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正式版

合集下载

地下室防火设计(二)

地下室防火设计(二)

地下室防火设计(二)引言概述:地下室防火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下室防火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通过五个主要方面的阐述, 包括材料选择、疏散通道、防火门窗、消防设施和定期检查,希望能够为地下室防火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正文:一、材料选择:1.1 选择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如石膏板、钢结构。

1.2 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耐火等级要求。

1.3 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和可燃塑料。

二、疏散通道:2.1 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布局,确保人员疏散的通畅。

2.2 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根据地下室使用人数进行合理的估算。

2.3 确保疏散通道的宽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便人员迅速疏散。

三、防火门窗:3.1 安装防火门窗,以减少火势传播的可能性。

3.2 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火门窗,并确保其耐火性能。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门窗,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火能力。

四、消防设施:4.1 安装消防水源和灭火设备,如消防栓和灭火器。

4.2 定期维护和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配备自动报警系统和烟雾探测器,以及对应的紧急撤离指引。

五、定期检查:5.1 制定定期检查计划,确保地下室防火设施的正常运行。

5.2 检查和测试防火门窗、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是否完好有效。

5.3 确保消防设施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5.4 更新消防设施和相关设备,以满足最新的防火标准。

总结: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通过正确选择材料、合理设计疏散通道、安装防火门窗、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设计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地下室防火设计,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地下室防火安全规定

地下室防火安全规定

地下室防火安全规定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地下室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地下室防火安全规定。

一、地下室防火隔离措施1. 建筑结构防火设计:地下室的建筑结构应采用耐火材料,并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耐火等级应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人员密度确定,并在建设前进行评估和验证。

2. 防火分区:地下室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各分区之间应设置防火墙、防火门或其他防火构筑物,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隔离火源。

3. 防火门和防火窗:地下室的入口、出口以及与其他区域相连的门和窗应采用防火门或防火窗,其防火等级应符合要求。

这样可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火焰和烟气不能迅速蔓延到其他区域。

4. 防火墙和防火隔板:地下室内的防火墙和防火隔板应采用符合要求的耐火材料建造,其防火等级应根据地下室的规模和使用需求确定。

二、地下室电气安全规定1. 电气线路布局:地下室的电气线路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布局,避免线路交叉、过载和短路等现象。

所有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有专人负责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2. 防火电缆:地下室内的电缆应采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制造,以防止电缆在火灾发生时加剧火势和蔓延。

3. 灭火设备:地下室应配备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灭火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并将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地下室人员疏散规定1. 疏散通道:地下室应设置足够宽敞的疏散通道,通道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通道两侧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妨碍疏散的物品。

2. 标识和照明:地下室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照明设施,以指示人员疏散方向,并保持通道和出口处的光线明亮。

所有的标识和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疏散演练:地下室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让地下室的工作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和疏散步骤,提高应对火灾的应急能力。

四、地下室消防设备规定1. 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应配备火灾报警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地下室防火设计(一)

地下室防火设计(一)

地下室防火设计(一)引言概述: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防火设计方面具有特殊的需求。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消防设施、通风与疏散等方面,详细阐述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要点。

正文:一、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1. 地下室的抗火墙设置及尺寸要求2. 抗火楼梯及应急通道的布置和规划3. 地下室的外墙防火材料选择和防火隔离要求4. 地下电缆与管线的防火保护措施5. 地下室的防火分区设计与防火门的选择和设置二、消防设施的设计1. 灭火系统的布置和选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2. 灭火器的种类与数量计算3. 视频监控与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4. 应急照明与安全出口标识的规划5. 自动灭火装置的选择和布置三、通风与疏散的设计1. 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与布置2. 排烟系统的设置及其在火灾中的应用3. 疏散通道的宽度和临时疏散设备的设置4. 疏散楼梯的规划与消防通道的保护要求5. 应急疏散演练的制定与执行四、灭火逃生设备的配置1. 灭火器的种类及放置位置的选择2. 跳水器和防烟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与存放3. 灭火器材和应急灭火装置的定期维护和检修4. 紧急通话设备的设置及其使用方法培训5. 紧急疏散通道的清晰标识与维护五、地下室防火设计的总结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的区域,合理的防火设计是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消防设施的配置、通风与疏散系统的规划和灭火逃生设备的合理选择。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要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防火安全性能。

