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1

国际会计1
国际会计1

1.一般认为,国际会计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

2.国际会计学科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会计的国际化”,亦即会计实务从一国的范围内,跨越国界而走向国际。

3.会计国际化的背景:①市场的国际化,特别是货币、资本市场的国际化②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壮大③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④特定会计方法的国际性质

4.会计职业界提供国际性服务的三个层次

1)一体化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

2)建立在“联盟”基础上的兼具国际和国内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

3)国内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从事国际业务而进行的临时性协作

5.最高层次是一体化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组织模式是国际性的、典型的“合伙组织的合伙”,在世界范围内以同一名称经营会计服务。这类事务所目前包括: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

6.最重要的两个组织:①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7.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1)国际会计诸问题的研究2)全球会计模式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3)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

8.小结(1)三因素为会计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部分欧洲大陆国家:1)政府制定准则2)会计信息有限的公开披露3)会计遵从税法

英、美、加、澳等:1)民间制定准则2)会计信息广泛的公开披露3)财税分离

(2)各因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导致了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反映,一个旨在遵守法定要求和税收法规。公允反映和法律遵循

(3)其他因素

1)政治和经济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会计准则协调的一个强大动力

2)通货膨胀:动摇了历史成本会计

3)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实践领域的宽窄、理论研究的深浅、规范体系的完善等都有不同影响。

4)教育水平: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从而影响会计的基本思想;影响会计行为方法,从而影响着会计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5)地理条件:邻国之间由于接近和交往促进会计实务协调。

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之外,还有文化因素

9.霍斯蒂德的四种国家文化维度(或社会价值观):

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偏好松散联结的社会结构,集体主义偏好紧密联结的社会结构。

2)权力距离:在一个大跨度权力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一种等级制度秩序;而在一个小跨度权力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寻求权力公平。

3)不确定性规避:它是指一个社会的成员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容忍程度。也就是影响到一个国家对风险的态度。

4)阳刚之气:是区分性别功能与强调业绩和看得见的成就(传统男性价值观)的程度,而不是强调关系和关怀(传统的女性价值观)。

10. 盖瑞提出影响一国财务报告实务的四个“会计价值观的维度”

1)职业主义,相对于法律控制:更倾向于运用个人的专业判断和职业自律,而不是遵守指令性的法律规定。与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偏好(个人主义)一致。

2)统一性,相对于灵活性:在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时,更倾向于统一性和一贯性,而不是灵活性。与强烈的不确定性规避偏好相一致。

3)稳健主义,相对于激进主义:倾向于以谨慎的方法进行计量,以应付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采取更为激进、冒险的方法。

4)保密性,相对于透明度:倾向于保守机密,把企业信息控制在应该知晓的范围之内,而不愿意向公众报

露信息。

11.缪勒提出了如下四种不同的会计发展模式:

(1)宏观经济模式;代表国家:瑞典

(2)微观经济模式;代表国家:荷兰

(3)独立范畴趋向;代表国家:美国和英国

(4)统一会计趋向;代表国家:法国

12.美国会计模式的特点

1)SOX法案颁布之前,在官方的支持和影响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之后,由民间准则机构(FASB)制定会计准则,需官方机构(SEC)认可。

2)会计实务由统一的公认会计原则来规范

3)年度审计和公布财务报告的法定要求主要适用于公众公司

4)强大的会计职业界组织(AICPA),在SOX法案颁布之后,大部分重大权力转移给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

5)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6)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背离,公司必须分别编制纳税申报和财务报告

7)重视短期偿债能力,强调充分披露原则,不赞同利用会计方法达到利润平稳化。

13.英国会计的主要特征

1)英国会计规范是直接在《公司法》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受到欧盟指令对公司立法和公司会计规定的影响。

2)真实和公允至高无上

3)会计准则的权威有限。英国的会计准则属于原则基础。英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独立的民间机构发展为带有官方色彩的、半独立的机构。

14.法国会计实务特点

法国会计属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会计目标不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是为了满足政府计算所得税的强制性要求,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计划。

(1)政府在制定会计规范中起主导作用

(2)法国会计制度的法律条文化

(3)法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统一性

(4)法国没有象英、美等国家存在会计理论框架,1996年法国进行了会计改革,成立了会计法规委员会,批准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准则,这些规定不仅来源于国家会计委员会的建议,也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的会计准则等。

会计改革后,会计职业界可以更多地参与会计规范工作,但国家仍控制会计准则制度的批准权。

15.德国会计模式特点

1)会计管理上强调立法管理,会计规范法典化——会计服从于法律要求:商法典、公司法和税法。在德国,法律条款优先于真实和公允的原则。

2)德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准则仅是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权威建议,它们并没有限制或改变《德国商法典》的规定,组建德国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目的是制定一套与国际会计准则可比的准则。

德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独立的民间机构承担,但准则颁布与否由政府管理,既体现了独立性又体现了国家管理会计的特色。

3)以公司利益为导向—极度稳健和不要求充分披露。

4)按总费用法编制报表、会计职业界不够强大、

16.日本会计法规体系:三角法律体系

日本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会计法规,即法务省和大藏省,其中法务省负责《商法》的制定,大藏省负责《证券交易法》的制定。

