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前训练题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及答案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对机械工程师的工作至关重要。
在进行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时,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技巧应是首要准备,同样重要的还有解题能力。
因此,我们在此提供几道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下列哪些控制系统是模糊控制系统?A. 摆线刀切削力控制系统B. 滤波器控制系统C. 股票市场交易系统D. 空调控制系统正确答案:A、C、D。
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模糊逻辑为基础,实现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的一种方法。
股票市场交易系统属于复杂非线性系统,可以用模糊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2.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1 / [(s + 1)(s + 3)],求其单位阶跃响应。
正确答案:G(s)的单位阶跃响应为:Y(s) = [1 / (s + 1)] - [1 / (s + 3)],通过部分分式分解得到Y(t) = 1/2 - 1/2e^(-2t)。
因此,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Y(t) = 1/2 - 1/2e^(-2t)。
3. 下列哪个量不是PID控制器中的一个参数?A. 比例系数B. 积分时间C. 微分时间D. 控制信号正确答案:D。
PID控制器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三个部分,分别由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控制。
4. 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1 / (s -1),闭环传递函数为:H(s) = G(s) / (1 + G(s)), 求该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正确答案:该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
5. 已知一个控制系统稳定,其零极点分布情况如下:零点为s= -1, -2;极点为s = -3, -4,判断该系统稳定类型。
正确答案:由于该控制系统的极点均位于左半平面,因此该控制系统稳定。
6. 下列哪种控制模式比例带宽越大,相对带宽越小?A. 位置控制模式B. 速度控制模式C. 加速度控制模式D. 跟踪控制模式正确答案:B。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完整版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库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题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米云打印,打印找随米,送货上门,文件发送至QQ : 1374871235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绪论1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一般可归结为稳定性、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答案:快速性 准确性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通过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答案:信息的传递 加工处理1.什么是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根据反馈的有无,可将控制系统如何分类?答案:(1)反馈是指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将信号全部或一部分返回输入端,使之与输入量进行比较。
如果反馈信号与系统的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如果反馈 信号与系统的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同,则称为正反馈。
(2)根据反馈的有无,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1.何为闭环控制系统?其最主要的优点是什么?答案:闭环控制系统就是反馈控制系统,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影响的系统。
其最主要的优 点是能实现自我调节,不断修正偏差,抗干扰能力强。
1. 简述“自动控制”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答案:(1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 某些物理量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2)所谓“系统”,即具有某一特定功能的整体。
1. 试述一个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案:一个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应该包括反馈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 元件及校正元件等。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单位速度信号、单位抛物线信号分别是( )阶信号。
A. 1、2B.2、3C.1、3D. 3、22.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与()有关。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练习题考试题及其答案

1、简答题1、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简述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2)、非最小相位系统有何特点,与最小相位系统的区别是什么?第二题在复平面【s】右半平面没有极点和零点的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反之,在【s】右半平面有极点和零点的传递函数称为非最小相位传递函数。
具有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反之,具有非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3)、简述系统串联滞后校正网络的校正原理。
此滞后校正环节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因为当频率高于1/T时,增益全部下降20lgb(db),而相位减小不多。
如果把这段频率范围的增益提高到原来的增益直,当然低频段的增益就提高了。
4)、简述系统超前校正网络的校正原理在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有20db/dec段存在,故加大了系统的剪切频率Wc、谐振频率Wr与截止频率Wb,其结果是加大了系统的带宽,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又由于相位超前,还可能加大相位裕度,结果是增加了系统相位稳定性。
5)、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主要有哪些?1:增大系统开环增益或扰动之前系统的前向通道增益2:在系统的前向通道或主反馈通道设置串联积分环节3:采用串级控制抑制内回路扰动。
6)、简要说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中P、I和D的作用(1)比例系数Kp直接决定控制作用的强弱,加大Kp可以减小系统的稳定误差,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Kp过大会使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被控制量震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2)在比例的调节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因为只要存在偏差,它的积分所产生的控制量总是用来消除稳态误差,直到积分的直为零,控制作用才停止(3)微分的控制作用是跟偏差的变化速度有关。
2.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1)当不存在速度反馈)0(=a时,试确定单位阶跃输入动态响应过程的rt,st和%σ。
(1)a=0时,()()42G ss s=+,()2424ss sΦ=++,所以0.5,2nζω== rt=,pt=,%eσ=(2)确定0.7ζ=时的速度反馈常数a值,并确定ttr=)(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e。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前训练题

训练一:选择题1.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 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C )。
A. 2,3 B. 2,1.5 C. 0.4,0.6 D. 2.5,1.52.系统的传递函数(C )。
A.与外界无关B.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C.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D.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3.以下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说确的是(C )。
