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共37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芍陂(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芍陂(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郑国渠郑国渠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浇灌效益100余年, 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浇灌之先河, 对后雨。

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 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 亿万之口。

”称颂就是引泾工程。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 三年六料不收, 饿殍遍野。

引泾浇灌, 急若燃眉。

中国近代著名人亲自主持下, 此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 数千民工辛劳苦干, 历时近两年, 最终修成了现在泾惠渠。

1932年6月放水灌田, 引水量16立方米/秒, 可浇灌60万亩土地。

至此开始继续造福百姓。

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 无力进行东伐, 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实施疲秦之计。

郑国给秦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 不过, 水渠修成, 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

秦王政认为郑国话有道理, 让她继续主持这项工程。

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完工。

因为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 所以大家称为郑国渠。

灵渠元前2凿成通航, 距今已22, 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 因为是在秦朝开凿, 又叫江上游, 她依据当初需要处理南征部队粮饷运输问题, 作出了使监(御史)禄(人名, 一名史禄)凿渠运粮(《史记·主父偃传》)决定。

在杰出水利家史禄领导下, 秦朝军士和当地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城市都江堰市灌口镇, 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大型水利工程,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 是著名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宏大水利工程, 也是关键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雨季到来时, 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 往往泛滥成灾; 雨水不足时, 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二、三百年, 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 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芍陂quèbēi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

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课件

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课件
• 在汉白渠流入郑国渠的交汇处(今泾阳县王桥乡船头村西 北),郑国渠引水渠的南岸,有北高南低的退水渠,其宽度 基本与引水渠相等。“退水渠的设置, 也是一种创新,它 可以把引水渠里多余的水量退到泾河里。保证了渠道的安全, 还起到了排沙的作用。再者,退水路也有排泄山洪的作用。
渠线设计
• 郑国渠的渠线设计,充分利用了北山以南,东西数百里,西 北略高,东南稍低的地形特点。它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 西向东展开。
• 根据郦道元《水经注》有关郑国渠的记述,结合地形、地 貌及秦汉时期的古城遗迹可知,郑国渠流经礼泉、泾阳、 三原、富平、渭南、浦城、临潼六县市,约二十个乡村,最 后在晋城村南注入洛河。
• 泾河年输沙量近 3 亿吨, 这样大的泥沙量, 会很快淤满 水库, 更不用说洪水期, 库容根本无法调节洪水量。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9
引水路与退水路
• 所谓引水路,又叫“引水渠”或“水勃子”,是指由渠口到 灌溉干支渠间的输水渠段。在今天泾阳县王桥乡船头村西北 的泾河东岸上,还保留有明显的引水渠故道遗迹。渠首西北 向东南,宽15-20米,渠堤高3-5米。” 在开通引 水渠时,因势利导,使渠的位置与泾河水流构成一适当的夹 角, 自然地起到了多引水的效能。
自流引水
郑国渠干渠渠线布置在沿海拔450到370米高度的渭北平 原二级阶地的最高线上。干渠故道宽24.5米,堤高3米, 深10米。史书记载:“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 田”。从瓠口至洛河,渠线实测距离为126103公里,它是 都江堰灌溉干渠的两倍多,是魏国邺渠长的15倍,灌溉面 积达4万顷。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当年郑国渠干渠平均坡降约为 0.64‰。自流引水式渠道,选取多大的纵坡,才能保证 顺利的自流引水呢?

