研究表明,这些周期检验点可以检测到损伤或结构异常的DNA,启动相应的信号转导途径,引发一系列生物学事件,如阻滞细胞周期和修复受损DNA。
作为蛋白质的网络系统,细胞周期检验点通路包括感受器、转导器和效应器。
感受器[如哺乳动物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和ATR(ATM-Rad3-related)]负责检测结构异常的DNA并启动检验点信号;转导器负责将信号转导到相应的效应器。
哺乳动物细胞中,检验点激酶(checkpoint kinase,CHK)CHK1、CHK2分别是ATR与ATM激酶的底物;检验点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最后由效应器引发生物学效应。
这些效应器蛋白包括与DNA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蛋白,如BRCA1、CDC25A、CDC25C、p21等。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G1/S、S和G2/M等一系列细胞周期调控检验点[1-3]。
1.1G1期和G1/S检验点通路及其调控机制G1期是M期结束后S期开始前的一段间隙。
细胞周期检查点与肿瘤研究

细胞周期检查点与肿瘤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认识也日渐深入。
细胞周期检查点是指细胞在特定时间点暂停细胞分裂,等待细胞准备好了再继续进行后续的细胞分裂过程。
该过程可有效保障细胞分裂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并在遭受损伤或缺陷时对细胞进行修复。
肿瘤的产生与细胞周期失控密切相关。
当细胞失去了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节,会导致细胞分裂的无序性和速度加快,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致癌因素可以破坏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平衡,导致肿瘤细胞的不断增生。
因此,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深入研究成为了肿瘤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内容。
细胞周期检查点的类型细胞周期检查点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分别为G1-S、G2-M和M检查点。
G1-S 检查点是细胞在进入DNA复制阶段前产生的重要检查点,其可检测DNA分裂是否恰当。
如果DNA有损伤,G1-S检查点可抑制细胞继续进行DNA复制,使细胞有充足的时间恢复DNA损伤。
G2-M检查点则是细胞在进入有丝分裂前的重要检查点。
它可以让细胞检查DNA的完整性,并判断细胞是否已经准备好进行有丝分裂。
M检查点也是有丝分裂的一个重要检查点,主要检查染色体是否已经正确连向细胞的两端,保证染色体分离的正确性。
细胞周期检查点对于肿瘤研究的重要意义细胞周期检查点在肿瘤治疗和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为肿瘤的产生与细胞分裂的无序性和速度密切相关,而细胞周期检查点可以保证细胞分裂的正常和稳定。
一些癌症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过程,从而减缓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或导致其死亡。
而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干扰或缺陷则会导致癌症药物的有效性下降。
因此,研究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失控机制对于制定高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周期检查点与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失控机制和药物对其的影响,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
当癌细胞绕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时,癌细胞本身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治疗。
因此,许多科学家正在寻找一些药物来重启癌细胞中的细胞周期检查点。
细胞周期的调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周期的调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分裂期到下一个分裂期所经历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细胞周期调控是指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生物学过程被细胞内一些关键分子所调控。
正常细胞周期的调控非常严格,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
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 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细胞周期主要分为 G1 期、S 期、G2 期和 M 期四个时期。
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主要分为内源性调控和外源性调控两种。
内源性调控是指细胞本身通过一些生化反应保证细胞周期正常进行。
这需要很多分子的参与,如细胞素、蛋白激酶、细胞核素等都是调控细胞周期的重要分子。
外源性调控是指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需要受到其他细胞生长因子的调控。
这些生长因子可以将细胞刺激进入 S 期,也可以将细胞从 M 期释放出来。
2. 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分子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需要有许多生物分子的协同作用。
其中,细胞周期蛋白激酶 (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分子。
CDK 主要由调节亚基 cyclin 和催化亚基 CDK 组成。
通过调节亚基的蛋白质合成和降解来控制 CDK 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进入下一个周期。
p53 是另一个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分子。
它主要位于 G1 和 G2 的检查点处,可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
p53 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并抑制细胞中的 DNA 损伤。
如果细胞内 DNA 损伤严重,p53 会阻止细胞进入下一个周期,使其在 G1 或 G2 阶段停滞,这时细胞可以通过 DNA 修复机制进行损伤修复。
另一个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分子是 Rb (retinablastoma) 蛋白。
Rb 蛋白的功能是抑制细胞进入 S 期,防止细胞缺乏 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等重要步骤,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
3. 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极强,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周期调控更容易被干扰,从而为发掘新的治疗靶点创造了可能。