1)《商法》依据德国《商法》修订而来,适用于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法人,旨在维护债权人利益和保障国家税收,因而商法对企业净资产中属于资本保持的部分有严格的限定。

2)1948年参照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为模式,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对上市公司会计工作及信息披露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3)法人税法,以课税公平为目的。日本公司在正式财务报表上列示的一些费用扣减项目和收益递延项目只能是税法允许的

4)在利润分配中先提留法定公积和任意公积

遵循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要求,反映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这和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是相同的,而与美国不同。

依照商法的规定,公司必须提取至少现金股利的10%作为法定公积,直到提取的公积至少达到法定资本的25%,法定公积不允许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商法中对债权人的另一项保护是规定了分配的股利的最高金额。

17.荷兰:会计准则和实务以法律规定为基础,但财务会计有别于税务会计

根据年度报表法的要求,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几乎可以是会计实务中能够用来计量的各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它们是“经济和社会生活可接受的”,只要能帮助财务报告阅读者对企业状况做出“适当的判断”。所以,在荷兰,对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法律约束较少。

但荷兰对上述法律的执行又是十分严格的,荷兰是唯一明确规定对年度报表法的实施进行法定检查的国家。

其他重要特征

1)在北欧会计模式中最富有与英国、美国会计模式相协调的色彩

荷兰会计实务体系在强调“稳妥的商业惯例”和采用“准备会计”等方面保持着它的以公司利益为导向的北欧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荷兰会计界在会计计量理论上的突破也使它摆脱了北欧会计模式中任意低估资产价值的过分“稳健”做法。

《年度报表法》又提出,年度财务报表应显示财务状况和成果的“公允”图景,而“真实与公允”正式英国会计模式的特征;关于披露的要求,与德国的不要求充分披露的会计惯例不同,而类似于要求充分披露的英国和美国会计惯例。而且在形式与实质的问题上,荷兰也开始转变“形式胜于实质”的观念。

2)现行重置成本计量的流行是荷兰会计实务注重以理论为指导的例证。

荷兰会计界坚持企业经济学的会计方法,强调重置价值或重置成本的重要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们认为,会计上关于资本和收益的概念必须与经济学的概念相一致;如果资本不能得到保全,空谈收益是毫无意义的,因物价变动带来的增值不能视作收益。

18.英美会计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并立(区别)

19.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双层认可”机制,即先“技术层次”、后“政治层次”的认可机制。

20.资产负债表的国际差异

资产负债表的不同格式:就资产负债表而言,美国和受美国会计模式影响的其他国家的企业大都采用账户式,资产列在左方,负债和业主权益列在右方;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大多数英联邦国家的企业则恰好相反。

关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美国的企业把变现能力最强的项目列在最先。在资产方,先流动资产,后非流动资产;在负债和权益方,先流动负债,后长期负债;再后为股东权益,欧洲大陆国家的企业往往相反。

21. 收益表国际差异

(1)收益表格式差异

收益表的格式,有多步法与一步法之分,但这并不是国际差异的标志。许多企业往往不是采用典型的多步法,而往往是采用对收入和费用项目都有细分的一步法。

收益表的重大国际差异,表现在欧洲大陆国家按总费用法编制损益表的传统格式。

(2)收益表结构的变革

对收益表的结构,IASB对IASI[财务报表的列报]的改进项目也作了变革:

①取消了“经营活动成果”单独列报项目。

②取消了“非常项目”单独列报项目。

③增加了“可归属于终止经营的资产处置或负债清偿的已确认税前利得或损失”单独列报项目。

④将当期损益划分为“归属于母公司权益持有者”和“归属于少数股权”两个部分。

简答:

1.环境因素对于会计模式发展形成的作用?哪个重要?为什么?

对会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1)法律制度2)筹资来源3)税制4)政治与经济联系5)通货膨胀6)经济发展水平7)教育水平8)地理

2. 全球会计模式的判断性分类:

1)缪勒的分类:主要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标志

2)美国会计学会的分类

3)诺比斯的分类:考察各国会计惯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实务体系的分类系统

4)阿伦的分类:以维护谁的利益作为分类的标志

5)盖瑞的分类:以文化框架为依据

3.阿伦博士以维护谁的利益作为分类的标志,把世界各国的会计实务体系分为5个主要模式

1)强调公司应按“真实和公允”的观点提供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的不列颠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

2)通过“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为了保护证券市场投资人利益的美国会计模式;

3)服从税制需要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会计模式;

4)以公司利益为导向的北欧(以德国为代表)会计模式;

5)服务于集中计划经济的苏维埃(苏联)会计模式。

这种对各类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是阿伦分类的特色。

4.英美会计模式比较

英国会计模式是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强调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公允,以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会计模式。美国会计模式是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以保护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为基本出发点要求会计应为投资者提供可用与决策相关、可靠的信息。

相同之处(1)美国和英国的资本市场均比较发达,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筹资(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因此,其财务报告的目标都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2)都由独立的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

(3)英美都强调“公允”,英国强调“真实和公允”,美国强调“公允表述”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4)英美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分离模式,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