A.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B.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C.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D.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4.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确的是(C )。
A.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B. 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5.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环节为(C )。
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D )个环节。
A.0B.1C.2D.3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传递函数)7)(2(2)(--+=s s s s s G 则该系统(B )。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无法判断8.关于开环传递函数)(s G K 、闭环传递函数)(s G B 和辅助函数)(1)(s G s F K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B )。
A.三者的零点相同B.)(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零点相同;C.)(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D )(s G B 的零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9.已知开环稳定的系统,其开环频率特性的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闭环系统(B )A.稳定B.不稳定C.临界稳定D.与系统初始状态有关10.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Ks s s s s s G +++++=2322332)(则此系统稳定的K 值围为(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一:选择题1.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 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C )。
A. 2,3 B. 2,1.5 C. 0.4,0.6 D. 2.5,1.52.系统的传递函数(C )。
A.与外界无关B.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C.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D.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3.以下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B.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C.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D.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4.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B. 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5.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环节为(C )。
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D )个环节。
A.0B.1C.2D.3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传递函数)7)(2(2)(--+=s s s s s G 则该系统(B )。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无法判断8.关于开环传递函数)(s G K 、闭环传递函数)(s G B 和辅助函数)(1)(s G s F K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B )。
A.三者的零点相同B.)(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零点相同;C.)(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D )(s G B 的零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9.已知开环稳定的系统,其开环频率特性的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闭环系统(B )A.稳定B.不稳定C.临界稳定D.与系统初始状态有关10.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Ks s s s s s G +++++=2322332)(则此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C )。
A.K<0B.K>0C.2>K>0D. 20>K>011.闭环控制系统中(C )反馈作用A.以输入信号的大小而存在B.不一定存在C.必然存在D.一定不存在12.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信息的传递与交互)B.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加C.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D.反馈是输出以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作用13.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D)A.系统的实际输出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的差C.输入与输出的差D.输入14.以下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B)_A.每个系统只能有一种数学模型B.系统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C.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D.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15.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t w 1.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 )。
A.21.0s B. s 1.0 C. 21s D. s 116.关于叠加原理说法正确的是(C )A.对于作用于系统同一点的几个作用才能用叠加原理求系统的总输出B.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C.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系统D.叠加原理适用于所有系统17.设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 e s τ-+121,则该系统可看成为由(A )串联而成。
A.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B.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C.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D.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18.系统的传递函数(B)A.与外界无关B.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C.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D.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19.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e t w 2.0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 ) A.2.03)(+=s s G B.2.06.0)(+=s s G C.32.0)(+=s s G D.36.0)(+=s s G20.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7)(+s s G ,若容许误差为2%,则其调整时间为(B )A.8B.2C.7D.3.521.已知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4)(2++=s s s G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A ) A.0.25B.0.5C.1D.222.若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n w ,则其有阻尼固有频率d w (C ) A.n w = B. n w > C. n w < D. 与n w 无关25.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C)A.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B.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时间C.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D.