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地下室消防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地下室的消防安全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非常重要。

由于地下室一般位于地下深处,并且通常没有自然光线,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和火焰的传播速度会很快。

因此,地下室的设计需要考虑消防安全以及合理的逃生通道设计。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设计地下室的逃生通道。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是指在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从地下室逃生,并将火势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措施。

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 充足的应急出口:地下室应该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应急出口,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离开。

应急出口的位置应合理分布,方便人员迅速找到,并且不受火灾区域的影响。

2. 独立的逃生通道:地下室的设计应考虑设置独立的逃生通道,以免被火势阻断。

逃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隔离能力,并且应保持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快速撤离。

3. 逃生设施的设置:除了应急出口和逃生通道,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还应考虑设置其他逃生设施,例如紧急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人员迅速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了以上几点,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并保持良好的维护状态。

特别是对于应急出口和逃生通道,应及时清理和维修,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关于地下室的逃生通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合理的通道路径:逃生通道应避开设备和杂物,并保持畅通无阻。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结构和布局,并确定最短最直接的逃生路径。

2. 设置足够的标识和照明:由于地下室一般没有自然光线,逃生通道需要设置足够的标识和照明设施,以便人员在烟雾中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标识应清晰易懂,并且可以在黑暗中清晰可见。

3. 考虑疏散容量和安全出口数量:地下室的逃生通道设计应根据地下室使用人数和面积来确定疏散容量和安全出口的数量。

通常应根据当地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并确保足够的安全出口供人员逃生使用。

4. 考虑人员特殊需求:在地下室的逃生通道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人员特殊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或残障人士。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环境,消防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地下室的消防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下室的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以限制火灾的蔓延。

对于地下室而言,防火分区的面积有着明确的规定。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应超过 500 平方米。

如果地下室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以适当增加。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

在地下室的消防设施方面,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迅速喷水灭火,有效地控制火势。

喷头的布置应根据地下室的面积、形状和使用功能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覆盖到每个角落。

同时,要定期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作。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是地下室消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的迹象,并发出警报。

报警系统应与消防控制中心相连,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此外,地下室还应配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方便人员在发现火灾时能够及时报警。

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

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疏散楼梯的设置应符合规范,楼梯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并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在疏散通道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引导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地下室的防烟排烟系统也不容忽视。

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设置有效的防烟排烟设施,将烟雾及时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防烟分区的划分应合理,排烟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应满足要求。

在地下室的装修材料选择上,也有严格的防火要求。

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减少火灾的荷载。

电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防火规定,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1. 引言地下室是建筑物中易受火灾威胁的区域之一,因此,消防设备和施工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包括消防设备的布置、消防通道的规划以及应急疏散措施等方面。

2. 消防设备布置地下室的消防设备布置应根据地下室的平面布局和面积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防设备布置措施:•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感、温感、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

报警系统应与监控中心相连,以及时传达火灾信息。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室应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喷头、供水管道和水泵等组成部分。

喷头的布置应覆盖地下室内的所有区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

•灭火器设备:地下室的每个房间和走廊应配置灭火器设备,便于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控制火势。

常见的灭火器设备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3. 消防通道规划地下室的消防通道规划至关重要,可以提供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通道。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消防通道规划方案:•设置足够数量的紧急疏散楼梯: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紧急疏散楼梯,位于不同区域之间,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撤离。

楼梯的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并配备紧急照明设备。

•排烟系统:地下室应配置排烟系统,以排除火灾时产生的浓烟。

排烟系统应设计合理,能够将烟雾迅速排出地下室,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通道宽度和高度:地下室的通道宽度和高度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通道的宽度应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人员,并且保持畅通,通道的高度应能够满足逃生时的安全要求。

4. 应急疏散措施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应包含应急疏散措施,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安全地撤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疏散措施:•疏散计划和演练:地下室应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

疏散计划应包括疏散路线、集合点和人员组织等内容,演练可以提高人员对疏散流程的熟悉程度,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标识和指示灯:地下室的疏散路线应设置清晰的标识和指示灯,以便人员能够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地下室消防设计(一)是关于地下室消防方案的一个详细文档。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功能空间之一,为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合理的消防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地下室消防设计的相关内容。

引言概述:地下室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消防方案时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特有的风险和难度。

