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黄州之于苏东坡_1000字
2023最新-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8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8篇】我与他初相识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再相遇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篇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初次读赏,便觉得格外感人,这是他梦见了早逝的亡妻而写下的。
十年忌辰,正是个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绪心怀的情绪潜流,忽如闸门打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
原来那个曾写下“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的人也会有如此的柔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已经忘记是在哪儿看到这句诗,但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是啊,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的过客,所以人不应该为过往而伤怀,应豁达处世,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明明他有满腹的惆怅,却又以无可奈何,在孤身一人的境地,或许只有自己不厌其烦的告诫自己,才不能被惆怅和寂寞所包围。
中秋之夜,原本是何等的美丽,可在这花好月圆之时,他却只能一人独自坐在清冷的月光下。
看着凄美的明月,他感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既然连月亮都会有圆满缺憾,人的欢喜悲哀,自古皆然,亦不是如此。
最后他在忧伤中寄情于明月,倾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几许清风拂过,美丽的月光与点点星光依旧,就这样在点缀着淡淡凄凉的环境中,全诗画上了句号。
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他用理想勾勒出一个豪迈的形象,他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流淌过。
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乐观依旧,即使经历的失败再多,他只是淡定从容地一笑置之。
他的短暂一生可谓是曲折多难,他本人却也未曾消极过。
即使世俗再浑浊不堪,也玷污不了他的白衣胜雪;即使官场再乌烟瘴气,也掩去不了他的光芒万丈;即使死神再无情,也带不走他的情深似海。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优秀8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优秀8篇】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我眼中的苏轼优秀作文(8篇)

作文写什么,这取决于你都有什么写作的素材可以用。
而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最恼火的就是没有素材。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小素材。
以下是愛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眼中的苏轼优秀作文。
希望您能喜欢。
我眼中的苏轼优秀作文第一篇:我眼中的苏轼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生孤鹤南飞。
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强悍却如此贫瘠的时代,一个能够玩弄太多文人雅士于股掌之间的时代。
他却敢于以瘦瘠的身躯去撞击黑暗社会,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我眼中的苏轼是豪放的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他站在以前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虽一生坎坷,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却英姿勃发,豪情满怀。
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云壮志。
我眼中的苏轼是多情的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我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语”里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
一个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眼中的苏轼是放达的苏轼。
他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应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唯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我眼中的苏轼是爱民的苏轼。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他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他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精选5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00字高三精选5篇我眼中的苏轼作文900字高三篇一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在那被狂暴的海风卷起千层雪、波澜壮阔的赤壁陡岩上。
是谁?在为那周瑜也为自己而鸣不平?在那被黑暗笼罩的、冰冷寺庙蒲团上。
是谁?接着那一豆烛光,借笔墨向他人将自己的无奈渲染?在那夜深人静、空际孤独的林深处。
是谁?迷迷糊糊却不肯入睡,想着当朝世外的繁华似锦?夜不寐,前尘恍惚如隔世,悄然谢幕。
情难绝,泪眸问花花不语,独对空闺,花残无人叹。
孤枕邀落寞之怨,彼岸是谁频频呼唤,令我难眠。
沧桑的岁月,魂无处归,离人泪,不忘黯然。
炊烟升腾,撩起难言的心事。
痴情如此,无情亦如此,谁怜他?桥上的花再一次开了。
而我,终于遇见了你—--苏轼。
只看见,青青的竹枝,绿绿的芒鞋,以及被雨淋湿的衣裳。
你的笑容从容洒脱,幽然超俗,你的眼神,更是令人心动,秋风碧水泛清波。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常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也归他所有。
真想问你一句:“难道你不埋怨世俗吗?难道你甘心被贬吗?”久久不言,如一夜春风带来满地伤寒,轻颤指尖。
夜漫长,愁肠心间,眼帘低垂,雨中潮湿了伤痕。
点点忧伤,乱了心绪,过眼烟云,尘埃飞扬,呓语断续,不堪回首,相思淡淡亦浓浓,眉梢情字陷沉思。
十指相扣,愁绪同落花。
我早已猜到他的答案,他早已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罢了。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见他在灯火阑珊处。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倩影迷离,皓月当空,朝朝暮暮,一笔一字总关爱恨情愁。
