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请同学们自行绘制)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用地球仪、装饰用地球仪、礼品 用地球仪等。
如何使用地球仪
01
02
03
04
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 。
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海洋、陆 地、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现 象,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 环境和地貌特征。
01
02
03
04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 导致极昼和极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如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则相反。
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 变化,如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在冬季则较小。这种变化会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 和地球仪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概述 • 地球仪简介 •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与产生的现象 • 地球的圈层结构
0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射能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吐血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共15张PPT)

五 23.5°N
带
0°
的
划 分
23.5°S
66.5°S
90°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 归 线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S
项目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和五带
地球的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导致各地的光热不同,气候不同,并在地球 表面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形成世界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阅读材料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2.利用图示,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利用图片,对比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 影响。(重、难点)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体,时 刻向四周发送能量。气候现 象的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 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太阳辐射强度
两束相同的光线照在平面上,哪里亮些?
直射
太阳高度 斜射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A
太
B
C
阳
D
E
光
哪里太阳辐射强?哪里温度高?
地球自转与天气
今天中午 真热啊!
是啊,不过早 晨来的时候还
挺凉呢。
为什么会有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地球是不透明的,被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白昼, 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气温的变化
地球公转
点击画面变化与气候
地球公转示意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一:地球形状与气候知识点二:地球运动与气候2.公转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2016.市北、育才)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春节期间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的()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d、a之间青岛市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并运用地图的有关知识绘制了图甲和图乙。
读图完成问题。
3.教学楼位于旗杆的()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4.在图1测得旗杆至教学楼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旗杆至教学楼的实地距离是()A.3米B.30米C.300米D.3000米5.夏至日正午,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最接近图乙中的()A.甲B.乙C.丙D.丁6.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此图是显示的日期为()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7.图中四点按照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1月18日下午,顺利返回着陆。
本次飞行任务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神舟|一号飞船执行飞行任务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致是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9.此期间,青岛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B.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D.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10.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A.一直向北移动B.一直向南移动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家住青岛的小青,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期观察并绘制了青岛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井与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约翰进行交流,根据下图示资料完成11-12题11.四幅图中最有可能是青岛冬至日的是哪一幅A.A图B.B图C.C图D.D图12.小青和约翰对于以下地理现象的描还,不正确的是A.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B.由于地球公转,我们放暑假的时间不同C.由于地轴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太阳始终直射赤道D.春节时,青岛的白昼时间短于澳大利亚的白昼时间13.仅从太阳高度角度考虑,途中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跨东西半球的是___.(2)地球绕日公转时,___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之间移动.(3)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有“极昼”和“极夜”的是___.(4)8月1日建军节,三处阴影区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是___.15.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探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梯级评价(第1课时)(教师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地球形状与气候1.世界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所导致的。
2.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图甲中,当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时,地表的受热面积会越来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就会越来越少。
3.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天最大的太阳高度。
4.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知识回顾】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名师提醒】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气温高低的关系。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获得太阳光热气温低大多高高小少低地球运动与气候1.地球自转与气候:(1)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2)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昼夜更替: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不停地更替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每天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2.地球公转与气候:·画图在甲图中地轴上方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乙图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填图将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2)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
(4)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3.地球上的五带:(1)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2)名称、范围、现象。
【图示导学】昼夜长短与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质疑判断】1.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垂直,太阳直射点会一直照射到赤道上。
(√)2.低纬度地区全部位于热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E)、西经(W)。
180°经线是一条重合的经线。
4.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时间)。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五带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形成世界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阅读材料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2.利用图示,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利用图片,对比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
今天中午 真热啊! 是啊,不过早 晨来的时候还 挺凉呢。
为什么会有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地球是不透明的,被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白昼,
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一天之中天气有什么变化?
气温的变化
地球公转
点击画面暂停或者再次播放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
直射点的变化与气候
地球公转示意
探究学习 赤道 北半球昼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 3 月___ 春分:__ 夜等长; 6 月___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 北回归线,北半球 夏至:__ 短 长 夜___; 昼___ 赤道 北半球昼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 9 月___ 秋分:__ 夜等长; 12月___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冬至:__ _________,北半球 短 夜__ 长。 昼___
66.5°N
90°N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赤 热 归 带 线 道
五 带 0° 的 划 23.5°S 分 66.5°S
23.5°N
南
回 归 南温带
线
南 极 圈 南寒带 90°S
项 方 周
目 向 期
自
转
公
转
自西向东 一天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和五带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地球的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导致各地的光热不同,气候不同,并在地球 表面形成四季和“五带”。
影响。(重、难点)
各种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体,时 刻向四周发送能量。气候现 象的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 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太阳辐射强度
两束相同的光线照在平面上,哪里亮些?
太阳高度
直 射 斜 射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A
B C D E
哪里太阳辐射强?哪里温度高?
太
阳
光
地球自转与天气
1.气候四季分明 2.气候终年寒冷
A.热带 B.北温带和南 温带 C.北寒带和南 寒带
a.有极昼、极夜 现象 b.有阳光直射 现象 c.既无直射又无 极昼极夜现象正价值的东西,可以
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