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2021版)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4篇)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4篇)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

由于容器内部承受的压力较大,如果容器出现泄漏或缺陷,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对压力容器进行渗透探伤是非常必要的。

渗透探伤是一种利用液体渗透性原理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液体渗透到被测物表面的缺陷中,并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渗透液在缺陷区域形成明显的缺陷脱漏现象,从而实现缺陷的有效检测。

为了确保渗透探伤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了以下渗透探伤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准备:(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渗透探伤设备的使用方法。

2. 设备和材料准备:(1) 渗透探伤设备必须经过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渗透液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且保质期内。

(3) 渗透试剂必须与渗透液配套使用,并按照标准比例进行混合。

3. 检测前准备:(1) 检测前必须对压力容器进行清洁,确保表面没有油污、灰尘等杂质。

(2) 渗透液必须在检测前搅拌均匀,并进行适当的温度调节。

(3) 需要进行渗透探伤的区域必须标记清楚,以便于操作人员定位。

4. 检测操作步骤:(1) 将渗透液均匀涂布在被测物表面,并确保表面完全湿润。

(2) 等待一定的渗透时间,使渗透液充分渗透到缺陷处。

(3) 使用吸收性材料吸取表面过量的渗透液,并确保渗透液在缺陷区域形成明显的脱漏现象。

(4) 检查渗透液的颜色变化和缺陷的位置、形状等,进行缺陷的评估和记录。

(5) 清洗被测物表面,将渗透液和试剂彻底去除。

5. 检测结果处理:(1) 检测结果需要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比对。

(2) 对于检测到的缺陷,需要根据其大小和位置,评估其对设备安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范文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范文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压力容器渗透探伤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以保障设备的运行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压力容器渗透探伤的人员和设备。

三、工作环境和设备准备1. 工作环境准备:(1) 清除掉压力容器表面的污垢,并确保表面干燥。

(2)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 设备准备:(1) 渗透液:选择适合渗透探伤的液体,应具备较好的湿润性和吸附性能。

(2) 温度计:确保渗透液的温度符合要求。

(3) 渗透剂:选择适合渗透探伤的剂型,确保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

(4) 渗透剂涂布器:选择适宜的涂布器,确保涂布均匀,避免漏涂和重复涂布。

四、操作步骤1. 压力容器表面处理:(1) 清除表面污垢:使用清洗剂和刷子清洗压力容器表面,确保表面干净。

(2) 干燥表面:使用干净的布擦拭表面,并确保完全干燥。

2. 渗透液准备:(1) 按照渗透液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将渗透液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渗透液的温度,确保渗透液的温度符合要求。

3. 渗透涂布:(1) 使用涂布器将准备好的渗透液均匀涂布在压力容器表面上,确保涂布均匀。

(2) 在涂布后,确保渗透液处于较长时间的渗透阶段,以确保渗透液充分吸附。

(3) 注意涂布时的涂布速度和涂布厚度,确保涂布效果符合要求。

4. 检查和评估:(1) 在一定的渗透时间后,使用望远镜等设备观察压力容器表面,查看是否有渗透迹象。

(2) 根据渗透迹象的形态和尺寸,评估是否存在缺陷。

(3) 应根据缺陷的大小和严重程度,确定接下来的处理措施。

5. 清洗和评估:(1) 清洗压力容器表面,将渗透剂彻底清除,避免与喷漆等涂层操作冲突。

(2) 根据渗透液的清洗后观察,评估清洗效果。

5. 操作记录和报告:(1) 记录压力容器渗透探伤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渗透液配比、温度和渗透时间等关键参数。

(2) 撰写渗透探伤报告,包括渗透迹象、缺陷评估和处理建议等内容。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流程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流程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流程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渗透检测工艺基本步骤: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温度75℃~95℃时,10~15分钟)2、施加渗透剂(10~50℃下,渗透时间≥10min)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4、干燥(不得大于50℃,干燥时间5~10min)5、施加显像剂(自显像时间10~120min,其他显像时间一般不少于7min)6、观察与评定(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7、后清洗及复验渗透检测的时机选择:1、机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工序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表面处理工艺(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喷丸和研磨)的操作,渗透检测应在这些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需机加工的,对该加工部位再次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应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在役工件的渗透检测应去除表面积炭和油漆层。

但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取决于被检表面的状况(污染程度及粗糙度)。

所有污染物都会阻碍渗透剂进入缺陷,清洗污染物的过程中的残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的灵敏度。

被检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渗透检测效果。

内容:清理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铁锈、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毛刺、油漆及涂层等液体污染物: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及有机组分的其它液体,强酸强碱及包括卤素在内的有化学活性的残留物基本要求:1、任何可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

