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农业银行发现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我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认识与了解

我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认识与了解

我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认识与了解我初参加农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四年多的内部审计实践中,通过和北京时代新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感受到对银行内部审计的理解和体会都有所不同,以下是本人这几年通过和时代新威专家接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同阶段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了解,与各位内审同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熟悉,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

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加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十分熟悉,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

和时代新威的专家接触后,发现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的理解,时代新威是以保护信息系统安全性、有效性为使命的公司,主要以信息系统审计服务、信息系统审计工具研发和信息系统审计师培训为核心业务,我们银行与时代新威合作,通过与时代新威的专家相处更加体会到银行内部审计的行道“深浅”。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与时代新威对银行内部审计相比严重缺乏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质,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现的主要依据,过分注重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常会忽略了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二阶段,就是参加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加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当时我参加了时代新威他们组织的培训班,掌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根据业务操作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判断和评价。

通过在时代新威培训班的学习加上自己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质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始有所生疏,因为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研究安雅婷 谢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辽宁大连 116052)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数量逐步上升,银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力量。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本文探讨的中国农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加强审计的转型升级。

因此,本文将风险导向审计和中国农业银行结合,分析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农业银行应用状况。

首先分析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农业银行应用的背景,结合国内外文献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明确了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方法;以农业银行为本章的研究对象,对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审计现状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对农业银行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有效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其他银行的风险导向审计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农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国农业银行的应用——以浙江农业分行为例(一)农业银行基本情况中国农业银行ABC(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简称农行,总行设于北京,这家国内大型上市银行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齐驱共名,是组成中国金融体系中重要部分。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国有商业银行,农行自1951年成立以来持续稳健发展着,而今已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上位列第7,穆迪信用评级为A1。

在2009年时农行进行了改制,从一家国有独资型商业银行转变成为一家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次年所持A在上海及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所持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A+H”两地上市后总市值在全球同类上市银行中排在前五。

后于2015年上榜中国品牌500强排名第23。

(二)农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2006年9月浙江省分行根据其业务规模、管理模式、机构分布等实际情况,实行按行派驻的模式,建立由省分行直接领导的派驻各个二级分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撤销各二级分行现有的内设审计机构。

对提高农业银行审计监督执行力的工作思考

对提高农业银行审计监督执行力的工作思考

当前审计监督执行力较弱的表现形式审计监督执行力较弱的原因分析1、审计问题上报难2、审计决定落实难3、审计环境改善难。

4、审计成果利用难1、审计监督独立性不强2、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3、工作机制创新力不强。

受工作平衡考虑、与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私人关系等因素影响,审计发现的问题在逐级上报过程中,往往要雁过拔毛,最终使得一些关键性问题、影响大的重要问题得不到上报,而审计报告成为这部分违规违纪问题的“保护伞”,隐藏着极大的审计风险。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应给予纪律处分的往往以经济处罚替代,或通报批评替代,甚至通过找客观原因辩护说情等手段最终不了了之;二是对应给予个人经济处罚的通过变通手段,由单位或企业买单;三是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

表现有三:其一,有些操作性问题,反映在基层行,但根在上级行,上面不动,下面动不了;其二,被审单位上一级机关相关职能部门不履行整改督办职责,这种“不作为”的结果就是问题得不到根本性整改;其三,被审单位消极应付,使有些问题前清后增,屡查屡犯。

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一体化。

如省分行派驻审计办事处在人员工资、费用及其管理上受制于当地二级分行;二是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农行计算机审计系统尚未全面推行,内审软件开发滞后,农行现有的各类内控信息系统还没有向审计部门全面开放,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等;三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进出机制不健全,常规教育培训不力,后续教育未跟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要求。

一是审计结果得不到公开。

当前审计结果作为内部秘密,实行封闭式管理。

受内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审计公开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价值不高,行长经济责任审计大都以非现场审计为主。

受现行干部管理潜规则等因素影响,少数行长经济责任审计演绎为人情审计、面子审计、逆程序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所列问题也是不痛不痒。

