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
光合细菌培养基操作说明

一、用途:本品用于培养光合细菌(PSB)
二、性状:枯黄色糊状、粉状或块状物体,带醋味,无毒。
三、含量:净重300+5克,可培养出50千克成品菌液(浓度为每毫升30亿个活菌体以上)。
四、主要成份:碳、氢、氧、氮、磷、钾。
五、执行标准:Q/321081BJA001-2009
六、用法:取本品一袋溶于50千克清洁的淡水或海水中,加入10千克以上PSB菌种(优质成品菌),制成培养液;将培养基放于阳光下,保持温度30℃左右,约10天即可达到成品菌浓度,成为成品菌,可将此再作菌种,继续培养扩大。
培养容器应为白色或透明容器。
七、保存:本品宜存放于阴凉避光处,不能存放于高温和强光照射的环境中。
八、保存期:包装完好并且符合第七项要求时,本品可长期保存。
光合细菌培养及使用方法

光合细菌培养及使用方法光合细菌,是20世纪70年代始用于水产养殖业而近年热用起来的,适用于绿色健康养殖的一大类有益微生物菌群,其绿色功能体现在作用广、效果显著、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特征,适用于鱼、虾、蟹、观赏鱼等各种水产动物。
现将其功用及特点介绍如下。
一、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功用光合细菌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
光合细菌属红螺菌目,分属于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杆菌科、绿色丝状菌科,共4科23属80余种。
应用较多的为紫色非硫菌。
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功能:固氮、脱氮、固碳、硫化物氧化等,与水体中的氮、磷、硫循环密切相关,在水体的自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不同方面看,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具有以下六大功效。
1.水质净化剂。
随着养殖水体日趋严重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已严重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如饲料转化率低、病害多、产量低等等。
光合细菌在水底层缺氧的情况下,能将有害物质吸收,成就自体生长进而形成优势种群并释放出大量的抑菌酵素,可使其他的病原菌生长受阻,从而起到了水质净化剂的作用。
大连水产学院的养虾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光合细菌提高单产23.1%。
2.饲料添加剂。
将光合细菌的菌液以3%~5%的量添加到饲料中,可降低饲料系数、增强水产动物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其生长,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
试验表明,添加菌液优于添加干燥的菌体。
3.鱼虾苗种培育的保护神。
光合细菌应用于鱼虾蟹贝的育苗中,可促进幼体生长、变态,提高成活率。
光合细菌可通过净化水质来改善幼体的发育环境,也可直接被幼体作为适口饵料而增加营养源。
4.营养丰富的饵料。
光合细菌菌群可直接被鱼虾滤食,更是浮游动物的好饵料,而浮游动物则是虾、第1月 下半月刊蟹、鱼类苗种及鳙鱼等成鱼的直接食料。
5.预防鱼病。
(1)光合细菌通过对有害物质的作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
(2)通过降解鱼药及污水的有害物质,改善鱼类的生长环境,增强鱼体体质。
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方法

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方法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的细菌。
为了研究光合细菌的生长和代谢,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种特定的培养基来提供光合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
本文将介绍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方法。
一、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方主要根据光合细菌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而设计。
典型的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包括以下成分:1. 碳源:光合细菌通常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能量合成。
