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农田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二、项目内容。
本项目拟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有机肥料生产、秸秆纤维板材生产等方面。
通过对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需求逐渐增加。
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纤维板材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技术条件,目前,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具备了生物质能源生产、有机肥料生产、纤维板材生产等技术条件。
3. 政策支持,国家对于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给予了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4. 经济效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项目实施方案。
1. 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建立秸秆生物质能源生产线,通过秸秆发酵、压块等工艺,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用于替代传统煤炭,解决能源问题。
2. 秸秆有机肥料生产,建立秸秆有机肥料生产基地,利用秸秆进行有机肥料发酵和加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3. 秸秆纤维板材生产,利用秸秆进行纤维板材的生产,替代传统木材,减少森林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五、项目预期效益。
1. 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实施后,年产值可达到数千万元,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2. 社会效益,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农田秸秆焚烧,改善农作物种植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六、项目风险分析。
1. 技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有机肥料生产技术、纤维板材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包括但不限于:
一、项目概述
1、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项目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进行回归
式耕地,采用绿色科技发展的节能高效模式,改善土壤肥力,增加肥力和
有机物含量,减少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解决近年来
农业土地耕作环境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项目。
2、本项目的综合利用技术,能够实现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快速复苏,
提高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为旱地改造提供可靠的技术
依据,可以带动农业产品的高产和优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维护土壤环境,改善市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二、项目基本情况
1、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面积200亩。
2、项目以现状调查为基础,进行生物质秸秆还田、土壤-墒情调查,分析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农田生态环境,根据调查数据做出农业有机肥
料投入的技术路线,以及合理搭配农药使用量等。
材料范文之秸秆综合利用汇报材料

秸秆综合利用汇报材料【篇一:秸秆综合利用立项报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立项报告项目名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责任人:日期:2012年11月25日秸秆综合利用立项报告【篇二:颍州区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颍州区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按照市农委安排,我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具体做法、秸秆还田对玉米和大豆播种的影响等,现把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各类农作物可回收的数量我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08万亩(包括袁集镇的7万亩),可利用秸秆面积84.29万亩,可利用秸秆总量28.06万吨,其中小麦41.65万亩(包括袁集镇的3.33万亩),可回收秸秆12.50万吨,玉米36万亩(包括袁集镇的3万亩),可回收秸秆14.4万吨,大豆3.24万亩(包括袁集镇的0.24万亩),可回收秸秆0.32万吨,杂粮1万亩,可回收秸秆0.1万吨,红芋0.55万亩(包括袁集镇的0.55万亩),可回收秸秆0.11万吨,油菜1万亩(包括袁集镇的0.21万亩),可回收秸秆0.3万吨,芝麻0.46万亩,可回收秸秆0.09万吨,花生0.39万亩,可回收秸秆0.04万吨,棉花0.5万亩,可利用秸秆0.2万吨。
二、我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今年我区小麦的收获面积41.65万亩(各乡镇街道上报面积、包括袁集镇),按每亩300公斤计算,秸秆总量12.50万吨。
我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有三大领域,一是农业利用领域,二是工业利用领域,三是能源化利用领域。
1、农业领域利用。
全区农业领域利用面积36.90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88.59%,利用小麦秸秆量11.07万吨,是我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领域。
农业领域的利用又包括4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秸秆机械化还田,还田面积30.03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84.10%,还田秸秆量9.51万吨,是我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最主要途径,其中秸秆粉碎还田面积28.70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68.91%,还田秸秆量8.61万吨,玉米免耕直播麦秸留背行覆盖还田6.33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15.20%,还田秸秆量1.9万吨。
秸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秸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我国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尚需较长过程。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秸秆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址及负责人(一)项目选址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项目负责人胡xx三、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整的内控制度。
