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合集下载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暴雨定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雨叫暴雨。

暴雨来临时,往往乌去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防御指南: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3.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5.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暴雨避险: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3.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大风定义:当风力达6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它能拔起大树,折断电杆,倒房翻车,助长火灾等。

龙卷风:是一种从强对流积雨去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列旋风,同时伴有暴雨、雷电或冰雹。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防御指南:1.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紧;2.如遇危房,应立即搬出;3.社区里的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4.如在户外,不要站在高楼、大树、广告牌下;5.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6.老、弱、病、幼人群切勿在大风天气外出。

7.停放车辆要远离大树、广告牌等。

冰雹定义: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鸡蛋、拳头。

防汛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防汛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防汛减灾安全知识宣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更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有必要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一、地震安全知识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的知识。

2.平时一定要确保家中的家具和家电牢固稳定。

3.遇到地震时,要及时寻找安全地方躲避,如桌子下面、横跨墙角等。

二、洪水安全知识1.严格遵守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遇到降雨后一定要及时做好防范。

不要经常自己捏造水深和流速,否则会让自己陷入危险。

2.排水沟平时一定要保持清洁,要让通过的水畅通无阻。

3.尽可能不要从深水区过河,以避免被冲走。

三、火灾安全知识1.燃气和电器每次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检查,确保使用前无泄漏和漏电。

2.一旦发现火灾,要及时拔掉电器的电源或燃气开关,立即报警。

3.平时要定期检查灭火器,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四、台风安全知识1.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和气象预报,随时关注台风的动向。

2.在台风来临前要妥善安置好家庭和财产,确保自己尽量处于安全区域。

3.在台风过后要及时清理残留物、检查房屋和电器损坏情况并进行维修。

五、暴雨安全知识1.暴雨天气时,要注意远离山区等危险地带,以免因为泥石流等原因遭受伤害。

2.车辆驾驶时,要减速慢行,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3.室内部分要及时检查,确保通风和漏水情况。

六、高温安全知识1.高温季节中,要避免大量运动和暴饮暴食,以免中暑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2.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包括涂防晒霜、戴太阳帽等。

3.室内要保持通风,及时换气,避免室内气温过高。

以上是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的相关介绍,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保护自身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提高关注度,共同预防灾害的发生。

七、地震安全知识1.地震时要尽快寻找安全地带,如桌子下、床底下等。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自古以来,气象灾害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无论是台风暴雨、地震洪水,还是干旱寒潮,都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

本文将从预警系统、紧急救援、灾后恢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不断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预测灾害的发生时间和空间,并向公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渠道传播,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预警系统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气象人员和设备,及时监测和报告灾情,为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 紧急救援灾害发生后,紧急救援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在气象灾害中,救援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比如在台风来临前,需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居民,安置好长者和孩子等易受伤人群;在地震后,要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营救被困人员。

此外,救援工作还需要紧密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力量,提高救援效率和抢险能力。

3. 灾后恢复当灾害过后,灾后恢复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灾后恢复工作包括重建房屋、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改善环境等方面。

在灾后恢复工作中,需要科学规划和有序进行,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的要求,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灾区居民充分的精神慰籍和物质帮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新开始生活。

4.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视频等,向公众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

科普宣传要注意简明易懂、生动有趣,切勿使用专业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通过科普宣传,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5. 国际合作面对气象灾害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各国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水平。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气象防灾减灾这个重要的事儿哈。

你们想想,那天气有时候就像个爱闹脾气的小孩,一会儿阳光灿烂得让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狂风暴雨让人狼狈不堪。

这要是咱没点准备,那不就傻眼啦?就说那暴雨吧,好家伙,那雨点子跟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往下砸。

要是咱不注意,出门没带伞,那可就成了落汤鸡咯!所以啊,咱得养成看天气预报的习惯,要是知道要下大雨,咱就乖乖待在家里,或者带好伞、穿好雨衣再出门。

还有那大风,刮起来呼呼作响,能把街边的树都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时候咱可得离那些广告牌、大树啥的远一点,万一被砸到,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呀!这就好比在路上走,你得躲着那些调皮捣蛋有可能伤害到你的家伙,对吧?再说说雷电,那闪电一亮,“咔嚓”一声雷,吓人一跳!这时候可千万别在大树下或者空旷的地方瞎溜达,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才是明智之举。

