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分析与测试
生态纺织品检验

第十三章生态纺织品测试第一节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纺织品中各种有害物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证据表明: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表现有过敏性、致癌性及造成基因破坏性等。
因此,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绿色生态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原料的获取、纤维制造、纺织印染等后整理加工、最终使用废弃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不产生或最低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无害、有益健康的纺织品。
在国际上,一些行业协会、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企业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
国外主要的纺织品安全性标准有Oko—Tex Standard 100和Eco—Tex Standard等。
Oko—Tex Standard 100是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在1991年底提出的,并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该协会在欧盟国家共有十三个独立研究检验结构(实验室),这些会员单位承接送检申请并承担检测工作。
Eco—Tex Standard是由欧盟执委会于1994年委托丹麦制定的纺织品生态标准,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悬挂Eco lable标志。
O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所谓有害物质是指存在于纺织品或附件中并最大限量,或者在通常或按规定使用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某种影响,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推断,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
Oko-Tex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四类:产品分类I:婴儿用产品。
婴儿用产品是指除了皮革服装之外的所有用于制作婴儿或直至两岁的儿童用品的产品、基本材料和辅料。
产品分类11: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
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是指那些穿着时大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制服、衬衣、内衣等。
产品分类III: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
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

试析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检测技术也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主要对当前生态纺织品的主要检测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提高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对策生产、消费及处理三方面都与生态相符的纺织品,即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强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害,环境污染程度小,满足资源保护的再生需要。
以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角度为出发点,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在穿着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处置时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1、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1.1甲醛甲醛在纺织物中的应用,主要作为反应剂,提高印染助剂在纺织物中的持久性。
但是甲醛会对皮肤、眼睛等产生强烈刺激,并引发呼吸道皮炎、鼻炎、眼结膜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者甚至引发癌症。
1.2ph值在纺织物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化学药剂没有清洗干净的现象,而自来水或水质较差的深井水中含有碳酸氢钠,烘干之后,纺织物中将带有碱性。
由于人类的皮肤表层有酸性物质,为了避免病毒入侵,纺织物中的ph值应该处于中性到弱酸性状态,对人体皮肤较为有益。
一般性纺织品的ph值标准约在4.8-7.5,羊毛织物的ph值标准约4.0-7.5。
1.3重金属纺织物中的重金属主要由于天然纤维可吸收土壤空气中的重金属,或者使用各种助剂、金属铬合染料等。
在一些防霉、抗菌、防臭的纺织物中,应用cu、gr、hg等处理方式,也会带来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可能在纺织物中残留as、cd、cu、co、cr、hg、ni、pd、zn等物质。
一旦人体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则会在肝、肾、大脑或骨骼中存蓄,极大危害人体健康。
1.4含氯有机物载体染色工艺在聚醋纤维纯纺和混纺中常常使用。
通过这种载体染色,利于染料的分散,并在常压沸染环境下,对聚醋纤维进行染色。
有些如二氯甲苯、三氯苯等高效、廉价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并可能对人体致畸或诱发癌症。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态纺织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生态纺织品的特殊性,检测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生态纺织品检测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法。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这给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和要求也不一样,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确定哪些物质是符合标准的。
3. 检测成本高昂。
由于生态纺织品的特殊性,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这导致检测成本较高。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检测实验室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难以承受。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1. 加强国内外标准的协调与统一。
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应该进行对接与统一,以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约束。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制定一些统一的检测准则,为企业提供指导。
2. 加大对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攻克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可以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升检测水平。
3. 建立检测共享平台。
政府可以组织建立一个生态纺织品检测共享平台,鼓励各个企业将自己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共享出来,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检测成本。
可以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检测服务。