祭暗香,葬笑颜,掬泪花,漫遐思,听雨声声,篇篇哀字。
梦如蝶舞之艳美,奢华的帷幕,寂寥寥,倦叶悲哀,潇潇冷月。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我眼中的苏东坡作文篇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大家对他应该也很了解吧!苏轼说得上是一位大诗人啦!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啦,都是他的作品。
可是,你知道吗?苏轼也是一个大吃货呢!有一次,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因为俸禄很少,他以为只能吃土了。
但到了黄州以后,他发现黄州的猪肉很便宜,可是,当地人不会做,做出来的猪肉很腥,所以他就买了猪肉自己回家做,还教当地百姓做,为此还写了一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还有一次,苏轼被贬到海南,那里的海鲜美味极了。
苏轼一看高兴坏了,还特地给家中写了一封信,说:无令朝中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
意思是:千万不要让朝中的大人们知道这件事,我怕他们争着来这里,把好吃的分走。
这就是苏东坡,可爱又才华横溢的苏东坡!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篇二苏轼这个人,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株瑞木,中国的精气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来多少文人墨客,谁堪伯仲间?东坡风华正茂,策马高歌,豪气冲天,把酒问天,一樽还酹江月,畅怀恣肆,对酒当歌,休将白发唱黄鸡,曾无数次被他的诗文所倾倒,我却不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走近那个谪居诗文中的东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
微风吹过两岸,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五岁苦读,老父苏询严厉教导,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惊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毫无保留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华的京师,金銮殿上无止无休的政党之争,无奈又做出几个让苏轼“牺牲”的无名的跳梁小丑,一桩莫名的“乌台诗案”,使他远谪黄州,与其说牺牲,倒不如说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个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给了汴京城里那群争执不休的“忠良”。
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金銮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没有官僚们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灵而来,悄带着孤独与感伤,却将自己完全涉入了一个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摆脱词的莺莺燕燕,硬是将猎犬,天狼、大江往里搁,“豪放派”轰然诞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将竹子一笔通顶,痛快地放荡自己的心魄,“文人画”肃然而立,他发明简易菜肴,借此在穷困的时候充饥,于是“东坡羹”沿传至今。
最新我眼中的苏轼(作文)(20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20篇)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第1篇: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我盯着墙上那段字,喃喃道,夹一口东坡肉,放入嘴中,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我陶醉地吧唧着嘴,忍不住又把筷子伸向了那盘令人垂涎的东坡肉。
东坡先生真是个全才!我不禁赞叹道,不仅仅精通诗词,竟连这美味的东坡肘子也有研究,那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听姥爷说,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上被贬,有的为此一蹶不振,有的却看破社会的世态炎凉,辞官隐退。
苏轼呢?也未幸免于其中,纵然不幸,却也从容地应对,乐观的生活。
在我眼中,苏轼不一样于人,是敢于应对风雨,勇于理解挑战的勇者,人生再多不顺,也笑看一切,坦然以待。
我忍不住再次赞叹到那不一样流合污的定力,的定力让世人震惊,再艰难的坎坷也因的豪放而变成不值一提。
也曾绝望,多少个月夜,独自黯然神伤,但却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穿越古今,激励着那些痛苦的人们,让们从绝望中走出来,获得幸福。
也因着悲凉看破了世间的无常,有着对世界独特的见解。
诚然,失去了很多,贬谪数次,官位有名无实却也造福一方百姓,的诗脍炙人口,流传于世,耐人寻味。
所以是成功的,是伟大的。
人生纵然有艰难险阻,可是只要你有像苏子一样旷达的胸襟,超脱世俗的淡然,就会看到―期望就在前方。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第2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
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
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
我眼中的苏轼10篇_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
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
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
39岁被贬密州。
42岁被贬徐州。
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但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我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
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悲哀寂寞之人。
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
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能够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
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必须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
描写苏轼在困境被贬黄州的作文素材

描写苏轼在困境被贬黄州的作文素材《记苏轼在黄州》话说那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才子,名叫苏轼。