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
2. 氮源:氮是细菌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
光合细菌培养基中的氮源可以是氨基酸、氨态氮、硝酸盐等。
3.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矿物质包括钠、钾、钙等,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等。
4. 维生素:维生素是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能够促进细菌生长和代谢。
常用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群、维生素C等。
5. pH调节剂:光合细菌对pH敏感,因此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适量的pH调节剂,如磷酸盐缓冲液。
二、光合细菌培养方法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主要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1. 液体培养法:首先,将光合细菌培养基配制好,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然后,取一定量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瓶中,接种适量的光合细菌菌液。
接种后,将培养瓶放入恒温摇床或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摇床摇动条件下培养。
培养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观察培养液的浑浊度和菌液的光学密度来判断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
2. 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光合细菌。
首先,将光合细菌培养基配制好,加入适量的琼脂(1.5-2%),搅拌均匀。
然后,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接种光合细菌菌液后,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光合细菌在琼脂上生长形成的菌落。
在培养光合细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无菌操作: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1、配制光合细菌菌液:(1)配制比例:光合细菌培养基、清水、菌种的配制比例为:0.5:80:20。
示例1:0.5公斤(500克)培养基+ 80升水+ 20升菌种(接种),配成100升的光合细菌菌液。
示例2(少量培养):0.05公斤(50克)培养基+ 8升水+ 2升菌种(接种),配成10升的光合细菌菌液。
(2)配制方法:下面以配制100升光合细菌菌液为例来说明配制方法:①溶化培养基:取培养基0.5公斤(500克),用少量水溶化(可以用50℃左右的热水,溶化培养基的速度会快些),搅拌均匀,然后倒入一个容量在100升以上的容器中;②配制培养液:往容器中加水到80升,80升培养液配制完成;③接种:再加入20升菌种,并搅匀,100升菌液配制完成;④装瓶(袋):将配制好的菌液装入干净的透明容器(瓶、壶、塑料袋等),容器中留5%的空气在里面,密封待用。
菌液配制说明及注意事项:a. 以上各成分的数量是以配制100升菌液为例来说明配制方法的,如配制其他数量的光合细菌菌液,各成分数量按比例增减即可;b. 培养用水源的选择:一般含杂菌较低的清洁淡水、海水或加粗食盐的淡水都可以,如井水、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和纯净水等,甚至干净的池塘水也行。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地下水(如井水)含杂菌低,是最理想的培养水源;清洁的地表水也可使用,如河水、池塘水等;含氯量较高的自来水应敞口放置两天或调PH值至偏碱后使用;蒸馏水及纯净水固然很好,但成本太高,可用于提纯菌种;c. 培养用容器的选择:必须为透明容器并清洗干净,透明的容器可让光合细菌最大限度的吸收到充分的光线,少量培养如饮料瓶、食用油壶等,规模培养如透明塑料桶、透明塑料袋等。
d. 菌种的接种量:一般接种量为20-50%,即培养液与菌种的比例为4:1(4升培养液加1升菌种)到1:1(1升培养液加1升菌种),接种量最低不能低于20%。
接种量越高,光合细菌菌种越容易形成优势菌群而抑制其他杂菌生长,培养速度快,且培养成熟的浓度更高。
实验一 光合细菌的培育

精选版课件ppt
9
2.生长素贮液培方:
生物素
1mg
烟酸(尼克酸) 0.1mg
对氨基苯甲酸 10mg
维生素B1
100mg
蒸馏水
1000ml。
酵母膏和生长素贮液二者有一即可
(即:有了酵母膏就不必加生长素)。
精选版课件ppt
10
