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篇1: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绘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局部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 。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绘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根本原那么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绘得到尽量的简化,可以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间隔。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途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绘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确实切位置。
比方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绘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假如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那么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运动学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涉及的概念有参考系、质点、时刻、时间间隔、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加速度等。
2.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质点:o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o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择参考系。
4.时间与时刻:o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o时间与时刻的联系:可以在时间轴上找到时间和时刻的对应关系。
o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5.位移与路程:o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o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o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6.速度:o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o定义式:v=Δx/Δt,速度的单位是m/s。
o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o性质: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o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加速度:o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o定义式:a=Δv/Δt,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o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o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o性质: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虽然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有联系,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二)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三)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学。
1. 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一个矢量量。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数学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受保守力作用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在系统内不变。
4. 动量、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冲量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累,是矢量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热学。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温度、热量、功和内能等。
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度量,是一种物理量。
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传递方式,是热的能量。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内能是物体分子和原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之和。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广,它指出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所做的功。
即ΔU=Q-W,其中ΔU为内能增量,Q为系统吸收的热量,W为系统所做的功。
3. 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表述指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置和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方法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非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斜抛运动的分解- 抛物线运动的相关公式4. 物体的力学性质- 质量和重力- 惯性与质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5. 弹性力学- 弹力的原理和特点- 弹性势能与弹簧常数- 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标和温度的测量- 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2. 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 导热系数和热传导率3.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不可达到 4. 热能转化和利用- 热机和热效率- 热泵和制冷剂循环- 发电和能源利用问题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模型-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2. 光的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成像公式和物像关系3. 光的色散和衍射- 光的色散现象- 衍射的产生和规律- 衍射光栅和衍射光谱仪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电场的电力线和电场力 2. 电容和电势- 电容和电容器- 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和电势线3.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概念和大小-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定义 - 稳恒直流电路的分析 4. 电磁感应-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五、近代物理1.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理论- 德布罗意波和玻尔理论2. 原子核与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核能的利用和核电站安全问题以上是高三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近代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高考物理知识总结

1 1
遇 + $ 遇 − 遇
= ,即遇 =
2
2
$
第10页(共143页)
必修一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落地相遇
2$
=
$
$ = N
2
$
=
$
$ = O
(即同时落地)
遇 = 总 ,即
最高处相遇
为坐标原点, − 图可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
5.位移时间的测量——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工作电源
约为 8 V 交流电
220 V 交流电
打点方式
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
周期性产生电火花
振针打点时,复写纸与纸带间的
摩擦力;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
纸带与限位孔、墨粉与纸盘之间的
摩擦
(微信关注:【九零物理】获取完
于平均速度方向
-
-
矢量/标量
矢量
矢量
标量
标量
举例
400 米赛跑全
程平均速度几
乎为零
博尔特冲刺速度
汽车的“速度计”、
最高限速、“冲刺
速度”
百公里平均速度
4. 速度-时间图像
以瞬时速度为纵坐标,时刻为横坐标,可得到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简称 − 图)。(注意: − 图
中的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非平均速度)。
' = () =
()
2
(2)求加速度
①两点法:适用于只有两段的纸带(如(' 、') 已知)(微信关注:【九零物理】获取完整版)
(' ')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_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x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v a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必背一、力学基础知识1. 质量和重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独立于位置的惯性有关;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正交力,使力的分量之和等于原有的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定律)。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变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F=ma)。
5.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与反作用力)。
二、匀速直线运动1. 位移与位移矢量: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称为位移,位移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位移的比值为平均速度,趋近于无限小的时间间隔时,得到瞬时速度。
3. 加速度和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称为加速度,正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负加速度表示速度减少。
4. 自由落体运动:没有任何初速度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以匀加速度自由向下运动。
三、运动图象与运动分析1. 位移-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位移,曲线的斜率为速度。
2. 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
3. 加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加速度,曲线表示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4. 初速度、末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若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可以通过公式v=at求解缺失量。
四、斜抛运动1. 斜抛运动的速度分解:将斜抛运动的速度分解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水平速度匀速不变,竖直速度受重力作用加速度a=-g,g为重力加速度。
2. 斜抛运动的轨迹:轨迹为抛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3. 抛体在时间t内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的关系式:由抛体的速度分解和位移公式得出。
五、牛顿力学1. 惯性和惯性系: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系是观察物体运动时所处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