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鳌鼓湿地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精品】台湾垦丁国家公园案例分析(最全版)

野餐
后湾
○
西海岸(后湾- ○
白砂)
龙銮潭
○
关山
○
白砂
○
猫鼻头
○
后壁湖
麻工业历史展示
区
南湾
○
垦丁海滨
○
大尖山
垦丁森林游乐区 ○
社顶自然公园 ○
船帆石
○
砂岛贝壳砂展示
馆
鹅銮鼻公园
○
龙謦公园
风吹砂
佳乐水
○
出火
管理处游客中心
垦丁国家公园适合从事的游憩活动与地点
陆域游憩活动
海域游憩活动
露营 登 山 骑 自 跑步 观 赏 观 赏 乘 车 森 林 观 赏 摄影 参 观 沙 滩 游泳 潜水 海 滨 钓
得到
保护区71处。 地理分布:中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局面, 将近九成的数量集中于东部季风区,其中又以中、亚热带地 区为主,热带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与云南西双版 纳,西部
得到
地区主要集中在蒙新干旱区和青 藏高原区; 得到
保护方式: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3个部分,核 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外围区允许从事科学 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
特别景观区是由特殊的天然沿海珊瑚礁、热带雨林、龙銮潭、冬候鸟栖息地以及大小尖 石山等优美景观组成;
史迹保存区保存着垦丁、鹅銮鼻、龙坑等60多处史前遗迹和史后的许多文化遗地及古迹; 游憩区是为野外娱乐活动和可进行有限度生物资源利用的地区,兴建了适当的娱乐设施
和开展活动的场地。
制定生态旅游推广计划,推行生态旅游策略,以满足公众游憩需要 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为核心景观要素,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公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综合利用效益,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探索将湿地公园打造成文旅综合体。
本案例分析将以某个具体的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项目为例,探讨其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启示。
2. 案例过程2.1 背景介绍本案例所涉及的湿地公园位于某省会城市郊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有效开发利用手段,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了提升该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文旅综合体。
2.2 规划与设计阶段在规划与设计阶段,政府组织了专业的团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首先,团队对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文化遗产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同时,还考虑了周边交通、酒店、商业配套等因素。
最终,团队制定了一个全面而可行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设湿地公园生态中心,并推行科学管理措施。
- 旅游设施建设:修建游客中心、观景台、步道等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
- 文化展示与体验:利用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民俗表演区等。
-娱乐休闲项目:引入水上运动项目、露天剧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2.3 建设与运营阶段根据规划方案,政府进行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
建设过程中,政府与专业公司合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政府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并邀请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投资和运营。
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政府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开展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
运营团队负责景区门票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工作,并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主题推广活动。
关于ASLA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 HITEC TS )成立于1899年,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一个世界性的专业协会,代表全美50个州和全世界42个国家的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共同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三大学科。
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是将人的活动,包括城市、建筑、水利和交通等人类工程,与生命的土地和谐相处。
全美有70多所大学设有景观设计学专业,全世界有120多所大学设有景观设计学专业。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11年度专业奖项ASLA公布了2011年专业奖项的获奖名单。
奖项涵盖了美国以及世界范围的公共空间、住宅设计、校园、公园以及城市规划设计。
由知名设计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567个参赛作品之中,最终选出了37个作品分获:综合设计,住宅设计,分析和规划,沟通交流,设计研究,以及地标设计等奖项。
奖项的评判除了针对设计的质量之外,还考虑到了环境的承受敏感性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
获奖者将于11月2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ASLA年会及博览会上被授予奖项。
中国所获ASLA项目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项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重要设施。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公顷,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论城郊型森林公园案例解析——以《中山市丫髻山森林公园》为例