不同之处:(1)英国《公司法》中有关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构成了英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在遵循《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这是英国会计模式区别于美国会计模式的最主要特征。(2)在欧盟《国际会计法令2005》生效后,英国ASB即宣布不再发布英国本身的会计准则,而只制定和发布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应用于英国的准则,而美国FASB仍在制定美国本身的会计准则。

(3)美国有统一的会计职业界,而英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职业界

5. 总费用式收益表和销售成本式损益表比较

(1)总费用法认为:在损益表上,不仅要包括按销售收入反映的销售业绩,还应该包括已完成部分生产过程或全部生产过程但尚未发售的在产品和产成品,以及企业制造的供自已使用的产品的生产业绩,同时在费用部分则应扣除这一期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即“总费用”。

(2)销售成本式损益表上反映的企业业绩只包括已实现的销售收入,即只包括销售业绩,从而费用部分应扣除的只是与当期销售收入有关的费用,即销售成本。如果说英美等国损益表的编制是“面向销售”的话,那么德国损益表的编制是“面向生产”的。

按两种方法编制的损益表的最终结果,即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一样的。

6.6个致力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国际组织及性质

(1)联合国会计与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性质上是国际性政府间机构,

(2)欧洲联盟在性质上属于区域性国家联盟,在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中是最具有成效的。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计工作组性质上是国际政府间机构

(4)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性质属于官方机构国际组织

(5)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会计职业界的民间性质的国际组织,前者负责制定国际审计准则

7.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展阶段及战略

(1)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

1)与国际性银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经贸组织等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2)在协调各国会计准则上采取十分宽松的政策。

3)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体系和IASC的发展方向等战略性问题,尚不明确。

(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1)IASC对各种职业团体的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则一贯保持积极主动。

2)努力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权威性,并初步形成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系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IASC全面改组)

1)近期目标 vs 长期目标:立足于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一方面,以协调各国会计准则为长期目标,另一方面,以加强适用于跨国上市公司和举债使用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为近期目标。

2)调了基本战略,这个战略和中心思想是:

①与各国准则制定机构进行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②处理好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关系

③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达成协议,在修订已发布准则和制定急需准则的基础上,完成“核心准则计划”,从而进一步确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体系,为重塑IASC的未来的构想铺平道路并付诸实施。

8.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修订后的新目标

(1)为了公众利益,制定一套高质量、可理解并具有实施效力的全球性会计准则,这套准则将要求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高质量、透明和可比的信息,以帮助世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2)促使这些准则得到使用和严格的运用;

(3)促使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得到高质量的统一。

由协调者变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这三项目标已成为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当前的行动纲领了。

9. 对外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披露和调整的方法

1)表下注释一些国家允许外国公司按原在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但同时必须在报表注释中注明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别及其对报表数据的影响。

2)翻译和折算翻译是指跨国公司将财务报告的语言部分翻译成各主要读者的民族语言。折算比翻译又进了一步,除了语言翻译外,还把货币金额折算为以报表读者所在国的货币为计价单位的金额。翻译和折算无疑为外国读者理解和运用财务报告提供了方便。

3)增加专用信息这一做法的长处在于它有助于帮助理解和比较两国会计准则的异同,从而避免望文生义所带来的误解。

4)重新表述重新表述比以上各种方法都更为彻底,它是指跨国公司按照报告读者的所在国或证券上市国的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对报表的各项数字进行重新表述。

5)增加辅助财务报表辅助财务报表则是专门为其他国家的财务报告读者所编制,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遵从某一外国的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

②全部报表金额折算为某一外国货币额;