(二)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
培养光和细菌,首先要有菌种,菌种可以从别的 单位获得。如果别的单位没有适合的菌种,就要 从自然生态环境中分离。分离菌种的工作要求虽 然比较高,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按照要求操 作,就能分离出需要的菌种。
(5)电动离心机:用于液体菌种浓缩和采收。
精选版课件ppt
5
(6)空压机:用于微气方式培养。
(7)电风扇和排气风扇:用于培养时控温、调稳。
(8) 分析天平:用于试验产品烘干后的称重及分析称 样等。
(9)此外,应还有分液漏斗、载波片、盖玻片、酒 精灯及电光源(碘钨灯、白炽灯泡等)设施及其支 架、控温设备和充气设备。
25
2)培养基的配制 3)灭菌和消毒 (3)接种 培养基配好后(培养基需冷却的要冷却到适宜的温
度,应立即进行接种。开始时由于菌种数量少, 先在试管中培养,然后再逐渐往大培养容器接种。 随着菌种数量增加,可以加大接种量,掌握在 20%~50%,即菌种母液量和新配培养液量之比 为1:4(20%)~1:1(50%),尤其是微气培养,接种量 不应低于1:4(20%)。 (4)培养管理
一旦富集培养成功,就可以分离培养。淡水生长 的紫色非硫细菌生长速度较快,在一周左右移植 比较合适,而海水生长的紫色非硫细菌生长速度 较慢,培养三周以上才能移植。
菌种的分离一般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分离法是 使待分离的菌种以单个细胞在平板培养基上分散 开,形成一个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实用接地气版(附配方)

光合细菌培养操作教程(附最新升级配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汇集各地自配菌自制肥鱼友,总结交流经验,提高技术,以理论为依据,注重实践、接地气的数据和案例,欢迎加入实战调水肥水养殖群3再三强调、第一次扩种培养,请尽量遵守操作流程,室内灯泡光照,40瓦钨丝灯(老灯泡)、现在的温度,万万不可太阳直接暴晒,特别是2到20公斤的透明瓶培养,一定要搭遮阳网,而且网子和培养物之间至少1米的空隙、室内灯泡扩种成功以后,转入阳光培养,目前看来我试过的最理想的方案就是,搭建40公分深简易池子,如果是水泥池更好,如果是直接的砖头码的池子,铺油布,然后用透明的尼龙筒膜。
然后注水把尼龙筒膜浸泡完全,可以降温,上面再加遮阳网就很完美过夏天高温季节了、第一次培养的水源最好用池塘水和自来水经过煮沸冷却以后使用,等第一次的菌种培养成熟以后,第二次菌种数量比较多了,再做几个不同水源的直接培养,哪种水源最适合最终就确定用哪种水源关于菌种1.菌种的添加比例,第一次是百分之二十比例,也就是1:4的比例,因为第一次菌种经过长途黑暗运输,以及开始适应当地水源,所以需要按较大比例添加,当在当地培养几个世代以后,菌种比例可以适当减少,菌种和水的比例可以是1比10甚至是1比202.菌种的适应性,第一次扩大培养,由于菌种对当地水源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第一次培养的成熟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有可能需要天左右,当适应以后,条件适应情况下则只需要到天,当然这个因菌种种源不同有所差异的,我指的是我的菌种,其他菌种大家可以自己测试和总结。
3.菌种收到以后,由于菌种不可能大量发货,而且也没有必要大量发货,所以量一般都不是很多,所以为了百分百成功,必须精细化操作,首先给菌种采用40瓦白炽灯光照1小时左右然后再接种扩培,扩培也采用室内光照的方式培养,用40到60瓦的白炽灯最好,用2升左右的饮料瓶最理想,等自己的种群数量扩大以后,保种量在20公斤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规模化的用尼龙袋,和大透明塑料瓶室外用太阳晒。
光合细菌 的培养方法

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2010-09-11光合细菌是兼性厌氧的,不同的光合细菌用的培养基不一样我现在就在做关于光合细菌的问题,这几中细菌都是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在许多微生物上后面都有,光合细菌的富集培养基是:NH4Cl0.1gNaHCO30.1gKH2PO40.02gCH3COONa0.1-0.5gMgSO4.7HO20.02gNaCl0.05-0.2g三生长因子1ml微量元素溶液1ml蒸馏水97mlPH7.0生长培养基加氮源(谷氨酸钠)和碳源(乙酸.丙酸.丁酸盐等)即可.其他菌的分离只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就可以选择分离啊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氯化氨1克,磷酸氢二钾0.5克,氯化镁0.2克,氯化钠2克,酵母膏0.1克,水900毫升。
各成份溶解后15磅灭菌20分钟,然后无菌的加入过滤的碳酸氢钠5.0克/50毫升水;50毫升过滤的乙醇。
