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翻译

合集下载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这首词《》感情是如此的纵横奔放,为诗人苏轼所写,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赏析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国学经典】 《史记》全译全解!

【国学经典】 《史记》全译全解!

【国学经典】《史记》全译全解!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

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

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

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

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

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

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文言文冯唐传的翻译

文言文冯唐传的翻译

冯唐,字子房,赵国人也。

生而颖悟,好学不倦。

少时,尝游说于诸侯,然不得志,遂隐居于赵。

赵王闻其才,召为上客,累迁至郎中。

唐善属文,尤工草隶。

其所著《显志赋》,文辞华丽,寓意深远,时人传诵。

唐尝游历四方,广交贤士,名声远播。

赵王欲以其才干辅佐国政,遂拜为相国。

唐为相国,政事修明,百姓安堵。

时秦昭王强盛,赵国屡受侵凌。

唐献策于赵王,曰:“秦之强,在于法度严明,兵马精良。

我赵若欲自强,必先严法度,练兵马。

”赵王纳其言,于是国力日盛。

秦赵交兵,唐领兵出战,屡建奇功。

赵王封唐为上将军,赐予兵符。

唐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士卒皆乐为其用。

秦兵屡败,赵国威震中原。

后秦王闻唐之名,欲收为己用。

遣使至赵,以厚礼请唐。

唐笑曰:“吾本赵国人,今虽贵为上将,犹赵国之臣也。

岂能弃赵就秦?”使者归报,秦王大怒,遂发兵伐赵。

唐闻讯,立即部署兵马,严阵以待。

秦兵至,唐率军迎战。

两军对垒,唐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不可挡。

赵兵士气大振,秦兵节节败退。

唐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寨。

秦王见势不妙,遂率残兵败将逃归。

赵王闻唐大胜,喜不胜收,赐予黄金千两,封为赵国公。

唐固辞不受,曰:“臣虽为国家立下微薄之功,然非臣之能,实赖三军将士之英勇。

”赵王益加敬重,遂拜唐为丞相,辅佐国政。

唐在相位,勤政爱民,国家日益强盛。

然唐自恃才高,不修边幅,以致晚年发白齿落,容貌憔悴。

赵王怜其才,特赐予华盖,以示尊崇。

唐虽身处高位,然心系百姓,常思国家安危。

一日,唐在朝堂之上,见赵王沉溺酒色,不思进取,遂上书直言,劝谏赵王。

赵王虽不悦,然深佩唐之忠诚,遂罢酒色,勤于国事。

唐在位二十余年,赵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唐年事已高,遂告老还乡。

赵王闻之,特派使者前往,赐予黄金、美玉,以示敬意。

冯唐,一代贤相,虽身居高位,心系百姓,忠诚为国,实乃赵国之宝。

后世传颂其德,称其为“赵国良相”。

唐虽已逝,然其精神永存,成为后世楷模。

翻译:《冯唐传》冯唐,字子房,赵国人。

自幼聪颖,好学不倦。

冯唐列传文言文及翻译

冯唐列传文言文及翻译

冯唐,字子房,赵国中山人也。

生而颖悟,少好学,尤善文辞。

及长,游历四方,广交贤达,名闻天下。

唐之初,赵武灵王以唐才学出众,召为大夫,赐号“文伯”。

唐在赵,屡献良策,助赵国强盛。

及赵武灵王薨,惠文王立,唐因直言进谏,屡遭诽谤,遂被免职。

唐虽失官,然心怀国事,忧国忧民,不辍读书,笔耕不辍。

秦并天下,赵地属秦。

唐流离失所,遂隐居于中山,教授生徒,传道授业。

中山之地,风俗淳朴,唐以德化民,民皆乐业,安居乐业。

秦二世胡亥篡位,赵人思赵,欲复赵国。

唐闻之,遂起兵响应,自称赵王。

时秦将章邯率大军围中山,唐与章邯战于中山城下,屡败秦军,声威大震。

然唐兵力单薄,终不能持久,中山城破,唐被俘。

秦二世闻唐才德,欲留唐用之。

唐知秦必败,乃拒绝秦二世之邀,曰:“吾虽老,犹欲为国尽忠。

秦虽强,终将自灭。

吾宁为赵国死,不为秦二世臣。

”秦二世怒,命杀唐。

唐临刑,仰天大笑,曰:“吾死无憾,但恨不能亲见赵国复兴耳!”唐死,中山民皆哀之。

赵人闻唐死,悲愤填膺,共立赵王,誓复赵国。

唐虽死,其精神永存于赵国人民之心。

翻译:冯唐,字子房,是赵国中山人。

他生来聪明,少年时好学,尤其擅长文辞。

长大后,他游历四方,广交贤达,名声传遍天下。

冯唐最初,赵武灵王因为他的才学出众,召他为大夫,赐号“文伯”。

冯唐在赵国,多次献上良策,帮助赵国强盛。

等到赵武灵王去世,惠文王即位,冯唐因为直言进谏,多次遭到诽谤,于是被免职。

冯唐虽然失去了官职,但心怀国事,忧国忧民,不停止读书,不停地写作。

秦朝统一天下后,赵地归属于秦国。

冯唐流离失所,于是隐居在中山,教授学生,传授知识。

中山这个地方,风俗淳朴,冯唐用德行教化民众,民众都安居乐业。

秦二世胡亥篡位,赵人思念赵国,想要复兴赵国。

冯唐听到这个消息,于是起兵响应,自称赵王。

当时秦将章邯率领大军围攻中山,冯唐在中山城下与章邯交战,多次打败秦军,声威大震。

然而冯唐兵力薄弱,最终不能持久,中山城被攻破,冯唐被俘。

秦二世听说冯唐的才德,想要留用他。

表达一个人有才的句子

表达一个人有才的句子

表达一个人有才的句子1. 形容一个人有才的诗句1、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出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释义:李白被唐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唐·刘禹锡)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处:别董大二首(唐·高适)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你)?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处: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释义: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5、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出处: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释义: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6、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出处:不见(唐·杜甫)释义: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处:文章(宋·陆游)释义: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处:和董传留别(宋·苏轼)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出处:春日忆李白(唐·杜甫)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10、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出处:饮中八仙歌(唐·杜甫)释义: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拓展资料:有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才能,有才华,有本领。