③报表的语言部分翻译为某一外国文字。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 (1993年12月修订) 目的 本号准则的目的是规定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处理。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的基本问题是资产确认的时间、其帐面金额的确定、与它们有关的需确认的折旧费用,以及对帐面金额的其他损耗的确定和会计处理。 本号准则要求一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在其满足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对一项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时确认为资产。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处理,除非有另外的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81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 本号准则还替代1976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中有关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折旧部分。本号准则所包含的原则的应用可能也适合像长期无形资产那样的其他资产,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仍然适用于这样的资产。 3.本号准则不适用于: (1)森林及类似的再生性自然资源。 (2)矿产权,矿产、石油、天然气和类似的非再生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然而,对于在发展或保持上述第(l)或第(2)条所包含的活动或资产时使用的,但又能与这些活动或资产分开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适用本号准则。 4.在某些情况下,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使用与本号准则所规定的不同的方法,来决定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帐面金额的初始确认。例如,根据对负商誉的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要求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最初用公允价值计量,即使它大于成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资产的会计处理的所有其他方面,包括折旧,均应按本号准则的要求予以确定。 5.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允许企业将投资物业作为不动产处理,以符合本号准则的要求,或作为长期投资处理,以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的要求。 6.本号准则不涉及对完整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制度的应用(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但是,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 (1993年12月修订) 目的 本号准则旨在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本号准则既包括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情况,也包括在不能认定购买者时股权联合的少数情况。购买的会计处理涉及到确定购买的成本,将成本在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中进行分配,以及对在购买时或其后产生的商誉或负商誉进行会计处理 。其他的会计问题包括对少数股权金额的确定,对发生在一段时期的购买成本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随后变化的会计处理,以及揭示的要求。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企业合并。 2.本号准则代替于1983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会计”。 3.企业合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由法规、税收或其他原因来决定。它可能涉及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对另一个企业的净资产的购买。它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转让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资产来实施。这种交易可以在参加合并的企业的各股东之间或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股东之间进行。企业合并可能涉及建立新企业来控制参加合并的企业、将一个或若干个参加合并的企业的净资产转让给另一个企业、或者将一个或若干个参加合并的企业解散。当交易的实质与本号准则的企业合并的定义一致时,无论采用哪种特定结构的合并,本号准则所包括的会计处理和揭示要求都将适用。 4.企业合并可能形成购买企业是母公司、被购买企业是购买者的附属公司的母子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者应将本号准则运用于合并财务报表。购买者将其在被购买企业中的权益作为对附属公司的投资包括在其自身的财务报表中(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 5.企业合并可能涉及购买其他企业的净资产,包括商誉,而不是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这种企业合并不会导致母子公司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者将本号准则运用到其自身的财务报表中,从而也运用于合并财务报表中。 6.企业合并可能引起法定兼并。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对法定兼并的要求不同,但法定兼并通常是两个公司之间按下列任何一种方法兼并: (l)一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个公司,前者解散;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改进及国际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财政部于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从规范范围、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对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进行了说明和规定。本文就新存货准则与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的变化差异做个具体的比较分析,同时就新存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几个国家关于存货的相关规定做了国际比较分析。关键词:存货;存货准则;比较一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一)总体评价1 结构层次更为简洁和明晰。将原来本属于计量范畴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单列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各部分间关系更为明晰紧凑。且在其中强调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存货准则,突出了基本准则的核心地位。。2 内容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高度趋同。这包括修正了存货的定义(存货的“为出售”这一特征得到加强)、不再将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计算单列、改革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等。3 语言使用上更加精练、规范,剔除了不必要的赘语。这包括存货的定义中“正常生产”改为使用“日常生产”、不再使用“会计核算”,改称为“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存货内容不再使用列举法,概以“存货”、将“费用”称为“损益”等。(二)具体比较1 框架比较。旧准则包括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披露、附则等13项。新准则只包括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四章。较之于旧的会计准则,层次更为简洁明了。主要变化在于将关于存货成本计量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统一归入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这一结构上的调整,使新准则整体框架更为紧凑明了。2 关于准则适用范围:旧准则排除了四项不适用存货准则的内容::(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新准则只排除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在建工程两项内容,新准则适用范围更广。《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明确表示收获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新存货准则规范的存货范围更为广泛。3 主要变化内容:基本上新准则只对旧准则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调整和梳理,在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一些主要大的变化有:1〉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初始采购成本)的计量问题。而旧准则则单列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采购成本不包括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并应计入期间费用。旧准则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考虑流通企业成本的特殊性及与《行业会计制度》过渡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点规定已无必要。特别是一些企业跨行业经营,自身具有庞大的物流、销售网络和业务,已经难从业务以区分流通企业和制造业差别。2〉对存货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新准则不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从理论上讲,先进先出法更能体现存货成本流和实物流的一致性。且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再改用其他方法时,在中国可以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宏观环境下,对企业的影响一般不会太大。但对一些特定企业,特别是存货较多、周转率低的公司,短期内还是会出现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的。新准则此点改革意在减少存货计价方法的可选择性,降低依据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弹性。[!--empirenews.page--]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而原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定的价值确定。原准则对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强,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4〉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面规定不同。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记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货当期损益。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记入成本费用。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等。新旧准则的变化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多计提或少计提费用,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5〉新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