用过滤的0.1N磷酸调PH=7.0即可。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成分中醋酸钠和蛋白胨对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醋酸钠1.145g/L、蛋白胨0.055g/L、碳酸氢钠0.6g/L、硫代硫酸钠0.4g/L、氯化钠0.3g/L、硫酸镁0.1g/L、磷酸二氢钾0.05g/L。
在此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最为良好,经过5d培养以后,培养液OD600可以达到0.5以上光合细菌(含生产工艺)优良的光合细菌菌种的外观质量是啥样?光合细菌发生剂的用法(即光合细菌的生产工艺)一、光合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用"光合细菌发生剂"生产的终端产品:光合细菌液,PSB细胞浓度达到30--100亿/毫升,生产成本只要0.30元/公斤,而使用价值可达到2元/公斤,投入产出比达到1:6--12以上。
做成的液体产品,密封保存在通气干燥处,可保质达1年以上。
二、光合细菌生长所需环境条件有了营养全面的"光合细菌发生剂",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条件,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出来。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其在环境中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这类生物的生理特性以及应用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研究。
下面是一份光合细菌培养的操作教程,供参考。
材料和试剂:1. 光合细菌试样2. 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MB、BG、YL等3. 去离子水4. 凝胶化试剂:如琼脂、墨汁5. 细菌菌液6. 磷酸盐缓冲液(PBS)器材:1. 烧杯和滤器2. 细胞计数器或显微镜3. 热水浴4. 紫外线灯或白炽灯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需要在洁净实验室或高洁净级别的实验室中进行,保证实验的干净和安全。
2. 实验员应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
3. 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细菌的无菌处理,避免外界的污染。
4.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需要经过高温等严格消毒处理。
5. 实验结束后需要进行装置、试剂以及实验室的彻底清洁,遵守相关的实验室管理规定。
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MB、BG、YL等,按照规定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制备。
最终制得无菌培养液需要经过高温杀菌处理。
使用前需要恢复至常温。
2. 分离培养:将光合细菌试样转移到培养基中,利用滤器进行分离培养,避免外界污染。
将分离后的培养基倒入烧杯中,利用自然光照射,同时对照组也要放置同一消光程度的无菌水。
为了防止过长时间的光照对培养的影响,适当的自然光和人工灯光交替使用。
3. 凝胶化试剂制备: 凝胶化是通过琼脂或墨汁等材料调制的粘稠液体用于生物器官或细胞等所附着于表面的固定试剂。
4. 菌落观察:观察所得菌落的孔菌荚和菌色等方面是否符合典型的光合细菌特征。
通过显微镜或细胞计数器进行定量观察,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5. 细胞处理:将光合细菌移至洁净的烧杯中,利用PBS等缓冲液冲洗菌液,次数视要求而定。
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避免污染。
6. 细胞计数:将处理好的细胞盛放在细胞计数器中进行计数,获取培养菌液的分散度和生长情况,以及对营养和修饰剂的作用情况的反应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1、配制光合细菌菌液:(1)配制比例:光合细菌培养基、清水、菌种的配制比例为:0.5:80:20。
示例1:0.5公斤(500克)培养基+ 80升水+ 20升菌种(接种),配成100升的光合细菌菌液。
示例2(少量培养):0.05公斤(50克)培养基+ 8升水+ 2升菌种(接种),配成10升的光合细菌菌液。
(2)配制方法:下面以配制100升光合细菌菌液为例来说明配制方法:①溶化培养基:取培养基0.5公斤(500克),用少量水溶化(可以用50℃左右的热水,溶化培养基的速度会快些),搅拌均匀,然后倒入一个容量在100升以上的容器中;②配制培养液:往容器中加水到80升,80升培养液配制完成;③接种:再加入20升菌种,并搅匀,100升菌液配制完成;④装瓶(袋):将配制好的菌液装入干净的透明容器(瓶、壶、塑料袋等),容器中留5%的空气在里面,密封待用。