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细胞周期调控是指细胞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程序性过程。
这个过程通过多个关键蛋白激酶调控,包括Cdk1、Cdk2、Cdk4、Cdk6等。
这些蛋白激酶需要配合不同的周期蛋白,如Cyclin A、Cyclin B、Cyclin D等,才能起到调控作用。
细胞周期调控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因为许多癌症都是由于细胞周期调控失调而导致的。
因此,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治疗癌症成为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三个关键检查点远在1994年,P53被发现能够对细胞周期的进程起到关键性作用,被正式命名为“守卫基因”,也是细胞周期调控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
细胞生长分为G1期、S 期、G2期以及M期,其中G1/S检查点、G2/M检查点和M期后检查点三个关键检查点对细胞周期进行控制。
G1/S检查点,是指在细胞G1期末期与S期之间的一个关键时刻,该检查点在细胞分裂之前检测其DNA,若检测到某些问题,如DNA损伤或质量存在问题,则会导致它等待修复。
G2/M检查点,与 G1/S检查点相似,但此处检测点是在G2快结束与M期开始的转换处,在这个点检测到DNA是否存在问题,防止有问题的细胞准备进行分裂。
M期后检查点,检测分裂是否完成, 如果没有完成就会再次开始有的人称之为“Weecheck”(级别若提升则叫做“Spindle Check”)。
通过检查点的检查,可以避免损坏细胞继续分裂,维持细胞的DNA稳定,同时也保证细胞可以正确的进行分裂。
如果检查点失效,就容易导致肿瘤的出现,这也是癌症治疗希望能够通过细胞周期调控来进行治疗的原因。
二、细胞周期调控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周期调控治疗基于细胞生长周期,想要对一种癌症进行治疗一般根据该癌症的特性以及所处的周期来进行治疗。
癌细胞周期相比正常细胞具有明显的差别,可以利用针对细胞周期的药物来进一步进行治疗。
细胞周期阻滞剂(Cell Cycle Blockers)几种针对细胞周期的药物已被应用于临床癌症治疗,它们可分为两类:细胞周期阻滞剂(Cell Cycle Blockers)和细胞周期毒性药物(Cell Cycle Toxins)。
细胞周期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细胞周期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周期检查点成为了研究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基本概念、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原理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基本概念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到下一次分裂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生化过程。
细胞周期分为四个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
其中,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G1、S和G2阶段被称为“前期”,M期被称为“后期”。
细胞周期检查点是指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细胞通过一种生化机制来控制和调节下一阶段的进程。
它们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周期检查点主要包括G1检查点、S检查点以及G2/M检查点。
二、细胞周期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原理细胞周期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原理基于两个前提:一是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生化机制存在很大差别;二是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相比于正常细胞更快,肿瘤细胞往往快速地进入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从而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和扩散。
在肿瘤治疗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细胞周期检查点发现肿瘤细胞存在的某些异常表现,针对这些异常表现,设计相应的药物或治疗方案来治疗肿瘤。
例如,在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时,我们可以利用针对S期检查点的化疗药物,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三、细胞周期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展望:1. 基于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肿瘤诊断治疗: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在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治疗方案中,存在着细胞周期异常。
例如,G1/S和G2/M过渡检查点的缺陷可能会导致一些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这些不同生长和治疗环境中的细胞周期异常,设计针对某一类型或某一阶段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细胞周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细胞周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进步,揭示了许多人类疾病和生命现象的潜在机制,其中包括癌症和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细胞分裂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定的序列化事件依赖于许多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
同时,癌症是肿瘤诱导和细胞增殖的结果,其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周期因素的异常表达和异常调节密切相关。
因此,理解细胞周期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更好的治疗策略和预防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细胞周期的基本过程细胞周期被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G1、S、G2和M期。
在G1期,细胞从分裂产物再生长到一定大小以便进入下一期,同时“检测点”会监测细胞健康状况和DNA损伤。
S期是DNA复制阶段,细胞会合成DNA并准备进入第三个阶段G2。
在G2期,细胞会分裂所需的蛋白质和RNA,并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M期是细胞分裂阶段,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部分。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将其细胞器和DNA等细胞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女儿细胞。