总结:本文从建筑结构、消防设施、通风与疏散、灭火逃生设备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下室防火设计的相关要点。

通过合理的防火设计和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进行地下室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防火需求,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全文)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全文)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全文)第一篇范本: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1.引言这篇文档主要介绍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

地下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结构,需要特别注意防火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评估、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防火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应急疏散通道的设计等。

2.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评估2.1 火灾发生的来源分析2.2 火灾传播的途径分析2.3 火灾对地下建筑的危害性评估3.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3.1 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防火性能3.2 合理布局防火隔墙和防火门3.3 安全灭火系统的设置3.4 疏散通道的设计4.防火材料的选择和使用4.1 防火墙和隔墙材料的选择4.2 防火门的选择和使用标准4.3 防火板的选择和安装5.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5.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布置5.2 火灾报警设备的设置和管理5.3 紧急广播系统的设计和使用6.应急疏散通道的设计6.1 疏散通道的布置和选择6.2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6.3 应急照明系统的安装和使用7.附件本文档包含以下附件:附件1:地下建筑的平面图附件2:防火材料的技术规格表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建筑法-1999年颁布的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有关建筑的建设、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规定。

8.2 防火标准-国家标准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二篇范本:地下建筑的防火方案设计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在地下建筑中进行防火方案设计的相关要点。

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是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充分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地下建筑防火方案的目的和重要性、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防火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配置、应急疏散通道的设计等。

2.地下建筑防火方案的目的和重要性2.1 地下建筑防火方案的目的描述2.2 地下建筑防火方案的重要性分析3.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3.1 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防火要求3.2 合理布局防火隔墙和防火门3.3 安全灭火系统的设置和管理3.4 应急疏散通道的合理设计4.防火材料的选择和使用4.1 防火墙和隔墙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要求4.2 防火门的选择和使用标准4.3 防火板的选择和安装规范5.火灾报警系统的配置5.1 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和布置原则5.2 火灾报警设备的设置和管理5.3 紧急广播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准则6.应急疏散通道的合理设计6.1 疏散通道的布置和选择要点6.2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和标准6.3 应急照明系统的安装和使用规范7.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地下建筑平面图附件2:防火材料的技术规范表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建筑法-1999年颁布的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建筑的建设、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地下室施工的防火要求(三篇)

地下室施工的防火要求(三篇)

地下室施工的防火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用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火灾的蔓延和烟雾的排除,选择耐火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如耐火砖、耐火混凝土、防火板等。

同时,在结构设计中要合理设置防火分隔墙、防火门等防火构件,以减缓火势蔓延速度,并保护人员逃生通道。

2. 防火阻隔与防火隔离带地下室内部各功能区域之间应设置防火隔离带,如防火墙、防火门等。

防火隔离带的设计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防火标准,以确保火灾时可以有效地隔离火灾蔓延,保护其他区域的安全。

3. 排烟系统与防排烟门地下室内要设置排烟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将烟雾排除,保持室内逃生通道的通畅。

同时,要设置防排烟门,确保火灾发生时可以封闭隔离烟雾扩散的区域。

4. 防火电缆与电气设备地下室内的电缆和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要求,选择防火等级高的电缆材料进行布线,确保火灾发生时不会因电气设备引发更大的火灾。

5. 灭火设施与消防通道地下室内应配备灭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水泵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控制火势。

此外,地下室内的消防通道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人员可以快速疏散。

6. 安全出口与避难层地下室内应设置安全出口,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同时,要设置避难层,为人员提供短时间的避难场所,等待救援。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紧急广播系统地下室内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

同时,还应安装紧急广播系统,指导人员疏散。

总之,地下室施工的防火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防火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地下室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提高防火安全等级。

地下室施工的防火要求(二)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防火要求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都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室施工的防火要求。

首先,对于地下室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的材料。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分析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分析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在对地下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必须对地下室建筑整体规模和防火设计要求展开研究,以此确定合理防火设计模式,彰显防火设计优势和作用效果,使得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现代化内涵全面表现出来。

本文将以某建筑工程为例,阐述其地下室防火设计要点,并在各项基础要点支持下提高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效果。