才华,汉语词汇,拼音:cái huá,释义: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才。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索隐】:韦昭堵音赭,又音如字,地名,属南阳。

【正义】:应劭曰:“哀帝改为顺阳,水东南入蔡。

”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

及苏秦传云'楚北有郇阳’,并谓此也。

”字季。

有兄仲同居。

以訾为骑郎,【集解】:苏林曰:“顾钱若出穀也。

”如淳曰:“汉仪注訾五百万得为常侍郎。

”【索隐】:訾音子移反。

字苑云“赀,积财也”。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正义】:百官表云“谒者,掌宾赞受事,员十七人,秩比六百石”也。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索隐】:案:卑,下也。

欲令且卑下其志,无甚高谈论,但令依时事,无说古远也。

於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

【正义】:求远反。

上问上林尉【索隐】:汉书表上林有八丞十二尉。

百官志尉秩三百石。

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正义】:掌虎圈。

百官表有乡啬夫,此其类也。

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集解】:张晏曰:“才无可恃。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

”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集解】:晋灼曰:“音牒。

”【索隐】:音牒。

汉书作“喋喋”,口多言。

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索隐】:案:谓空具其文而无其实也。

无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5]。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9)全文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9)全文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9)全文朝那,古县名。

②以胡寇为意:因胡寇入侵而忧虑。

意,念,忧虑。

③毂:车轮中间有孔可以插入车轴的圆木,此指车。

④阃:门槛。

此指国门。

⑤委任:交给任务。

委,托,付。

责:要求,督促。

⑥选:选择。

⑦彀骑:持弓弩的骑兵。

彀,张满的弓弩。

⑧百金之士:指战功可赏百金的士兵。

⑨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

⑩东胡:古代我国北方的民族名称。

因其生活在匈奴东部,称为族的名称。

又称澹林之胡、林胡,生活在代郡以北的地抗拒。

⒀几:庶几,差不多。

霸:指建立霸业。

⒁倡:歌舞艺人。

⒂用:任用,信任。

⒃北:败,败逃。

⒄禽:通擒。

⒅私养钱:个人养家的钱。

⒆椎牛:杀牛。

椎,捶击的工具。

⒇舍人:王公贵官的侍从宾客、亲近左右的通称。

(21)家人子:平民百姓的子弟。

(22)尺籍伍符:指军法制度。

尺籍,汉代把杀敌立功的成绩写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作尺籍。

伍符,古代军中为约束部下使各伍相保而订立的符信。

(23)上功莫府:到将帅的营帐报功。

上:献上,报告。

莫:通幕,幕府,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24)以法绳之:用法律制裁他们。

绳:纠正,制裁。

(25)坐上功首虏差六级:犯了多报杀敌六个人的罪。

坐:获罪,犯罪。

首虏:所获敌人的首级。

级:秦制杀敌斩首,获一首赐爵一级,这里是首级意。

(26)罚作:秦汉时犯轻罪者罚做苦工叫罚作。

一说判刑一年叫罚作。

(27)节:使者所持信物。

(28)主:主持,掌管。

车士:车战之士。

七年①,景帝立,以唐为楚相②,免。

武帝立,求贤良③,举冯唐④。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①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

②楚相:楚国的丞相。

楚,•汉初封国,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③求贤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贤良:贤良文学的简称,指品行学问好。

④举:举荐。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①,守法不阿意②;冯公之论将率③,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

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原文】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冉阝①,杀北地都尉卬②。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⑤万三千,百金之士⑥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⑦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⑧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⑨,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⑩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译文】
在这个时候,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冉阝,杀了北地都尉孙卬。

汉文帝把匈奴入侵看成最忧心的事情,于是终于又一次问冯唐说:“你凭什么知道我不能重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时,跪扶着将军的车轮,说‘国门以内的事,我自己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军中所有论功封爵行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面决定,回来后奏报朝廷就行了’。

这可不是虚空的话啊。

我的祖父曾说,李牧担任赵国将军镇守边关,把征收的租税全用来搞赏士卒。

凡赏赐均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

君王交给他重任,要求他完成任务,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派遗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建树功勋的勇士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在那时,赵国几乎称霸中原。

其后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

赵王迁即位后,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

因此兵士溃败逃窜,被秦军擒灭。

现在我私下听说魏尚担任云中太守,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都用来犒赏士卒,还拿出自己的俸绿,五天宰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和门客。

所以匈奴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塞。

匈奴曾经一度入侵,魏尚率领人
马迎击敌人,杀敌很多。

那些士卒都是普通人家子弟,从村野出来当兵,哪里懂得军法军令?他们只知道整天拼死作战,杀敌抓俘虏,到幕府报功。

可是,只要有一言半语不合实际情况,法官便用法律制裁他们。

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可法官执法却非常严格。

我愚笨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处罚太重。

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坐罪的缘由,只是报功状写的杀敌人数比实际情况少了六人,您把他交给法官审判,削夺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

由此说来,您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死!该死!”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节杖去赦免魏尚,让他重新担任云中郡太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京城中尉官所属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