你想啊,那雷电就像个脾气暴躁的大汉,咱可别去招惹它。

还有那高温天气,热得人汗流浃背,恨不得整天泡在水里。

这时候就得多喝水,别等渴了才喝,那可就晚啦!就像汽车没油了才去加油,那不就跑不动了嘛。

那要是遇到了灾害天气,咱也别慌。

就好比遇到了困难,咱得冷静应对。

比如洪水来了,赶紧往高处跑,可别傻乎乎地还在低处晃悠。

咱中国人不是常说嘛,未雨绸缪。

这气象防灾减灾也是一样的道理呀!平时多留意,多学习一些知识,关键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啦。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天气变化,它们发起威来也是很厉害的哟!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别让天气这个“小淘气”给咱带来大麻烦。

让我们一起和气象灾害说“拜拜”,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过好每一天!怎么样,大家都记住了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减灾知识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防灾减灾知识,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从防灾减灾的基础知识、防灾减灾的措施、防灾减灾的应急处置等方面为大家介绍防灾减灾知识。

一、防灾减灾的基础知识1.自然灾害的种类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滑坡、火灾等。

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有不同的危害和防御方式,我们需要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进行了解,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2.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一种地球表面产生的震动现象,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

地震是一种短时间内能量释放的过程,只能事后进行援救和救助,我们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应该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3.台风基本知识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气旋性天气系统,其风力达到12级或更高。

在台风来临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关闭门窗、疏通排水管道等,以避免台风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

4.洪水基本知识洪水是指河、湖泊水位因遭受暴雨或积雪融化等原因上涨所造成的水灾。

在面对洪水时,应该提前抢救财产、寻找高地等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

5.泥石流基本知识泥石流是指由泥沙和水混合形成的流体灾害。

在面对泥石流时,我们应该场地易于泥石流危害时,及时撤离或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

二、防灾减灾的措施1.生活中的防灾减灾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以下几点来达到防灾减灾的效果:(1)加厚门窗玻璃,增加耐震能力。

(2)定期清理排水管道,避免因排水不畅引发洪涝灾害。

(3)盖好垃圾桶,避免残留物引起火灾。

(4)定期检查家庭用电安全,避免因电线短路而引起火灾。

2.工作中的防灾减灾在工作中,各行各业也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1)建立安全生产意识,制定防火、防盗等安全规定。

(2)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灾害应急预案。

(3)加强防范措施,尽量避免灾害发生,如加强建筑物耐震等措施。

三、防灾减灾的应急处置在灾害来临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有效的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灾害应急措施:1.地震应急处置(1)迅速关闭燃气和电源开关。

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科普知识1. 什么是防灾减灾?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防灾减灾”这个话题。

听到这个词,可能很多人脑袋里就闪过一堆专业术语,对吧?其实,防灾减灾就是为了让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多一份从容和安全。

简单说,就是通过一些措施,减少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伤害,真是个大好事!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这个?那是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无论是台风、地震还是洪水,它们可不是跟我们打招呼的,不来的时候,一切都好好的,一旦来了,那可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啊!1.1 预防措施首先,咱们得知道怎样去预防。

预防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比如说,地震来的时候,千万别慌,记得“躲在桌子下”这个招数,桌子可不是白长的哦!还有,如果你在家里住,最好把那些重的东西固定好,别让它们在关键时刻给你个“惊喜”。

如果你家附近是个易涝区,雨季来临时,可以准备好沙袋,做好防护,这可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道理啊!说到这儿,大家可要动起来,不然一旦遇到情况,后悔可来不及。

1.2 应急准备当然,光预防还不够,咱们还得有应急准备。

你可别小看这个!准备一个应急包,里面放点水、干粮,还有手电筒和急救药品,简直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必备神器。

还有,记得准备一张逃生路线图,知道在紧急情况下该往哪里跑,避免“跑得东倒西歪”的窘境。

平时和家人也可以进行应急演练,熟悉一下逃生通道,真的是“心里有数,胸有成竹”呢!2. 灾后救援的重要性那么,假如真的发生了灾害,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救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救援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上场的,得有专业的团队和训练。

国家也会组织救援队,像“白衣天使”一样,冲到灾区去。

可别小看这些勇士,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全,真是“拼尽全力”,冒着危险去抢救被困的人。