菌液配制说明及注意事项:a. 以上各成分的数量是以配制100升菌液为例来说明配制方法的,如配制其他数量的光合细菌菌液,各成分数量按比例增减即可;b. 培养用水源的选择:一般含杂菌较低的清洁淡水、海水或加粗食盐的淡水都可以,如井水、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和纯净水等,甚至干净的池塘水也行。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地下水(如井水)含杂菌低,是最理想的培养水源;清洁的地表水也可使用,如河水、池塘水等;含氯量较高的自来水应敞口放置两天或调PH值至偏碱后使用;蒸馏水及纯净水固然很好,但成本太高,可用于提纯菌种;c. 培养用容器的选择:必须为透明容器并清洗干净,透明的容器可让光合细菌最大限度的吸收到充分的光线,少量培养如饮料瓶、食用油壶等,规模培养如透明塑料桶、透明塑料袋等。
d. 菌种的接种量:一般接种量为20-50%,即培养液与菌种的比例为4:1(4升培养液加1升菌种)到1:1(1升培养液加1升菌种),接种量最低不能低于20%。
接种量越高,光合细菌菌种越容易形成优势菌群而抑制其他杂菌生长,培养速度快,且培养成熟的浓度更高。
但产出效率也越低,光合细菌易老化。
接种量越低,培养产出效率越高,但如果低于20%的接种量,光合细菌不容易形成优势菌群,培养初期易染杂菌,培养的成功率低。
我们推荐的接种量为20%,如果用太阳光培养,推荐的接种量为25-40%。
e. 容器不要装满培养液,留5%左右的空气在里面;实践证明, 光合细菌在微厌氧的条件下生长最好,也就是说,要留有一定的空气给它,又要适度的密封,光合细菌长得最好,还便于摇动均匀, 留一点空气在容器内,反而比不留空气长得快。
f. 如果有条件,您手上有PH试纸的话,可以测一下配好的菌液的PH值,一般菌液PH值在6.5-7.5之间;2、光照培养:通过以上操作,我们就有了配制好了的光合细菌菌液,现在,我们就要对菌液施以光照,这样,光合细菌有了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又获得了光照的能量,满足了光合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光合细菌能够得到快速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光照,菌液中的光合细菌开始生长,生长过程中,红色会越来越深,菌液越来越浑;几天后,菌液长成深红色并呈浑浊状态即为成熟,此时PH值为8.0-9.0。
根据您培养的数量,培养方法分为少量培养和规模培养;根据光照光源的不同,可分为灯泡培养和太阳光培养。
(1)少量培养:如果您初次接触光合细菌,手上用于培养的菌种数量少,或者平时光合细菌用量较少,您可以采用少量培养的方法。
少量培养多使用白炽灯泡作光源,用白炽灯泡培养稳定性高,培养出来的光合细菌质量好,菌液浓度高,颜色鲜艳,可用作规模培养用的菌种。
少量培养方法非常简单,在气温高于30℃时(如夏季或春秋季里较热的时节),只需将菌液瓶围成一个圈,中间吊一个40-100W的白炽灯泡(钨丝灯,可发热的),灯泡与瓶子距离在10-20公分,准备一个温度计监测培养温度,控制培养温度在30-38℃之间;在气温低于30℃时(如冬季或春秋季里较冷的时节),我们可以使用纸箱保温培养,或用塑料布将全部菌液和灯泡遮盖起来以保温。
使用纸箱培养,用白炽灯泡作光源对菌液进行光照,同时灯泡本身发热,纸箱起保温作用,可提升纸箱内温度。
制作培养用纸箱:准备一个纸箱(如电脑纸箱、电视机纸箱等),纸箱顶部开一小半口(方便取放菌液瓶子),纸箱中间悬挂一个40-100瓦的白炽灯(钨丝灯,可发热的),在纸箱侧边钻一个小洞,从小洞中插入一根温度计(方便掌握箱内温度),如右图:箱内控制培养温度在30-38℃之间,温度太高可以在纸箱上戮孔散热或敞开培养,温度太低可以盖住纸箱上口,或在纸箱外用保温材料(如旧衣服、旧棉被等)加以包裹以提升箱内温度。
少量培养说明及注意事项:①灯泡与瓶子距离在10-20公分,太远光照强度弱,太近光照太强;②控制培养温度在30-38℃(菌液温度在28-35℃),最高不超过40℃,最低不低于25℃③菌液瓶子至少每天摇动2次。
④由于热胀冷缩,在培养一天后,可以旋开瓶盖,放气排压,再盖上。
⑤培养好的光合细菌,又可以当菌种用,无限循环培养下去,不会老化或退化。
菌种要保存好,放在阴凉干燥有光线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夏天三个月、其他季节六个月要转培养一次,以保证菌种活力。
(2)室内规模培养:在地面制作小池子,用来固定将要放在里面的塑料培养袋(也可以用木方来固定),将菌液装入塑料薄膜袋子中(可以使用虾苗袋子),塑料薄膜袋子两头密封好,进行培养,见右图:使用60-100瓦白炽灯,灯与液面距离为20公分左右,每平方米用2-3个,室内设置加热装置,夏天则不需要,主要是冬天需要加热,北方有暖气片,南方可以使用煤炉(注意把煤气用管道排出室外),南方冬天也可以用电热丝,不过比较耗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搅拌。
只能静止培养,培养时间稍长一点。
(3)太阳光培养:用太阳光作为光源培养,只需把菌液用一个大的不易破损的塑料袋装好(注意:使用太阳光培养时,塑料袋的培养成功率最高,其次是5升装的食用油壶),放在太阳底下晒即可,夏天注意遮荫降温,并每天摇晃2次,以防温度过高烧死菌种。
这样,不需要什么人工,放在那里过些日子就长成深红色了。