地下室消防设计旨在保护地下室内的人员安全和财产不受火灾威胁,同时为消防人员提供足够的便利性和安全条件。

本文将就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1.1 规划布局合理性1.2 防火隔离与分区设计1.3 逃生通道与疏散设计1.4 系统工程与设备布置1.5 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二、地下室消防设施及装备选择2.1 灭火器材的选择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2.3 火灾报警系统的建设2.4 排烟系统的设计2.5 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设施的布置三、地下室消防通道与逃生设计3.1 通道的设计和规划3.2 通道的材料和阻燃性能要求3.3 防烟门和防烟窗的设计3.4 疏散楼梯的设置与安全标准3.5 紧急疏散设备和逃生绳索的配备四、地下室防火隔墙及防火阻拦设施设计4.1 防火墙的选材与布置4.2 防火隔墙的规划与设计4.3 防火门、防火窗的选择4.4 防火板、防火涂料的应用4.5 防火阻燃涂料的喷涂及施工标准五、地下室消防演练与人员培训5.1 消防演练计划的制定5.2 演练场地和装备的准备5.3 演练过程与注意事项5.4 消防人员培训的重要性5.5 消防安全教育的常规措施总结:地下室消防设计对于保障地下室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消防设施及装备选择、消防通道与逃生设计、防火隔墙及防火阻拦设施设计、消防演练与人员培训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地下室的消防安全性能。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

D
火势蔓延途径:通风系 统、电缆井、管道等
F
环境因素:高温、潮湿 等
火灾危险源控制
01
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 护,防止短路、过载等 故障
02
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 放,远离火源,保持通 风
03
吸烟管理:禁止在室 内吸烟,设置吸烟区
04
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 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定 期检查维护
火灾危险源消除
02 消防栓:使用时,先打开消防栓箱,取出消防水带,连接 消防栓和水枪,打开消防栓阀门,然后对准火源喷射。
03 消防报警器:使用时,按下报警按钮,等待消防人员到 达现场。
04 消防逃生面具:使用时,戴上面具,打开氧气瓶阀门, 然后按照逃生路线撤离现场。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定期更换消防器材, 如灭火器、消防栓
04
适应不同人群:考虑残疾人、老人、儿童 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无障碍疏散设施
消防疏散设施要求
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无障碍物
消防出口:设置明显标 志,易于识别
消防照明:保证疏散通 道和出口的照明
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 消防栓等消防设施
消防报警系统:设置火 灾报警器和消防广播系

消防培训:定期进行消防 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消
2
火灾隐患识别
01
易燃物品:如汽油、油 漆、酒精等
03
消防设施:如灭火器、 消防栓、消防通道等
良等
04
人为因素:如吸烟、乱 堆乱放、违规操作等
火灾隐患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消防意识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加强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其消防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地下室自身的安全,也影响着整座建筑以及其中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下室的防火分区划分。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

对于地下室而言,其防火分区的面积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通常来说,地下一层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500平方米,如果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可增加一倍。

而地下二层及以下,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则不应超过 400 平方米,同样,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

地下室的安全疏散也是消防规范中的重点。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疏散楼梯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应合理,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楼梯的宽度和坡度也有相应的标准,一般来说,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 米,坡度不宜过大,以方便人员行走。

同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并设置相应的防烟设施。

消防设施的配备更是地下室消防的关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喷头的布置要覆盖到地下室的各个角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喷水灭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应安装,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疏散。

此外,消火栓系统也要按照规定设置,保证灭火时有足够的水源。

地下室的装修材料选择也需符合消防规范。

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

比如,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的装修材料都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火灾蔓延的速度。

通风和排烟系统对于地下室的消防安全同样重要。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而有效的排烟系统则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排除烟雾,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排烟口的设置、排烟风机的性能以及排烟管道的布置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在地下室的日常使用中,消防安全管理也不能忽视。

要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责任,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地下室防火设计要求

地下室防火设计要求

地下室防火设计要求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之一,因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防火安全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地下室防火设计的要求入手,探讨
如何有效地提升地下室的防火安全性。

首先,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要求包括合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对于
地下室的防火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将烟气排除,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因此,地下室的通风系统应当合理设计,保证能够迅速排出烟气,维持空气清新。

其次,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要求还包括有效的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是
地下室防火的重要保障,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

这些设
施应当按照规定数量和标准设置,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
火和疏散。

此外,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还应考虑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

选用具有
良好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燃烧速度,保障地下室的安全。

最后,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还应当考虑人员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设置。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伤亡。

因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疏散通道和避难
场所的设置。

综上所述,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通风系统、消防设施、建筑材料和疏散通道等。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方面,才能有效提升地下室的防火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与布置

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与布置

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与布置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室已不再是仅供储物和停车的地方,而逐渐成为商业、居住和办公等多功能活动场所。

然而,地下室的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地下室消防设施的规划与布置,以确保地下室的消防安全。

一、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1. 灭火系统地下室灭火系统是地下室消防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规划地下室消防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的用途和面积,选择适宜的灭火系统。