降低地下室建筑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火灾事故的可能,继而提升地下室建筑安全性能和现实作用。

关键词: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引言对于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来说,在开展相应设计之前必须做好地下室建筑整体规划工作,以此确定合理防火设计模式,降低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难度。

同时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对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各项要点有所了解,并在各项基础要点支持下对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全面优化,及时解决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各项不合理地方,并将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优势表现出来。

1工程概况某工程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8万m2,总建筑面积约9.34 万m2,主要由5 栋塔楼——住宅和公寓、底层的商业和公共配套组成,其中地下室的面积为25007.55m2,分为一层,地下一层层高为5.9m,主要功能为小汽车停车库和设备用房。

地下室共有停车位 641 辆,其中标准停车位辆277,机械停车位辆360,无障碍停车位4辆,非机动停车数1204辆,为大型汽车库。

2安全疏散防火设计要点对于地下室建筑来说,在对其开展防火设计时,必须保证其中安全出口布置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总体规划上,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设置汽车出入口和人员疏散口,不仅可以保证火灾时期人们逃生效果,还能实现地下室建筑排烟目标。

而且地下室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安全出口范围内还有可能出现人员交叉混乱问题,无形中加大地下室建筑火灾补救难度,造成地下室建筑防火效果和整体安全水平大幅度下降。

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具体要求条件下在适当位置设置合理安全出口,优化地下室建筑在火灾时安全疏散效果,提高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设计水平。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地下室消防设计(一)是关于地下室消防方案的一个详细文档。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功能空间之一,为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合理的消防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地下室消防设计的相关内容。

引言概述:地下室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消防方案时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特有的风险和难度。

地下室消防设计旨在保护地下室内的人员安全和财产不受火灾威胁,同时为消防人员提供足够的便利性和安全条件。

本文将就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1.1 规划布局合理性1.2 防火隔离与分区设计1.3 逃生通道与疏散设计1.4 系统工程与设备布置1.5 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二、地下室消防设施及装备选择2.1 灭火器材的选择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2.3 火灾报警系统的建设2.4 排烟系统的设计2.5 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设施的布置三、地下室消防通道与逃生设计3.1 通道的设计和规划3.2 通道的材料和阻燃性能要求3.3 防烟门和防烟窗的设计3.4 疏散楼梯的设置与安全标准3.5 紧急疏散设备和逃生绳索的配备四、地下室防火隔墙及防火阻拦设施设计4.1 防火墙的选材与布置4.2 防火隔墙的规划与设计4.3 防火门、防火窗的选择4.4 防火板、防火涂料的应用4.5 防火阻燃涂料的喷涂及施工标准五、地下室消防演练与人员培训5.1 消防演练计划的制定5.2 演练场地和装备的准备5.3 演练过程与注意事项5.4 消防人员培训的重要性5.5 消防安全教育的常规措施总结:地下室消防设计对于保障地下室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消防设施及装备选择、消防通道与逃生设计、防火隔墙及防火阻拦设施设计、消防演练与人员培训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地下室的消防安全性能。

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1,地下室用途及注意事项1.1,地下公共建筑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

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5.1.3条)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5.1.2条)1.2,地下汽车库、修车库地下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

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至4000M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 5.1.1/2条)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的汽车库,其车辆疏散出口应与其他部分的人员安全出口分开设置。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 6.0.条)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地下汽车库和高层汽车库以及设在高层建筑裙房内的汽车库,其楼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 6.0.3条地下停车库100辆以上2个出入口。

地下停车位净距不小于2.8x6.0米,行车道不小于6米1.3,地下设备用房1.3.1,水泵房设在地下室的消防水泵房应靠近安全出口。

1.3.2,消防水池、生活水箱1.3.3,变配电房变配电房的直接上层不应设卫生间等潮湿房间。

1.3.4,冷冻机房1.3.5,锅炉房1.4,平战结合地下人防防空地下室顶板底面不宜高出室外地面。

5级和6级防空地下室,当上部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时,其顶板底面可高出室外地面。

但必须满足下列要求:6级防空地下室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面的高度不得大于1.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
点正式版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
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
项。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的建筑。

地下室大都附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多为无窗建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下室建筑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疏散扑救困难,而且烟火还威胁地上建筑的安全。

