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卷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课后练习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C )A.曹魏B.东晋 C.西晋 D.前秦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C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
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选项是( )A B C D(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同步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A. 统治阶级的腐朽B. 社会经济的繁荣C. 制糖技术的发达 D. 丝织技术的高超3.和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A. 商鞅变法B. 秦统一六国C. 张骞出使西域 D. 北魏孝文帝改革4.历史上中华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各自的特点,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能够体现南北朝时民族融合趋势的是()①胡人汉食、汉人胡食②鲜卑人中出现了汉人姓氏③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相交往④汉人与鲜卑人通婚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5.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B. 李悝变法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6.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A. 独尊儒术B. 实行汉化C. 开发江南 D. 科举取士7.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内迁” 不包括下更哪个少数民族()A. 匈奴B. 鲜卑 C. 羯 D. 藏族8.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B. 鲜卑C. 羌族 D. 羯族9.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汉族B. 氐族C. 匈奴 D. 鲜卑10.(2019·成都)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棱穆步六孤陆A. 管仲改革B. 商鞅变法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11.在其改革措施中,明确提出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 前秦王苻坚B. 羯族人石勒C. 北魏孝文帝 D. 匈奴人刘渊12.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维度一、夯实基础1.(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司马炎建立西晋C.前秦统一黄河流域D.匈奴人灭掉西晋2.(2022·山东青岛·期末)西晋时期,有一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最严重的中央皇室内乱,更让中国从那之后的时代进入了五胡十六国。
这场动乱是()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3.(2022·山东临沂·二模)历史图表独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时间事件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263年曹魏灭蜀汉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A.国家分裂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更加深入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专制集权不断加强4.(2022·河北廊坊·七年级期末)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被调至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
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极力铺张浪费,想办法与石崇比富。
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据此判断,西晋王朝统治阶层的特征是()A.横行暴政B.穷兵黩武C.骄奢淫逸D.德才兼备5.(2022·全国·七年级)解释是历史的生命血液,没有解释就没有历史。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时期的墓砖壁西“犁耕图”,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展现了该地区当时农业生产的场景B.体现了当时游牧民族生活情况C.是我国开始出现牛耕的历史证明D.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6.(2022·四川广安·二模)中国古代史上经历了三次大一统局面,下列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中,未开辟这一局面的是()A.B.C. D.7.(2022·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将煮熟的鹿肉切块,蘸着调料浓汁吃,原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的吃法。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气候温暖湿润B.社会安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3.如图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民族融合B.丰富了发展了中华文明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4.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A.匈奴、鲜卑、羯、氐、羌B.蒙古、鲜卑、羯、氐、羌C.匈奴、靺鞨、羯、氐、羌D.南诏、鲜卑、羯、氐、羌5.南朝时,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A.长安B.开封C.建康D.洛阳6.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7.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AB.BC.CD.D8.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③使用筒车灌溉农田④出现了城市的繁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以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经济景象出现在()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魏问答题1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以开发,请回答: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材料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达标】1.右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氏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标志着西晋结束分裂,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 B.西晋建立 C.西晋灭吴 D.曹丕建魏3.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4.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
右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D.皇帝暴病而亡5.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6.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少数民族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7.福建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B.三国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揭、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揭、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9.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成汉B.西秦C.北燕D.后赵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南方人口增多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 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 张骞通西域的结果C. 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3.“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 手工业发展情况B. 商业发展情况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 农业发展情况4.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造成这次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B.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C.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比较稳定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5.《九州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
”这反映了当时()A. 政治清明,生活稳定B.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C. 江南开发,重心南移D. 锐意改革,民族交融6.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 匈奴、鲜卑、羯、氐、羌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7.学习历史线索和脉络很重要,下图的空白圆圈处应该填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名称( )A. 东汉B. 东周C. 西晋D. 前秦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9.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据上表可知()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2022年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带来的积极后果有〔〕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②民族大融合③经济重心南移④促进文化的大开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开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以下选项中,对这一现象出现有推动作用的是〔〕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开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③④9.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以下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拟安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二、读图说史题:11. 我国古代民族间的交往和东西方之间的交流都对国家经济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图一:汉代丝绸之路图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1〕根据图一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2〕据图二指出我国古代何时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这一时期北方民族的南迁对江南地区〔西汉到南朝〕的开发创造了什么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根据图一、图二中两种经济现象,你认为促进当代经济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三、材料解析题;12.读图学史。
〔1〕写出图中A、B、C处内迁少数民族的名称;〔2〕西晋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13.请认真观察如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答复以下问题:〔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南迁移民在什么时候形成南迁浪潮?〔3〕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4〕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1.以下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2021·成都〕唐朝,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奉献。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一、选择题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2.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3.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A.西汉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4.西晋后期,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A.江南的开发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北方战乱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6.下列选项中,不是西晋后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原因的是:( )A、东汉末期起,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比较安定B、北方人民躲避战乱C、匈奴等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D、北方人民志愿到南方参加南方的开发7.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 D.明清8.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三十多年,类似秦朝短命而亡。
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9.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秦朝末年 B.西晋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10.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鲜卑 B.匈奴 C.羌 D.蒙古11.下列政权中,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A、曹魏B、前秦C、东晋D、西晋1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13.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14.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 B.魏晋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15.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我国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鲜卑族B.前秦—氐族C.北魏—匈奴族D.西汉—羯族二、填空题1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三、列举题17.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两例)四、判断正误题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A.羌族 B.匈奴 C.氐族 D.羯族
【答案】C
2.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答案】B
3.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政权的统治者是()
A.刘渊 B.刘裕 C.王敦 D.苻坚
【答案】D
4.下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氏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答案】C
5.标志着西晋结束分裂,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建立
C.西晋灭吴
D.曹丕建魏
【答案】C
6.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
【答案】B
7.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少数民族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8. 北方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压迫斗争
【答案】A
9.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答案】(1)秦始皇。
目的:抵御匈奴。
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
(任写两个即可)
11. 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1)西晋的历史非常短暂,请回答下列关于西晋的问题。
①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于哪一年统一全国?
②西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这与哪一朝代相似?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各迁到什么地方?
(3)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什么?
【答案】(1)①280年。
②秦朝。
(2)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