4. 加强培训和宣传。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开展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认识,加强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和遵守。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难题。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攻克这些问题,推动生态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生态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而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不仅需要保证其环保安全和质量可靠,也需要针对产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方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产品检测标准制定不规范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还相对较少,而且各国之间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针对此问题,国家对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规范制定,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的实施和不断跟进。
2、检测设备仪器落后相较于其它行业,纺织行业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还相对较落后,因而很难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分析。
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则更需要高精度、高效的设备和仪器辅助检测。
因此,需要加强对纺织行业检测体系的升级,引进和发展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的高新技术设备。
3、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对于检测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并不充足。
而且,对于纺织行业的研发和技术提升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人才几乎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解决对策1、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制定工作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方法的制定,不仅有利于产品质量监管,也有利于提高生态纺织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将各自的制定标准进行交流,共同推进技术和标准的提升。
引进和推广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精度高、速度快、方便实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同时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投入,逐渐推进检测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3、增加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纺织品技术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推动技术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纺织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协调、标准制定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标准规范,积极促进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生态纺织品检验

第十三章生态纺织品测试第一节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纺织品中各种有害物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证据表明: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表现有过敏性、致癌性及造成基因破坏性等。
因此,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绿色生态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原料的获取、纤维制造、纺织印染等后整理加工、最终使用废弃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不产生或最低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无害、有益健康的纺织品。
在国际上,一些行业协会、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企业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
国外主要的纺织品安全性标准有Oko—Tex Standard 100和Eco—Tex Standard等。
Oko—Tex Standard 100是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在1991年底提出的,并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该协会在欧盟国家共有十三个独立研究检验结构(实验室),这些会员单位承接送检申请并承担检测工作。
Eco—Tex Standard是由欧盟执委会于1994年委托丹麦制定的纺织品生态标准,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悬挂Eco lable标志。
O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所谓有害物质是指存在于纺织品或附件中并最大限量,或者在通常或按规定使用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某种影响,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推断,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
Oko-Tex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四类:产品分类I:婴儿用产品。
婴儿用产品是指除了皮革服装之外的所有用于制作婴儿或直至两岁的儿童用品的产品、基本材料和辅料。
产品分类11: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
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是指那些穿着时大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制服、衬衣、内衣等。
产品分类III: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
生态纺织品及其检测技术分析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推进,生态环保 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很多方面,人们开始重视环保理念的运用,尤其是在生活用品上,很多消费者开始使用生态纺织品, 而这在国外很多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生态纺织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纺织市场的进步,也成为当下纺织市场主 流的产品,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因此,着眼于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探究生态纺织品的制作工艺以及检测技术,对其应 用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旨在提升我国生态纺织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水平。
属的存在。③原子荧光探测测定光度计 :它主要检验水溶液 加快我国纺织业的生产效益。
中易挥发的重金属。④ pH 酸碱测试仪器 :主要测试纺织品的 5.5 推动纺织品检测细分行业发展
pH,制造生产适合不同人群,不同用处的适当 pH 的产品。
5.5.1 更新观念,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开展纺织品检测业务
4 我国纺织品检测技术现状
很多纺织业逐步加入了计算机技术,让更多的企业运营加入
检测机构在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和
网络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生产水平。
引进,包括检测技术人才、检测管理人才,以及企业整体的布
5 加强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发展建议
局和氛5.1 加强检测机构的服务意识
部培训,加大员工在检测技术上的学习投入,提高检测设备的
很多检测机构在和企业合作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首 先进性,以国际标准去严格要求每位员工和每项检测结果。当
