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4.1被动运输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4.1被动运输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以测试学生对被动运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针对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给予详细的批注和点评,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但对于细胞膜的具体功能,如被动运输的机制,尚处于初学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但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表现不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被动运输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促进物质交换
板书设计旨在清晰展示被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被动运输的知识点,有助于加深对被动运输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再者,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讨论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关于作业评价,我觉得在批改作业时,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还应该更多地给予鼓励性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成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作业评价鼓励他们持续努力。
针对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 优化课堂导入,提高问题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加强实验前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
输》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内容。

“被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主要通过思考讨论讲解了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和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了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接着阐述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明白物质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能理解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概念。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基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认同生命的自主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尝试从生命观念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

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让学生看书上第62页的问题探讨,讨论几个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学生仔细观看问题探讨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引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好奇
环节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2
介绍扩散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讲述渗透作用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是否也是同样的道理
教师归纳总结动植物吸水的特点
讲述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让学生观看视频知识点解析自由扩散,后归纳总结
播放视频知识点解析协助扩散,后归纳总结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通过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所有物质进出细胞都是顺浓度梯度的。同时学生们还了解了细胞膜的结构。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要注意对学生及时鼓励。
本节内容较多知识联系紧密。其中还加入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具体过程,同时协助扩散还加入离子通道的内容。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第4章 第1节 被动运输 教案 高一上学期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4章 第1节 被动运输  教案  高一上学期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3.说明被动运输的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2)被动运输的特点。

难点:被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着“课堂教学要促进课程向生活中的回归”,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同时,引进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手段,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课前用同一打孔器在萝卜块上打出四个萝卜条,分别放入到等量的清水和盐水中浸泡,上课时请学生取出萝卜条并体验其变化)由此引出渗透作用。

设计意图:这样使学生通过体验产生质疑,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新课讲解1、渗透作用首先利用课件演示渗透作用的原理,利用动画介绍半透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探讨。

然后启发学生自主构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条件。

设计意图:这样利用动画演示,增强直观感;设计“问题串”是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最终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进一步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打下基础。

2、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第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分析红细胞涨破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子进入红细胞中造成的。

第二步,向学生展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的三幅图片(见课本P63)。

对三幅图片作以说明,指出分别放在清水、10%的盐水、0.9%的生理盐水中,并创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第三步,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会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怎样把无生命的物理装置与有生命的动物细胞联系在一起,并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大胆猜想,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被动运输(教案)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被动运输(教案)

第1节被动运输知识清单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渗透作用具备的两个条件(1)具有③半透膜。

(2)膜两侧①②具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条件及现象过程条件现象吸水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2.实验步骤及现象3.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图示甲乙条件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向高浓度一侧→低浓度一侧举例O2和CO2葡萄糖、氨基酸的顺浓度跨膜运输考点突破考点01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典型例题】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U形管左右两侧的葡萄糖和麦芽糖质量浓度相等,膀胱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实验前左右两侧的液面平齐。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后,左侧液面升高而右侧液面降低B.用纱布或滤纸取代膀胱膜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只能从右侧通过膀胱膜进入左侧D.实验达到平衡状态时,在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则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答案】A【解析】A、若U形管左右两侧分别加入质量浓度相等的葡萄糖和麦芽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葡萄糖溶液中单位体积内溶质分子较多,吸水力较大,则实验现象是左侧液面高于右侧,A 正确;B、用纱布或滤纸会允许溶质分子和水分子通过,因此二者取代膀胱膜不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B错误;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不仅能从右侧通过膀胱膜进入左侧,也能通过膀胱膜从左侧进入右侧,只不过刚开始进入左侧的水分子较多,进而导致左侧液面上升,C错误;D、实验达到平衡状态时,在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则随着麦芽糖被分解,右侧溶液吸水力增大,则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减小,D错误。

人教版必修一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结构层面】本节课内容选自新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过程与特点这两大部分内容。

【功能层面】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微观状态下物质是如何顺浓度梯度的进出细胞,本节内容上承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以及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启主动运输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并且联系学生所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

【课标层面】课标中指出本节课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概念是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理解物质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该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在基于理解和应用概念的前提下,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科学的生命观念。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必修一,第三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及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生物的分子,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水和无机盐等。

(二)能力基础1. 一定的探究能力: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搜集以及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论等,但由于探究能力的有限和知识点的联系构建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完成一些探究活动。

2. 观察能力更强:高中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区别或特征。

并且可以根据已有的模型,利用观察能力对模型的内容进行阐述,但仍需要教师引导。

3. 思维能力逐步形成:高中生思维水平已逐渐成熟,可对知识进行理解、整合、深化、迁移以及应用。

但对知识构建能力依旧不足、逻辑思维形成但不成熟。

教师要帮助其完成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一)生命观念基于掌握渗透作用和被动运输的概念,进而理解生物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了解细胞膜的功能与结构有关,最终形成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二)科学思维根据渗透作用与被动运输的概念及相关案例,对比水分进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对比协助扩散中,利用载体介导和利用通道介导的协助扩散的异同点,归纳质壁分离和被动运输的概念,形成科学思维。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水进出动植物细胞原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被动运输三部分,但在本节需要向学生介绍渗透作用这一概念。

渗透作用对学生而言相对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放慢语速,详细讲解渗透装置所展现出来的渗透作用。

关于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可以将水进出动物细胞与水进出植物细胞进行类比,先学水进出动物细胞,再让学生思考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异同。

本节的探究实验以讲解为主,力求让学生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主动运输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

对应的学业要求是:在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方式的基础上建构被动运输的概念。

教学中,建议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被动运输的概念,理解不同被动运输的异同点。

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说明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阐释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关系。

2.通过水分进出细胞方式的探究学习,初步建构被动运输的概念,能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3.通过对被动运输的具体实例的讨论,分析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物质跨膜运输功能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五、教学过程率的因素活动4:新情境运用:分析囊性纤维病的成因、新冠病毒人侵细胞机理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生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功能是作为部分的结构对整体生命系统的贡献;生命系统是1个由物质组成的开放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来维持自身的高度有序性,这是保证各层次生命系统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核心概念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重要概念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一般概念2.1.1 阐明质膜具有选擇透过性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事实与实例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现象;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相关事实;碘离子逆浓度进入细胞的事实;钠、钾、钙离子逆浓度进出细胞的事实,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事实;大分子蛋白质进出细胞的电镜照片;变形虫吞噬食物的过程视频等。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答案: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组成。蛋白质具有功多样性,如通道蛋白、受体蛋白等。脂质主要成分,双层结构,决定了细胞膜的屏障性质。糖类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参与细胞识别和信号传递。
例题3:
题目:请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答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无需载体和能量,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无需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如Na+、K+的跨膜运输。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被动运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被动运输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被动运输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九.板书设计
1. 被动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2.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
3.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4.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实例
5. 自由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2. 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信号传递等;
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动画讲解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被动运输的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
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

第四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边界—细胞膜不仅是将细胞内外隔开的屏障,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

细胞膜是怎样控制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呢?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样吗?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本章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两节,分别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三个方面讲述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被动运输,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内容。

“被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主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