1993年1月3日,上海海底皇宫娱乐总汇正在装修中的地下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虽然市消防局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六个消防中队的10辆消防车150余名消防干警前往扑救,但由于火灾发生在地下室,且有多名人员被困在地下
室,这起火灾致使11人死亡,13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92.4万元,而且其地上建筑也受到严重损失。

因此,作好地下室建筑的防火设计尤为重要。

下面就从安全疏散、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内部装修、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谈一下作好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疏散
地下室建筑的安全出口在火灾时既是疏散口,又是排烟口,同时也是消防扑救口,常常造成人员交叉混乱,疏散扑救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所以,地下室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不少于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对于有些地下室建筑面积较大,具有多个防火分区时,一是它们同时
着火的可能性很小,二是建筑平面布置多个出口不但困难,而且不经济。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可利用每个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通向相邻的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当地下建筑规模较小,经常停留人员少,如使用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只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地下室建筑中的疏散楼梯为便于人员疏散,往往自下而上直通首层到达对外出口。

在首层与地下室楼梯之间应设防火分隔措施,这样既可有效地防止人员误闯入地上建筑而不向室外疏散,又能阻挡烟火
在这两部分相互蔓延。

而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二)防火防烟分区
地下室建筑应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

其建筑面积应比地上建筑更严格,以使火灾时,把火灾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疏散扑救工作量小,火灾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烟气少,火势控制较易,造成的经济损失少。

如规范中规定的地下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为500平方米,而地上非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面
积可达2500平方米,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为1000平方米,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为1500平方米,正是根据以上原则作出的。

地下室建筑防烟分区的划分基本原则与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是一致的,设置防烟分区时,如果面积过大,会使烟气波及面积过大,增加受灾面,不利于安全疏散和扑救;如面积过小,则会提高工程造价,不利于工程设计。

因此,地下室建筑防烟分区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地下建筑,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400平方米(当顶棚高度在6米以上时,可不受此限)。

2、地下室建筑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不能同其地上建筑部分划分在同一防烟分
区内。

3、地下室建筑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如按规定设排烟设施时,净高不超过6米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米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垂壁底至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米。

(三)内部装修
地下室建筑因所处的位置特殊,一旦出现火灾,人员的疏散避难及对火灾的扑救都十分困难,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保证地下火灾被准确预报和及时扑灭,因而控制火灾的发生概率就变得十分重要。

而降低火灾发生概率的关键,就在于
控制可燃装修的数量。

而人员比较密集的地下娱乐场所出于功能的考虑常常作成可燃量较大的内装修,有时为了音响效果和追求舒适,甚至处理成软包装修,这些做法再与较密集的人群组合在一起,就难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上文提到的上海海底皇宫娱乐总汇火灾的起火原因就是人员用火不慎引燃墙面软包(聚胺酯泡沫海绵)引起的。

我国建筑内部装修设计规范对地下建筑物的装修防火要求的宽严主要取决于人员的密度。

对人员比较密集的商场营业厅、电影院观众厅等,在选用装修材料时,应选择较高的防火等级;而对旅馆客房、医院病房,以及各类建筑的办公用
房,因其单位空间同时容纳人员较少且经常有专人管理、值班,所以在确定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时予以了适当的放宽;对于图书、资料类的库房,因其本身的可燃物数量已很大,所以要求全部采用不燃材料装修。

另外,在进行地下建筑装修时还应特别注意:
1、疏散走道、楼梯间、自动扶梯和安全出口是人员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撤离的唯一通道,必须确保这些通道不成为起火点和助长其它火源加速蔓延的介体。

为此在这些部位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必须采用A级装修材料。

2、地下公共娱乐场所的顶棚、墙面必须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四)自动消防设施
鉴于地下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因此规范对地下室建筑的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作了严格的规定:
1、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丙类生产车间、丙类和丁类物品库房等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电影院和礼堂的舞台、放映室、观众厅、休息室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中超过800个座位的观众厅,且吊顶下表面至观众席地面高度不超过8米时,舞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规程范本系列| Regulations Template 编号:SMP-WJ01-75
3、大、中型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变压器室、柴油机发电机室及重要的实验室、图书、资料、档案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宜设置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4、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卷帘的上部应设水幕保护。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页码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