太阳光培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太阳光的光谱很广,除了有适合光合细菌生长的光线,还有适合其他杂菌生长的光线,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其他杂菌(如绿藻等)也很容易生长和繁殖;另外,夏季太阳光还会造成菌液的水温过高,高于40℃后光合细菌会大量死亡。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防止绿藻污染:1、适当遮荫,搭盖一到二层遮阳网,这样会滤掉大部分适合其他杂菌生长的光线而留下适合光合细菌生长的光线;2、配制菌液时加大菌种的接种量,例:0.5公斤(500克)培养基+80升水+40升菌种(加大接种),配成120升的光合细菌菌液3、菌液中适量加入一些盐,每100升菌液加盐1公斤左右;4、夏季高温注意降温。
注意,即使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绿藻污染,长绿了,也不要放弃或倒掉,让它去,过一段时间,甚至一个月以上,它自然会长成深红色的,最终光合细菌会占绝对优势。
太阳光培养的颜色色泽没有室内白炽灯培养的好看、鲜艳。
所以,如果是培养光合细菌作为商品出售的话,建议使用室内规模培养法,产品质量最稳定,菌液浓度高,颜色最好看,最鲜艳,商品性能好。
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自己的鱼塘使用,则可以采用偷懒一点的方法,即太阳光培养法。
有客户发明如下培养方法比较简单:挖一个土坑,深40公分左右,里面垫一层塑料薄膜用来盛培养液,倒入培养液,接好种,控制培养液的深度在30公分以内,再在液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可形成一定的密闭环境,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在太阳底下晒数日即长红,冬天则可在土坑上搭一塑料暖棚保温,也可在室内做一个这样的坑池,搭一塑料暖棚,内再放一火炉保温升温用,每半平方米悬一个100瓦白炽灯,离液面25公分之内。
阳光太强烈时,可以搭盖一层遮阳网。
夏天防止温度过高。
光照培养说明及注意事项:a、培养温度:培养温度(水温)在15℃-40℃均能生长,培养成熟的时间不同。
15℃-25℃:虽然会生长,但生长速度慢,培养初期容易污染杂菌,菌液很浅;25℃-30℃:4至6天达到生长旺盛期;30℃-35℃:3至5天达到生长旺盛期,是比较理想的温度;35℃-40℃:2至4天生长旺盛,第5天明显抑制,附壁下沉,光合细菌易老化;40℃以上,光合细菌无法耐受,会大量死亡。
最理想温度(菌液温度):28℃-35℃,菌液质量最好,3-6天转为深红色。
b、培养光照强度:光照强度1000-6000 lx均可生长,培养成熟的时间不同。
光照强度低于1000 lx,光线不足,速度慢,菌液浅,易污染杂菌。
超过4000 lx,菌液成熟快,易老化,附壁碎片沉淀,不易保存。
最理想1500-4000 lx,菌液质量好,生长速度也较快;经我们用白炽灯泡测试结果如下:(以下测试灯泡仅限于我们手中的灯泡,各地灯泡生产厂家和品牌不同会有差距,测试结果仅供参考)40W白炽灯泡:距10cm处的光强度为1700 lx左右,距20cm处的光强度为600 lx左右;60W白炽灯泡:距10cm处的光强度为4900 lx左右,距15cm处的光强度为2600 lx左右,距20cm处的光强度为1700 lx左右;100W白炽灯泡:距10cm处的光强度为6700lx左右,距20cm处的光强度为3200lx左右;c、培养时间:第一次培养,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6天以上),这是因为菌种有一个适应您当地水源的过程,在不断培养数代,菌种适应了水源后,可能3-5天就可以了。
另外如果菌种放置时间久了,再拿来接种培养也需要较久的培养时间。
培养时间还与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和PH值有关,一般来说,温度、光照强度和PH值越高,培养时间越短,越低,培养时间越长。
光合细菌生长过程中,红色会越来越深,菌液越来越浑;几天后,菌液长成深红色并呈浑浊状态即为成熟,此时PH值为8.0-9.0。
d、菌液的搅拌(摇动)光合细菌培养过程中必须搅拌(摇动),作用是帮助沉淀的光合细菌上浮获得光照,保持菌细胞的良好生长。
菌液每天至少搅拌(摇动)2次。
每天搅拌(摇动)的次数越多,光合细菌生长得也越快。
e、菌液是否要完全密封培养:实践证明, 光合细菌是在微厌氧的条件下生长最好,也就是说,要留有一定的空气给它,又要适度的密封,如在小规模的纸箱培养试验中,在饮料瓶中留有5%的空气,光合细菌长得最好,这样还便于摇动均匀, 留一点空气在容器内,反而比不留空气长得快。
f、太阳光培养:使用太阳光培养,注意一定不能让阳光直射到菌液上,可以在屋檐下、大树下培养,如直接在阳光下应适当遮阴,搭盖一到二层遮阳网。
夏天要防止温度过高。
g、培养参数总结:(1)培养基、清水、菌种的比例:0.5:80:20例:0.5公斤(500克)培养基+80升水+20升菌种,配成100升的光合细菌菌液;(2)盛装菌液的容器:必须为透明容器并清洗干净,如饮料瓶、食用油壶、透明塑料桶、透明塑料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