国际会计作业三答案

国际会计作业三 一、判断正误 1、外币兑换和外币折算这两个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2、功能货币是计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统一尺度。 3、套期活动意味着消除汇率变动风险,因而总能获利。 4、时态法是对区分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概念上的改进。 5、时态法是对区分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程序上的根本改变。 6、多种汇率法与现行汇率法没有根本差别。 7、外币兑换是指把外币换成本国货币、把本国货币换成外币、或是不同外币之间的互换。 8、期汇市场上的主要衍生金融工具是远期合同、期货合同、期权合同。 9、累加法和扣除法都是在计算出增值额之前,就按照增值税率计算增值税额。 10、跨国公司与单纯的国内企业相比具备固有的税务计划优势。 二、名词解释 1、外币折算 外币折算就是关于将非记账本位币业务按一定的汇率使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转换成按记账本位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的过程。 2、外币兑换 外币兑换:就是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实际交换。包括国际企业以本国货币自外汇银行买入某种外币,或将某种外币卖给外汇银行获得本国货币,或通过外汇银行将某一外币转换成另一种外币。 3、国际税务 国际税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税收管辖区),在凭借其税收管辖权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项所得征税时,所形成的各国政府和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4、功能货币 功能货币应该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的环境中主要使用的货币,以它作为单一计量尺度是恰当的。 三、简答题 1、说明远期合同的共性和特性,它们与期权合同的不同是什么? 外汇远期合同适用于对外币交易形成的特定债权、债务进行套期保值。一般将持有至到期日进行柜台交割,不便于用来进行投机牟利。 外汇期权合同是从外汇远期合同和期货合同中又派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如前述,“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合同的买方(即持权人)享有在合同期满或之前选择执行或不执行按规定价格购入或售出一定数额的某种金融资产(如外汇、股票或计息工具等)的权利;而期权合同的卖方(即发行方、立权人)则有义务在买方要求履约时出售或买进买方所购入或售出的该项金融资产。外汇期权合同既可用于投机牟利,也可用于对汇率风险的套期保值;既可以是期货期权合同,也可以是远期期权合同。 2、外币兑换和外币折算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其关系如何? 不同。 外币兑换是指把外币换成本国货币、把本国货币换成外币、或是不同外币之间的互换。 外币折算是指把不同的外币金额换算为本国货币的等值或同一特定外币等值的程序,它只是在会计上对原来的外币金额的重新表述。 折算和兑换虽然不同义,却是密切相关的。简单地说,外币应该按照它们潜在的兑换能力折算为本国货币等值。在折算时使用的汇率,应该是买人还是卖出价呢?从折合的本国货币等值应该反映各该外币的潜在兑换能力来说,对收入的外汇按照买人价折算是合理的,但这样的话,当这些外汇存款支出时,如果按照卖出价折算,就会出现差价。因此,在实务中往往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讲解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对于满足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比如,某企业拟对6个月之后很可能发生的贵金属销售进行现金流量套期,为规避相关贵金属价格下跌的风险,该企业可于现在卖出相同数量的该种贵金属期货合同并指定为套期工具,同时指定预期的贵金属销售为被套期项目。资产负债表日(假定预期贵金属销售尚未发生),期货合同的公允价值上涨了100万元,对应的贵金属预期销售价格的现值下降了100万元。假定上述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该企业应将期货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

积),待预期销售交易实际发生时,再转出调整销售收入。二、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比如,企业为规避库存铜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可以通过卖出一定数量铜品的期货合同加以实现,其中卖出铜品的期货合同即是套期工具。衍生工具如无法有效地降低被套期项目的风险,不能作为套期工具。比如,对于利率上下限期权或由一项发行的期权和一项购入的期权组成的期权,其实质相当于企业发行一项期权的(即企业收取了净期权费),不能将其指定为套期工具。 企业在确立套期关系时,应当将套期工具整体或其一定比例(不含套期工具剩余期限内的某一时段)进行指定,但下列情况除外:(1)对于期权,企业可以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2)对于远期合同,企业可以将远期合同的利息和即期价格分开,只就即期价格变动将远期合同指定为套期工具。 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1)各项被套期风险可以清晰辨认;(2)套期有效性可以证明;(3)可以确保该衍生工具与不同风险头寸之间存在具体指定关系。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 对于符合套期工具条件的衍生工具,在套期开始时,通常应当将其整体或其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单项衍生工具通常被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附有多种风险的衍生工具也可以被指定为对一种以上风险进行套期,前提是可以清晰地辨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23

目录 1 概述 2 目的 3 范围 4 定义 5 过渡性规定 6 生效日期 二、目的 本号准则旨在说明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本号准则通常要求将借款费用立即予以费用化,然而,作为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本号准则也允许将那些可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三、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83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3.本号准则不涉及权益(包括不属于负债的优先股资本)的实际成本或估算成本。 四、定义 4.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借入资金有关的利息和其他费用。 相关资产,是指须经过较长准备期才能达到可以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资产。 5.借款费用可以包括: (1)银行透支、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

(2)与借款有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3)安排借款所发生的附加费用的摊销; (4)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会计”确认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财务费用; (5)作为利息费用调整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部分。 6.相关资产的例子,有需要较长准备期才能将其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制造车间、电力设备和物业投资。其他的投资,以及常规性生产或生产周期较短且重复大量生产的存货,则不是相关资产。那些在购置时就已有预定用途或准备销售的资产也不是相关资产。 借款费用基准处理方法 确认 7.借款费用应于它们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8.在基准处理方法下,借款费用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不管借款是如何运用的。 揭示 9.财务报表应提示为借款合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借款费用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 确认 10.借款费用应在发生的当场确认为费用,除非按第11段的要求已达到可资本化的程度。 11.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该项资产成本的一部分予以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应按本号准则确定。 12.在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下,直接归属于某项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应包括在该项资产的成本之中。当借款费用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并且该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将其作为资产成本的一部分予以资本化。其他借款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13.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是指那些如果不为相关资产发生支出即可避免的借款费用。当企业专门为获得某项指定的相关资产借入资金时,与该相关资产直接相关的借款费用就很容易认定。 14.要确认特定借款和相关资产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要确定哪些是可避免的借款可能会比较困难。例如,当企业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就会发生此困难。当集团使用一系列债务工具以不同利率借入资金,同时根据不同的基础将这些资金借给集团内其他资本化的开始企业时,也会产生困难。其他复杂性来源于集团在高通货膨胀经济条件下经营,使用外币借款或与外币有关的借款,以及来源于汇率的变动。因此,确定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的借款费用金额是困难的,需要进行判断。 15.对于专门为获取某项相关资产借人的资金,符合资本化条件而计入该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应为借款期内发生的实际借款费用,减去该借款用于临时投资所带来的任何投资收益。 16.对某项相关资产的筹资安排,可能使企业获得借入资金,并且在该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相关资产的开支之前,已发生了有关的借款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往往在用于相关资产的开支以前,用作临时投资。在确定本期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金额时,应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中扣除这种借入资金带来的全部投资收益。 17.对于不是专门为获取相关资产而借入和使用的资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应采用将资本化比例乘上发生在该项资产上的支出的方式来确定。资本化比率应是借款费用相对于企业当期尚未偿还的所有借款,而不仅仅是为获得某项资产而专门借人的借款