三是少数专项审计利用低。

上级行少数领导或管理部门为了自身调研工作或求证任务,而动用审计资源在辖内开展规模性专项审计,此类审计有悖于审计监督职能发挥,其利用性高低不得而知。

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内部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内部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5 湖 北农 村 金 融研 究 Q 1 第 3 6 o1年 期
门缺 少熟悉 电子银行整个 业务流程 ,了解 电子银行业务 系
是 由银行 与客户纠 纷 引发 的 法律 风 险 。二 是 由于 电 子
统结 构和程序 控制 ,又 学握信息 系统审计技 术的专家 型人 才 。因此难 以对 电子银行 的系统风 险展开 审计 。
银 行 业 务 中 的部 分 交 易违 反相 关分值 。然后按 指标随机抽取 业务样本 ,评估是 否存在风险 ,确定单项 指标的得分。最后
根据各个项 目得分 汇总评估 出整个业 务的风险等级 ,供领 导 层决策参考 。运用这种评价方式 ,哪个业务种类 、业务 环节
录 ,或通过现 场 、电话及 网银 系统 的形式 向客户发放 故 障调 查 问卷 。收集 网银故 障信 息 。对 故障种 类 、时间长
务的审计提供保 障。提 高内部审计人 员素质是强化电子银行 业务 审计 的关键 ,只有具备较高 的会计理论 水平和较强 的实
践工作能力 以及过硬 的科技手段 ,才能在 错综复杂的资料 中
发现 问题 。并做 出正确 的审计结论 。一是 引进国外先进 的风
险防控理念和信 息系统 审计技术 ,鼓 励审计 人员加强学 习 , 通过 考取 信息 系统 审计 师专 业资 格等 途径提 高 自身 业务 素
阅该行 电子银行设备投入 资料和电子银行业务 的费用减免文 件 。测算 某项 电子银行业务 对银 行的贡献度是 否达 到规定要 求,计算 业务的收益率 。最 后评 估该行 电子银 行业务效益在
行业 中所 处的水平 。通过这 些评 价和审计 工作 ,审计部 门在
常或不 兼容 状况 。六是 关注网银 系统和设 备与计算 机环

农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农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厂西农 村 金融 研 究 ( 月 刊 )
1
0年 第 5
期 ( 总第 一 5期 )
农 行 内部 审 计 面 临 的挑 战 与 思 考
农行 区 分行
邱瑞 雄
随着农村 金 融体 制 改革 的 不 断深 入 业 银行 经营行 为 的企业 化 管 理审计 展
4
, ,
,
农 业银行稽 核 审计工 作正 面临着 新 的挑战
为 了 改变 这 种
:
笔 者认 为 内部 审计 在工 作 职责 上可 实行 分 级 审计
,
采 取 下 审 一 级 的办 法
;
总行 负 责 审
计 省 ( 区 ) 分行
,
省 ( 区 ) 分行 负 责 审计地

市支 ( 分 ) 行



市支 ( 分 ) 行 负责 审 计 县
县支 行 负责 审计 基 层营 业所

,
熟悉 财务会 计 的要 占 4 0 帕
,


悉 信贷业 务的要 占4 0 肠
3

熟 悉计 划
存款


电脑等业务 的要 占 2 0 帕

0 呱 以 上 的稽 核员 必 须 9

达到 助师 以 上 业务 技 术职务 操 作处罚 规定
4

每 个稽 核 员 都 要经 过 一 次 以 上 区 分行 级 的稽 核 业 务 知识培 训
,
这样 可 以 在不 改变 现 有机 构设 置 的 情 况 下 把 稽核 审 计 置

于 真 正超 脱 地 位
2

并 有效地 解决 同级 审 计带 来 的种 种 困扰
,

中国农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

中国农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
这一系列金融“地震”的发生都与这些银行内控管理不力而引发操作风险管理有 直接关系,仔细分析这些银行,无论从其资产规模上、还是从其业务经营上都可谓是 金融行业内的“巨头”,而恰恰就是这些银行因其内部的不慎交易等诸多操作事件的突 发,造成了他们难以继续经营的巨额损失,为全球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上述这些金
本文首先从当前银行业面临严峻的风险管理压力及当前银行的主要违规现象出 发,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概念并介绍了当前比较成熟的三个操作风险计量模型;然 后通过对中国农业银行业务经营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采用 SWOT 分析法分析得 出目前应该实施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防范,加快业务发展的战略;最后,通过中国农业 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的实证分析,以巴塞尔新协议提出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为依 据,提出如下建议:即从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入手;加大操作违规成本的处罚力度、 切实提高案件防范能力;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数据库;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 操作风险量化管理,以解决中国农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农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同业间竞 争日趋激烈,银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业务品种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使银行业面临的 操作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操作风险成为继信用风险之后威胁商业银行生存发展 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 中国农业银行 操作风险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文化
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other factors,worl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ed greatly and fluctuated dramatically.Banking operation risk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redit risk,the market risk and the operational risk i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Banks are faced to the serious operational risks.Nowadays,with the deepening of various reforms each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 in the control of credit risk and market risks, but th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still remained a initial stage.Operational risk is one of the main risk resources, and the proportion to the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s far larger than that of international level. It makes the research of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onal risk important in China.