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23.以下二阶欠阻尼系统性能指标只与其阻尼比有关的是(D )A.上升时间B.峰值时间C.调整时间D.最大超调量24.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C)A.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B.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25.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s 500(s)G K ++=,则在单位斜坡述如下的稳态误差为(D )A.500B.1/500C.100D.0.0126.以下系统中存在主导极点的是(D)20)10)(s 4)(s s (s 4G(s) D. 1)1)(s 4)(2s s (s 4G(s) C. 1)4)(s s (s 4G(s) .B 4s s 4G(s) ..2222++++=++++=+++=++=A2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瞬态特性B.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稳态特性C.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系统都能揭示系统动态特性D.频率特性没有量纲28.以下关于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C )A.都是系统的数学模型B.都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C.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存在一定的数学变换关系D.与系统的微分方程无关29.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03)(+=s s G ,则其频率特性为(D ) )2.0(04.03)(04.03)(2.03)(2.03)(22jw w jw G w jw G w jw G s jw G -+=+=+=+= 30.已知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系统的型次为(C )A.0型 .B .Ⅰ型 C.Ⅱ型 D.无法确定31.以下系统中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B )0.1s)-s(11G (s) D. 10.01s 1G (s) C.0.01s 11G (s) .B 0.01s -11G (s)A ==+==- 32.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A )A.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系统输入C.系统的干扰D.系统的初始状态33.一个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C )A.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内B.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上半平面内C.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D.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下半平面内34.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02s s 5s 103s 234=++++,则该系统包含正实部特征根的个数为(C )A.0B.1C.2D.335.已知系统的相位裕度为45°,则(C )A.系统稳定B.系统不稳定C.当其幅值裕度大于0分贝时,系统稳定D.当其幅值裕度小于或等于0分贝时,系统稳定36.对于二阶系统,阻尼比越大,则系统(B )A.相对稳定性越小B.相对稳定性越大C.稳态误差越小D.稳态误差越大37.一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则(A )A.相对稳定性越小,稳态误差越小B.相对稳定性越大,稳态误差越大C.相对稳定性越小,稳态误差越大D.相对稳定性越大,稳态误差越小38.所谓校正(又称补偿)是指(B)A.加入PID校正器B.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C.使系统稳定D.使用劳斯判据39..以下校正方案不属于串联校正的是(D)A.增益调整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校正D.顺馈校正40.增大系统开环增益,可以(B)A.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B.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C.降低系统的稳态精度D.加大系统的带宽,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41.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D)A系统的实际输出;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C输入与输出之差D输入42.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D)A机床主喘定系统的控制论问题;B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控制论问C自动控制机床的控制论问题D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控制论问43.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存在(C )、 A 执行环节 B 运算放大环节C 反馈环节D 比例环节44.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C) A 系统的经济性 B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C 系统的稳定性D 系统的响应速度45.以下关于系统数学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 只有线性系统才能用数学模型 B 所有的系统都可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示 C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只能用分析法D 同一系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进行表示46.系统的单位脉冲相应函数为w(t)=0.1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 ) A 21.0sB s1.0 C21sDs147.传递函数2312)(2+++=s s s s G 的零点、极点和比例系数分别是(D )A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1B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2C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1D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248.线性系统的单位斜坡相应为T t o Te T t t x /)(-+-=,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相应为(D ) A Tt e t w /1)(--= B T t Te t w /1)(--=C T t e t w /)(-=D T t e Tt w /1)(-=49.已知典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0.5,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现为(C ) A 等幅振荡 B 发散的振荡 C 收敛的振荡 D 恒值50.要想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为(D ) A n w 不变 增大ξ B ξ不变,减小n w C ξ增大,减小n wD ξ减小,增大n w要想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最大超调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 A n w 不变 增大ξ B ξ不变,减小n w C ξ增大,减小n wD ξ减小,增大n w51.以下系统中不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B ) A ss G 01.011)(-=B s s G 01.011)(+= C 101.01)(-=s s G D)1.01(1)(s s s G -=5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1)(+=s s G ,在输入)30cos(4)(o i t t x -=作用下的稳态输出为(B )BQD A )15cos(4)(o o t t x -= B )75cos(22)(o o t t x -= C )15cos(22)(o o t t x +=D )15cos(4)(o o t t x +=53.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唯一单位圆,则该环节的幅频特性为(B ) A 0.1 B 1 C 10 D 无法确定54.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6416)(2++=s s s G ,则其谐振频率为(C )A 4 B22 C 32 D 不存在55.已知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如图所示,则该系统的型次为(C ) A0型BI 型CII 型D 无法确定56.系统ss G 01.011)(-=的奈奎斯特图为(B )57.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D )个积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