国际会计准则第01号-财务报表列报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 ( 1997年修订) 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在于规定通用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以确保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与其前期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体要求,提供了有关财务报表结构的指南,还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内容的最低要求。具体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在其他国 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报的所有通用财务报表的列报。 2.通用财务报表,指意在满足那些不能要求报告符合其特定信息需求的使用者需要的那类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表包括单独提供务报表。本准则对简明的中期财务信息不适用。本准则一视同仁地适用于单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不过,只要财务报表各自的编制基础,本准则并不阻止在同一份文件中,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列报合并报表,而依据国家会计准则要求列报母公 3.本准则适用于包括银行和保险企业在内的所有类型的企业。与本准则的要求一致且针对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附加披露要求,报表中的披露》中规定。 4.本准则使用适合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术语,因而公共部门经营企业可运用本准则的要求。打算运用本准则的非盈利、政府和特定项目以及对财务报表本准则的说明。这类企业也可能需要提供一些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 财务报表的目的 5.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的结构性财务描述。通用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有关企还反映企业管理部门对受托资源保管工作的结果。为达到该目的,财务报表应提供有关企业下列方面的信息: (1)资产; (2)负债; (3)权益; (4)收益和费用,包括利得和损失; (5)现金流量。 这些信息,连同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其他信息,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尤其是产生现金等价物的时间和确定性。 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6.企业的董事会和(或)其他管理机构对其财务报表的编制负责。

国际会计第三次作业

一、单选题 1.(3分)()6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130号《报告全面收益》。 ? A. 1990年 ? B. 1995年 ? C. 1997年 ? D. 1998年 答案C 2.(3分)早在()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 ? A. 1970 ? B. 1965 ? C. 1977 ? D. 1975 答案D 3.(3分)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始于()。 ? A. 20世纪60年代 ? B. 20世纪70年代 ? C. 20世纪80年代 ? D. 20世纪90年代 答案A 4.(3分)我国于()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 A. 1998年1月1日

? B. 1998年7月1日 ? C. 1999年1月1日 ? D. 1999年7月1日 答案A 5.(3分)由于()的存在,使得很难对财务分析进行国际比较。 ? A. 会计多样性 ? B. 会计单一性 ? C. 谨慎性 ? D. 原则性 答案A 6.(3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跨国公司合并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这需要把按不同外币(往往是各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当地货币,也可能是第三国货币)表述的报表折算为母公司单独报表中的报告货币(往往是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 ? A. 编制合并报表 ? B. 外币交易折算 ? C. 资产减值 ? D. 外币报表折算 答案D 7.(3分)在资产的确认上,关于()的确认也许是最突出的问题。 ? A. 固定资产 ? B. 存货 ? C. 无形资产 ? D. 交易性金融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

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 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 (1993年12月修订) 目的 本号准则旨在对与建筑合同有关的收入与成本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由于建筑合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使得合同规定的活动的开始日期与活动的完成日期隶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因此,建筑合同会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收入与成本分配于开展建筑工程的不同会计期间。 在确定何时在损益表中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确认为收入和费用时,本号准则使用了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所建立的确认标准。本号准则也为应用这些标准提供实务方面的指导。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建筑商财务报表中关于建筑合同的会计处理。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78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会计. 定义 3.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含义: 建筑合同,是指为了建造一项资产或者一项在设计上、工艺上、功能上以及最终目的或用途上相互关联或依赖的资产的组合项目而专门签订的合同。 固定造价合同,是指建筑商同意按固定造价或固定单价结算工程价款的合同,这类合同有时还带有成本上升的条款。 成本加成合同,是指建筑商在补偿了合同所允许的或用其他方式确定的成本的基础上,再按上述成本计算的一定百分比或一笔定额收取费用的合同。 4.建筑合同可以为建造一项资产而签订,诸如建造桥梁、建筑物、水坝、管道、道路、船舶或隧道等。建筑合同也可能涉及建造几项在设计上、工艺上、功能上以及最终目的或用途上相互关联或依赖的资产,这类合同的例子包括建造提炼装置和其他厂房或设备的复杂部件。 5.为本号准则的目的,建筑合同还包括以下两项: (1)与建造资产直接有关的提供劳务的合同,例如提供项目管理人员和设计师的服务; (2)拆除或重建资产的合同以及拆除资产后修复环境的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第三条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一)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二)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三)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第四条对于满足本准则第三章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第五条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 第六条企业在确立套期关系时,应当将套期工具整体或其一定比例(不含套期工具剩余期限内的某一时段)进行指定,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对于期权,企业可以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 (二)对于远期合同,企业可以将远期合同的利息和即期价格分开,只就即期价格变动将远期合同指定为套期工具。 第七条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 (一)各项被套期风险可以清晰辨认; (二)套期有效性可以证明; (三)可以确保该衍生工具与不同风险头寸之间存在具体指定关系。 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 第八条企业可以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衍生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 对于外汇风险套期,企业可以将两项或两项以上非衍生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或将衍生工具和非衍生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 对于利率上下限期权或由一项发行的期权和一项购入的期权组成的期权,其实质相当于企业发行的一项期权的(即企业收取了净期权费),不能将其指定为套期工具。 第九条被套期项目,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下列项目: (一)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 (二)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