常见的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等。

根据地下室的特点,还可以考虑设置防排烟系统和防火卷帘门等。

2. 疏散通道地下室的疏散通道是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关键设施。

疏散通道应设置合理、明确且畅通无阻。

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应具备防火隔离功能,以防止火势蔓延。

同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应急照明设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疏散通道。

3. 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火灾报警系统是地下室消防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以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疏散和灭火措施。

考虑到地下室的特殊环境,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可靠性高、灵敏度强的探测器,并与其他消防设施实现联动作用。

二、地下室的消防设施布置1. 灭火设备布置地下室的消防设备应布置在易于操作、便于取用的位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柜、消防栓等。

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走廊和疏散通道等位置,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布置,确保设备的易用性和可及性。

2. 安全标识标志为了提醒人们熟悉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标志。

这些标识标志可包括消防器材标识、疏散通道标识、应急出口标识等。

标识标志应具备清晰可辨识、耐用不褪色的特点,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指引人们进行疏散和灭火。

3. 电气线路布置地下室的电气线路布置直接关系到火灾安全。

电气线路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合理配置电箱、开关和插座等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地下室成本控制
表2.不同布置地下室的成本比较
地下室消防设计
01
02
03
一、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 扑救难度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根据 2014 版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以下简称 建规)第 5.1.3.1 条规定: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室)和一类高层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根据其耐火等级确定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 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建规表 5.1.2中一级耐火等 级规定。
口,其室内任意一点至安全出口的直
线距离不大于30米,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安全出口的
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见建规
5.5.17.4条。也就是说每个防火分区 至少保证 2 个疏散口,在设置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意一点至疏散 口距离保证不超过37.5米。
四、疏散宽度:
a.地下车库:
通车道宽度 5500
2400*5300
5500
水平停车停车位
2400*6000
3800
(3)柱网布置: 当两柱之间停3辆小轿车时,柱网尺寸可定为8-8.5m 5、非机动车库 •位置选择:一般是利用主楼下部无法停车以及地下室边角等 利用率低或者无法利用的空间,形态怪异无碍,只要能满足 指标要求即可。
a
防火分区A
防火分区B
b
停车库
同一时间逗留人数<25人 停车数量<50辆时。
c
地下车库
辅助用房等
d. 不同防火区可共用同一个疏散楼梯分别作 其安全出口。 d
防火分区A 防火分区B 防火分区A 防火分区B 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
防火部位
2.疏散距离:
a 、地下车库:安全疏散根据 4000 ㎡一个防火
60m
最小疏散净宽度=面积*(商业营业厅内的人员 密度)*(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1/100
地下二层最小疏散净宽=面积*0.56*1/100, 地下一层最小疏散净宽=面积*0.6*1/100。
设计注意事项
01
02
03
1、消防电梯:埋深大于10米且建筑面积大于3000㎡地下建
筑需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 防火分区不应少于一台,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可共用一台消防电梯。 建议两个防火分区共用一台消防电梯,通过消防前室连通。 7.3.8 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每层停靠; 2 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4 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
4、下沉广场: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米,
面积不小于169㎡。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 分区需要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意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 净宽度。见建规6.4.12条规定。 b+c>a,b+c<B, L1+L2≥a+b。 b+c>a,b+c>B, L1+L2≥B。 下沉广场面积不应小于 169㎡,应满足最小长宽 13*13的要求。
调机房;发电机房;防排烟机房;进风机房;其他
设备用房等)
二、地下室层高、埋深及退界要求
(一)地下室退界要求:
地下室范围必须在用地红线内,但可出建筑红线。
(二)地下室层高的确定
影响地下室层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 1、柱网跨度的梁高:一般为跨度的1/10—1/12; 2 、设备管线高度:喷淋高度为 150-200 ,风机为 300-350 ,电缆桥架 150 (通风 + 桥架共用 400 高度空 间);
≥0.7H(H为地下室埋深)且还应≥3.0m(长沙市城市
