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与肺换气

合集下载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通过红细胞进行运输。

3.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来氧化糖类,释放能量的过程。

此外,呼吸运动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它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它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5呼吸(动物生理学)

5呼吸(动物生理学)

二、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一)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性质
(一)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和的影响。
2、该反应是氧合,不是氧化。 3、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
发绀不是缺氧的标志 (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
R-NHCOO- + H+
2)碳酸氢盐形式——出现氯转移
3)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二)CO2解离曲线 1、 CO2解离曲线
2、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这一现象称霍尔登效应。
综上所述,O2及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
影响的。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何 而登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
(3)补呼气量 (6)肺总量
2、动态肺容量 (1)用力肺容量(FVC) (2)用力呼气量(FEV)
阻塞性肺疾患者: FEV1、FEV1%降低
限制性肺部疾患者 FEV1降低 FEV1%正常或上升
(二)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 ×呼吸频率 3、无效腔通气
(五)O2和CO2扩散的时程及其特点 1、O2的扩散 2、CO2的扩散
二、组织换气 (一)组织换气过程 (二)影响组织换气过程
1、细胞和毛细血管间的距离 2、组织代谢 3、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在1个大气压、温度37血液中溶解系数: O2——0.024ml/ml;CO2——0.49ml/ml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介绍在人类的呼吸系统中,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肺换气与肺通气是肺的两个重要过程,它们分别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换气和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的过程肺换气是指氧气从外部环境进入肺泡,并将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具体来说,肺换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外部呼吸外部呼吸是指氧气从外部环境进入肺泡,以及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1.1 吸气吸气是指空气经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

在吸气过程中,肺泡内的气压下降,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被吸入肺泡。

1.2 肺泡扩张随着吸气的进行,肺泡会扩张并充满了空气。

肺泡的扩张使得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之间的距离缩短,促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3 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存在着非常薄的血气屏障。

这个血气屏障上富含有血红蛋白,它可以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相反。

2. 內部呼吸内部呼吸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同时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的过程。

2.1 氧气的运输当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后,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这种氧合血红蛋白会被红细胞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供氧给细胞。

2.2 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则相反,它会从细胞中通过血液运送到肺泡。

在血液中,大部分二氧化碳是以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通过红细胞和血浆的转运,最终被运送到肺泡。

3. 呼气呼气是指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呼气过程中,肺泡内的气压升高,使得肺泡中的空气被推出。

4. 肺换气的调节肺换气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肌、化学感受器等。

这些因素会根据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保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的过程肺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肺部的流动。

具体来说,肺通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外部通气外部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从外部环境流向肺泡的过程。

生理学:第五章_呼吸

生理学:第五章_呼吸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它涉及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和运输。

在这个过程中,肺部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实现了人体对外界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调节。

下面将从肺换气和肺通气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个过程。

一、肺换气1. 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在呼吸系统中,空气进入身体后,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氧、二氧化碳等成分。

当空气到达肺部时,它们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并开始进行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分子扩散来完成。

2.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薄膜结构。

而毛细血管壁则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外皮细胞组成。

当空气进入到肺泡时,其中的氧分子会通过肺泡壁进入到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会从毛细血管中进入到肺泡中。

这个过程主要依靠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来完成。

3. 血红蛋白的作用肺换气过程中,血红蛋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结合氧分子,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其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当氧分子不足时,血红蛋白也可以释放出已经结合的氧分子,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

4. 呼吸运动的协调呼吸运动是肺换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提高空气进入和排出的速度。

相反地,在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减少。

二、肺通气1. 肺通气机制肺通气是指空气在呼吸道内流动的过程。

它主要依靠胸腔内外压力差来实现。

当胸腔内压力低于外部压力时,空气会进入肺部;当胸腔内压力高于外部压力时,空气会被排出。

2. 呼吸肌的作用肺通气过程中,呼吸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当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内的体积会增大,从而使胸腔内压力降低。

相反地,当呼吸肌松弛时,胸腔内的体积会减小,从而使胸腔内压力升高。

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在肺通气过程中,还需要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调节。