《会计政策的披露——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的修订建议》(英文)

Exposure Draft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Policies Proposed amendments to IAS 1 and IFRS Practice Statement 2 Comments to be received by 29 November 2019

Exposure Draft ED/2019/6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Policies is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Board) for comment only. The proposals may be modified in the light of comments received before being issued in final form. Comments need to be received by 29 November 2019 and should be submitted in writing to the address below, by email to commentletters@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647151.html, or electronically using our ‘Open for comment documents’ page a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647151.html,/projects/open-for-comment/. All comments will be on the public record and posted on our websit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647151.html, unless the respondent requests confidentiality. Such requests will not normally be granted unless supported by good reason, for example, commercial confidence. Please see our website for details on this and how we use your personal data. Disclaimer: To the extent permitted by applicable law, the Board and the FRS Foundation (Foundation) expressly disclaim all liability howsoever arising from this publication or any translation thereof whether in contract, tort or otherwise to any person in respect of any claims or losses of any nature including direct, indirect, incidental or consequential loss, punitive damages, penalties or costs.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ublication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and should not be substituted for the services of an appropriate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 ISBN: 978-1-911629-36-8 Copyright ? 2019 IFRS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and use rights are strictly limited. Please contact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tails at licences@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647151.html,. Copies of Board publications may be obtained from the Foundation’s Publications Department. Please address publication and copyright matters to publications@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647151.html, or visit our webshop at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647151.html,. The Foundation has trade marks registered around the world (Marks) including ‘I AS?’, ‘I ASB?’, the ‘IASB? logo’, ‘I FRI C?’, ‘I FRS?’, the I FRS? logo, ‘IFRS for SMEs?’, the IFRS for SMEs? logo, the ‘Hexagon Device’, ‘I 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 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 FRS Taxonomy?’ and ‘SIC?’. Further details of the Foundation’s Marks are available from the Foundation on request. The Foundation is a not-for-profit corporation under th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USA and operates in England and Wales as an overseas company (Company number: FC023235) with its principal office in the Columbus Building, 7 Westferry Circus, Canary Wharf, London, E14 4HD.

国际会计学课后作业

国际会计学》课后作业一(红色字为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A. Explain to the concepts below 1.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 an area of accounting which study on how to treat specific accounting practice of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or how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f an entity to non-domestic readers 国际会计是一种研究如何处理跨国公司具体的会计实务以及如何向非国内读者提供主体信息的会计领域。 2. goodwill Goodwill is capitaliz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ir value of the consideration given in the exchange and the fair values of the underlying net assets acquired. 商誉是在交易中得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与潜在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资本化价值。 4.direct quote

The exchange rate specifies the number of domestic currency units needed to acquire a unit of foreign currency. 汇率指定一定数量的国内货币单位获得一个单位的外国货币所需要的数量。 5.indirect quote The exchange rate specifies the price of a unit of the domestic currency in terms of the foreign currency. 汇率指定的以外国货币为单位的国内货币单位的价格。 6. current rate The exchange rate in effect at the relevant financial statement date. 7. functional currency The primary currency in which an entity does business and generates and spends cash. It is usually the currency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entity is located and the currency in which the books of record are maintained. 在一个主体中进行业务和产生与使用现金的主要货币。它通常是该主体所在国在帐簿记录中使用的货币单位。 8. historical rate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2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 目录 一、概述 二、目标 三、范围 四、定义 五、披露 六、生效日期 一、概述 二、目标 本号准则的目标,是对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作为一项资产所要确认并且需要结转到有关收入被确认时为止的成本金额,是存货会计的主要课题。本号准则对成本的确定及其随后费用的确认,包括其减记到可变现净值等,提供实务方面的指导。此外,本号准则还对费用分配到存货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提供指导。 三、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按历史成本制度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存货的会计处理,但不包括对如下项目的会计处理: (1)根据建筑合同所产生的在建工程,包括与此直接有关的劳务合同(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 (2)金融工具; (3)诸如牲畜、农产品、林产品、矿产品之类的生产者存货,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根据某些行业已经良好建立的实务按可变现净值加以计量的。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75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在历史成本制度下对存货的估价和呈报”。 3.第1(3)段所提到的存货,在生产的某些阶段是用可变现净值加以计量的。例如,当农作物已经取得丰收或矿产品已经得到提炼并且根据远期合同或政府担保销售不成问题,或者当存在着同类市场而可以忽视销售失败的风险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些存货不属于本号准则的范围。 四、定义