而减数分裂只在生物的特定阶段如生殖中发生。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被许多调控因子和信号调控网络控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家族和它们的反向调节剂。
CDK是一组激酶,在周期阶段特异性表达,并被很多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负向或正向调控,最后导致特定的细胞周期事件发生。
在不同的细胞周期阶段,CDK与不同的Cyclin结合,形成CDK/Cyclin复合物,相互协同进行阶段特异性的细胞不同事件的调控。
此外,在CDK/Cyclin复合物中,还有一些CDK蛋白质激酶抑制剂如P21和P27等,可以调节CDK的活性和进一步调节细胞周期事件。
细胞周期异常和癌症的关系细胞周期异常是许多恶性肿瘤的基础。
当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异常CDK激活或失活、Cyclin蛋白异常、细胞周期负调控分子表达及功能改变等原因都会导致细胞周期异常,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在许多恶性肿瘤中,细胞周期的蛋白表达失调和某些细胞周期缺失、倍增或细胞周期进程异常都与癌症的启动和进展密切相关。
细胞周期的控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周期的控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细胞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它们不断地生长、分裂和死亡,这是生命之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要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活动,包括DNA复制、准备分裂、细胞分裂等,这些活动被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受到多种分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细胞凋亡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等。
由于细胞周期的异常控制会导致多种疾病,如癌症等,因此研究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细胞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G1期、S期、G2期和M期。
其中,G1期、S期和G2期组成了长的间期,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担负着复制DNA的任务,而M期则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属于G1期和G2期的重要事件。
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控制点,即G1/S检查点、G2/M检查点和M期调节点。
G1/S检查点是细胞在G1期进入S 期的关键控制点,它决定了是否进入S期;G2/M检查点是细胞在G2期进入M期的关键控制点,缺乏了这个检查点,则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和基因不稳定;M期调节点控制着染色体最终的分离和细胞成对分离。
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主要由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s)和细胞周期调节激酶(CDKs)协同作用完成。
CDKs主要有CDK1、CDK2、CDK4和CDK6等,它们需要与不同的cyclins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功能。
一般来说,不同的CDK/cyclin复合物对应着不同的细胞周期阶段。
以CDK1/cyclinB为例,这个复合物在M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CDKs和cyclins外,CDK抑制剂和CDK 磷酸酶也在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肿瘤治疗中的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是许多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的几个阶段分化较小,但是G1/S检查点、G2/M检查点和M期调节点的失控却相对明显。
这些调控失控点的出现使得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和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周期检查点与肿瘤治疗本综述由解螺旋学员hello负责整理(2017年12月)细胞周期指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包括分裂期(M期)和分裂间期。
根据DNA合成的情况,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Gap1)、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Gap2)。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核心。
Cyclin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出现及消失,哺乳动物的cyclin包括cyclinA-H。
Cyclin在分子结构上均含有一段保守序列,称为细胞周期蛋白框,介导cyclin与Cdk的结合1。
Cdk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为Cdk1~8,其激酶活性需要在cyclin和磷酸化的双重作用下激活2。
Cdk激酶抑制物(CKI)负性调节Cdk活性,CKI分为CIP/KIP和INK4两大家族。
在细胞周期进程中,Cdk结合特定的cyclin,使相应的蛋白质磷酸化,促进G1期向S期,G2期向M期的转换。
细胞周期检测点(checkpoint)能够监控细胞周期的活动,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及细胞周期正常运行,包括未复制DNA检测点、纺锤体组装检测点、染色体分离检测点和DNA损伤检测点3。
未复制DNA检测点监控DNA复制,决定细胞是否进入M期,保证细胞分裂必须发生于DNA 复制之后。
纺锤体组装检测点监控纺锤体组装,决定细胞是否进入后期,防止纺锤体装配错误的中期细胞进入后期。
染色体分离检测点监控后期末子代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决定细胞是否进入末期及发生胞质分裂,只有染色体分离正常的后期细胞可以通过染色体分离检测点进入末期。
DNA损伤检测点监控DNA损伤的修复,决定细胞周期是否继续进行,负责监测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
DNA损伤后,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checkpoint kinase)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修复受损的DNA,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包括Chk1(checkpoint kinase 1)和Chk2(checkpoint kinase 2)。
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RNA剪接因子SR蛋白、SR特异激酶(SR protein specific kinase, SRPK1),microRNA均参与了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与组织再生、肿瘤发生关系密切。
肿瘤细胞可以分为三类细胞周期行为不同的细胞:增殖型细胞、暂不增殖型细胞和不增殖型细胞,根据肿瘤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时相,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
