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有趣的算式,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
2.如何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实例来形象地展示算式的特点和规律。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一只鸟儿飞过来,一只鸟儿飞过去,请问一共飞了几只鸟儿?”让学生猜测答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算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数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和观察来探究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道有趣的算式,进行计算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发现。
4.巩固(5分钟)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他们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感受数学算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简单的数学推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一些的数学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数学算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发现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算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发现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算式的趣味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解题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设计有趣的数学算式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数学算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算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算式案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数学算式,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算式进行实践操作,验证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数学算式的掌握程度。
《有趣的算式》(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算式》(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读写四位数的数字,并且能够十分之一对数字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
2.能够使用加减法计算,能够运用小数、百分数和分数进行转化和运算。
3.掌握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汇总前面的知识,总结一些多位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且问同学们这样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在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有哪些应用场合?2.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并且给出一些实例。
二、知识讲解1.介绍十分之一的意义,比如一元钱的十分之一是多少钱,一百度公里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公里等等。
2.练习关于十分之一的基本计算方法,比如69.45元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元,如果收到了50元,那么购物花费的剩余金额是多少等等。
三、问题解决1.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去上学,他工作日早起的概率是80%,周末早起的概率是40%,请问在一个月内小明一共早起了多少天?2.根据前面讲解过的知识,学生们需要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需要计算总共早起的天数。
根据工作日与周末早起的概率,运用加减法公式,以及乘法公式计算出对应的天数。
3.学生们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来组织这些计算,并且最终获得答案。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这对于学生们对概率和统计的理解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思考练习1.分发习题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重新复习和加深对学过知识的理解。
2.把练习题解答讲解给学生并且讲解其中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同时给予学生相关的反馈。
五、巩固知识1.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这期学习内容相关的教育视频,并且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2.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思考,分享他们的练习过程,同时对那些能够做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六、展望让学生在思考今天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及想到将来的哪些场合和问题需要运用今天学到的技能。
3.4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4 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 有趣的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有趣的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2. 探索规律(1)教师出示多个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规律。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3. 应用规律(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4.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有趣的算式任务。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并分享生活中的有趣的算式。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 有趣的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算式,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他们对数学算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发现算式规律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逐步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算式中的规律。
2.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好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呈现一些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通过有趣的算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有趣的算式充满好奇,可以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趣的算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算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2.教学素材:有趣的算式案例、游戏道具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游戏场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算式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案例: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个有趣的算式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四则运算的规则。
案例:2 + 3 = 5;4 - 2 = 2;5 * 2 = 10;6 / 3 = 2 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主要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这个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对加减乘除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运算规律和简便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难点:发现和总结一些复杂的运算规律和简便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运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运算规律。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棒、计数器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算式。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5元,他想知道买2支铅笔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规律。
例如,呈现一道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发现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第三单元第4课时《有趣的算式》(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有趣的算式》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第三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算式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简单算式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2. 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算式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2. 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算式,如:1 1=3,2 3=5,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算式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式规律。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讨论,共同找出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算式,让学生尝试找出规律。
2.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讨论,共同找出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算式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有趣的算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发现规律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算式规律。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 选择合适的算式: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算式,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算式。
(教材第37~38页)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件、计数器等。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56+781321398401-4296296205÷435=
289500+3276-38467566÷12822522×33133=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令人头晕目眩的算式导入课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同桌的互相出题考查,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
使学生必须明白,即使使用计算器计算,也是不能马虎的。
】
师: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下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除以12345678。
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
观察:111111111÷12345678,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把算式写出来,观察并交流汇报。
小结:计算的结果是你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这个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你喜欢的数字是几了。
4.探索规律。
师: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
看你能顺利闯到第几关。
第一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1)
1×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找出规律,说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结果是多少。
第二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2)
99×99=
999×999=
9999×9999=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吗?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1)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2)按规律接着编题,并写出答案。
第三关: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3)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归纳算式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
】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与运算,归纳算式与结果之间存在的规律,达到不用运算就能写出正确答案的效果。
】
有趣的算式
探索规律
A类
1. 用计算器计算。
9999×11=9999×12=9999×13=9999×14=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9999×19的结果是多少吗?
(考查知识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
B类
2. 找出规律,快速计算。
2×5=22×55=222×555=2222×5555=22222×55555=
(考查知识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099891199881299871399869999×19=189981
B类:
2. 101210123210123432101234543210
教材第38页“练一练”
1. 142857285714428571571428714285857142142857×7=999999
2. 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