中国农业银行运营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银行运营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银行运营风险排查工作总结中国农业银行运营风险排查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大型银行之一,其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广泛,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风险。

为了保证银行的稳定运营,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排查和管控。

本次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排查农业银行的运营风险,确保各项业务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开展。

本次工作任务包括:1.梳理农业银行的运营业务,对每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

2.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分析和整改,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3.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合规、落实到位。

4.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管理素养,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经过全面的风险排查,我们发现在农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可能成为风险的问题。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2.对关键业务环节和客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对员工风险意识进行培训,加强员工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风险管理水平。

4.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落实对应的奖惩制度。

对机构、部门、个人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疏漏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以下一些难点和问题:1.信息共享不畅: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有些风险可能被忽略或者没有及时得到发现。

2.信息技术安全问题:正如大家所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农业银行在维护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3.员工培训需要加强:农业银行人员众多,管理复杂,需要不断加强部门之间、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加强内外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我们在排查风险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了全面、深入,对于发现的问题也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管理 风险和经 营风 险 , 这对农 业发展 银行 内部 审计提 出了新的挑战 。 照现代银行 按 的经 营管理 要求 , 要使 业务 又好又快 地发 展 , 必须重 视发展 速度 、 构 、 就 结 质量 和效
益 的有效统 一 , 处理 好业务发 展和风 险 防
计对组 织的增值作 用。 着农业发展银 行 随
作规 范 、 完善 高效 的内部 审计 , 才能 更 好
地应对 新的 内外部 环境下所面 临的挑 战。 =、 农业发晨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向矗
计 手段 同 中国 农业银 行内部 审计 一样 , 没 有 自己的内部 审计制 度。 这个阶段 农业发 展 银行 内部审计 采用账 项基础 审计模 式 , 内部审计 目标是查错 防弊。 19 年 至 2 0 97 0 4年 , 各级 行逐渐 建立 起较为严密的 内部控 制制度 ,内部审计逐
1 3-2 1.
国 家治理 不 同于 政 府统治 , 它强调 扩展 社会 各 主体 的共 有
知识 , 帮助他 们共 同 参与 治理 决策 , 目前 而言 , 要是 如何 发 就 主 挥政 府 、 市场 和社 会 等主 体在 治理 中的积 极作 用 。作 为国家 良 治 的重 要 手段 —— 审计 问 责 , 它通 过 监督 预 算 执 行 、 证经 济 鉴
责 任 而作 用 于政 府 ; 通过 监 督 市 场管 理 者 、 护经 济 秩 序而 作 维
用于 市场 ; 过 实施 民 生审 计 、 通 维护 公共 利益 等而 作 用于社 会 , 通 过 整合 问 责 资源 、 问 责 力度来 保 障这 些功 能的 实现 。 目 强化 前 审计 问责 已 成 为国 家 良治 的重要 工具 。并 为很 多 国家认 同。 但 中 国的审 计 问责 尚不 能满 足 国家 治理 的功 能需 求 , 问 责 审计 的工具 理 性 尚有 较 大 的 发挥 空 间 ,需 要各 级 审计 机 关 因地 制 宜 , 步扩 大 问责范 围 , 逐 加大 公 告力 度 , 来提 高 国家治 理 的开放 度 和透 明度 , 导社 会 各 主体 积 极参 与国 家 治理 , 引 实现 治理 主 体 间的 良性 互 动 , 护 社会 公共 利益 , 善政 府 的治 理能 力 , 维 改 满 足 国家 治理 的需 要 。当然 , 家治理 的工 具有 多种 , 问责 只 国 审计 是 国家 良治 的工 具 之一 , 国家 审 计在 参 与 治理 的过 程 中 , 仅 不 应发 挥 审计 问 责的 工具 性作 用 , 关 注审 计机 关 自身 的主体 还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农业银行发现的主要问题(一)财务收支方面。

1.2012年至2014年,总行及6家分行在工资总额外通过“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科目列支伙食补贴、制装费等5.55亿元,其中2014年2亿元;总行还超过财政部规定标准,为职工多缴存住房公积金1.58亿元,其中2014年6043.47万元。