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园区不断保持适应新常态的战略定力,以战略提升为导向谋划实现高水平的科学发展。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正逐渐形成。
部分优惠政策弱化或终结,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加,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国家高新区必须要保持发展定力,理性看待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发展压力,更加注重用好智力和科技成果以及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产出,坚定不移推动创业发展,把培育中小企业、提高经济质量、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放到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持续深入探索产业组织创新,持续优化管理体制,坚定不移推进集约集聚发展,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提升。
秸秆燃料立项报告

XX乡人民政府关于生物质能源开发“秸杆饲料、燃料”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一、基本情况1、项目区的基本情况XX乡位于沁水县东北部,距县城80公里,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农业产区,全乡13300余口人,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总耕地面积 32000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8000亩,谷子、高粱约2000亩,每年秋后秸杆约2000万吨,由于近年来村民养殖牛、骡、马逐渐减少,秸杆成了森林防火的重大隐患。
为此,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以生物能源、生物产品和生物原料为主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
“启动农作物秸杆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加快开发生物质能”已成为经济发展商机的新增长点,如果有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能给生物质能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
2、项目区的基本情况本乡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县道东黑公路纵贯南北;水、电、通讯设施齐备。
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1、森林防火,环境保护我乡是玉米主产区,每年有废弃大量的玉米秸杆。
农民传统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一到冬季大风一刮,玉米叶子到处飞扬,焚烧玉米秸杆引起的森林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焚烧玉米秸杆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农作秸杆压块饲料、燃料设备的问世,将秸杆变废为保,同时对我乡的森林防火、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秸杆燃料”的技术使用情况及市场前景以玉米秸杆为例,玉米秸杆燃料在配套的下燃式生物质燃烧炉中燃烧,其燃烧效率是燃煤锅炉的1.3—1.5倍,因此1吨玉米秸杆燃料的热量利用率与1吨煤炭的热量相同。
成型后的秸杆炭块:体积仅相当于原秸杆的1/30,是同重量秸杆的10—15倍,其密度为 1.0—1.27g/cm3,热值可达到3200—4500大卡之间,灰份为5%左右,含硫量在千分之五以下,是高挥发份的固体燃料。
秸秆综合利用立项报告

1、针对目前各生物质电厂的原料秸秆收集困难的问题,与凯斯纽荷兰公司战略合作,成立农机合作社,以xxxx有限公司为方圆50公里为范围,建立收储站收集秸秆,建立集约型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收集成本。
2、把现有一台40t/h锅炉改烧秸秆颗粒,锅炉残渣由于钾含量为10%左右,可用来做钾肥,随后在集团公司推广,可大大减少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
六、项目的预期研究成果
1、将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建立集约型秸秆收储运模式,随后将此秸秆回收的商业模式向全国推广。
3、秸秆制乙醇工业化。
七、项目资金预算
经
费
预
算
总 计:875万
分
项
开
支
预 研:10万
研发过程:50
研发设备、材料:800万
其 他:15万
八、行管部门意见
项 目主管部 门意见
签 字:
年月日
财务部主 管意见
签 字:
年月日
总经理意见
签 字:
年月日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立项报告
项目名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责任人:
日期:2012年11月25日
秸秆综合利用立项报告
一、研发项目组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秸秆综合利用
起止时间
2012.11-2014.5
项目定员
7人
项目主要负责人
人员安排2人)
测试组(1人)
工程化组
二、研究背景、内容及应用
(4)完成秸秆制乙醇研究开发(2013.03-2013.10)
(5)进行产品测试(2013.10-2013.12)
(6)测试通过,投入使用(2014.01-2014.12)
五、研发物料
秸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秸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秸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说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农作物成熟收获后产生的秸秆量持续增加。
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成本较高,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过剩问题凸显,秸秆违规焚烧现象频发,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该秸秆项目计划总投资4587.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43.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79%;流动资金743.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21%。
达产年营业收入5031.00万元,总成本费用3773.66万元,税金及附加74.33万元,利润总额1257.34万元,利税总额1505.10万元,税后净利润943.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62.0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41%,投资利税率32.81%,投资回报率20.56%,全部投资回收期6.36年,提供就业职位94个。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具体的资源条件、建设条件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阐述投资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情况、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项目市场前景分析、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选址评价、工程设计说明、工艺技术说明、项目环保分析、项目生产安全、项目风险应对说明、节能可行性分析、实施进度计划、项目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评价结论等。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秸秆项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农作物成熟收获后产生的秸秆量持续增加。