这主要通过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实现。

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原理

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原理

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原理人体呼吸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氧气进入体内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四个主要步骤组成: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和组织换气。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过程及其原理。

一、外呼吸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子过程。

肺通气是指空气进入肺部的过程,主要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驱动。

当呼吸肌收缩时,胸腔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被吸入肺部;当呼吸肌舒张时,胸腔缩小,肺内压升高,空气从肺部排出。

肺换气则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释放到肺泡。

这一过程依赖于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和气体的溶解性。

二、气体运输气体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氧气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运输至全身组织细胞。

而二氧化碳则以溶解状态和碳酸氢盐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其结合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

当氧分压升高时,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增加;当氧分压降低时,血红蛋白释放氧气。

这种特性使得血红蛋白能够在肺部高效地摄取氧气,并在组织细胞处释放氧气。

三、内呼吸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释放到血液。

这一过程依赖于组织细胞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和气体的溶解性。

内呼吸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组织细胞的代谢率、血液循环速度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内呼吸的速率和效率也会相应调整以适应身体的需要。

四、组织换气组织换气是指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转运蛋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入细胞内,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出细胞外。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和组织换气。

这些过程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肺通气和肺换气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用于实现气体交换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肺通气指的是将外界空气引入肺部,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发生交换,通过肺泡壁向血液中输送氧气,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肺泡内,最终呼出体外。

肺通气的原理主要包括呼吸运动和肺的解剖结构。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空气,然后通过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的过程。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使胸腔扩大,气压下降,空气进入到肺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放松,使胸腔收缩,气压升高,将肺部内的废气排出。

肺通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肺的解剖结构。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

呼吸道是空气进入和呼出的通道,气管连接着呼吸道和支气管,支气管再分为更小的支气管,最后直至末梢,到达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呈现球状,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用于实现气体的交换。

肺换气是在肺泡内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肺泡壁上,气体可以通过薄膜向血液中扩散。

氧气浓度在肺泡腔内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时,氧气就会从肺泡向毛细血管中扩散,然后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与此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就会通过薄膜从毛细血管向肺泡扩散,然后被排出体外。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主要依赖于气体的扩散性质和浓度差异。

氧气的扩散速率受到肺泡壁的厚度和表面积的影响,厚度越小、表面积越大,氧气的扩散速率就越快。

而二氧化碳的扩散速率则主要受到气体分压的影响,当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分压时,二氧化碳就会被快速排出。

总结起来,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依赖于呼吸运动、肺的解剖结构以及气体分压差异。

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和肺部解剖结构使空气进入到肺部,而肺换气利用肺泡壁上的薄膜让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扩散,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之肺通气、肺换气考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之肺通气、肺换气考点总结

在医疗招聘考试中,生理学呼吸系统内容是考查的重点,更是考查的难点,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肺通气、肺换气的知识,关于肺通气、肺换气的重要考点,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肺通气考点总结1.肺通气概念:气体从外界进入到肺,到达肺泡为肺通气。

2.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3.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活动(呼吸运动)。

4.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压力差(肺泡气和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5.吸气时:肺内压<大气压;呼气时:肺内压>大气压。

6.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是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

9.反应一次通气最大能力的是肺活量。

10.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原因是支气管口径。

11.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肺泡通气量。

12.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13.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二、肺换气考点总结1.肺换气是指肺泡里的气体与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换气。

2.肺换气影响因素:呼吸膜厚度、呼吸膜面积、通气与血流比值。

3.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约为0.84。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为:O2的运输、CO2的运输。

5.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上升(PH下降)、温度上升、二磷酸甘油酸增多,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向右下方移位。

6.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氢离子浓度下降(PH上升)、温度下降、二磷酸甘油酸减少,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上升,氧解离曲线向左方移位。

7.浅快呼吸不利于肺换气的原因是由于浅快呼吸使肺泡通气量下降。

8.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分压差。

9.通气与血流比值升高会使肺泡无效腔加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肺通气、肺换气考点,希望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