郑国渠

郑国渠

白渠
• • • • •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白渠
• 西汉太始十年(公元95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 引泾水东行,至栎阳(今临潼东北)注于渭水,名 白渠 ; 此后灌区称 郑白渠 。 郑白渠有三条干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又称 三白渠。灌区主要分布于今石川河以西,只有中白渠穿 过石川河,在下县(今渭南东北50里)注入金氏陂。唐初 郑白渠灌田10000多顷,后来由于大量建造水磨,灌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积减少到6200顷。当时郑白渠的管理制度在 《水部 式》中有专门条款。渠首枢纽包括有六孔闸门的进水闸 和分水堰。
自流引水
郑国渠干渠渠线布置在沿海拔450到370米高度的渭北平 原二级阶地的最高线上。干渠故道宽24.5米,堤高3米, 深10米。史书记载:‚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 田‛。从瓠口至洛河,渠线实测距离为126103公里,它是 都江堰灌溉干渠的两倍多,是魏国邺渠长的15倍,灌溉面 积达4万顷。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当年郑国渠干渠平均坡降约为 0.64‰。自流引水式渠道,选取多大的纵坡,才能保证 顺利的自流引水呢?
丰利渠
由于泾水河床下切,历代曾多次将引水渠口上移。北宋 乾德年间(963年~967年)、至道元年(995年)、景德三 年(1006年)、景枯三年(1036年)、庆历七年(1047年)、 熙宁五年(1072年)、大观二年(1108年)多次维修郑白 渠,其中以大观年间赵佺主持施工的规模最大,共修 石渠3141尺,上宽14尺,底宽12尺,土渠3978尺,干 渠设节制闸和退水闸以及一系列交叉建筑物,省去了 渠口梢桩坝,灌溉面积号称25093顷,改称丰利渠。

郑国渠:一个间谍造就的伟大水利工程

郑国渠:一个间谍造就的伟大水利工程

郑国渠:一个间谍造就的伟大水利工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搞了个“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领导人忽悠得不轻。

此后苏联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大力发展军备,最终拖垮了苏联。

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也有这么一个“惊天大阴谋”——疲秦计划,但适得其反,“疲秦”变成“强秦”,秦国由此更加强大,一举吞并六国,统一中国。

这个“疲秦计划”就是兴修郑国渠。

谋秦战国时期,天下无主,诸侯纷争,以强并弱,兼并战争日趋惨烈。

而此时,原先偏居在西北一隅的蛮夷小国秦国已跃升为“战国七雄”之首。

《战国策》记载,至秦庄襄王时,秦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五分之三的财富。

随着国力的不断加强,秦国也加快了兼并天下的步伐。

秦国东边的韩国因为距离最近,首当其冲。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秦军大胜,杀死韩魏联军24万人。

公元前291年,秦军攻取了韩国的中原重镇,冶铁中心宛。

公元前256年秦拔韩阳城、负黍;公元前249年秦拔韩城皋、荥阳;公元前247年,秦悉拔韩之上党。

面对强秦的威胁,韩国成了惊弓之鸟,都城数度迁移。

韩国处在亡国的边缘,何去何从?硬拼,韩国是打不过秦国的,“合纵”也不管用。

当时的韩恒惠王终于憋出了一个大招:派人游说秦王兴修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耗费秦国的人力和财力,把秦国拖垮,使之无力再侵犯韩国。

韩恒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韩国水利工程师郑国,这便是《史记.河渠书》中司马迁所说的“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

”说秦当时的秦国政局有点混乱,秦王政刚刚即位,年仅13岁,还没有能力执掌朝政,朝政掌握在太后和吕不韦手上。

郑国此时来搞间谍活动,比较容易成功。

关中地区是秦国故地,这里降水量稀少,当时关中平原还没有大的水利设施,农作物生长,几乎全靠自然降水。

一遇到旱灾更是束手无策,即便泾水、洛水滚滚而下,田里的禾苗照常枯萎。

当时都江堰已经修成,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但当时秦国的主战场在北方,从川西运送粮草,运输成本高,财政开支大。

郑国渠

郑国渠

采用自流引水方式设计思想的先进之处
a.
筑坝成库拦水:瓠口这个有利地形上做石堰坝,既
可以抬高水位,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量,省工又省 料,是拦泾入渠的最佳位臵
b.
无坝自流引水:无法指认退水槽、溢洪设施等配套
工程的遗迹, 看不出郑国渠“完备的渠首枢纽建筑”, 而 且连 “直横河谷, 壅拦泾水”的拦河大坝也不能确认。 泾河年输沙量近 3 亿吨, 这样大的泥沙量, 会很快淤满水 库, 更不用说洪水期, 库容根本无法调节洪水量
政治军事建造原因
战国时,兼并战争十分剧烈 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很需要发展关中 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 韩国设“疲秦”之计
1. 2.
3.
历史沿革
古代
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开始修建郑国渠
汉武帝太始二年( 公元前95 年) ,修建了白渠,成为郑 国渠的第二代工程,沿用1 2 0 0 余年
明清两代,先后又兴建了通济渠、龙洞渠、鄂山新渠、 袁保恒新渠,其工程性质各有不同,规模很小。
近代