2.2014年,四川分行在未向担保方进行追偿情况下转让不良资产3.65亿元;浙江和广东分行以低于抵质押物评估值的价格转让不良资产32.04亿元。

3.2013年至2014年,浙江、山东、江苏、上海4家分行存在少计收入、多计支出等损益不实问题,涉及金额2357.67万元,其中2014年2254.88万元;山东、浙江、江苏3家分行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问题,涉及金额1.69亿元,其中2014年1.14亿元。

4.农业银行总行有109套住房从2010年至2014年底长期闲置;江苏分行至2015年5月底有131宗房产长期处于闲置或部分闲置状态;广东分行广州北秀支行2012年7月起租赁一处营业用房,因无法装修,至2014年8月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农银财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计划撤销,其6799.5万港元存款等资产闲置近2年时间。

(二)重大决策制定和执行方面。

2014年,农业银行未经董事会审批,向农银租赁增资80亿元、向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银人寿)增资35.7亿元。

农银人寿增资事项在未经该公司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先行支付增资资金9.99亿元;2012年至2014年期间农银人寿董事会人数为9至10人,未达到公司章程规定的11人。

(三)业务经营方面。

1.2012年至2014年,农业银行涉农贷款增速放缓,3年平均增幅12.43%,低于同业平均增幅4.92个百分点;未严格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将367.14亿元非涉农贷款按涉农贷款进行统计;农银租赁涉农租赁合同金额仅占该公司全部租赁业务的8.46%,未能体现服务“三农”特色。

此外,抽查发现个别分支机构存在涉农贷款利率上浮情况。

2.“金穗惠农通”工程部分电子机具闲置,其中浙江分行2014年及以前年度安装的15746台电子机具中,有4215台自2015年以来无交易记录;北京等6家分行2012年至2014年发放的惠农卡共计开卡491.42万张,至2014年底,有345.5万张开卡后无交易或已销卡。

3.2012年至2014年,为规避信贷规模管理,总行和部分分行通过购买境外子公司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信托计划收益权等多种方式,向境内企业融资1420.3亿元(2014年540.6亿元),部分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2014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当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后,农业银行仍向其中33户发放贷款35.35亿元;江苏分行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通过定向理财方式向火电、造纸等限制性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提供融资87.55亿元。

4.2012年至2014年,农业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企业贷款分别下降2.76%、10.27%和3.20%;浙江等6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55.2亿元。

5.2012年至2014年,农银租赁在未实际提供咨询服务的情况下,向融资客户收取咨询服务费13.01亿元,其中2014年2.23亿元。

6.2010年至2014年,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上海6家分行向提供虚假资料、贸易背景不实等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违规办理贷款、承兑汇票等信贷类业务182.32亿元,其中2014年142.84亿元。

7.2012年至2014年,北京、山东、浙江、四川4家分行未经审批代销理财产品、为无国际结算需求的企业办理外汇掉期等中间业务,涉及金额110.66亿元,其中2014年72.44亿元。

8.2012年至2014年,云南分行等29家分支机构未经审批,违规为客户融资出具“抽屉协议”性质的担保及回购承诺,涉及金额251.74亿元(其中2014年70.79亿元),已形成垫款8.5亿元。

9.2014年,浙江、江苏2家分行通过将同业存款按照一般对公存款核算等方式,违规办理存款业务19.35亿元。

10.2011年12月,农银租赁在租赁物不存在、项目手续不全等情况下,违规开展房地产售后回租业务5.5亿元。

(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

1.2011年至2014年,四川分行等6家分支机构未严格执行贷前审核,致使部分企业以虚假财务报表、购销合同等手段从农业银行取得贷款;广东分行等7家分支机构贷后检查制度执行不严,导致部分贷款企业不按规定使用贷款资金。

上述问题涉及贷款金额187.38亿元,其中2014年61.48亿元。

2.2012年至2014年,总行和上海分行在未按规定报备的情况下,将部分集中采购的项目采用竞争性谈判等非招标方式采购,涉及金额169.83亿元,其中2014年42.71亿元;总行和上海分行向以虚假资质文件入围等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采购16.81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由内、外部专家随机组成的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未能按规定履行职责。

3.至2014年底,总行未及时出台差旅费管理相关制度;2013年至2014年,总行249个出国团组中有167个未列入年初因公出国计划。

此外,还存在部分信息系统缺少必要的数据控制功能、农业银行年金理事会违约提前赎回理财产品、个别分支机构违反行内规定代客户划转资金等问题。

(五)廉洁从业方面。

1.2013年至2014年,四川分行租用成都双流机场头等舱休息室119.25平米,实际使用8174人次(含员工),支付租金748.84万元,其中2014年274.77万元。