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捐款、献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大家一起来,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1 社区的作用再说说社区的作用,灾害来临时,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一、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无法控制的天气状况引起的损害和损失,例如风暴、洪水、台风、地震、暴雨、干旱、寒冷等,它们会造成人民生活损失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关于防灾减灾,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正确认识灾害,充分认识和理解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并针对特定的气象灾害,采取防范措施。

2、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让我们能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发生,能预测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加强抗灾减灾能力建设,避免气象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应采取迁移搬迁措施,迅速采取营救施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4、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为群众提供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二、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
1、强调“及时预防,永远是最好”的宣传理念,让大家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积极配合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民众应付灾害的能力。

2、抓紧宣传灾害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及家庭防灾减灾能力。

介绍气象灾害的危害,介绍具体的防御措施,告知公众如何做好灾害准备工作。

3、倡导灾害减灾文明理念,倡导以文明的方式应对灾害,弘扬
正确的文化,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减少受灾人们的痛苦。

4、宣传和发掘群众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宣传营造防洪渠等抗洪措施,提高群众的防洪能力;通过鼓励群众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提高群众的抗震能力;鼓励群众多做节水植树等绿化工作,减少沙漠化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率。

防灾减灾关于气象方面的科普知识大汇总

防灾减灾关于气象方面的科普知识大汇总

防灾减灾关于气象方面的科普知识大汇总导语: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气象信息与公众生活愈来愈密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防灾减灾越来越依赖气象信息。

下面是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一、暴雨: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每日达到和超过50毫米的降雨,暴雨经常夹杂着大风。

降雨量每日超过100毫米的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为特大暴雨。

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的危害主要有两种:(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灾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1954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涝,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8月河南大洪涝,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等,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什么是雨涝灾害?雨涝是由于降水偏多,形成洪涝的气象灾害。

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遇到暴雨怎么办?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一、知识点1.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2.龙卷风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

3.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4.雷电时,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5.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4年的时间。

7.气象咨询电话:961218.在台风来临前如何安全避险?A 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逆袭的危险区域;B 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劲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C 要具备充足且不易腐败的食品和水;D 注意清理通畅下水道;E 买保险9.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危害地区。

10.各国对沙尘暴的应对妙招:a美国:“天地结合”降沙尘b中国:京津周边建生态屏障c澳大利亚:围绕牧场治沙d中东:黄金铺就绿色11.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一股颜色深邃(黑)的暖流(潮)所取得名字。

黑潮是暖流。

12.北京在国内率先把对环境无影响的绿色催化剂液氮用飞机增雨,率先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指挥,率先进行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作业。

13.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

14.中国第一张气象图是上海徐家汇气象站绘出的。

15.北极阁气象台是中国的第一个拥有全面的测绘气象数据的气象台。

16.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称为台风或飓风。

17.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18.台风究竟如何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呢?a颠簸b结冰c雷击d冰雹e能见度低f风切变19.气象武器主要通过催化空气中的不稳定因素,产生能量转化,导致局部地区的天气发生变化。

20.当有雷电时,不得已需在树下停留时,须与树身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同时尽可能地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双臂不要接触地面。

21.若雷电快要击中时,应立即除去身上所有金属物并下蹲,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上,曲成一团,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22.典型的气象雷达主要由发射系统、天线系统、接收系统、信号处理器、显示系统等部分。

23.微波遥感技术特点:全天候性,穿透性,纹理特性。

24.“风云三号”主要任务:天气预报、监测、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为军事气象和航空,航海等专业气象服务。

25.“风云三号”在2008年5月27日由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6.“风云三号”特点优势:a将实现对大气的三位探测;b实现全球高分辨率观测;c实现了全天候和全天时工作。

27.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28.气象要素预报包括哪些内容?a降水预报;b云雾的预报;c温度及相关气象预报;d风的预报29.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30.气象灾害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重。

31.主要气象灾害种类:a干旱与洪涝b强对流天气c低温与冰雪d大风与沙尘暴32.GPS气象学是指利用全球卫星导航技术遥感地球大气的学科。

33.GPS气象学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对流大气的特性参数,包括大气折射率、湿度、温度、密度、气压和风。

3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35.影响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主要是下垫面附近的热力因子。

36.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俗称梅雨锋,它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

37.关于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太阳黑子异常活动的周期上。

38.风能可利用的几种基本形式:a风力制热;b风力发电;c风力提水;d风帆助航39.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年总量达。

