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加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进行醒目标注。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 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简称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MDR细菌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给医疗领域和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处理多重耐药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改善单位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等。
首先,改善单位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人们应该养成勤洗手、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习惯,避免到公共场所或医疗机构时不必要的接触并注意饮食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感染患者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措施,将可能接触到的MDR细菌迅速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也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在常见的接触面、设施和器械上。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患者使用的设备和器械进行全面消毒,定期清洗和更换病房用品。
此外,在医院的空气中也可以采用空气消毒器等设备对细菌进行有效的去除,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手段。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不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避免仅仅依赖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另外,患者也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不主观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以避免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最后,发展新的抗菌药物是处理多重耐药菌的长期解决方案。
当前MDR细菌对现有的抗生素已经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应该加大研发新的抗生素的力度。
同时,还需要探索和发展其他替代治疗方法,例如利用抗菌肽、免疫疗法、体外诊断技术等,以期望有效地控制和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总之,处理多重耐药菌需要从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减少细菌传播,降低感染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6 -内酰胺酶(ESBLS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等。
处理指引及隔离措施:1.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及时上报院感办。
2. 单间病室隔离病人(若无条件应当进行床边隔离),床旁、病历和一览表放接触隔离标识。
3.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帽子、口罩、薄膜围裙等。
4. 治疗护理:(1)诊疗用具专用(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1000mg/L 有效氯消毒。
(2)治疗、护理用物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双层黄色垃圾袋—送医疗垃圾站处理(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3)复用医疗器械-用后不作预清洗,装入双层防渗漏黄色垃圾袋贴警示标识—送供应室。
5. 衣物、被服:(1)用后装入双层防漏医用垃圾袋 -贴警示标识-送洗衣房2、病人用具(枕头、棉被、床垫),抽真空床单位臭氧消毒30-60 分钟。
6. 物表、地面: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抹洗,有明显污染物先用2000mg/L作用30分钟后擦拭7. 卫生用具(便盆、尿壶):单独使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8. 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多重耐药菌及接触性隔离的概念,控制探视人数,探视时必须更换探视服探视鞋、带好帽子口罩,监督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需认真正确的执行手卫生。
9. 病人若转科或外出做检查,应提前告知接收科室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
10. 解除隔离:病人连续三次(间隔时间24小时以上)微生物学检查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ppt)

❖美罗培南作用不及亚胺培南 ❖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具良好作用
PRSP
❖ 青霉素MIC 4.0 mg/L 万古霉素 利福平 非脑膜感染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大剂量氨苄西林 ❖亚胺培南、厄他培南 ❖ FQ (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Synercid® IV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for injection) [package insert]. Bristol, Tenn: Monarch Pharmaceuticals, Inc; 2002.
利奈唑胺 (Zyvox®)
❖ 噁唑烷酮类
❖ 抗菌谱及适应证
VRE感染,包括合并菌血症 MSSA、 MRSA或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所致HAP MSSA、或 MRSA、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所致
复杂性SSTI,包括糖尿病足感染伴或不伴骨髓炎 MSSA、或化脓性链球菌所致单纯性SSTI 肺炎链球菌(包括 MDRSP)或MSSA所致CAP,包括合
白质合成 ❖ 抗菌谱
VRE PRSP MRSA、MRCNS 粪肠球菌耐药
❖ 适应证
菌血症 - 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 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所致cSSTI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疗效
❖ Design: 2 randomized, open-lab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 cSSSI Study 1: Q/D (7.5 mg/kg q12h IV) vs oxacillin (2 g q6h IV)* Study 2: Q/D (7.5 mg/kg q12h IV) vs cefazolin (1 g q8h IV)*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2022中国台湾专家共识)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2022中国台湾专家共识)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对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导致普通的感染越来越难以或无法治疗,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患者死亡率增加。
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菌(MDRO)引起的感染率正在上升,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抗生素,但具有抗MDRO活性的药物仍然有限。
来自中国台湾的专家小组制定了MDRO感染的治疗建议,对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抗生素治疗建议。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CRAB肺炎建议使用粘菌素,可加或不加碳青霉烯类药物并辅助吸入性粘菌素治疗CRAB肺炎。
(2C)不推荐替加环素单药治疗CRAB肺炎。
(1C)➤CRAB血行感染(BSI)推荐以粘菌素-碳青霉烯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CRAB-BSI。
(2C)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于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的CRPA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的CRPA感染,推荐应用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或不加氨基糖苷类。
(2D)➤难治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DTR-PA)感染推荐基于粘菌素的治疗方法用于DTR-PA感染。
(2C)对于重症患者,推荐粘菌素负荷剂量9 MU (5 mg/kg),随后维持剂量为4.5 MU [2.5 mg×(1.5 × CrCl+30)] 2次/d。
(1C)在应用粘菌素治疗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1C)基于粘菌素的联合治疗存在争议。
(2D)➤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DTR-PA感染可考虑应用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olozane-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巴坦治疗DTR-PA感染。
(2C)推荐进行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于指导CRPA 感染的治疗。
(2D)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CRE引起的BSI推荐基于多粘菌素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治疗CRE引起的BSI。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临床常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日益增多,给感染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
