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中国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目前各方面宣传以及影视剧所反映的看占题材多在歌颂八路军作战英勇无畏,同时也从侧面在不断的暗示人们国民党军队是如何的无能。

诚然,八路军的机制与骁勇已得到所有中国人的认可,然而今天我想通过我对这段不平凡战争的一些了解来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国民党军队。

在这些人身上依旧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人们去歌颂与学习。

这两支伟大的队伍均曾为我伟大民族之复兴流血牺牲,在这里,我谨以文献给所有的烈士们,愿他们的英魂保佑祖国繁荣昌盛(鉴于本文核心内容,我将以一些能说明我以上观点的例子论证中心主题)。

一.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要明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何种作用,我们必须明确国明党在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居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在我看来,国民党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首都位于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是当时中国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府,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至少从法律上时这样),因此只有过名党政府有能力代表当时的中华民国对日本宣战,进而加入到伟大的反法西斯斗争中。

反观当时的共产党则不具有这样的权利,这也是我党提出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由于这种身份使得国民党成为战争后期盟国援助与合作的主要对象,这些盟友在抗日战争战略反击阶段起到了相当积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由于国民党控制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土地,同时掌握着那时的各个工商业部门,使其有能力发动国土防御战争,而我党当时生存条件艰苦,实际上不能与侵略者进行真正的全面作战。

所以国民党是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必然参与者;其三,由于国民党为准备内战购买各种先进装备同时扩充军备使得国民党有能力从正面战场对敌人发动进攻,从一场战争的角度上看,国民党军从战略上起到了在正面战场延缓敌人进攻步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关键作用,因此国民党是这场战争进程与历史的决定者。

比如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共双方密切合作就成功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迫使日方大本营重新思考中国的战争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均的进攻步伐;又如在江阴阻击战中,年轻的中国海军不得不面对当时世界排名第三,总吨位一百倍于自身的日本海军。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三、抗日战争编号; 07 编写人:张国庆审定人:孙怀东【内容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2南京大屠杀;3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5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解读】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⑴九一八事变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⑵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 3个月内灭亡中国。

2南京大屠杀;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

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立于高山之巅 远看朝日喷薄

立于高山之巅 远看朝日喷薄

立于高山之巅远看朝日喷薄发稿时间:2015-08-21 13:5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青年网内容摘要:1938年 5月,在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进行到第十个月的关键时点,面对“亡国论”、“速胜论”等各种论调的纷扰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分歧,毛泽东在延安公开发表了指导抗日战争实践的重大军事理论——《论持久战》。

这一蕴含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科学论著,以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朝日喷薄欲出的战略远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指南。

用唯物辩证法擘画整个抗日战争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论持久战》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从《论持久战》所起的实践作用看,它最重大价值就在于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实践。

关键词:持久战;抗日战争;毛泽东;战略方针;胜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指导;信息化;人民战争1938年5月,在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进行到第十个月的关键时点,面对“亡国论”、“速胜论”等各种论调的纷扰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分歧,毛泽东在延安公开发表了指导抗日战争实践的重大军事理论——《论持久战》。

这一蕴含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科学论著,以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朝日喷薄欲出的战略远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指南。

用唯物辩证法擘画整个抗日战争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他认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战争双方存在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具体来说,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都强于中国,但它是一个小国,地小、人少、兵少、物少,加上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退步性和野蛮性,必然失道寡助,这是日本必败的主要根据。

中国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但它是一个大国,地广、人多、物多,正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加上战争的正义性,必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抗日战争中国消灭日军数量

抗日战争中国消灭日军数量

抗日战争中国消灭日军数量1945年09月03日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

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张忠义秘密研究报告指出:八年抗战中国并未真正取胜,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他指出:1.中国牵制的日军仅仅是一部分主力。

中国军队从来没有能力歼灭过日军的一个联队。

日军投降时的总数就达到720万。

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占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

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 0万,占76%。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

所以只能说是牵制了部分主力。

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

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

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

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受伤几十次,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

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绝对损失(死亡)。

八年抗战中国战场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 。

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根据史料统计,国共两方面发动的歼灭战和歼敌数可以清楚地统计如下。

国军:“台儿庄大捷”,国民党军部队20万人,日军参战仅2个旅团。

此役日军2个旅团伤亡约1万。

“武汉会战”乃八年抗战最大一次会战。

国民党军投入上百万大军,日军进攻兵力为9个师团,27万人。

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3.5万人。

“昆仑关之战”,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 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死亡1000余人。

18-19 专题2 3 伟大的抗日战争

18-19 专题2 3 伟大的抗日战争

18-19 专题2 3 伟大的抗日战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学习目标]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背景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侵华过程(1)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2)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1937年,日军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先后占领上海和南京。

(4)1938年,日军相继占领徐州、广州、武汉,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3.日军的罪行(1)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后又制造多起类似的惨案。

(2)在中国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对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中国共产党方面(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

(3)1937年9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设在延安。

关于抗日战争的作文1500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关于抗日战争的作文1500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考场作文指导: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议论文解析+8篇标杆文【原题回放】2025年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数十年来,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小说、戏剧、影视、音乐……)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或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请自选作品,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文章,表达你的感悟、思考。

【作文解析】1、审题结果:审出了一个中心——数十年来,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2、论证通道:这些文艺作品为什么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令人震撼:是什么令人震撼。

