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拥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联合家庭三个方面来探讨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单亲家庭指的是只有一个父母(通常是母亲)和一个或多个孩子组成的家庭。
在这种家庭结构下,孩子会面临由于缺乏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而引起的一些挑战。
1.缺乏父母关系的影响单亲家庭中的父亲缺席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父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自我肯定感。
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缺乏父爱的存在,孩子可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情绪上的支持,对外界有一定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2.动态与独立性的培养单亲家庭中,孩子通常需要依靠一个父母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经历帮助他们更早地学会独立和解决问题。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比较成熟、自信,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学会了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3.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社会支持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缺乏双方父母的支持,他们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
然而,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也会更早地学会亲近和理解他人,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与外界沟通,并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核心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核心家庭指的是由双亲和子女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在社会中较为普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1.父母关系的影响双亲关系是核心家庭中的关键。
健康、和谐的父母关系是孩子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支持。
父母间的积极互动和有益的沟通将为孩子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这种环境将使孩子更加自信,更有积极的态度和更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2.亲子关系的培养核心家庭中的孩子通常与父母有着较好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的良好建立能够增进孩子的幸福感,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核心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情感稳定、信任他人的特点,并且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顺利。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分析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分析首先,父母关系在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家庭结构通常由父母和子女组成,而非传统家庭结构可能包括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
研究表明,良好的父母关系对儿童的个性发展非常重要。
传统家庭中,父母间的稳定婚姻关系有利于给予儿童安全感和稳定性,进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特点。
相比之下,非传统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父母关系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这可能对儿童个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和不利影响。
其次,家庭氛围也是影响儿童个性的重要因素。
传统家庭结构通常具有更为稳定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个性成长。
在传统家庭中,父母承担着养育和教育儿童的重要责任,常常共同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然而,非传统家庭结构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单亲家庭常常需要单亲父母同时承担父母的角色,同性恋家庭可能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歧视。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家庭氛围,对儿童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最后,社会适应性也是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影响的重要方面。
传统家庭结构能够给予儿童较为稳定的、符合社会大众期望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非传统家庭结构中,儿童可能需要面对来自同龄人和社会大众的歧视和挑战,这可能对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研究也发现,在非传统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意识,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学会更加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多样化的家庭结构和价值观有更好的理解和接纳。
尽管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关键在于家庭是否能够提供稳定、积极的成长环境。
无论家庭结构如何,父母的爱和关怀都是决定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社会也需要重视和尊重不同家庭结构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减少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课题。
传统家庭结构在父母关系、家庭氛围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非传统家庭结构中的儿童也有机会发展出积极健康的个性。
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成长的影响

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成长的影响目前我们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如何成功地对他们进行社会化教育,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這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儿童是在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中成长发展的,环境不但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社会的、精神的。
尤其是儿童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结构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观的形成一个新生的婴儿对于周边人的反应并不是很多。
例如,婴儿对谁有爱心、恨心,想接近谁、避开谁等都没有先天的倾向,只是在后来,有了与其它人交往的经验之后,才为他以后的社会化打下了基础。
在婴儿早期生活里,如果被成人极端忽视,会对他成人之后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家庭中,儿童同哪些成员交往,谁是主要的教育执行者,以及家庭生活的方式等等都同家庭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家庭结构给儿童社会化带来的影响也是不稳定、不均衡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的比完整家庭子女差,离异家庭子女的具体表现有:爱哭、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不爱交际、自卑、冷漠等等。
婴儿对照看他的人(往往是母亲)形成的关系,是他后来至少是幼儿期间行为的核心。
二、家庭生活和父母性格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在一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能以礼相待、融洽温暖、互相尊重,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而父母成员之间经常当着孩子面前争吵、言行粗暴,幼儿就容易形成许多不良的个性。