先是检测技术的不稳定,很多机构没有较为权威的检测技术, 然,国内从事纺织品检测业务的检测结构,也要注意自身科技
采用的仪器也过于陈旧,因此,检测的结果并没有很大的信 的研发,不要总依靠国外的技术和人才引进,要形成自己独有
生态纺织品分析与测试

1、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是生态和环境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所使用 的检测器有多种, 主要有: 热导检测器(T C D)、火焰离子 化检测器(F I D)、火焰光度检测器 ( F P D)、氮磷检测器 (N P D)、电子捕获检测器(E C D)、光离子化检测器(P I D)、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AE D) 、红外光谱检测器( I RD) 和质谱检测器(MS D) 。质谱检测器(MS D) 是一种 质量型、通用型 GC检测器, 其工作原理与质谱(MS ) 仪 相同。
检测项目
生态纺织品标准中的考核项目可以分为五大 类,分别是常规项目: (1)p H值、甲醛、色牢度、异味; (2)重金属; (3)有害染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 (4)环境激素:杀虫剂等; (5)其他有害物质。
我国所取得的进步及不足
我国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长足 进步, GB/T 1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已做出 重大调整,已基本 与 2008 版 Oeko-Tex Standard 100 标准一致,但与 2015 版 Oeko-Tex Standard 100 标准相比,生态纺织品消解样品中总金属(铅、镉)、 邻苯二甲酸酯(DEHP,BBP,DBP)、其它残余化合 物、多环芳烃、阻燃整理剂、表面活性剂等限量方面还存 在较大差异。
响,且符合不污染空气、不污染水资源等条件。
三、在洗涤和保养衣物的过程中对穿着者和周
四、纺织品在废弃处理时不释放有害物质焚化
(1)产品不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或四氯苯酚防腐剂。 (4)产品中不得有霉味、汽油味等。 (5)产品不得使用可分解出有毒芳胺的偶氮染料, 可致癌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的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 值,色牢度和杀虫剂残留量应符合技术标准。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生态纺织品指的是以符合环保标准的原材料为基础,采用环保技术和过程进行生产的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它们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产品质量更高。
在生态纺织品领域,检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就很难确认其是否真的符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在于确定产品的原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正宗的生态纺织品应该使用无污染原材料,如有机棉、天然染料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产品没有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或农药。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应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节能减排、减少废水废气排放等方面要求严格。
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确保生产厂家符合环保要求,并且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还包括产品的功能性和质量问题。
生态纺织品应具有优异的功能性能,如抗菌、防晒、透气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功能性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生态纺织品的原材料来源可追溯,杜绝使用污染原材料。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
加强对生态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产品质量监测。
建立专门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功能性和质量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还可以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生态纺织品的认知和了解,让消费者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测,以确保生态纺织品质量和环保标准的符合。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检测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纺织品的发展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22
23
24
25
26
注意事项
AATCC是在容器中放入50m L去离子水,将 织物悬挂在水面上方,密封容器将其置于49±1℃ 的烘箱中一段时间,取出并冷却至少30min,取 5m L纳氏试剂放入试管中,加入原密闭容器中的 试液,取5m L纳氏试剂和5m L去离子水用作空白 试剂样,将试管放入58±1℃的水浴中保持6min, 测试吸光度。
主要指纤维在种植、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等全 过程中对环境及自身无污染。
➢(2)消费生态性:是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考虑,
主要考核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3)处理生态性: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生产
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产品。 6
国际对生态纺织品的界定
➢一、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对环境不造成有害的影
具塞烧瓶中加入一份试样和100m L水或氯化钾溶液,摇 动使样品完全湿润后置于机械振荡器上振荡2h±5min, 室温下测定p H值;AATCC是在烧杯中以中等速度煮 250m L蒸馏水10分钟,浸入样品,用表面皿盖住,再煮 10分钟,冷却至室温测定p H值;JIS是在烧瓶中煮50m L蒸馏水,煮沸2min后离开热源,直接将试样放入刚离开 热源的热水中,加塞放置30min,将萃取液调至25±2℃ 后测定p H值。
2
生态纺织品含义
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环境无害或
少害的纤维原材料制成并对人体健 康无害的
纺织产品。生态纺织品的含义目前
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3
广
又称全生态纺织品、
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
义
品,是指产品从原料的 制造加工、生产、消费、生Βιβλιοθήκη 回收利用及废弃处理等态
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符 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
38
分子光谱技术
* 在分子光谱法中, 分子结构信息最丰富、应用最广泛
的方法是红外光谱法( I R) 。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 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而进行分析鉴定的。红外光谱分析 技术具有适用样品范围广、提供的结构成分信息丰富、仪 器使用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局 限。 局限之一是对待测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 许多样品若 未经分离, 就很难通过红外光谱找到某些特征基团的归属; 二是对图谱的理论解释和结构的准确推测比较困难, 其更 多的是借助经验对图谱进行解析; 三是难以对结构非常相 近的化合物进行区分。
响,且符合不污染空气、不污染水资源等条件。
➢二、将服装和纺织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
响的有害物质的含量降至最低。
➢三、在洗涤和保养衣物的过程中对穿着者和周
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四、纺织品在废弃处理时不释放有害物质焚化
销毁时不污染空气。 7