论城郊型森林公园案例解析——以《中山市丫髻山森林公园》为例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化进行已经进入了扩张阶段。
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随之增加,因此“假日公园”就成为了人们休闲与旅游的需要方向,此时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绿地或者山丘就成为了建设森林公园的资源环境,而公园则是有计划的人工参与建设的休闲场所。
可见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是自然环境人为改造的产物,其突出的功能是绿色生态与旅游休闲。
关键词:丫髻山;古宥水库;“动感森林”;森林探险”一、引言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化进行已经进入了扩张阶段。
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随之增加,因此“假日公园”就成为了人们休闲与旅游的需要方向,此时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绿地或者山丘就成为了建设森林公园的资源环境,而公园则是有计划的人工参与建设的休闲场所。
可见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是自然环境人为改造的产物,其突出的功能是绿色生态与旅游休闲。
二、项目概述丫髻山位于神湾镇东部,站在山顶可眺望珠海斗门将神湾镇全镇景观尽收眼底。
公园内部有一处水库—古宥水库,是一座以供水(防咸潮)为主、防洪为辅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丫髻山还是五桂山游击队的活动地之一。
站在丫髻山最高处向西可俯视镇区全貌,相隔西江可眺望珠海斗门,景观视线极佳。
丫髻山山顶附近,一处有着村民号称的“观音石”比较灵验,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前来求拜的人群。
三、设计理念在2010年由中山市林业局委托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中山市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已确定了公园的发展方向为:以“动感森林”和“探险乐园”为主题,以“森林探险”和“户外运动”为发展定位,利用公园地形特点,重点展开登山、攀岩、溯溪运动、森林野营和丛林探险等形式的旅游活动。
见总图:总平面图四、总体布局丫髻山森林公园将打造成为中山市的一处“动感森林公园”。
在规划中森林公园共分为4片区:1.入口管理区、2.含氧娱乐区、3.登山探险区、4.科普探索区,见下表:1.入口管理区:入口管理区占地6.7公顷,以入口管理建筑为主。
湿地公园案例总结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目录第一部分01.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02. 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03.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04.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05.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06.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07.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08.DDON作品:西安泾河湿地公园景观概念性设计09.香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10.厦门马銮湾湿地分析与评价第二部分11.生态德阳启动-市区湿地绿道慢行规划12.淀山湖慢行交通系统13.西溪湿地慢行交通系统14.成都环城生态区综合交通系统15.泉州建滨海旅游慢行交通系统16.花溪湿地公园慢行系统01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瞰图近年来,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已成雨季无奈风景。
涝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害,并危及生命。
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个雨水公园在哈尔滨群力新区出现了。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键设,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大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
将近有30万人口。
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
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
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
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
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
台湾鳌鼓湿地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台湾鳌鼓湿地森林公园
鳌鼓湿地占地 1600 公顷,是由台湾国立中山大学设计完成的。这个 湿地本是围海造田改造而成,但由于该地区地表下陷和农耕停止,竟再 度回复为海滨沼泽地。这个项目致力于在该区域建立一系列有利于人类 发展的可再生居住策略,并强调湿地是自然系统、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 里的一种播种进程。
谢谢观看!
种植策略Βιβλιοθήκη 盐湿地导致植物生长不好,种类少,微改变地形增大种植面积,进行 引种和补种。
未来情景
项目预期调整
实施策略
总体规划通过一系列公共参与、会议和专家咨询而不断深入。列 出最重要的问题,实施淘汰战略。组建可持续管理框架。总规的推进 和公园的管理由非政府组织、社团、政府和社区等共同组成负责。
公园所在位置
公园所在地的古往今来
该湿地始于围海造田, 1964 年因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建了 C 形防波堤, 对 1000 公顷的海域进行填海造田。填海过后,这片土地曾实施过脱盐处理, 准备兴建甘蔗、稻米种植园等。但随后发生了地面沉降和几次严重的海水 泛滥,土壤开始盐碱化,被迫停止甘蔗生产。2001年,该基地成为造林区。
总结
“在我们所见过的所有优秀的与水有关的方案中,该项目的有趣 之处在于,他们采用的做法是将一条曾经被改造过的海岸线回归到大 自然中 —— 这是一个多么激进而彻底的举动。它的规模令人惊讶,他 们关注的不是湿地景观,而是全球候鸟迁徙所经历的路径。这是一个 非常清晰的展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鳌鼓湿地森林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进程中的标志性区域。这个地 方被改造回一个海滨湿地, 意外的变成了迁徙的候鸟和其他野生动物 的避难所。该项目旨在于为了人类发展,在该地区专注建立一系列水 土保持和可再生居住策略, 强调该地区是自然系统、环境教育、生态 旅游和文化延续的一种进程。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