所以儿童心理学家哈特维克认为: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儿童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家庭中的儿童在个性方面有很大不同,个性由素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素质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是受环境的条件所决定的而特定的;环境的作用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也看素质如何而定,这就是父母如何教育的问题。
有些人会说:“这个幼儿和她父母的性格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其实并不是由于遗传的缘故,因为父母和子女是在同一家庭起居生活,儿童很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因而,往往由于父亲是急性子,他的儿童也是急性子,或者母子同是神经质的。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和分布,包括了夫妻关系、父母角色、子女地位等元素。
对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家庭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三个角度分析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由一个父或母单独抚养子女的家庭。
由于单亲家庭存在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对于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儿童自闭、消沉。
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和亲子互动,儿童感到寂寞孤独,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同时,由于家长的经济压力较大,精神状态不佳,家庭环境也相对不稳定,使得儿童缺乏安全感。
第二,单亲家庭中孩子缺少与异性亲密接触,学会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儿童在单亲家庭中需要学会自我保护,由于家长时间有限,儿童更多的是通过自我实践和错误尝试来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更独立、坚强。
二、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即核心成员为夫妻和子女的家庭。
核心家庭相对于传统家庭而言,家人的参与度和亲密度以及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程度更为紧密。
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本类型家庭结构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支撑。
第一,核心家庭与传统家庭一样具有家庭成员数量的稳定性,加强了家庭成员的互动程度并增加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其中,夫妻间的互动往往会对儿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感情稳定程度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夫妻关系的稳定性能够给予子女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支持,以及更多的家庭温暖。
第二,核心家庭与孩子的关系会比较紧密和美好。
孩子可以和父母经常交流,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核心家庭中,孩子也更容易与父母形成较长久的关系。
这种关系建立在父母的爱和孩子主动的参与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可依赖的家庭支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三、大家庭大家庭主要指包括祖辈、堂兄弟姐妹、亲戚等广泛的人群组成的家庭。
大家庭在某些方面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单亲家庭、核心家庭、跨国家庭和寄养家庭四个方面探讨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养育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儿童只有一个生物亲缘关系的家长或者两个家长中一个离开了家庭。
单亲家庭的养育环境相对比较贫困,因此,单亲家庭中的儿童经常需要面对生活困境和贫困环境。
此时儿童个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儿童往往比较独立,懂得自己的思想和选择。
为了应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儿童往往要学会照顾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然而,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常常会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而面临各种问题,他们在情感、物质上无法完整地履行父母角色。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视。
在一些不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经历也可能更加困难。
二、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指有父母和孩子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相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该是更加完美的家庭类型之一。
核心家庭中的儿童从小就接受父母双方的爱护和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优势。
这种环境容易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他们比较独立和自信,但同时也会比较保守和拘谨。
然而,在核心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父母的职业状况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孩子性格的区别。
如果父母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会让孩子性格发生变化。
另外,父母的职业状况也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如果父母平时太忙,无法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孩子就容易变得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
三、跨国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海外生活。
跨国家庭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面对新的文化和环境,同时也会受到移民文化的影响。
这种环境培养了孩子对于变化更加敏感和适应性更加强的特征,同时还促进了孩子的开放性和探索精神。
但是,跨国家庭中的孩子也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而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试论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试论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对儿童个性发展有直接影响。
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成长不同,儿童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从家庭关系、父母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个性发展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的环境。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亲情使其对父母怀有高度依恋,也使得父母亲成为子女教育最直接、最权威的力量。
家庭教育对孩子更多的是无形中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时事事来进行的。
【1】一、儿童个性成长的基础环境论说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解决对应阶段的矛盾。
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是,能否顺利解决每个阶段的矛盾,渡过每个阶段则取决于环境的力量。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是人格的初始面,生来具备,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代表著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方面。
【2】“自我”指的是有意识的、理智的,控制和压抑“本我”的冲动。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