使人警醒:是什么使人警醒。

启人深思:深思的问题是什么。

【标杆文】1号文拒绝顺流而下易北河水静静流淌……读过《德语课》有几年了?人物的名字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不清,情节也早已风化为不成形的骨架。

只有这句话始终压在我心头,一点点抽离让生命鲜活的空气。

它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够拒绝顺流而下吗?恐怕很多人都提出一个疑问,是什么让素称理性的德国人在二战中成为恶魔?是否是这个民族在灵魂深处出了什么问题?这实在是个太难回答的问题,而我在《德语课》中读出了一个答案。

还是从情节说起吧。

战前的德国,一个灯塔看守者和一个法国画家是老朋友,战争期间,灯塔看守者身上多了一个责任,他被要求监督画家,让他不再作画,同时也没收了画家的作品——对于画家,这事实上是一种监禁。

看守者如此恪尽职守,甚至在战争结束,因为未得到停止的指令,他仍然在监督着画家。

这个恪尽职守的平凡的灯塔看守者,虽未像战场下的军人那样手指染上鲜血,但戕害了画家的自由的他,实际上也是法西斯恶的组成。

他并非有意作恶,对他而言这甚至只是职责所在,但他就是这样成为恶魔。

汹涌的河流让他向下漂流,作为掌舵者的他只是听任着顺流而下——道德?善恶?是责任在这里压倒了一切。

他只是像众生一样听从了权威的判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第六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民族战争的中流砥柱教学目的:主要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弘扬抗日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论述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重点: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2.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3.西安事变4.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5.日军侵华暴行6.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7.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指导方针8.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9.中共七大教学难点:1.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2.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3.中国共产党对蒋政策的转变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特点5.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原则6.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时数:4课时授课方式:教师主讲兼组织学生讨论一、日本侵华与全民族的抗日救亡(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曲折过程。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直到赢得彻底解放。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与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

早在甲午战争以前,日本政府就强调“生命线”和“主权线”,很明显地表示出要把中国东北和朝鲜包括于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内。

1905年9月,日本在辽阳设立“关东总督府”,将南满置于日本的军政管理之下,其《实施军政纲要》订有“施政方针和我国领土相同”,“凡有能力为我国获得利权的良机,应予把握,有益于达成军事目的之事,必须断然施行”的条款。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趁中国政局动荡之机,日本外相内田康哉派遣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会见俄国首相郭可华滋,秘密商谈分割北三省和蒙古。

抗日征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精选资料】

抗日征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精选资料】

抗日征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中国人民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的时候,正是在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屈服,而是坚强地挺直脊梁,奋起反抗,殊死抗战。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坚强精神防线,是获取抗战战胜利的意志保证。

必胜胜信念来自对战争形势和敌敌我实力的科学判断。

抗日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战争。

从1931年日本帝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到1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年之久。

能够在艰难的长期期抗战中坚持到底,得益于于中国共产党对战争形势和和中日双方经济、政治、军军事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行的全面抗战路线,得益于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作战原则,为争取抗战胜利利奠定了思想根基、指明了了方向。

面对错综复杂的战战争环境,针对国内产生的的“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思潮,毛泽东写下了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从从分析抗日战争双方特点入入手,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持久的,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主义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败,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国。

这一科学论断,统一了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人们对抗日战争必必然胜利的信心,为争取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重要要的思想条件。

全国人民坚坚持全面抗战、团结抗战,,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文化等各条战线上与日本侵侵略者展开了不懈抗争。

必胜信念源于坚定不移永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

抗日日战争是一场涉及民族存亡亡的战争。

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这是对一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为为严峻的考验。

抗日战争中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扭转转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战屡败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原因就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在长期期战斗中恢复并坚定了民族族自信,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的流血牺牲,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夏,当德国法西斯覆灭、欧洲战争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心转向东方。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7月28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空军把两枚原子弹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了这两座城市23万居民死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月10日和11日,朱德连续发布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及受降等7道命令,各解放区军民立即展开向日伪军的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及政府,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代表面前,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上将签署了投降书。

至此,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改变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反对外国列强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约一个世纪的反侵略斗争。

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买办地主阶级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面对东方第一号帝国主义强国,不畏强暴,英勇奋战,在很长时间内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使中国不但没有像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波兰和法国那样很快灭亡,反而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一胜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范例和奇迹,它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树立了榜样。

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

在神圣的全民族抗战中,显示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巨大力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爱国行动和壮举。

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战争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经受住了严重的考验。

从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止,人民军队共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本侵略军和伪军170多万,创建了1亿人口的解放区,牵制了日本侵华军总兵力的70%以上,成为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在这个重要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和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这样,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四、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有着重大影响,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最主要战场。

日本陆军的主要力量一直到战争结束都在中国战场作战。

据统计:1937年侵华日军为21个师
团,1938年为32个师团,1939年为34个师团,1940年为39个师团,1941年达到40个师团的兵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仍保持27—29个战斗力最强的师团,兵力在100万以上。

中国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最长,牺牲最大,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特别是日本法西斯实行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夺去了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生命,造成的物资财富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中国人民以惨痛的代价,终于打败了号称“东方第一强国”的日本法西斯,中国军民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

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不仅使日本法西斯无法调集它的陆军主力去阻止美英盟军的反攻和镇压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抗日运动,并为美英盟军和亚洲人民的反攻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迫使日本法西斯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苏联的战争,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结束。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