本文旨在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与处理流程。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评估1. 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感染史和旅行史等。
2. 微生物检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明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3. 感染源识别:确定感染源,如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4. 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感染源等因素,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措施1. 隔离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单间隔离,使用专用床单、餐具等物品,避免交叉使用。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应根据患者感染的风险,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环境清洁:定期对患者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遵循消毒操作规程。
5. 抗菌药物管理:根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 感染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原体检测、耐药性监测和感染指标监测等。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 感染评估:感染管理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风险和程度。
3. 干预措施:根据感染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隔离、消毒、抗菌药物管理等。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24页
四、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品
影响抗菌疗效原因很多,如引流、营养状态、药品组织 浓度等,即使早期给予“广覆盖”,但假如以上影响原 因没得以纠正,再加强抗生素也是徒劳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 伯菌等是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常见耐药菌。但培养阳性不 等于感染,耐药性越高、致病力越弱,故该类菌通常仅 为定植菌污染或感染灶伴随菌,不需要目标性抗菌治疗, 真正感染病原体因为留取标本前已广泛使用了抗菌药, 造成不能被检出。所以,首次用药前、改药前要采送病 原学检验,但对检测结果应作出正确解读,要结合临床 征象、影像学、试验室指标等,决定是否要抗菌治疗, 防止被微生物检验汇报牵着鼻子走,慎用“大万能”类 终极处方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6页
因为选择作用而发生耐药
药品治疗
自发性突变发 生于缺乏药品 选择敏感菌群 内,
因为经过药品治 疗敏感菌株已灭 绝,突变菌株被 选择,
耐药克隆株 在曾经敏感 菌群内生长 ,
多重S耐an药d菌e的r治s疗C策C略, Sanders WE. J Infect Dis 1986;154:792-800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种类
2002-2003 2006-2007
第12页
迎战细菌耐药 我们应该怎么办?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13页
MRSA?ESBL?VRE? PDR-AB?怎样治疗?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时代已经过去 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14页
在治疗过程中 ,耐药性逐步 出现临床表现.
第7页
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1. 病例背景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使得感染难以治疗,并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 病例概述患者,男,5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入院。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
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38.5℃,咳嗽剧烈,咳黄色黏痰。
3. 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影像学检查:肺部感染表现。
-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4.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细菌的耐药机制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
2. 细菌改变药物靶点,使抗生素无法与靶点结合,从而失去抗菌作用。
3. 细菌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抗生素浓度。
5. 治疗建议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原则如下:1. 停止使用已知的耐药抗生素,避免进一步加重耐药性。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若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可参考国内外指南,选择可能敏感的抗生素。
3. 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 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如补液、营养支持等,提高患者免疫力。
5. 针对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入性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6.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缓解,以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2.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防止交叉感染。
7.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挑战性,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 (Zyvox®)
❖ 噁唑烷酮类
❖ 抗菌谱及适应证
VRE感染,包括合并菌血症 MSSA、 MRSA或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所致HAP MSSA、或 MRSA、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所致
复杂性SSTI,包括糖尿病足感染伴或不伴骨髓炎 MSSA、或化脓性链球菌所致单纯性SSTI 肺炎链球菌(包括 MDRSP)或MSSA所致CAP,包括合
李斯特菌、脑膜炎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对 MRSA, VRE, 及肠道革兰阴性菌无活性
❖ 适应证
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
MRSA感染的治疗
❖ MRSA
首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可选药物: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
素、替加环素或Q/D 、dalbavancin、 SMZ-TMP(依据药敏)、多西环素及米诺 环素(部分菌株) 夫西地酸、磷霉素、利福平可能有效,但 必须联合用药以防耐药性发生
Synercid® IV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for injection) [package insert]. Bristol, Tenn: Monarch Pharmaceuticals, Inc; 2002.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疗效
❖ Design: 2 randomized, open-lab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 cSSSI
MDRSP
❖ MDRSP: 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 素、SMZ-TMP耐药 万古霉素 利福平 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泰利霉素用于非脑膜感染
泰利霉素 (Ketek®)
❖ 酮内酯类 (结构与大环内酯类相关) ❖ 抗菌谱
A、B、C和 G 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 MSSA
Meta-analyses of treatment success for clinically assessed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Synercid®)
❖ 链阳性菌素类,为Q-D 30:70 的复合剂 ❖ Q-D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不可逆地结合,阻断蛋
并菌血症
Meta-analyses of treatment success for clinically assessed patients with SSTI
Meta-analyses of treatment success for clinically assessed patients with bacteraemia,
Comparator (n=443) 51.9% 64.2%
24/42 (57.1%) 33/55 (60.0%)
*vancomycin 1 g q12h IV could be substituted if the pathogen was suspected or confirmed MRSA or the patient was allergic to penicillin, cephalosporins, or carbapenems. †Patients cured or improved. ‡Results are combined from the 2 clinical trials. Statistical conclusions could not be reached due to the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subsets. CE=clinically evaluable; cSSSI=complicated SSSI.