DNA损伤检测点激酶Chk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尚有争议。
最初,Chk1是抑癌基因,后续研究发现Chk1是癌基因,在三阴乳腺癌、肝细胞癌和宫颈癌中Chk1高表达5-7。
有研究表明降低Chk1的表达水平会促进成瘤,另一方面从促进DNA损伤修复的角度,Chk1对肿瘤生长和存活是必需的8。
其中两个Chk1抑制剂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证实有应用前景,MK-8776和LY2606368。
MK-8776导致DNA双链断裂,细胞发生凋亡性细胞死亡9。
MK-8776与吉西他滨、羟基脲和阿糖胞苷有协同作用,体外可以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乳腺癌细胞凋亡9-11。
基于此,MK-8776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实体瘤的第一个I期临床实验已经启动。
另外一个I期临床实验旨在探讨阿糖胞苷和MK-8776用于复发和难治性白血病的序贯给药。
在肿瘤细胞中,LY2606368可以活化CDC25A,使CDK2活性增加。
活化的CDC25A-CDK2促进S期进程,导致DNA双链断裂,染色体凝集,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2。
在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中,LY2606368可以减慢肿瘤生长。
第一个临床实验证实了LY2606368的抗肿瘤活性,治疗转移性肛门鳞状细胞癌的缓解率达到15%。
以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为靶点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13, 14,对时序性可变剪接的机制研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1. Otto T, Sicinski P. Cell cycle proteins as promising targets in cancer 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7; 17(2): 93-115.2. Hydbring P, Malumbres M, Sicinski P. Non-canonical functions of cell cycle cyclins and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16; 17(5): 280-92.3. Barnum KJ, O'Connell MJ. Cell cycle regulation by checkpoint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Clifton, NJ) 2014; 1170: 29-40.4. Tamura K. Development of cell-cycl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solid tumors.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45(12): 1097-102.5. Xu J, Li Y, Wang F, et al. Suppressed miR-424 expression via upregulation of target gene Chk1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ion of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2013; 32(8): 976-87.6. Verlinden L, Vanden Bempt I, Eelen G, et al. The E2F-regulated gene Chk1 is highly expressed in triple-negative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HER-2 breast carcinomas. Cancer research 2007; 67(14): 6574-81.7. Xie Y, Wei RR, Huang GL, Zhang MY, Yuan YF, Wang HY. Checkpoint kinase 1 isnegatively regulated by miR-497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dical oncology (Northwood, London, England) 2014; 31(3): 844.8. Manic G, Signore M, Sistigu A, et al. CHK1-targeted therapy to deplete DNA replication-stressed, p53-deficient, hyperdiploid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 Gut 2017.9. Guzi TJ, Paruch K, Dwyer MP, et al. Targeting the replication checkpoint using SCH 900776, a potent and functionally selective CHK1 inhibitor identified via high content screening.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2011; 10(4): 591-602.10. Montano R, Chung I, Garner KM, Parry D, Eastman A.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Chk1 inhibitor SCH900776 in combination with DNA-damaging agents and antimetabolites.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2012; 11(2): 427-38.11. Schenk EL, Koh BD, Flatten KS, et al. Effects of selective checkpoint kinase 1 inhibition on cytarabine cytotoxicity in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cells in vitro.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2012; 18(19): 5364-73.12. King C, Diaz HB, McNeely S, et al. LY2606368 Causes Replication Catastrophe and Antitumor Effects through CHK1-Dependent Mechanisms.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2015; 14(9): 2004-13.13. Vijayaraghavan S, Karakas C, Doostan I, et al. CDK4/6 and autophagy inhibitors synergistically induce senescence in Rb positive cytoplasmic cyclin E negative canc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5916.14. Dominguez-Brauer C, Thu KL, Mason JM, Blaser H, Bray MR, Mak TW. Targeting Mitosis in Cancer: Emerging Strategies. Molecular cell 2015; 60(4): 5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