泾惠渠是郑国渠的第六代工程。民国时期兴建, 是我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灌 溉工程 在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的倡导主持和 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将军的支持下兴建 在中国和陕西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宋代丰利渠,是郑国渠的第三代工程(两次修建,公元1 0 6 9 一1 0 7 7 年和公元1 1 08 年)。 元代由于泾河河床下切,致使工程报废。
王御史渠是郑国渠第四代工程。 元延佑元年( 公元1 3 13 年)开工,五年完工。 至今石渠遗迹尚存,保存完好。
广惠渠是郑国渠的第五代工程。 明代宪宗成化元年( 公元1 4 6 5 年)动工,历经艰辛, “ 积十七年之久,始告竣。”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五(疲秦阴谋反成万世之功——郑国渠)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五(疲秦阴谋反成万世之功——郑国渠)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五(疲秦阴谋反成万世之功——郑国渠)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工程本是韩桓王为耗竭秦国实力,派出间谍郑国穿凿而建的“疲秦之计”,但令韩国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建成后使关中干旱平原成为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为秦建“万世之功”。

为纪念郑国的功绩,时人遂将该渠命名为郑国渠。

背景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

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

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

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

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

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

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

渠建成后,经济、政治效益显著,《史记》、《汉书》都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戏]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一钟为六石四斗,比当时黄河中游一般亩产一石半,要高许多倍。

郑国渠工程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

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

郑国渠

郑国渠
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富平郑国渠遗址:流经富平的郑国渠,全长约150公里,可灌溉18万余公顷。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郑国渠遗址,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
郑国渠的建设也体现了比较高的河流水文学知识,郑国渠渠首工程布置在泾水凹岸稍偏下游的位置,这是十分科学的。在河流的弯道处,除通常的纵向水流外,还存在着横向环流,上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河流中最大流速接近凹岸稍偏下游的位置,正对渠口,所以渠道进水量就大得多。同时水里的大量的细泥也进入渠里,进行淤灌。横向环流的下层水流却和上层相反,由凹岸流向凸岸,同时把比较重因而在河流底层移动的粗砂冲向凸岸,这样就避免了粗砂入渠堵塞渠道的问题。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相当于现在280万亩)。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 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郑国渠的修成,为充实秦的经济力量,统一全国制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郑国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陕西泾阳西北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在谷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后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干渠总长近300华里。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2000多年的历史
功能:利用地下水进行 灌溉,缓解干旱问题
结构:由竖井、暗渠、 明渠、蓄水池等部分组

特点:充分利用地下 水资源,节能环保,
且不受季节影响
影响:对当地农业、经 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3
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
水利工程的选址与设计
选址原则:选择地势平坦、水源 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
定期检查:对水利工程进 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
运行
维修保养:对水利工程进 行维修保养,延长其使用
寿命
调度管理: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调度水利工程的运行
安全管理:确保水利工程 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

4
古代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
水利工程与古代文学
古代水利工程在文学作品 中的描绘和赞美
程的历史和成就
水利工程与古代社会生活
水利工程在古代 社会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对古代 农业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古代 城市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古代 文化的影响
5
古代水利工程的现代意义
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
古代水利工程的 历史背景和意义
古代水利工程的 技术特点和成就
古代水利工程对 现代水利工程的 影响和启示
古代水利工程在 现代社会中的应 用和价值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特点:无坝引水,自动调节 水量,生态环保
灵渠
地理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兴安县境内
功能: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连接南北交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成时间:公元前214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意义: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 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坎儿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利工程郑国渠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