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操作细则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1.1 预处理1.1.1 表面准备:a) 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b)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 a≤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测结果;c)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1.1.2 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
因此在进行表面清理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
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清洗范围应满足1.1.1c)的要求。
铝、镁、钛合金和奥氏体钢制零件经机械加工的表面,如确有需要,可先进行酸洗或碱洗,然后再进行渗透检测。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和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前不被污染。
1.2 施加渗透剂1.2.1渗透剂施加方法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来选择。
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
具体施加方法如下:a) 喷涂:可用静电喷涂装置、喷罐及低压泵等进行;b) 刷涂:可用刷子、棉纱或布等进行;c) 浇涂:将渗透剂直接浇在工件被检面上;d) 浸涂:把整个工件浸泡在渗透剂中。
1.2.2渗透时间及温度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渗透剂的温度和工件表面温度应该在5℃~50℃的温度范围,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在5℃~1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0min或者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附录B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
1.3 乳化处理1.3.1在进行乳化处理前,对被检工件表面所附着的残余渗透剂应尽可能去除。
使用亲水型乳化剂时,先用水喷法直接排除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再施加乳化剂,待被检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充分乳化,然后再用水清洗。
使用亲油型乳化剂时,乳化剂不能在工件上搅动,乳化结束后,应立即浸入水中或用水喷洗方法停止乳化,再用水喷洗。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1.1本工艺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或工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2本工艺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快干式显像的渗透检测方法。
适用的温度范围为10~50℃。
当工件温度低于10℃或高于50℃,应作对比试验,工艺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3本工艺参照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和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制订。
1对检测人员的要求2.1从事渗透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渗透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渗透检测工作。
2.2渗透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并每年检查一次。
2.3检测报告由具有超声波Ⅱ或Ⅲ级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和签发。
2.4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安全防护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2检测程序3.1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具体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3.2受检部位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开据《无损检测指令单》。
3.3检测人员按指令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按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
3.4现场检测人员按本工艺规程和《探伤工艺卡》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检测。
3.5根据检测结果和指令单,填写相应的回执单。
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
将回执单和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同时对受检部位进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3.6返修后,按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3.7在检测过程中Ⅱ或Ⅲ级人员应在现场,所有的检测工作完成后,由具有渗透Ⅱ或Ⅲ级人员出据《渗透检测报告》,由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
3渗透检测剂4.1使用的渗透检测剂为压力喷罐式,主要包括清洗剂、渗透剂和显像剂。
4.2渗透检测剂应存放在阴暗通风处,防止变质失效。
4.3渗透检测剂在使用前应用铝合金标准试块试验其有效性。
4试块5.1对比试块采用A型铝合金标准试块。
渗透探伤检验操作规程

C&Y INDUSTRY 渗透探伤工艺规程C&Y2012PT1.主题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
1.2本规程依据JB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或制品开口在工件表面缺陷的检测.2. 引用标准JB4730.1-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5-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从事压力容器检测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检测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矫正视力不小于1.0,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3.3渗透材料易燃、有毒,操作者应佩戴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
4.材料和工具按下列条件和工艺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
4.1渗透检测剂4.1.1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组成,表1的渗透检测剂供选用。
4.1.2渗透探伤所用的材料,必须采用同一家厂商提供的、同族组产品,不同族组的产品不能混用。
4.1.3渗透检测剂的鉴定a 生产厂应对每批渗透检测剂的灵敏度和主要性能进行试验,不合格品不能出厂。
进厂的检测剂在低温避光处存放,储存温度15-50℃,并经对比试验合格方可适用。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按JB4730要求进行。
c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4.2对比试块4.2.1铝合金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和确定检测工艺参数,其型式如JB4730 图12-1所示。
也可切成两块使用。
4.2.2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通常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例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使用其他等效方法保存。
4.3其他材料和工具4.3.1抹布:清除多余渗透剂的抹布采用干净的棉布、无毛棉纱或吸水纸等。
4.3.2预清洗或后处理采用的清洗剂除按表1选用外,还可用丙酮。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6年10月1日发布实施1 适用范围1.1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检测。