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

2、表面准备和预清洗范围:检测部位四周25mm。

▲通常情况下,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状态,是可以满足渗透检验要求的。

▲如果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影响渗透探伤效果。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渗透探伤检验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检验操作规程

C&Y INDUSTRY 渗透探伤工艺规程C&Y2012PT1.主题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

1.2本规程依据JB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或制品开口在工件表面缺陷的检测.2. 引用标准JB4730.1-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5-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从事压力容器检测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检测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矫正视力不小于1.0,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3.3渗透材料易燃、有毒,操作者应佩戴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

4.材料和工具按下列条件和工艺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

4.1渗透检测剂4.1.1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组成,表1的渗透检测剂供选用。

4.1.2渗透探伤所用的材料,必须采用同一家厂商提供的、同族组产品,不同族组的产品不能混用。

4.1.3渗透检测剂的鉴定a 生产厂应对每批渗透检测剂的灵敏度和主要性能进行试验,不合格品不能出厂。

进厂的检测剂在低温避光处存放,储存温度15-50℃,并经对比试验合格方可适用。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按JB4730要求进行。

c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4.2对比试块4.2.1铝合金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和确定检测工艺参数,其型式如JB4730 图12-1所示。

也可切成两块使用。

4.2.2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通常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例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使用其他等效方法保存。

4.3其他材料和工具4.3.1抹布:清除多余渗透剂的抹布采用干净的棉布、无毛棉纱或吸水纸等。

4.3.2预清洗或后处理采用的清洗剂除按表1选用外,还可用丙酮。

pt探伤操作规程

pt探伤操作规程

pt探伤操作规程PT(液体渗透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和焊接接头内部的缺陷。

下面是PT探伤操作规程的概述。

一、检测前准备1. 验证设备和试剂:确认PT设备和试剂的有效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准备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将检测区域隔离。

二、检测准备1. 清洁待检测表面:使用溶剂或清洁剂,将待检测表面清洁干净,确保表面无杂质和油污。

2. 遮盖无需检测区域:使用胶带或其他遮盖材料,将无需检测的区域遮盖起来。

三、试剂处理1. 倒入溶剂罐:将合适的溶剂倒入容器中,用于清洗待检测表面。

2. 倒入吸收剂罐:在吸收剂罐中倒入足够的吸收剂,用于吸收试剂。

四、涂覆试剂1. 涂覆试剂:使用喷涂器或刷子,在待检测表面均匀涂覆试剂,确保涂层均匀且覆盖全面。

2. 等待渗透:根据试剂的要求,等待规定的渗透时间,使试剂渗透入缺陷。

3. 清洗试剂:使用溶剂罐中的溶剂,彻底清洗待检测表面上多余的试剂。

五、应用显像剂1. 喷涂显像剂:使用喷涂器,将显像剂均匀喷洒在已清洗干净的表面上。

2. 等待反应时间:根据显像剂的要求,等待规定的反应时间,使显像剂与试剂反应。

3. 清洗显像剂:使用溶剂罐中的溶剂,彻底清洗表面上多余的显像剂。

六、观察和评估1. 观察缺陷:使用裸眼或适当的光源,观察是否有显现出的缺陷,如裂纹、孔洞等。

2. 评估缺陷:根据缺陷的尺寸、形状、深度和位置,评估其对材料安全性和性能的影响。

七、记录和报告1. 记录结果:将检测结果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日期、位置、人员等信息。

2. 编写报告:根据记录的结果,编写检测报告,详细描述检测的缺陷和评估结果。

八、清理和维护1. 清理设备:在检测完成后,清洁设备和试剂罐,并妥善存放。

2.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情况,如更换滤芯、校准设备等。

以上是PT探伤操作规程的概述,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此规程的目的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探测到材料中的缺陷,从而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渗透作业指导书

渗透作业指导书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渗透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保证探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为进一步使渗透检验人员明确在现场进行渗透检验的步骤与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使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检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铸件、焊接件和锻件以及陶瓷、塑料和玻璃等制品(不包括粉末冶金零件或其它多孔材料)的各种表面缺陷,例如裂纹、折叠、气孔、疏松和冷隔等。

3引用标准3.1ASME标准第V卷第6部分(PT)3.2ASME标准第而卷附录8 (PT)3.3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4GJB2367—95《渗透检验方法》3.5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3.6GB9443—88《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3.7GB/T12604.3—90《无损检测名词术语》4检测人员4.1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均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格证书。

4.2渗透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初、中、高级,取得不同等级渗透探伤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相应等级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4.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4.3.2从事渗透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渗透检测操作的步骤基本步骤为:预清洗一施加渗透液一清洗多余的渗透液一施加显像剂一观察及评定显示痕迹。

6渗透检测剂6.1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6.2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低温暗处保存。