他强调人格的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儿童的健康心理成长取决于教养状况和抚养者、教育者的态度。
何剑指出,家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软环境主要指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等;硬环境包括父母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等。
【3】二、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个性发展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出提高、干预父母教养方式的方法。
(一)父母关系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关系融洽的父母能更加积极、敏感地感知到孩子的需求,与孩子相处时往往会给予更多的耐心、表扬和鼓励。
家庭结构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场所。
家庭结构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传统的核心家庭到现代的多元家庭形式,每一种家庭结构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核心家庭是传统的家庭结构形式,由父母和子女组成。
这种家庭结构通常具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情感纽带,父母能够为子女提供稳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父母的角色分工明确,父亲扮演着经济支持者和家庭权威的角色,母亲则负责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在这种家庭结构下,父母对于儿童的教育更加注重纪律、责任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然而,过于严厉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使儿童缺乏探索和创造的空间,对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有一定的制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现代家庭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例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同性伴侣家庭。
这些家庭结构对儿童的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单亲家庭中,一个父母通常承担了所有的家庭责任和教育任务。
他们可能面临着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和情感支持等问题,相应地,对于儿童的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单亲家庭中的父母通常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孩子的成长,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重组家庭是由离异或丧偶父母重新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下,儿童可能需要适应新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家庭规则等变化。
重组家庭给儿童带来不稳定感和情感压力,但若父母能够提供正面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孩子们也可以逐渐恢复安全感并适应新的环境。
重组家庭中的父母通常会更加关注照顾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以减少他们的情感困扰。
同性伴侣家庭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家庭形式。
在这种家庭结构下,儿童可能与同性恋父母一起成长。
尽管同性伴侣家庭常常会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但研究表明,同性伴侣家庭中的儿童与其他家庭结构中的儿童在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同性伴侣家庭可能倾向于培养孩子的开放思维和尊重多元性的态度,他们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关爱,致力于创造一个平等和包容的家庭环境。
浅谈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作者:项波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07期摘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最重要的。
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性格等,都会对儿童的性格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结构;儿童;家庭教育1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在心理学中,家庭结构的定义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这种模式中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家庭。
而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1、主干家庭。
2、核心家庭。
3、联合家庭。
4、单亲家庭。
1.1主干家庭,即几代同堂的家庭这种家庭的特点就是人多,结构复杂。
这种几代人住在一起的家庭优点是孩子受到的爱多,受到大人的教育多。
缺点是会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及教育观念产生分歧,造成隔代溺爱,从而造成家庭矛盾,让孩子产生无所适从及恐惧的现象,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1.2核心家庭,即独生子女的家庭其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家庭关系简单;这种家庭结构多集中在我国发达地区。
我国学者吴凤岗、日本梅田文绘等中外学者指出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合群性等九个方面优于三代人家庭的儿童。
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有些独生子女身上有任性、自私、放肆、怯懦等不良习性严重。
1.3联合家庭是由祖父母和兄弟姐妹婚后的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这种家庭的特点不仅是人口多,而且家庭关系复杂;这种家庭结构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
这种家庭结构的优点是有一个宽松、快乐、而富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和兄弟姐妹进行学习交流、相互促进,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缺点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还有就是孩子多容易被忽视,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孩子的报复心理的产生。
1.4单亲家庭是由孩子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初等教育理科一班陆振萍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结构类型决定了家庭的职能,家庭环境的个异制约着家庭观念的文化。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远的,深入分析各类各类家庭结构对儿童成长影响的特点,更好的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字》家庭结构个性发展家庭教育儿童
家庭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
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家庭。
曾经在杂志上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场所,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的深刻的。
一个女孩名叫依依,她的父母三天两头的吵架,依依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吵架的日子。
有一天,依依生病了,她躺在床上,爸妈坐在她的床边,就连放一个杯子都轻轻的放,害怕吵醒她,这时,她心中无比高兴,甚至希望自己永远都能这样生病,那爸妈就不会再吵架了。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们国家的家庭结构大至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家庭。
单亲家庭是由父亲或母亲单独和儿童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我国现在的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类型,其中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流,单亲家庭数量有所增加,联合家庭的数量有所减少。
家庭结构类型的不同,从而导致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也有所不同,因而最终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成长。
