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28西医综合一

合集下载

2022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专硕)

2022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专硕)

2022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专硕)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点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教育部考试大纲研究生西医综合

教育部考试大纲研究生西医综合

教育部考试大纲研究生西医综合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了解并研究考试大纲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很好地指导备考和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是对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考试科目和形式: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科目,以笔试形式进行。

基础医学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临床医学包括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内容。

二、考试内容: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规定了每个科目的具体考试内容,比如生物化学中包括生物化学基本原理、蛋白质和核酸代谢、酶及其调控、肝糖利用和产能代谢等;药理学中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

考生需要根据大纲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复习。

三、考试要求: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明确了考试的评分标准和要求。

比如在基础医学科目中,注重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临床医学科目中,注重考生对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考生需重点抓好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与应用。

四、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要求考生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能力。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

例如,病理学是疾病的基础,了解病理学可以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而提高临床诊疗的能力。

五、备考建议:针对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考生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

首先,要明确考试科目和内容,理清思路,确定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其次,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笔记的整理和归纳,形成概念图和知识框架,方便记忆和复习。

另外,解题是备考的关键环节,考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题库和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培养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总的来说,教育部考试大纲(西医综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参考资料,考生需要认真研究和理解其科目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并注重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能力培养。

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628-2019西综试题-A卷

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628-2019西综试题-A卷
C.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
D.易被蛋白酶水解
2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促反应具有特异性
B.酶能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
C.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D.酶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
26.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A.乳酸
B. 3-磷酸甘油醛
C.丙酮酸
D.乙酰CoA
27.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1.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是
A.醛固酮
B.脱氢表雄酮
C.雌二醇
D.皮质醇
2.甲肝神经兴奋时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这是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3.在环境温度低于30℃,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不感蒸发
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11.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蕈碱样有关的是
A.心脏活动加强
B.支气管痉挛
C.胃肠道活动减弱
D.瞳孔扩大
12.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减少肺的弹性阻力
D.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E.脂质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13.下列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
A.葡萄糖
B. 6-磷酸葡萄糖
C. 1-磷酸葡萄糖
D. 1,6-二磷酸果糖
E. 5-磷酸核糖
28.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是指表多个氨基酸
C.多个密码子可代表同一氨基酸
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不严格配对
E.所有生物可使用同一套密码
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组DNA技术常用工具酶的是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全文解读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全文解读

2021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全文解读2021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全文下载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本试卷满分为300分,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Ⅳ考查内容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

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021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完整版

2021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完整版

2021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完整版发布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一、生理学01.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02.细胞的基本功能1. 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03.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04.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24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4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4考研西医综合大纲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代谢与能量转化
酶与酶动力学
生物膜与细胞通讯
基因结构与表达
二、细胞生物学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信号传导与调控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三、遗传学
基因与染色体
遗传变异与突变
遗传学与人类疾病
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应用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
四、免疫学
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免疫学与疾病
免疫检测与免疫治疗
免疫与疫苗
五、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
炎症与组织损伤
免疫性疾病与变态反应
代谢性疾病与内分泌失调
肿瘤生物学与癌症
六、药理学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药物靶点与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治疗与药物副作用
药物代谢与个体差异
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七、临床医学基础
医学伦理与法律
临床诊断与病史采集
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医学影像学与临床辅助检查
临床病理学与病因学
八、特种医学与医学技术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控制医学遗传学与遗传咨询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医学统计学。

西医综合大纲

西医综合大纲

西医综合大纲
西医综合大纲是指西医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西医学的基本
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

西医综合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解剖学: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器官的位置、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
知识。

2. 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调节机制等。

3.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包括病因、病理变化、病理生
理等。

4.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特性、病原性及其与人体的关系。

5.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6. 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临床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临
床实践。

7. 医学伦理学:研究医学伦理道德原则、医患关系、医学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8.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以及疾
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西医综合大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全面系统的西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知识将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定
合理治疗方案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7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Ⅳ考查内容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一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基础医学约60%(其中生理学约2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病理学约20%)临床医学约40%(其中诊断学约30%;外科学总论约10%)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III 考查内容一、生理学(一)绪论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的三个水平;生命的基本特征,兴奋、抑制和兴奋性等概念,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的传导及传递,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及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三)血液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生理性止血,血型与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评定、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和储备,心音产生的原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征,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决定血流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测定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微循环的组成及其通路。

组织液生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影响因素。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器官循环的生理特点。

(五)呼吸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原理及有关概念,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肺换气的动力、过程及影响因素,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及化学因素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和电生理特性。

消化液分泌的步骤和主要生理作用,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分泌调节,咀嚼和吞咽。

胃液的性质、成份、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作用和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

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小肠液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小肠的运动形式。

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大肠内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和途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机体的能量来源、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和原理。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

体温的概念及正常体温的波动,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肾脏结构的特征,肾血流的调节。

肾脏的泌尿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尿液浓缩和稀释,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血浆清除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其生理意义。

尿的排放过程。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和一般生理特征。

眼折光系统的折光原理,简约眼的概念。

人眼调节的三方面因素,近视、远视和散光眼的成因。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和视觉二元学说的依据,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确定视力的依据,视野、暗适应和明适应的定义。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鼓膜和听小骨的增压效应,,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咽鼓管的功能,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

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器和适宜刺激,前庭器官受刺激时引起的反射。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受器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导兴奋的特征和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突触的结构和分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原理及特征,突触的可塑性。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神经递质和受体。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脊髓在感觉功能中的作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投射特点和生理功能,大脑皮层在感觉分析功能中的作用,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内脏痛的特点和牵涉痛产生的原理。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

脊髓的整合功能,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小脑的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

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觉醒与睡眠。

(十一)内分泌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分类、作用的方式,及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和原理,激素的受体,第二信使学说和基因表达学说。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其分泌的调节。

应激反应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十二)生殖男性生殖: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生精作用、内分泌作用和功能调节。

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作用、雌激素的作用、孕激素的作用。

月经周期。

妊娠:受精、着床、胎盘及其激素。

分娩与授乳。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的调节,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维生素与辅酶。

糖蛋白与寡糖链的功能,蛋白聚糖及功能,糖脂及功能。

(二)物质代谢与调节糖的无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

乳酸循环。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生物氧化的特点。

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胞浆中NADH的氧化。

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

胆固醇的转化。

胆固醇酯的生成。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

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核苷三磷酸的生成。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相互联系。

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汁酸代谢,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三)生物信息的传递与调控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遗传密码。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理及生物学意义。

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的概念,后基因组学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PCR、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DNA测序、生物芯片、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

基因克隆的工具酶。

基因克隆的载体。

基因克隆的一般过程。

克隆基因的表达。

基因工程的意义。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基因诊断的内容与基本策略,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

基因治疗的概念、分类及总体策略,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和应用。

三、病理学(一)细胞与组织损伤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