40.由于气象站一般不会恰好在海边或河岸,往往这些地方风速较大些,所以港口设计一般要将附近气象站的风压提高20%使用。

41.交通气象监测的三个原则:a代表性;b准确性;c比较性42.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43.光化学烟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体。

44.晕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对日光或月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组光学现象。

45.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46.大气的运动既有规律性又有随机性。

47.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的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温度。

48.一天之中,如果人接受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不足20分钟,那他就会有紫外线供应不足的危险。

49.空气湿度是由安装在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表和湿度计等仪器所测定的。

50.现在为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服务的气象预报指数,有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晨练气象指数、紫外线强度和花粉浓度预报等等。

51.霰通常在地面气温不太冷时降落,常见于降雪前或与雪同时降落。

52.我国有五级气象台。

即国家级气象业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省级气象中台、地级气象中台和县级气象站。

53.气象上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为秋季,12——1月为冬季。

54.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55.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56.世界气象日是1960年由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

57.太阳能可利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下游以南的地区。

58.积雪的观测包括雪深和雪压59.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的观测和存储气象的观测数据的设备60.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1热力条件2初始扰动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4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61.冬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高压62.寒潮是东亚冬季风最直接的表现63.第四纪大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64.交通气象检测的三个原则1代表性2准确性3比较性65.沙源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66.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67.蒸发传感器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68.数据采集器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69.采集器的电源能保证采集器至少7天正常工作70.台风眼为下沉气流71.大气污染有的是由于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72.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

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73.居室里比较舒适的气象条件是:室温达25℃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为宜,室温达18℃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40%。

74.倒黄梅(reoccurrence of Meiyu):出梅进入盛夏已数日,长江中下游气象要素已具盛夏特征后又再转入具有梅雨特点的天气。

这种情况就好像梅雨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故名倒黄梅。

一般来说,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者一周左右,长者十天半月。

75.中间层又叫高空对流层。

76.臭氧存在于平流层。

77.产生风的根本原因:气压梯度的存在。

78.全球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区。

79.大气增温主要是大气通过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和地-气间的热量交换获得的。

80.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前后。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81.北半球一年中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82.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反气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83.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8~9级)、强热带风暴(10~11级)、台风(≥12级)84.梅雨天气是静止锋形成的。

85.沿着锢囚锋可看到多变的天气,可能会有雷暴。

86.飑线指风线突然改变、风速急剧增大的天气现象,其出现气温会下降并伴有降雨。

87.在寒暖流相遇的海域里,可形成类似气象上冷暖空气交绥的锋面,是渔业上重要的渔场。

88.水分进入大气后,由于本身的扩散和气流的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之中,使大气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

89.台风采用4位数字编号,前2位表年份,后两位表示当年台风序列号。

90.1960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

91.目前已进入第五代气象卫星时代。

92.气象界第一个学派——挪威学派(耶称卑尔根学派)93.短时预报是0~12h以内的天气预报,临时预报指当时的天气监测和0~2h的外推预报。

94.我国现代长期天气预报工作始于涂长望先生。

95.天气的预测预报分为数值预报、统计预报、大气学预报。

96.近5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暖速率为全球平均增暖的2倍左右。

97.在北半球,自春分日后,日长渐渐大于12h,夏至日达最长,而后日长渐短,至秋分日又减少到12h;再往后日长进一步缩短,冬至日日长为一年中最短,而后日长又逐渐增长,至翌年春分日又达12h。

周而复始,如此循环。

98.大气的运动变化是由大气中热能的交换所引起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热能交换使得大气的温度有升有降。

99.空气的流动是由气压梯度力推动起来的,风刮的猛烈还是微弱是由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来决定的。

100.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大气辐射。

101.在大气科学学科中,把水圈和冰雪圈分开的原因是水和冰雪存在形态和比热不同。

102.当干燥空气绝热冷却时,高度每增1km时,温度下降6℃。

103.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小,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到达地面,而大气又强烈的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一部分给地面,使地面不致受是热过多,这种作用犹如温室的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104.扬沙是大风扬尘弥漫低空,使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到10000米之间的一种大气浑浊现象。

105.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细微尘、烟或盐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并使远处物体略带淡蓝色或淡黄色的一种大气浑浊现象。

106.气象灾害的种类:暴雨、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霜冻、连阴雨等。

107.寒潮灾害的主要特点:剧烈降温(一般过程降温在10度以上)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霜冻等。

108.我国南极长城气象站建于1985年2月14日。

109.地球的大气层约有1000千米110.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