四种家庭
结构类型对儿童影响也是互相同和特点各异的。
个性和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它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和人生观。
此外个性还包括自我意识。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是当代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
现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子女自然而然成为掌上明珠。
比如孩子们在一起时。
都不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让给别人。
做什么事情最先想到的是自己,不会顾及别人。
和父母出去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看来算是昂贵的,不怎么愿意买孩子就会喊着闹着要,父母只好依了。
在家里,喊着根本就不干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那些家务都由父母或保姆来完成。
在学校让他们干些稍微重的事情都不能干好。
他们现在越来越只重视脑力而轻视苦力,我们要重视这些,一·这种家庭关系简单,成员关系密切,内聚力较强,容易形成教育合力。
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的程度水平越高,子女的自尊水平也越高。
在我国现代的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城市中的核心家庭中稍微父母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开朗的教养方式。
因而,当今的核心家庭结构有利于儿童自尊心的发展。
三·核心家庭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年福力强,富有事业心,而且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女可以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和物质环境。
儿童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
四·在核心家庭结构中,父母更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爱护关心儿童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缺点,错
误能恰如其分的批评指出,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
但是,核心家庭对儿童的成长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一·在一事业为重的家庭中,忙忙碌碌的生活使得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的时间减少,儿童更多的时间是和保姆或电视为伴。
家庭的封闭性,分散性,缺乏互动性不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和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儿童更容易得抑郁症,内向。
二·在核心家庭中由于缺乏邻居们得监督,社会的监督和祖父母的监督,家庭暴力的现象绝大多数在此发生,儿童往往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被冷落,成为父母的“发泄包",从小给儿童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儿童在未来的人生中都有反社会的暴力倾向。
三·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往往用经济上满足作为对儿童情感上的补偿,是儿童过着养尊出优的生活,有求必应。
从而往往使儿童形成自私,任性,放肆,好夸口得品性。
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特点是结果复杂,人口多,像我们父母小时候的那种家庭一样,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他们性格孤僻内向,我的堂妹就是爷爷带大的,小时候都是在爷爷的旁边,听着爷爷讲故事睡觉。
她看见别人扎小辫子,剪了刘海,就哭着要爷爷帮她弄,爷爷哪里听的懂这些,帮她剪了短短的刘海,她气哭了。
她跟我说她特别羡慕我有妈妈在身边。
但是她从爷爷那里也学了不少的东西,如节俭。
而对于父母没什么感情,就知道过年父母就会回来买新衣服,带好吃的,甚至爸妈他们的父母回来都不敢叫,不开心。
联合家庭是由祖父母和弟兄姐妹婚后的小家庭造成组成的大家庭,特点是价格是否复杂,人口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中。
这种家庭
在以前他们吃的是玉米,红薯麦子等。
根本就没有什么零食吃,都是五谷杂粮的分着吃,小小年龄就会做各种各样的务农,家务活都是由姐妹几个全包了,年龄稍微大点还要帮父母干地理的农活。
家里贫穷书都读不起。
但是这种家庭的成员什么事情都会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也非常的敬爱自己的长辈,而且在这种家庭中,儿孙满堂,往往会出在对儿童的过分溺爱,在教育方式上往往与儿童的父母发生冲突,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往往出现“爸妈打爷奶护”的局面,是父母感到左右为难,也使儿童出现无所适从,投机心理或两面讨好的现象。
一·家庭暴力现象和父母的情感问题将大大少于其他结构类型的家庭,祖父母的监督和外祖母的监督等,交流十分有利于各种矛盾的处理的解决。
不仅给儿童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对儿童也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儿童更好的懂得怎样与人友好的相处。
二·联合家庭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宽松,快乐,富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儿童在家庭中可以与同辈的兄弟姐妹学习交流,在学习方面可以相互促进,有利于社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但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许多儿童过多的生活在自己的“家族圈”中,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出现社会能力差的现象,在家里活泼,调皮。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沉默寡言,害羞,不合群,孤独。
四·在儿孙满堂的家庭中,祖父母往往出现偏爱某个儿孙的现象,从而有容易引起其他儿孙的嫉妒,被忽视心理,久而久之往往会导致儿童的报复心理。
单亲家庭中有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特点是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少。
像我的朋友都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在小时候看到别人和他们的并不,,爸爸,妈妈在一起,总有两个人的疼爱,而自己
就只有爸爸或妈妈的疼爱;他们多么的渴望有另一方的疼爱在别人提到没有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或父亲。
他们总是沉默寡言,好像是不光彩的事,他们的性格忧郁不开朗,自己的心事都不会跟别人讲,感觉他们都好难相处。
成绩方面大多受不怎么理想。
因为他们回家时,家里的事都由爸爸或妈妈一个人坐,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玩时,本来他们很擅长的方面都不敢说我行,他们对自己不自信。
在别人夸奖他一下,他们会开心一天。
在单亲家庭中家长往往采用放任自流你不过问孩子的教养态度,在这种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父爱或母爱而感到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易触怒,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心态。
同时也直接影响其学习。
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就成长而言,单亲家庭的的父母只要培养得当,逆境同样可以成才。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名人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个人培养成才的。
比如:中国古代的名字孟子,欧阳修·朱熹·孟浩然和岳飞等,都是很小就失去父亲,自小就有寡母培养教育成才。
单亲家庭的子女,从另一侧面看,往往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忍辱负重,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比较强,着也是逆境对人磨练的结果。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儿童的情绪·学习·人格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的儿童,在解决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上要求各线儿童的工作者政府和社会等,要坚持针对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多管齐下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
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