中国《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1)产品不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或四氯苯酚防腐剂。 (4)产品中不得有霉味、汽油味等。 (5)产品不得使用可分解出有毒芳胺的偶氮染料, 可致癌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的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 值,色牢度和杀虫剂残留量应符合技术标准。
18
PH小结:
* 由表3-1可以看出,GB修改采用ISO,所以与ISO的
检测方法标准的差异较小,而与AATCC、JIS的检测方法 标准的差异较大。对p H值和甲醛含量按照不同的方法标 准进行实验检测,p H值的检测结果为:AATCC标准最 为严格,其次是JIS标准,GB和ISO的结果基本相同甲醛 含量的检测结果为:AATCC标准最为严格,GB、ISO和 JIS的结果略微有点差异。
32
色谱分析技术
1、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33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是生态和环境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所使用 的检测器有多种, 主要有: 热导检测器(T C D)、火焰离子 化检测器(F I D)、火焰光度检测器 ( F P D)、氮磷检测器 (N P D)、电子捕获检测器(E C D)、光离子化检测器(P I D)、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AE D) 、红外光谱检测器( I RD) 和质谱检测器(MS D) 。质谱检测器(MS D) 是一种 质量型、通用型 GC检测器, 其工作原理与质谱(MS ) 仪 相同。
3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技术
其原理是: 将样品通过适当的火焰技术加热至高温, 使分子的化学键断裂, 产生许多以自由漂浮形式( 原子云) 存在的单个原子。目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品种繁多, 其 中应用性能比较理想的当数采用石墨炉技术的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仪。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分析大多数金 属, 都可以达到极高的灵敏度, 其最佳工作范围为 1 ~ 10 p g ( 皮克, 1 p g=10-12 g ), 对部分元素则更可达 10 f g( 飞克, 1 f g=10-15 g )。 由于原子化效率接近 100%, 极小数量的金属样品( 1 ~ 100 μ L) 就能产生很高的信号。
生态纺织品的测试
组员: 韩斌 胡洋
张海慧
1
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的重要性
* 目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纺织服装产品的生态技术
标准制定工作,但相关技术法规的不完善、标准过低成 为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最大缺陷,严重影响了我 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使我国处于被动地位,所以研 究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生态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对 解决我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 义的。
纺
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 平衡。
织
品
4
又称部分生态纺织品
狭
或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 现有的科技水平下,釆用
义
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 原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
生
害或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
态
的产品。目前主要是依据 相应生态纺织品标准进行
纺
检测。
织
品
5
生态纺织品具有的性质
➢(1)生产生态性:是从生产生态学角度出发,
19
甲醛的测定
* 目前,我国测试纺织品中甲醛含量都要求采用水萃取
法,美国对甲醛含量的要求没有日本严格,这点可以从两 国标准的广度和深度看出,日本较多采用液相萃取法。水 萃取法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原理是将纺织品置于 40℃左右的水溶液中萃取,萃取液中的甲醛与纳氏试剂 中的乙酰丙酮发生反应,再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 412nm处测定吸光度值,再通过参照甲醛标准工作曲线 求得甲醛含量。生态纺织品标准甲醛含量的不同检测方法 标准对比见表3-2。
27
甲醛小结
* 对色牢度按照不同的方法标准进行实验检测发
现:GB和ISO的各项色牢度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GB和JIS的各项色牢度测试结果基本相差不大。
28
色牢度
* 色牢度顾名思义是指纺织品的染色牢度,是纺织品在
特定环境条件下保持颜色的程度,是评价纺织品内在质量 的重要指标之一。色牢度若不达标不仅会对浅色衣物产生 站污,还会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色牢度检测项目种 类繁多,有耐水色牢度、耐阜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 耐日晒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氯化水色牢度、耐光汗 色牢度等。目前,我国对生态纺织品色牢度要求,主要体 现在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及耐唾 液色牢度等方面。
8
检测项目
生态纺织品标准中的考核项目可以分为五大 类,分别是常规项目: (1)p H值、甲醛、色牢度、异味; (2)重金属; (3)有害染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 (4)环境激素:杀虫剂等; (5)其他有害物质。
9
我国所取得的进步及不足
我国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长足
进步, GB/T 1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已做出 重大调整,已基本 与 2008 版 Oeko-Tex Standard 100 标准一致,但与 2015 版 Oeko-Tex Standard 100 标准相比,生态纺织品消解样品中总金属(铅、镉)、 邻苯二甲酸酯(DEHP,BBP,DBP)、其它残余化合 物、多环芳烃、阻燃整理剂、表面活性剂等限量方面还存 在较大差异。
30
重金属含量
* 重金属正常是指相对密度大于的金属,如铜、铅、镉、
铬、萊等,其次如砷、硒等由于化学性质和毒性与重金属 相近,因此也被纳入重金属考核范畴。残留在纺织品上的 重金属一旦被人体吸收,会在骨豁、肝脏、心脑中蓄积。 当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纺 织品中重金属含量检验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和电感稱合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目前以原子吸收法检验最为常用。电 感親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则是目前重金属含量检验中最 为便捷快速方法。
31
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
从新发布的一系列国家生态纺织品检测方法标准看,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近年 来,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些大型精密仪 器分析手段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在这些测试方法标准 中, 所涉及的现代测试技术主要有三类: 色谱技术、原子 光谱技术和分子光谱技术。其中, 色谱分析技术的运用最 为广泛。
39
结论
* 生态纺织品标准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载体,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不仅仅是标准本身,而是贸易双 方在产品标准要求上的差异。当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时, 这些标准就会成为贸易壁垒,因此标准己经成为了重要的 竞争手段。
40
谢谢观看
41
10
PH值的的测定
所谓p H值,就是水萃取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
数。p H值检测是在室温下,用带有玻璃电极的 p H计测定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 H值。生态纺织 品标准p H值的不同检测方法标准对比见表3-1。
11
12
13
14
15
16
17
注意事项
* 需要提出的是,水萃取液的制备中,GB和ISO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