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亚洲地理归纳总结

亚洲地理归纳总结

亚洲地理归纳总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面积达到了44,579,000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位于东半球,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亚洲的地理特点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地质构造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本文将就亚洲地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亚洲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东临太平洋,西濒亚洲大陆,南界印度洋,北靠北冰洋。

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歌里亚半岛和黑海。

而亚洲与非洲的边界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

此外,亚洲还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连。

二、地形地貌亚洲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它包括高山地带、高原地带、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1. 高山地带:亚洲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乌拉尔山脉和阿尔泰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峰。

2. 高原地带:亚洲高原广阔,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3. 盆地:亚洲盆地众多,其中最大的是西伯利亚平原和泰国盆地。

4. 平原:亚洲的平原辽阔广袤,如华北平原、印度恒河平原等。

5. 河流:亚洲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恒河、底格里斯河等。

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6. 湖泊:亚洲有许多著名的湖泊,如咸海、巴库湖、巴尔喀什湖和胡志明湖等。

三、气候条件亚洲的气候条件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1.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这些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

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3. 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北部,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4.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

四、自然资源亚洲地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 概述 •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1. 概述
• 1.1 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由这些要素组
成的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 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称为自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制约或支配地域分 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表层(大洋表面 以下200m深)纬向自 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 温度、风向、降水等 气候地带性引起的大 洋温度、洋流、盐度 和含氧量差异,以致 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 区别,从而引起大洋 表层自然综合体,按 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 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
省性分异
• 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 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 •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
性。
省性分异
• 赤道带: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 • 热带: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东
岸季风气候。 • 亚热带: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亚热
1. 概述
• 1.2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 太阳辐射能 • 地球内能
1. 概述
• 1.3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
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 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称为地带性分异。 •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 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 地带性分异。
洼地带、冲积洪积扇。
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地方气候决定于范围比较小的气候形成因 素,如大片森林、湖泊、中等地形、城市 等,气温和湿度的水平剃度和垂直剃度比 大气候大。

亚洲

亚洲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
三 亚洲的自然环境 1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②地形复杂多样; ③地势起伏大; ④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 主要地形单元 八大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 安纳托利亚高原。
一 亚洲的位臵 二 亚洲的面积与分区 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 2 分区(看地图册)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 最多的发达国家,分析四国情况,完成3—5题。
3.上述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D ) A. 日本的人口平均密度最低 B.美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C. 中国的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D.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南回归线期间 ( C ) A. 日本一直是多雨季节 B. 美国的玉米处于快速生长时期 C. 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 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频繁 5.当伦敦为中午12时 ( D ) A. 美国处于黑夜,另三国都是白天 B. 美国处于白天,另三国都是黑夜 C. 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 四国的日期相同
10、读某地年平均降水量线 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是 霍尔木兹海 峡 海峡,通过该海峡主要 的运 输物资是 石油 。 (2)简要说明图中Q地区年 降水特点和原因。
分析:等值线数值——约1000mm——年降水量大; 等值线较周边密集——空间差异大——山体高差大; 经纬度定位——印度河,喜山——迎风坡,地形雨; 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 【答案】降水量比其它地区多且地区差异较大,降水变率大 Q地主要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影响降水充 沛,而山地地形相对高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分异明显

亚洲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地理知识点总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际陆地,占地面积约为4477.32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亚洲南北长地跨北回归线,东西宽距为Europiean最东、西端的豪瓦大岛到Ural山的距离。

陆地形状呈S形,南北狭,东西长。

从地球的正中路开始,向东北延伸至白令海峡的横线大概是群岛性大洋边缘的海床。

此文将会全面系统地介绍亚洲地理知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

一、地形地貌亚洲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主要分布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高山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阿尔泰山脉;而广大的平原则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和伏尔加河流域等地。

盆地分布在中国西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高原则主要是指中国的高原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新疆高原。

此外,亚洲还有一些著名的山脉,如乌拉尔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祁连山脉等。

二、气候环境亚洲气候多样,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而温带季风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如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而寒带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国家。

三、资源分布亚洲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矿、铁矿、铜矿、锌矿、铝矿、金矿和银矿等。

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国家;而天然气则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如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煤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而铁矿则主要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