2.2013年至2014年,山东分行部分分支机构以会议费、培训费等名义支出397.98万元,用于购买烟酒等,其中2014年217.29万元。

光大集团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财务收支方面。

1.2014年,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将应当列入“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的业务列入其他科目,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涉及金额3.52亿元;北京、济南、上海3家分行为完成年度利润考核指标,通过少计收入或多计支出调节损益3911.57万元;光大银行6家分支机构和光大证券在会议费中超范围列支日常营销等费用共计2416.17万元。

2.2007年11月至2014年底,光大集团、光大银行和光大实业超出国家规定的上限,为职工多缴纳住房公积金共计7662.86万元,其中2014年731.79万元。

3.2008年至2015年6月,光大银行、光大金控、光大证券及所属公司在工资总额外,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及发放就餐补助等共计6355.67万元,其中2014年1466.55万元。

(二)重大决策制定和执行方面。

1.2015年1月至8月,光大集团7家所属一级子公司按规定应上报集团研究的各类重大事项共计71项,实际仅上报14项。

2.2013年10月,光大永明保险第25次公司董事会决定以10亿元的价格购置商业楼,集团派出参加上述会议及决策的董事未按规定向集团报告。

3.2010年至2014年,光大香港部分重大事项未按规定以董事会会议方式决策,而是以书面决议方式由常驻香港的3位董事签署;光大香港所属中国光大控股[0.34%]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国际[-1.86%]有限公司除重大人事任免上报光大香港审批外,重大决策事项均由各自董事会决策,与光大香港“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符。

(三)业务经营方面。

1.2014年,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等6家分支机构违规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企业及个人发放贷款,涉及金额25.55亿元。

2.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等7家分支机构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信用证业务,涉及金额26.62亿元。

3.2012年至2014年,光大银行上海、杭州、广州3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13.81亿元,其中2014年4.4亿元;杭州分行发放的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实际被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大型企业套取,其中2014年3608万元。

4.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光大永明保险违规以承诺收益方式获取保费收入,涉及金额14.79亿元,其中2014年1.18亿元;其所属光大永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购买本公司发起设立的理财产品,变相运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投资共计1亿元。

5.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光大金控出资1420万元,通过控股子公司违规以普通合伙人身份成立合伙企业从事私募基金业务,其中2014年出资190万元。

6.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光大金控超出其经营范围发放贷款1.5亿元,其中2014年1亿元。

7.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光大信托违规使用自有资金垫付信托贷款客户的欠息并形成不良,涉及金额2003.44万元,其中2014年995.94万元。

(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

1.2009年至2014年,光大银行、光大永明保险未严格执行集中采购招标制度,存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逆程序采购等问题,涉及金额3.93亿元,其中2014年444.76万元。

2.2014年,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等5家分支机构未严格落实贷后管理制度,致使28.15亿元信贷资金被挪用;粤沪地区分支机构未有效控制钢贸等行业风险,导致相关分支机构出现大量不良贷款。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5.22亿元,其中2014年14.59亿元。

3.2014年,光大银行广州、杭州、南京等3家分行办理售汇业务时,存在对客户提交的贸易合同真实性审核不严等问题,涉及金额45.39亿元。

4.2013年至2014年,光大银行合肥、北京、杭州3家分行通过同业业务规避监管要求或在办理同业业务时操作不规范,涉及金额26亿元。

此外,还存在通过贷款、信用证等业务变相吸收存款等不规范行为。

5.2012年至2014年,光大银行未根据信用卡持卡人资信状况、用卡情况和风险信息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管理,在448名客户所持信用卡已形成1039.26万元呆账并核销的情况下,未将其名下其他光大信用卡的1608.48万元消费及时转为不良,其中2014年740.93万元。

6.光大银行个别从业人员存在违规行为,其中上海分行2名理财经理私自销售股权投资基金,至2015年5月底,该基金余额1.54亿元已无法兑付;上海分行1名客户经理违规利用其个人账户帮助朋友向其负责管理的对公授信客户借款70万元;大连分行有关人员及亲属违规从事高利放贷活动。

7.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方面,光大银行存在客户信息记录异常、邮件系统日志管理不符合监管要求以及部分外包开发的信息系统未按规定进行验收等问题;光大证券2013年因交易软件未经测试即直接上线进行实盘操作,导致重大风险事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