1.2 本规程采用了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适用温度范围5~50℃。
当检测温度超出此范围时,应对检测方法作出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编制依据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通用要求》NB/T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及现行有效的规程规范等3 定义相关显示:缺陷中渗出的渗透剂所形成的迹痕显示,一般也叫缺陷显示。
非相关显示:与缺陷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显示。
伪显示:由于渗透剂污染及检测环境等引起的渗透剂显示。
评定:对观察到的渗透相关显示进行分析,确定产生这种显示的原因及其分类过程。
4 检测人员4.1从事超声渗透的人员,应按照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持有)相应的PT资格证书;并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执业单位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办理注册手续后,方可合法执业。
4.2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且应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4.3PTⅠ、PTⅡ、PTⅢ级人员应具备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要求的相应能力,并承担相应的工作。
4.3.1 PTⅠ级人员工作内容:⑴正确使用渗透检测设备;⑵按照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进行检测操作;⑶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⑷执行检测环境场所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防火的相关规定。
4.3.2 PTⅡ级人员工作内容:⑴实施或者监督Ⅰ级检测人员的工作;⑵编制(或审核)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⑶评定(或审核)检测结果,编制(或审核)检测报告;⑷对Ⅰ级检测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工作指导;⑸遵守质量体系文件、相关规程规范标准的规定。
渗透检测操作规程

渗透检测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我公司用渗透检测的方法检查产品表面或剖切面的开口性缺陷和质量评级。
2.引用文件JB/T4730.5-20053.一般要求3.1人员渗透检测人员需要具备1级的PT证书,才可以进行操作。
又三坐标室有资质人员进行。
3.2渗透检测剂包括清洗剂、渗透剂和显像剂且必须同族组。
3.3渗透探伤方法:ⅡC-d,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法-非水湿显像。
3.4渗透检测操作3.4.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必须去除表面所有影响渗透和显像效果的污物,包括:铁锈、钢屑、毛刺、氧化皮、焊接熔渣和油污等,这些污物应通过适当的清除方法清除,但要防止由于清理方法不当,造成开口缺陷堵塞(如抛丸和喷砂等),然后用清洗剂将被检表面清洗干净。
3.4.2干燥:自然干燥。
3.4.3施加渗透剂:在产品的表面或剖切面上均匀的喷上一层渗透剂,使之覆盖整个被检表面,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渗透时间不少于10分钟,渗透温度保持在10-50℃范围之内。
3.4.4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但应注意,擦拭时应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冲洗被检表面而造成清洗过度。
3.4.5干燥:自然干燥,时间尽量短。
3.4.6施加显像剂:使用前应充分将喷灌摇动使显像剂均匀,然后在产品的表面均匀的喷上一层显像剂,显像剂不能喷的太厚,也不能在一个部位反复多次喷涂,显像时间不少于7分钟。
在喷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
3.4.7观察: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60分钟内进行观察,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3.4.8复检: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复检时,应将被检面彻底清洗干净,重新进行渗透检测各项操作步骤。
3.5质量评级及验收判定验收标准根据不同产品的客户分别依据:JM-99 REV 6 JAMESBURY铸件的剖切和液体渗透试验T-0078GB REV E 液体渗透检验程序(METSO)QCB-10-041 REV 0 PA型泵壳内表面检查要领4.相关文件5.相关记录JTQ/D07-35。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1.工程概况: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工程量:分类统计需进行渗透检验的工件及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编制依据:列出与渗透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 规范。
3.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 3.1技术准备3.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环境条件是否具 备)3.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采用的渗透液的类型及型号 采用的灵敏度试片采用的渗透方法 采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环境温度及检验参数 执行的标准及验收级别 安全注意事项3.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1.4选择好渗透探伤剂类型及进行灵敏度校验合格序号材质规格数量名称备注3.1.5辅助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完毕 3.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3.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 期内。
探伤报告必需由Ⅱ级或者Ⅱ级以上的渗透探伤人员签发。
3.2.2探伤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没有色盲、色弱。
3.2.3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2.4.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3.2.5. 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
3.2.6. 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住手工作。
3.2.7.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人员1-2名(Ⅱ级);检验辅助工1-2名 3.2.8.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 3.2.8.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 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2.8.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列出参加渗透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3.3.2所需仪器、 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渗透剂、显像剂、温度计等) 3.3材料探伤剂、破布、砂纸及相关材料3.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3.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渗透探伤试块、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1目的该项操作规程,目的在于对压力容器产品的渗透探伤实施有效掌握。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原材料钢材及管材的探伤,并且也适用于加工产品锻件、铸件及焊接件的探伤。
3渗透探伤的操作渗透探伤分为六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以不同的显像方式组合使用。