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上报版)。
3、机动车最低高度要求为2200,中型车2800,中大
型客车3400,中大型货车4200; 4、地面绿地覆土厚度:
大环境种植时控制在0.9~1.20m (可种植大型乔木)
小环境种植时控制在 0.6~0.9m (草坪、花草、罐木 等)
防火分区B
分区划分之后,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室外出口
的距离不应超过60m,但,见修车库、停车场设 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中6.0.2条,6.0.6条 规定。
A
疏散梯
防火分区A
功能房 a b
防火分区B
B
60m 疏散梯
防火分区A
a+b≤60m
b、商业:对于地下商业的安全疏散,
根据2000㎡一个防火分区划分之后,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不少于 2 个安全出
5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6 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7 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2、中庭,注意与其他防火分区进行分隔,(采用
防火卷帘形式),发生火灾时卷帘打下,应保证封堵后不 影响疏散,(增设甲级防火门)。
1.2. 防火分隔形式选择一:耐火极限 3小时防火卷帘 防火分隔形式选择二:采用防火玻璃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3、卷帘:除中庭外,防火卷帘宽度不应
大于防火分隔部位总宽度1/3,且不应大于20米, 建规6.5.3.1条。这一点对于商业的分隔影响很大,
也就是说每个防火分区不像以前设计可以不
砌墙只用卷帘分隔,所以商业业态的分隔需 慎重考虑。
不同防火分区之间防火 分隔,防火卷帘总长不 超过20m,且不应大于 防火分隔部位总宽度 1/3。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公共建筑剪刀梯的设置,在地下的使用主要 是解决疏散宽度的问题,与地上部分为了满足疏 散口问题不同,应不受上述条文限制。
2 m
2 m
1、坡道设计
(1)坡道的类型:直线形 坡道和曲线形坡道。 (2)坡道的位置:
(3)坡道的宽度: 微型车、小型汽车,可采用直线型或曲线型坡道,净宽单行不少于4米,双行不少于7米; (4)坡道纵坡: (5)转弯半径:小型车取6米
a.小车直行不大于15%,曲行不大于12%。
b.当纵坡大于10%时,坡道的上、下两端应增设缓坡,其坡道取主坡坡度的1/2,长度不少于3.6米。曲线缓坡段的 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米,竖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米。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详图)
≥13m
下沉广场疏散梯,疏散宽度L2
下沉广场
≥13m 疏散门:疏散宽度c 疏散门:疏散宽度b
疏散门:疏散宽度a
防火分区一 疏散净宽度:A
防火分区二 疏散净宽度:B(B>A)
5、楼梯间: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或3层及以上地下、半地下室,其疏散楼梯应采
用防烟楼梯间,地下若为商业,疏散宽度经计算所得将会很大,建议采用剪刀楼梯进行设计。
防火部位
a.尽量用防火墙,少用防火卷帘,防火门.
b. 防火分区一般作平层划分时,注意坡道口,自 动扶梯用边,观光电梯口以及上下连通的口部周 围加设防火卷帘或防火墙分隔。
防火分区A
e. 地面排水沟不应穿越防火分区。
防火卷帘或 防火门,少用
防火分区B
地面排水沟,不 应穿过防火分区
三、人员安全疏散口与疏散距离 1.疏散口:
• 当坡道坡度大于10%时,在坡道上下方变坡位置应设置缓坡段。这是因为,当车辆穿过底部变坡点时,由于
惯性引起车辆前端或后端擦地;而坡道顶部若不设缓冲坡,驾驶员视测距离受限,穿越争坡的变化使加强
员与乘客感不到适。因此,坡道应逐步渡到较平的楼板面。缓坡段的坡度为坡道坡度的1/2,直线坡道缓坡 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道不应小于2.4m。
(b)大型汽车库(即301-500辆),车辆出入口不少于2个双车道出入口; (c)特大型汽车库(大于500辆),不少于3个,且应设人流专用出入口。 (2)出入口宽度,单向行驶不少于4米,双向行驶不少于7米。
(3)车辆出入口,距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12米,距基地内道路红线不小于6米, 并在距入口红线2米处作视点,两侧120度范围内至红线外7.5米以上的范围内, 不应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 (4)2个汽车出入口的距离(指库内距离),不少于10米。 (5)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其净距应大于10米。

a.全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下面的高度超
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b.半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下面的高度超
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
(3)按层数分:
地下室设置的常见功能: •地下商业
a.单层地下室 b.多层地下室(两层,三层,四层……)
•地下停车库(含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
•人防工程 •设备用房(消防水池、泵房;生活水池与泵房;空
a. 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应有不少于 两个安全出口。 b.停车库为当同一时间内逗留人数不超过25 人或停车数不超过 50 辆时。可设一个人员安 全出口。 c.非停车区(设备房,辅助用房等),当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区时,可利用两个防 火分区间的连通门(防火门)作为一个安全 出口。
直通室外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安全出口 防火门,作为疏散口
三、地下车库
1、出入口设计
(1)出入口数量及间距:
a.汽车出入口,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设1个出入口: (a)小型汽车库可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 (b)小于100辆车的地下汽车库设一双车道(或两个单车道出入口)。 b.除以上情况外,均设不少于2个出入口,各车辆出入口的净距应大于15米:
(a)中型汽车库(即51-300辆),车辆出入口不少于1个双车道和1个单车道出入口;
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室消防设计
地下室消防要点设计
设计注意事项
CONTENTS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