各种渗透剂的相应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应保持相应密度不变。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是将1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它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原材料钢材及管材的表面开口缺陷检测,并且也适用于加工产品锻件、铸件及焊接件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2.引用标准JB/T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6902 阀门液体渗透检测GB/T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渗透检测人员3.1渗透检测人员应由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渗透检验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技术资格鉴定证书者担任。

3.2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1533的规定,无色盲。

并每年检查一次。

4.前处理渗透探伤前,必须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使被检零件表面没有妨碍显示的存在。

一般先对表面打磨或作抛光处理或直接采用溶剂清洗,酸洗和碱洗等方法进行清洗。

处理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30 mm。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份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5. 施加渗透剂经预清洗、干燥后,对受检表面均匀喷涂渗透剂,施加方法应根据形状、大小、数量和检测部位来选择。

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

渗透要充分。

渗透时间应不少于渗透剂制造厂推荐的时间一般为10~30min6. 清洗渗透一定时间后,先用不脱毛抹布去除部分渗透剂,再用清洗剂洗去多余的渗透剂,用不脱毛干净抹布擦干,但需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要把缺陷内的渗透剂洗掉.7. 施加显象剂显象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在清洗后的干燥的表面上均匀喷涂一层薄而匀的显象剂,不可在同一地方反复多次施加。

8.检查观察显示的痕迹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 min后用肉眼观察,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过分扩大,也可超过上述时间。

为确保检查细微的缺陷,被检表面上的可见光照度不少于500lx。

9.复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操作方法有错误难以确定痕迹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还有其他需要10.后处理为了防止残留的渗透剂和显像剂对被检工件表面产生腐蚀或影响使用应予以清除。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渗透探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压力容器表面及其材料内部的缺陷和裂纹,确保其安全运行。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渗透探伤操作的人员。

2. 前期准备在进行渗透探伤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并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2.2. 审查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规范,了解其材料和容器结构。

2.3. 确保所有用于渗透探伤的设备和试剂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2.4. 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工作服等。

2.5. 确保操作区域干净,并清除可能影响操作的杂物。

3. 渗透探伤操作步骤3.1. 第一步:清洁表面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需要先将压力容器表面彻底清洁,以去除任何可能影响探测结果的污垢或涂层。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合适的溶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确保表面干净。

3.2. 第二步:施加渗透剂将渗透剂均匀涂覆在压力容器表面上,确保涂层厚度适宜,并避免产生气泡。

待渗透剂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后,使用吸收剂吸去多余的渗透剂。

3.3. 第三步:渗透时间根据渗透剂的要求,将压力容器暴露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

这个时间间隔取决于渗透剂和被检测物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类型。

3.4. 第四步:清洁表面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将渗透剂彻底清洗干净。

需要注意的是,清洗过程不能对压力容器表面造成任何损伤。

3.5. 第五步:施加显像剂将显像剂均匀地喷洒在压力容器表面上,确保显像剂能够充分覆盖所有渗透剂所在区域。

待显像剂在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后,根据需要可使用吸收剂吸取多余的显像剂。

3.6. 第六步:观察和评估使用适当的照明设备和仪器,观察压力容器表面上的显像剂。

对于有缺陷或裂纹的区域,显像剂将显示出明显的反应。

根据反应程度和缺陷形状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3.7. 第七步:结果处理根据观察和评估的结果,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类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2021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94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2021版)
1目的
该项操作规程,目的在于对压力容器产品的渗透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原材料钢材及管材的探伤,并且也适用于加工产品锻件、铸件及焊接件的探伤。

3渗透探伤的操作
渗透探伤分为六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以不同的显像方式组合使用。

任何组合总是按下列六个基本步骤进行。

1)清洗
渗透探伤前,必须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所有污染制。

ZBJ04005-87规定:准备工作范围应以探伤部位四周向
外扩展25毫米。

清除污物的方法有机械方法、化学方法及溶剂去除法等。

2)渗透
渗透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在渗透过程中时间的长短与温度范围对探测裂纹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所以在ZB.J04005-87中规定:渗透温度为15~50℃范围内时,渗透时间一般分为5~10分钟;当渗透温度降低为3~15℃时应根据温度适当增加渗透时间。

3)去除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用干净布擦干、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吹干、热空
气循环烘干装置烘干等方法。

在ZB.J04005-87中规定:被检物表面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不大于52℃范围内。

5)显像
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

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模糊。

GB150-98规定:显像时间为10~30分钟,显像剂厚度为0.05~0.07毫米。

6)检验
ZB.J04005-87规定:观察显示的迹痕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分钟内进行,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则可超过上述时间。

为确保检查细微的缺陷,ZB.J04005-87规定:被检零件上的照度至少达到350勒克斯。

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

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注:铸钢件有铸钢件标准
在GB9443-88标准规定铸钢件渗透探伤方法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铸钢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探伤。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