任何组合总是按下列六个基本步骤进行。
1)清洗渗透探伤前,必需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全部污染制。
ZBJ04005-87规定:预备工作范围应以探伤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毫米。
清除污物的方法有机械方法、化学方法及溶剂去除法等。
2)渗透渗透施加方法应依据零件大小、外形、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在渗透过程中时间的长短与温度范围对探测裂纹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所以在ZB.J04005-87中规定:渗透温度为15~50℃范围内时,渗透时间一般分为5~10分钟;当渗透温度降低为3~15℃时应依据温度适当增加渗透时间。
3)去除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殊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干燥的方法有用洁净布擦干、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吹干、热空气循环烘干装置烘干等方法。
在ZB.J04005-87中规定:被检物表面的干燥温度应掌握在不大于52℃范围内。
5)显像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楚可见的缺陷图象。
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模糊。
GB150-98规定:显像时间为10~30分钟,显像剂厚度为0.05~0.07毫米。
6)检验ZB.J04005-87规定:观看显示的迹痕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分钟内进行,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则可超过上述时间。
为确保检查微小的缺陷,ZB.J04005-87规定:被检零件上的照度至少达到350勒克斯。
渗透检测操作规程

渗透检测操作规程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开口缺陷。
一、渗透检测操作程序1、预处理施加清洗剂工作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对工件进行预清洗,将喷嘴对准工件表面,用食指轻轻压下即可喷涂,切勿倒喷。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2、施加渗透剂将着色渗透液均匀喷涂于受检工件表面。
喷涂时,喷嘴距受检工件表面20~30mm为宜,切勿倒喷。
在整个渗透时间内,着色渗透液必须润湿覆盖全部受检工件表面;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3、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清除掉。
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
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
4、干燥用干净的布擦干被检面或在室温下干燥5-10分钟后再显相。
5、施加显像剂显像剂使用前要摇动使其充分混和均匀,喷施的显像剂应薄而均匀,使用时用力将罐身上下、左右摇匀后,与物体表面保持20~30cm的距离进行喷涂,切勿倒喷,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施加;施加好显像剂后,应进行自然干燥或用温空气吹干。
6、观察及记录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60min内进行。
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满足标准要求光照度下进行;缺陷的显示可采用照相法、录像法和可剥性塑料薄膜法等方式进行记录,同时应用草图标示。
7、后处理检测结束后,需清除工作表面残留的各种对以后使用或对材料有害的残留物。
清除可用刷洗、水洗、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二、渗透检测注意事项及安全指导1、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在使用完毕后,为避免环境污染和安全,其灌不能将其随意丢弃、破碎、粉碎,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国家标准用适当方式处理;2、禁止将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扔进火中,以免发生爆炸事故或发放有毒化学气体;3、禁止在火源或极热条件下实施检测;4、如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灌发生异味、发热、变形;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发生变色或出现其它异常现象时应停止使用;5、请勿向人体及餐具喷射;6、请勿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7、使用现场应避免火中;8、误入眼睛及皮肤用清水冲洗;9、尽可能使用防护手套;10、切勿让小孩玩弄,以免引起意外;11、密闭容器内使用,注意通风;12、置放于环境温度40℃以下保存;13、选择干燥环境存放,以免罐体锈蚀而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检测操作细则
1.总则
2. 1.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3. 1.2.本细则依据JB 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 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JB/T 6062-2007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编制。
2.仪器设备
2.1.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其质量要求应符合JB4730-9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
2.2.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及操作工艺。
2.2.1.铝合金试块;
2.2.2.镀铬试块。
2.3.日光灯或紫外线灯,放大镜等。
3.检测步骤
3.1.渗透探伤流程
3.2.技术要点
3.2.1.选用人工裂纹试块,检查渗透检测剂的可靠性并作为灵敏度试块。
3.2.2.清洗被检查工件表面污物。
将选用的渗透剂均匀喷涂在工件的被检查部位,保持部位的湿润状态。
湿润时间15~30分钟。
3.2.3.清洗多余渗透剂。
3.2.3.1.清洗剂不能垂直喷射被检部位。
3.2.3.2.清洗不能过度。
3.2.
4.对清洗后的被检表面均应喷涂显像剂。
3.2.
4.1.显像剂喷射前要摇动均匀,时间为3~5分钟。
3.2.
4.2.显像剂喷嘴距被检处的距离为350~400mm为宜。
3.2.
4.3.显像剂喷射要求雾状为佳。
3.2.
4.4.显像剂喷射后7分钟观察,最长时间为30分钟。
3.2.
4.
5.当观察出现痕迹时,必须确定痕迹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
必要时应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或进行复验。
3.2.
4.6.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3.2.
4.7.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3.2.5.复验
3.2.5.1.在检测中或检测后,发现下列情况必须重新将试件彻底清洗干净进行检验:
3.2.5.2.探伤结束时用对比试块验证,发现没有显示所应显示的痕迹时。
3.2.5.3.发现灵敏度下降难以确定痕迹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显示时。
3.2.5.
4.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它需要时。
3.2.5.5.经返修后的部位。
3.2.6.后处理:检测结束后,应清除残余显像剂。
4.结果评定
4. 4.1.结果评定按JB4730.5-2005、JB/T6062-2007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和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
4.2.对所探出的缺陷部位必须在工件、原始记录和报告上准确记载。
4.3.应及时通知客户检测结果,必要时签发渗透探伤返修通知单。
5.相关文件
《记录管理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确保检测、检查结果的质量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渗透检测工艺卡》
《渗透检测原始记录》
《渗透检测原始记录(续页)》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续页)》
《签字页》
《焊缝返修通知单》
《焊缝质量检测结果通知单》《检测部位示意图》
《检测报告封面》
《资料交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