替加环素 (Tygacil)
❖ III 期临床试验 替加环素 vs. 万古霉素/氨曲南治疗CSSTI 可评价患者833 例 临床有效率: 替加环素 86.5% ,对照药 88.6% 替加环素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
❖恶心 34.5% v 8.2% ❖呕吐 19.6% v 3.6%
Ellis-Grosse et al. CID Sept 1, 2005
❖ 临床有效率
达托霉素 81.1%
达托霉素 87.3%
万古霉素 73.8%
耐酶青霉素 90.5%
❖ CPK – 达托霉素组11 例, 对照组8 例
达托霉素组2 例中停
Arbiet et al 2004
替加环素 (Tygacil®)
❖ 甘氨酰环素
米诺环素的衍生物
❖ 广谱抗菌药
覆盖大多数耐药GPB、GNB和厌氧菌 对假单胞菌属无活性
Efficacy in the CE Population†
Study 1 (US) Study 2 (International)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Traumatic wound infections‡
Q/D (n=450) 49.5% 66.4% 14/38 (36.8%) 33/55 (60.0%)
Nichols RL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44:263-273.
达托霉素 (Cubicin®)
❖ 环脂肽类(Cyclic lipopeptide ) ❖ 抗菌谱
MSSA, MRSA, 化脓性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 equisimilis, and
Dalbavancin (Zeven®)
❖ 第二代糖肽类
第一代: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 抗菌谱
葡萄球菌、链球菌 梭菌属、消化链球菌、放线菌、棒状杆菌、枯草杆菌 对绝大部分GNB无作用 对Van A 耐药肠球菌无作用
❖ 治疗地位
目前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Dalbavancin (Zeven)
Success Rates
100 90.5
90 81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EOT - ITT
90.5 76.2
94.1 81
FU - ITT
EOT- Eval
Dalbavancin
Standard of Care
94.1 76.2
FU - Eval
Standard-of-care antibiotics included cefazolin, vancomycin, clindamycin, ceftriaxone, an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Seltzer E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37:1298-1303.
Summary of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 Results*
Q/D (n=450)
Comparator (n=443)
Clinical efficacy†
68.2%
70.7%
Microbiologic eradication‡
66.6%
77.7%
MSSA
64.3%
76.6%
PRSP MDRSP MRSA VISA VRSA VRE
革兰阳性菌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万古霉素 中介金葡菌 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 万古霉素 耐药肠球菌
PRSP
❖ 青霉素0.1< MIC 2.0 mg/L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西林用于非脑膜感染 泰利霉素 评注
MRSA
77.8%
50.0%
Gram-positive cocci only
56.3%
69.7%
*Results are combined from the 2 clinical trials. †Patients cured or improved in the CE population. ‡Overall and bypathogen bacteriologic eradication rates in the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ble population.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李光辉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liguanghui@
MDR定义
❖ 无公认的定义 ❖ 对现行之标准治疗产生耐药之细菌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不动杆菌 VRE MRSA, VISA, VRSA ---------------
Dalbavancin (Zeven)
❖ 与万古霉素比较?? ❖ 治疗GPC所致导管相关性BSI 临床有效率:
Dalbavancin = 87% 万古霉素 = 50%
Raad et al, CID Feb 2005
Telavancin
❖ 新一代糖肽类 ❖ 治疗 CSSSI 细菌清除率:
Telavancin = 92% 万古霉素 = 68%
万古霉素耐药性
❖ 1997 日本首次报道 VISA ❖ 2002年美国首次报道 VRSAMMWR July 2002
1st 例 – Michigan
❖导管及糖尿病溃疡培养
2nd 例 – Pennsylvania Tenover et al 2004
❖足根溃疡 ❖先前无万古霉素暴露Whitener et al 2004
❖ 新一代糖肽类 ❖ 每周一次,静脉给药 ❖ Dalbavancin vs 利奈唑胺治疗 CSSSI
Dalba 首剂1 gm, 7日后再用 500 mg 利奈唑胺600mg q12h IV 或 po ×14 d 两组疗效均 >90%
Jauregui, CID Nov 15, 2005
Clinical Efficacy of Weekly Dalbavancin vs Standard-of-Care Antimicrobials for SS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