此外,亚洲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如稻米、小麦、棉花、茶叶和烟草等。

四、经济发展亚洲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分为东亚经济体、东南亚经济体、南亚经济体、中亚经济体和西亚经济体等。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05′),南至皮艾角(东经103°30′,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0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一、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1.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

其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的主要特征为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这也是亚洲相对于其他各大洲的所具有的独特性。

亚洲位于地球的东半球东北部、亚欧大陆东部的地理位置,是地球上最大陆块——亚欧大陆的主体。

其地势最高、起伏极端、结构特殊的地形,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类型极复杂的气候,长河众多、内流区广大、辐射状的水系,以及植被土壤带与动物界分布空间组合错综复杂,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地理环境结构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兼有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矿藏、水力、森林、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总的来说,亚洲是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区别于其他各大洲。

2.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亚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在整体之中还包括着各个部分。

各个部分之间在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一致性中,还存在着由于某些要素的影响而互相区别、同中有异的差异性。

例如北亚在同一纬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经向差异,东亚在同一经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纬向差异。

地理亚洲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亚洲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亚洲的知识点总结地理特征亚洲大陆由多个地理区域组成,拥有各种不同的地形特征。

东南亚地区的岛屿众多,以印度尼西亚为代表,拥有许多火山岛和珊瑚岛。

东亚地区以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为代表,岛屿众多,多为火山岛屿。

中亚地区则以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代表,这些山脉中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南亚地区以印度次大陆为代表,地形复杂,拥有许多高山和平原。

西亚地区以中东地区为主,拥有大片的沙漠和干旱地带,是世界上的石油富集区。

整个亚洲大陆的地势起伏不平,拥有许多高山和平原。

整个大陆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除了珠穆朗玛峰之外,还有不少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

此外,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乌拉尔山脉等山脉也是亚洲大陆的重要地理标志。

此外,亚洲大陆上还分布着许多大河和湖泊,如长江、黄河、恒河、尼罗河、阿摩河等。

亚洲大陆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湖泊如巴尔喀什湖、赛里木湖等。

气候和环境由于亚洲大陆跨越了大片的纬度和经度,其气候和环境多样性非常丰富。

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年降水量充沛。

西亚地区气候干燥,主要是沙漠气候和荒漠气候。

东亚地区气候变化多样,北方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地区则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中亚地区气候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则是严寒的风暴天气。

南亚地区气候季风明显,冬季干燥,夏季潮湿多雨。

在环境方面,亚洲大陆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

草原和沙漠则主要分布在中亚和西亚地区,是许多独特的动植物的栖息地。

山地地区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泰山脉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植被资源。

湿地和沿海地区则是鱼类和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和渔业生产区。

资源分布亚洲大陆上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1.读亚洲图完成。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a阿拉伯海、b阿拉伯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7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的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归纳总结](1)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联系(2)亚洲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成因:①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伏大,使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②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③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读东亚图完成。

(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为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3)气候: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4)经济:沿海经济发达,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广泛种植,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3.读东南亚图完成。

(1)位置和范围①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的地理条件和特点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的地理条件和特点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的地理条件和特点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

它地域广阔,包括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地区。

要认识亚洲的地理条件和特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亚洲位于北半球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北极圈与北纬0°的约108°E经线为界,南边则以几个海峡(如马六甲海峡和苏门答腊海峡)与东南亚相隔。

它与欧洲和非洲之间由乌拉尔山脉、古老群山、黑海、里海、里阿斯托巴山、雅尔图什山以及高加索山地等形成天然隔离带。

二、地形地貌亚洲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是亚洲的三大高山山脉,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亚洲还拥有大片的平原,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孟加拉国平原等。

高原地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

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最大的高寒平原。

三、气候特点亚洲气候差异明显,呈现出多样的气候类型。

亚洲地域广阔,纬度跨度大,所以气候类型各异。

北亚气候冷寒干燥,常年冰雪覆盖;东南亚气候炎热湿润,热带雨林分布广泛;中亚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严寒;东亚则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此外,亚洲还受到季风、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资源等。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产区,而西伯利亚则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同时,亚洲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农田和森林资源,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然而,亚洲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同时,某些地区还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台风和洪水等。

五、人口和文化亚洲是人口最多的洲,约占全球人口的60%。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亚洲拥有众多的民族和文化群体,包括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05′),南至皮艾角(东经103°30′,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0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一、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
1.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