4.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其规定的含义如下: 存货,是指: (1)在正常经营过程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 (2)为这种销售而处在生产过程中的资产; (3)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以材料和物料形式存在的资产。 可变见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估计销售价格减去完工和销售估计所需费用后的净额。 5.存货包括为再售目的而购入和持有的货物,例如包括由零售商购入并且为了再售而持有的商品,以及为了再售而持有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等。此外,存货还包括企业已经生产完毕的制成品、正在生产的在制品和在生产过程中等待使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在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存货包括了如第16段所描述的劳务费用,对此费用企业尚未确认有关的收入(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 存货的计量 6.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来加以计量。 存货的成本 7.存货的成本应由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所组成。 采购成本 8.存货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税和其他税(企业随后从税务当局获得的退税除外)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购买制成品、材料和劳务的运输费、手续费和其他费用所组成。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的项目,可以在确定采购成本时扣除。 9.采购成本可能还包括汇兑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最近购买了用外币计价的存货而直接引起的。这种情况虽然发生得较少,但却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备选处理方法所允许的。当一种货币发生了严重的贬值,并且对它没有套期保值的实际措施,由此影响到负债不能结算时,会产生汇兑差异。计入采购成本的只限于这些汇兑差异,并且要求是在最近采购存货时发生的。 加工成本 10.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与单位产品有关的费用,诸如直接人工等。在将材料转化成制成品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固定和变动的生产间接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还包括对这些间接费用的系统分配。固定的生产间接费用是指无论生产数量多少都保持相对不变的那些生产间接费用,诸如工厂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维修费以及工厂的行政管理费等。变动的生产间接费用是指随着生产数量直接或几乎直接变动的那些生产间接费用,诸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等。 11.将固定的生产间接费用分配到加工成本之中,所依据的是生产设备的正常能力。正常能力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考虑了由计划维修所损失的能力以后在许多期间或季节预期能够达到的平均产量。生产的实际水平如果接近正常能力,也可以被采用。分配到各生产单位的固定间接费用的金额,不会因为生产低下或厂房闲置而有所增加。未被分配的间接费用应在它们发生的期间作为费用加以确认。在例外高产的期间,分配到每个生产单位的固定间接费用会减少,从而使存货按较低的成本被加以计量。变动的生产间接费用应根据对生产设备的实际使用,将它们分配到每个单位产品之中。 12.生产过程可能导致同时间不止一种产品的生产。例如,当生产联合产品或主副产品时,就是这种情况。当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单独辨认时,需要在合理与一致的基础上将它们进行分配。举例来说,可以按照每种产品相对的销售价值,或在产品可以单独分辨的生产阶段进行分配,或在生产完工时进行分配。大多数副产品从其性质上说是不重要的,在这

远程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会计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会计》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是指纳税人的居住国允许纳税人把境外收益向国外政府缴纳的税款,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然后按扣除后的余额计算应征税额。. 税款抵减 . 免税 . 税款扣除 . 减税 标准答案: 2.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中,()是国际范围内一种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 购买法 . 权益结合法 . 新主体法 . 母公司法 标准答案: 3. 下列这些国家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是()。 . 法国 . 德国 . 瑞典 . 美国 标准答案: 4. 在德国,划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期限是()。 . 一年 . 四年 . 两年 . 六个月 标准答案: 5. 世纪之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是()。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 准则咨询委员会 . 常设解释委员会 标准答案: 6. 米勒的会计模式分类不包括哪一项()。 . 宏观经济模式 . 规范经济模式 . 独立学科模式 . 统一会计模式 标准答案: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接推动国际会计产生的经济背景是()。

. 国际贸易的增大及跨国公司的出现 . 经济地区化的推进 . 国际间财务、会计的交流 .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标准答案: 8. 阿伦博士对各国会计的分类标准是( )。 .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同 . 各国经济的相似性 . 会计准则的目标 . 根据保护谁的利益 标准答案: 9. 甲公司拥有乙公司90%的股份,拥有丙公司30%的股份,乙公司拥有丙公司50%的股份,纳入甲公司合并范围的公司有( )。 . 乙公司 . 乙公司和丙公司 . 甲公司和乙公司 . 甲公司和丙公司 标准答案: 10. 按照现行汇率法的折算原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应计入( )。 . 当期损益表 . 当期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之中 . 当期留存收益表 . 当期资产或负债中 标准答案: 11. "根据阿伦博士的分类法,法国会计模式是( )。" . 统一会计模式 . 企业定向会计 . 微观经济模式 . 税务定向会计 标准答案: 12. 以下的企业合并方式中,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是()。 . 吸收合并 . 创立合并 . 兼并 . 控股合并 标准答案: 13. "根据时态法,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应计入( )" . 当期损益表 . 当期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之中 . 当期留存收益表 . 期资产或负债之间 标准答案: 14. 以下哪项不是会计职业国际化的阻力()。 . 取得职业资格的学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