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成本较高,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过剩问题凸显,秸秆违规焚烧现象频发,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二)项目选址某新兴产业示范区(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3380.02平方米(折合约20.06亩)。
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建设方案模板)

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二)法定代表人邓xx(三)项目单位简介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
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公司已拥有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ERP生产管理系统,并具有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及实验测试设备。
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司、车间和班组Ⅲ级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工作;项目承办单位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为主要领导的能源管理委员会,能源管理工作小组为公司的常设能源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下设的能源管理工作室代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项目承办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设在本车间内,由设备管理副总经理、各车间主管及设备管理人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设立专(兼)职能源管理员,负责现场能源的具体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研发团队的稳定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激励等方面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诚信创新、科学高效、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将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研发、采购、生产、仓储、销售、服务等整个流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报告
“河南省群益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是经河南省工商局批准设立,总部设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从事全省农村节能及秸秆综合利用的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108万元。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河南省经济产业政策,为服务河南三农,促进河南循环经济发展,拟在全省设立专业合作社分社,建立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一、项目意义: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合作社的目标是:通过基本建立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县、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加工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把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贡献。
二、统一设立专业合作社分社。
名称为:“河南省群益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XX分社”,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局。
三、加工点布局和要求:
(一)全省拟建加工场2000个,原则上按每3个行政村为一个加工场进行布点;
(二)占地面积约6000亩,全部租用非耕地。
每个加工场需要3亩非耕地,用于加工和堆放原料。
(三)位置:选择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居住区的地方。
四、供电要求:全年约耗电4亿千瓦小时。
加工场需具备380伏电压,一个加工场需年用电20万千瓦小时。
五、原料供应:全年共需秸秆原料800万吨。
每一个加工场年消耗秸秆约4000吨。
六、用工人数:全省用农民工20000人。
每一个加工场需要农民工10人(按每天三班计算)。
七、环境评估:本生产工艺采用粉碎----电力驱动液压缩成型,无污染(无三废排泄),噪音小(产品成型时最大噪音不大于50分贝)。
八、秸秆收购:由省专业合作社市场化运作,统一定价,各县分社落实;各加工场分别收集、储藏、加工、结算。
九、产品销售:由省专业合作社统一定价,对外统一销售,统一对分社和各加工场结算。
十、项目投资规模:
(一)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按2000个加工场,每个加工场50万元计算。
1、一期工程:2000套秸秆固体燃料加工设备集成、加工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产值约7亿元人民币。
2、二期工程:400万套秸秆固体燃料专用炉具的集成和加工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产值约18亿元人民币。
(二)流动资金:全省约需8亿元人民币。
按2000个加工场,每个加工场40万元计算,用于原料收购、储藏。
十一、资金来源:
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
以合作社投资、公司提供加工设备为主,参与的农户承包经营等方式筹集。
努力争取各级财政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扶持。
十二、项目建设周期:
从项目批准之日起5个月内,分期分批在全省项目实施地开始加工生产,预计24个月在全省全面铺开,投入运行。
十三、项目综合贡献率:
(一)全省预计年产800万吨秸秆固体燃料,为国家节省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碳;
(二)全年增加电力消费4亿千瓦小时,约折合2.7亿元人民币。
(三)为全省农民直接提供20000个工作岗位;
(四)为农民带来秸秆直接收益约16亿元人民币;
(五)为国家争取每年约400万吨碳排放(CDM)减排指标,增加国家和地方的外汇收入。
本项目属于民生工程,是国家鼓励的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项目。
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拉动运输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极大带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支持,以确保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群益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