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二、一词多义1、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用来)。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2、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3、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4、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怒气)。
5、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6、而:(1)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长跪而谢之(连词,表修饰)。
7、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8、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9、然:(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10、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11、于:(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12、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三、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经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唐雎不辱使命》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2)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词)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词)(3)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5)以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以: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以大易小(以介词,用)三、句子翻译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 (含答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真题训练作家作品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人。
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jiaochou)古书的“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应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的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期弱国和强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唐雎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辜负出使的任务。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安陵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骄横狂暴又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完成使命的经过,显示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无畏精神。
写作特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用对话交代起因,经过,结局;用对话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安陵君委婉坚定,唐雎沉着干练、口风锐利、果敢机敏、不畏强暴,秦王的骄横狡诈、色厉内荏。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塑造人物。
(秦王先倨后恭;唐雎先恭后倨\结尾秦王的表现反衬唐雎)知识导图古代文化知识中国古代的君主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
皇帝从秦始皇开始。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用“朕”。
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朕。
”自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中国古代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之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榖(不谷)”等等。
寡人,寡德之人。
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唐以后只要皇帝称寡人。
古汉语知识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同“措”,放置。
《唐雎不辱使命》课内重点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字注音。
(1)秦王怫然怒()(2)以头抢地耳()(3)亦免冠徒跣()(4)聂政之刺韩傀()(5)休祲降于天()(6)天下缟素()(7)秦王色挠()(8)寡人谕矣()2、解释加点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__(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3)大王加惠..___(4)请广.于君(5)岂直..怒_..五百里哉 __ ( 6)秦王怫然(7)布衣.._.._ (8)以头抢.地耳(9)庸夫( 10)非士.之怒__ (11)休祲..___..降于天__ (12)天下缟素( 13)秦王色挠..(14)长跪而谢.之__ (15)寡人谕.矣____(16)虽然..,受地于先生(17)徒.以有先生也(18)安陵君其.许寡人__ (19)轻寡人与.__ (20)今日是.也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2)于受地于.先王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3)徒亦免冠徒.跣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4)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____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5)之愿终守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此庸夫之.怒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8)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9)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三、课文的理解与把握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2、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3、唐雎是如何一步步让秦王理屈词穷的?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不辱使命,。
辱,。
《战国策》是西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③【安陵君】④【易】⑤【其】⑥【加惠】⑦【错意】错,⑧【请广于君】广,⑨【岂直】⑩【怫然】⑪【公】⑫【伏尸】⑪【布衣】⑫【免冠徒跣】徒,。
跣,。
⑬【抢】⑭【士】⑮【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⑯【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⑱【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休,。
祲,⑲【与臣而将四矣】⑳【缟素】㉑【挺】㉒【色挠】。
挠,㉓【长脆而谢之】㉔【谕】㉕【徒】二、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文本阅读简答题: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2.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3.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简析表达作用?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唐雎列举三位“士”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6、你如何评价唐雎?7、秦王长跪而谢之,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辱,辱没、辜负。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辱,辱没、辜负。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④【易】交换。
⑤【其】表示祈使语气。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错意】在意。
错,同“措”。
⑧【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增广、扩充。
⑨【岂直】何况只是。
⑩【怫然】愤怒的样子。
⑪【公】对人的敬称。
⑫【伏尸】横尸在地。
⑪【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⑫【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徒,裸露。
跣,赤脚。
⑬【抢】碰,撞。
⑭【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⑮【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⑯【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⑱【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⑲【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⑳【缟素】白色丧服。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㉑【挺】拔。
㉒【色挠】神色变得沮丧。
挠,屈服。
㉓【长脆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㉔【谕】明白,懂得。
㉕【徒】只,仅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翻译: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翻译: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翻译: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翻译: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提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并列,不译。
一说表转折)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请求)荆卿曰:“秦兵旦暮(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对对方的尊称),岂(怎么,哪里)可得哉?”荆卿曰:“微(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前往)之。
今行而无信(信物),则秦未可亲(亲近,接近)也。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挖空训练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
..(),受地
..();虽然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
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
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
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
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曰:“先生坐!何..(),长跪而谢之
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
参考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
安陵,安陵君其.(一定)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
(施以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善
..(即使这样),
..(特别好);虽然
受地于先王(句式:状语后置句,于先王受地),愿终.(始终)守之,
弗敢易
...(不敢交换)!”秦王不说.(同“悦”,高兴)。
安陵君因.(于
是)使唐雎使于.(引出动作的对象)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为什么)?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因为)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在意)也。
今吾以.(凭借)十倍之地,
请广.(扩充)于君,而.(但是)君逆.(违背)寡人者,轻.(看不起)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愤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回答)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平民)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摘下帽子,光着脚),以.(用)头抢.
(碰,撞)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胆识有才能
的人)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
......(苍鹰扑倒宫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上天就降示),与臣而将.(将要)四矣。
若
士必.(一定)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白色的丧服),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面露胆怯之色),长跪而谢之
歉)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只是因为)有先生也。
”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
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