这苏轼啊,那可是才华横溢,名震天下。
可这人啊,太有才了也未必是件好事,这不,就因为一些事儿,他被贬到黄州去了。
这黄州啊,可不是什么繁华之地,那简直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嘛。
苏轼刚到这儿的时候,那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想着自己咋就这么倒霉,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官员变成了这穷乡僻壤的小老百姓。
不过苏轼是谁呀?那可是豁达乐观的大文豪!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态,决定好好在黄州过日子。
他没事就去黄州的大街小巷逛逛,跟那些平民百姓打交道。
嘿,你还别说,这老百姓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可热情了,可好玩儿了。
苏轼跟他们一聊啊,什么烦恼都没了。
苏轼还在黄州自己种地呢!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一个大才子,挽着裤腿,扛着锄头,在地里挥汗如雨。
有时候他累得直不起腰来,就干脆坐在地上,看着自己种的那些菜呀,还挺有成就感的。
他还自嘲说自己是个“东坡居士”,哈哈,这名字可太接地气了。
在黄州,苏轼也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写文章。
不过他现在写的文章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少了些华丽的词藻,多了些对生活的感悟。
他把在黄州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了文章里,什么种地呀,游山玩水呀,跟老百姓聊天呀,写得那叫一个生动有趣。
要说这黄州虽然苦了点,但是也给了苏轼很多创作灵感。
他在这儿写下了好多千古名篇,像《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这些文章可都是传颂千古的瑰宝啊。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苏轼没有被贬到黄州,那他还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也许不会吧,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有更深的感悟。
苏轼在黄州的这段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是他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用自己的乐观和豁达,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让我们知道,生活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笑着面对,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学苏轼,遇到困难不抱怨,不放弃,而是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苏轼一样,在困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黄州之于苏东坡_1000字
今学《赤壁赋》,早已被苏轼的豁达所折服;静阅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才恍然明白千古传颂的诗词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多的辛酸往事;近日偶然读到苏轼的“高考作文”:《教战守策》,才骤然理会黄州之于苏东坡的意义。
《教战守策》开篇即点明时弊:“夫当今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文章没有拐弯抹角,没有虚情假意,更没有讨好皇帝。
全文寥寥千余字,没有花拳绣腿,没有夸夸其谈,有的是对大宋国策的怀疑,对当朝军队的讥讽,对国家安危的热切关注,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与建议。
这篇散文,写出了苏轼不凡的才情,写出了苏轼缜密的思维,更写出了这位年轻人正视时弊、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气魄。
从苏轼的“高考作文”中,我认识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苏轼,展现出了苏轼“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满腔豪情。
这,似乎构成了早期的苏轼,他的文章所放射出的光彩让皱纹的人不禁黯然失色,也最终为自己招致了许多嫉妒的目光。
朝廷的明争暗斗给苏东坡招致了无尽的折磨,他先是被捕入狱,后又被贬黄州。
而黄州,也终将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苏东坡突围》中提到过苏轼的弟弟苏辙的一句评价:“子瞻何罪?独以名太高。
”而在我看来这句话恰是到了好处。
在朝廷各官的勾心斗角中,“乌台诗案”倒成了必然。
到了黄州的苏东坡,受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折磨——“乌台诗案”的阴影还未消散,虽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可一家人怎么过?生活渐渐磨掉他心里尖锐的棱角。
他开始反省自己,一改往日锋芒毕露的性格,作品中也多了些许淡定和随缘自适。
在我看来,《赤壁赋》中客与苏东坡的对话可视为苏东坡当时的两种心态,昔日光环不在,且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不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仰天长叹,“托遗响于悲风”。
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性格里的豁达开朗、超脱放旷在这时便彰显了自己的光辉,“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他的思考,“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他笑对人生,享受自然的心境。
小时候,看苏东坡的“唯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只从诗中读到愁怨,不知道他当时正因言获罪,被贬黄州,哪知“慎静以处忧患”的中年人的心。
孔子云:诗可以怨。
只不过,苏轼的怨,情动于中,但心志不乱。
“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进退维谷之时,依然能安之若素,做到“小雅怨诽而不乱”,这就是苏东坡的气
度和理智。
若没有“乌台诗案”,没有黄州,也许就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就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不朽诗篇;苏东坡的胸怀与心境便不会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曾经迫害他的势利小人颜面无光,相形见绌。
现实是残酷的,黄州给曾经豪情万丈的苏东坡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但在我眼里,也是一份机遇。
黄州给了苏东坡一个留名青史的舞台,让他得以改变心境,诞生出一个崭新的苏东坡,为中华名族的历史长河谱写一曲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