--------杭州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 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 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 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 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 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 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 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 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东片: 东片:河渚觅渡
东片规划重点是与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块(秋雪庵湿 地文化区)的密切融合。区块内农居点全部外迁,拆 除的建筑用地可利用为果林、菜地及其他绿化。规 划考虑区块内设置零星散落布局的乡村建筑,主要 沿五常港龙舟竞渡一线,满足节庆活动观看龙舟比 赛的要求。 通过局部水塘的串联、沟通,既满足地块内部水上 交通的环线组织,形成开合有序的水上游线,又保 证与西溪湿地公园其他功能区块的交通联系。 河渚觅渡区块在文化内涵上,重点体现农耕文化、 渔耕文化,体现乡村郊区的诗境、画境。
周边环境 西溪湿 地为罕见的 城中次生湿 地,距离杭 州市中心仅 5分钟车程,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区域自古文 人雅士汇聚, 周边仓前高 校园区、浙 江大学主校 区等高校聚 集。 区域所拥有 的人文、环 境、交通、 高尚居住环 境等方面优 势在杭州乃 至全国均首 屈一指。
总体布局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 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 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 典型案例分析

伦敦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有以下两个主要目的: ①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饲养、栖息和繁殖 机会。 ②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 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 识。
从自然属性来讲,湿地公园的灵魂是“水”。水是 流动的,贯穿于整个公园。然而因为各种生物饲养和繁 殖有不同的需要,每个区域中水位高低和涨落频率也各 不相同,因此,每一个水域都需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是技术上最大的难点。 从社会属性上说,这个公园不得不考虑“人”的因素。 人流也是活动着的,散布于整个公园,水般流动。但如 何让这两者之间和谐共存,则是设计中最大的难点。 经过广泛的调查之后,伦敦湿地公园的详细设计图在 1995年通过。为了实现以上这两个目的,湿地公园在设 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量两方面作出了精心的处理。
(5)湿地游憩产品的开发要依据湿地所处的立 地条件和在城市整个游憩体系来规划、设计, 这样既保留了湿地的自然性特点,又能形成差 异化的游憩产品,完善城市游憩体系结构,最 大程度实现湿地的功能价值。
(七)湿地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路线
湿地是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特 殊自然综合体,是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故 对湿地的保护也是一件持久而永恒的事情。以园林建筑 和生态学为手段将是湿地园林发展的最终归宿。同时, 湿地公园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重建和恢复,艺 术的再现自然湿地景观,为民众提供感受、体验和亲近 自然的场所,是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 多种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开发 典型案例分析
论述内容
• • • • • • • • 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园的概念 建立湿地公园的迫切性 湿地公园给人们带来的效益 国内湿地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湿地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湿地公园建设对我们发展湿地公园的启示 湿地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总结
“在我们所见过的所有优秀的与水有关的方案中,该项目的有趣 之处在于,他们采用的做法是将一条曾经被改造过的海岸线回归到大 自然中 —— 这是一个多么激进而彻底的举动。它的规模令人惊讶,他 们关注的不是湿地景观,而是全球候鸟迁徙所经历的路径。这是一个 非常清晰的展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鳌鼓湿地森林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进程中的标志性区域。这个地 方被改造回一个海滨湿地, 意外的变成了迁徙的候鸟和其他野生动物 的避难所。该项目旨在于为了人类发展,在该地区专注建立一系列水 土保持和可再生居住策略, 强调该地区是自然系统、环境教育、生态 旅游和文化延续的一种进程。
台湾鳌鼓湿地森林公园
鳌鼓湿地占地 1600 公顷,是由台湾国立中山大学设计完成的。这个 湿地本是围海造田改造而成,但由于该地区地表下陷和农耕停止,竟再 度回复为海滨沼泽地。这个项目致力于在该区域建立一系列有利于人类 发展的可再生居住策略,并强调湿地是自然系统、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 里的一种播种进程。
项目的问题所在
季节性洪水和干旱
水体污染
造林工程
野生动物保护和旅游业矛盾
鳌鼓湿地森林公园的视野
分析和规划过程
1、确定文化设施 2、识别和保护重要的栖息地。 3、被淹没的房子保留。 4、尊重种植植物和自然植物。 5、解决废水排放问题。 6、利用空闲区域建设生态旅 游区。
区域策划
公园所在地的古往今来
该湿地始于围海造田, 1964 年因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建了 C 形防波堤, 对 1000 公顷的海域进行填海造田。填海过后,这片土地曾实施过脱盐处理, 准备兴建甘蔗、稻米种植园等。但随后发生了地面沉降和几次严重的海水 泛滥,土壤开始盐碱化,被迫停止甘蔗生产。2001年,该基地成为造林区。
种植策略
盐湿地导致植物生长不好,种类少,微改变地形增大种植面积,进行 引种和补种。
未来情景
项目预期调整
实施策略
总体规划通过一系列公共参与、会议和专家咨询而不断深入。列 出最重要的问题,实施淘汰战略。组建可持续管理框架。总规的推进 和公园的管理由非政府组织、社团、政府和社区等共同组成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