其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的主要特征为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这也是亚洲相对于其他各大洲的所具有的独特性。

亚洲位于地球的东半球东北部、亚欧大陆东部的地理位置,是地球上最大陆块——亚欧大陆的主体。

其地势最高、起伏极端、结构特殊的地形,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类型极复杂的气候,长河众多、内流区广大、辐射状的水系,以及植被土壤带与动物界分布空间组合错综复杂,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地理环境结构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兼有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矿藏、水力、森林、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总的来说,亚洲是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区别于其他各大洲。

2.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亚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在整体之中还包括着各个部分。

各个部分之间在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一致性中,还存在着由于某些要素的影响而互相区别、同中有异的差异性。

例如北亚在同一纬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经向差异,东亚在同一经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纬向差异。

从整体内部各地区间的相互区别方面来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就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那么,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如何体现出它的差异性呢?这就要对亚洲自然综合体的整体进行区域分异,而地理位置、构造单元、地表结构、气候类型、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就是进行区域分异的重要因素。

亚洲的区域分异(自然区划)首先应反映出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以及两者的综合作用。

这也就是综合性原则。

反映纬向地带性规律方面,主要根据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并联系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进行区域分异。

反映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方面,主要根据构造地形类型并参照发生学原则进行区域分异。

根据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的区域分异规律,亚洲区域分异的特征是:
(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际自然综合体,包括寒、温、热三带。

这就使亚洲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差异,表现为自北而南循序更替的自然带,即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林带、热带雨林带。

这种完备、多样的自然带,在各大洲中是少见的。

(2) 亚洲构造地形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高原汇聚,内陆距海遥远,这些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对纬向自然带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干扰和破坏。

它使纬向自然带仅在亚
洲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表现明显,而在东亚———中亚———西南亚之间,则以非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表现为由内陆荒漠、半荒漠向外经草原、森林草原到外围的森林带,呈非纬向的环状排列。

在高山高原区,具有垂直自然带结构。

(3) 亚洲的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因而具有世界上分布最宽广的北极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和荒漠带。

亚洲的亚热带地区,东西跨度广,非纬向地带性差异明显,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亚热带。

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分布面积小,且散布于岛屿和半岛上,是世界上分布比较分散的赤道雨林带。

(4) 根据亚洲地理环境纬向和非纬向地带性两者兼容、交叉的关系,可将亚洲划分为六个一级自然地理单元,即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和中亚大区。

二、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的总体规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亚洲由于具有广大空间,包括从赤道带到北极带所有的纬度带,这就使亚洲首先具有显明的纬向地带性差异,表现有自北而南循序更替、非常齐全的纬向自然带。

而且亚洲具有世界上分布最宽广的北极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具有世界上分布比较分散的赤道雨林带。

(2)亚洲由于构造地形复杂,中部山地高原汇聚,内陆距海遥远,这些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对纬向自然带的分布,有显著干扰和破坏,使上述纬向自然带仅在北亚—东亚—东南亚的序列之间表现典型,且只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表现为世界性自然带;而东亚—中亚—西南亚之间,则以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占主导,它们的自然带结构与纬向发生很大变型,表现为由内陆荒漠、半荒漠向外经草原、森林草原而到外围的森林带,呈非纬向的环状排列;在高大山脉和高原区更具有垂直自然带结构。

这样,亚洲自然综合体的第一级划分,就首先分出六大自然地理单元,即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中亚和北亚。

这种划分,反映出亚洲地理环境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两者兼容并包、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

(3)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在第一级区划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各大区的内部差异,进一步划分出21个自然地理副区。

每一大区或副区都各有其自然地理的相对一致性,而各大区或副区之间,也都各有其独特性或区际差异性。

如北亚大区的区域分异纬向地带性最为典型,景观的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区域分异是在南北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出东西差异。

中亚大区与同纬度的东亚大区之间的区域分异,非纬向地带性比较明显,景观的东西变化大于南北变化。

从亚洲整体来看,东亚大区本身既是体现全洲性南北纬向地带性差异的一环,也是体现全洲性东西非纬向地带性差异的一环。

至于亚洲大陆东西延展很宽广的亚热带,非纬向地带性(主要是由于海陆影响和地形差异)最为典型,这里是世界上非纬向地带性分异单位最多的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