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文言词语归类一、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词: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4、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5、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不够)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8、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9、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10、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11、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三、一词多义1、乃: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2、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记)3、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4、遂:遂迷(终于);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5、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6、之: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代这件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处处志之(助词,协调音节,无意义,不译。
)7、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8、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9、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10、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四、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4、(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5、(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五、一义多词:1、都: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2、沿着、顺着:缘溪行--便扶向路3、于是、就: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4、邀请: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六、七个成语: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桃花源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原⽂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者:陶渊明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
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huò)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着(zhuó),悉如外⼈。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xián)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yì)⼈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yù)云:“不⾜为外⼈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jì),⾼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问津者。
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靠捕鱼为⽣。
(⼀次渔⼈)沿着⼩溪划船,往前⾏,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桃花林,溪⽔两岸⼏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对此感到⾮常惊异。
(渔⼈)⼜向前划去,想⾛到那⽚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发源的地⽅没有了,(在那⾥)便看到⼀座⼭,⼭边有个⼩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就舍弃船上岸,从⼩洞⼝进⼊。
起初洞⼝很狭窄,仅能容⼀个⼈通过。
渔⼈⼜向前⾛了⼏⼗步,⼀下⼦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地,美好的池塘,桑树⽵林之类。
中学考试常见诗文中的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整理收集2

中学考试常见诗文中的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整理收集2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茴列传》)宣言一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
【古义】公开扬言。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学者一一【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
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往一一【今义】过去。
【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殷勤一一【今义】热情而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因为一一【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古义】于是写作了。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从而一一【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一一【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从事一一【今义】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
【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毛遂自荐》)地方一一【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
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一一【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一一【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感激一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i me a n dAl gs e i ri n g《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1、通假字:便要还家2、一词多义:(1)①便舍船,从口入 动词,舍弃 (2) ①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②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②寻向所志 名词,(所作的)记号(5(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第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第二个是于是的意思(6) 为 (7)之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当做,作为 ①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让、给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把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指这件事.3、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悉,全. 咸,全. 皆,都缘溪行——便扶向路 沿着,顺着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请4、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今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不足仿佛b ei n g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多指味道鲜美 ②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③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④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5、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2.省略句:(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2)( )便舍船,从口入。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4)(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所从来。
( )具答之。
(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序,依次写了:1.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垂髫:指小孩要:同“邀”邀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2.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3.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桃花源记一词多义归纳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2.复前行欲穷其林.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4.问所从来.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6.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7.便扶向路.古:沿着顺着.今:扶持.8.诣太守说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9.欣然规往.古:计划.今:规则成例.【一词多义】1."乃"“见渔人乃大惊”的“乃”作“是”讲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乃不知有汉”的“乃”作“竟”解表示出乎意料.【古今异意】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一词多义: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志:做标记处处志之做的标记寻向所志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为:当作以捕鱼为业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一义多词:悉、并、具、咸、皆不知有汉”的“乃”作“竟”解表示出乎意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知识总结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知识总结21.桃花源记一、通假字1.便要还家通,。
二、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味道)新鲜。
2.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条件改变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
今义:不充足。
三、一词多义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2.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3.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4.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5.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6.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后遂无问津者。
.四、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
.五、同义词(翻译)沿着缘溪行。
.便扶向路。
.悉如外人。
.都;并怡然自乐。
.全咸来问讯。
.皆叹惋。
.22.短文两篇一、古今异义词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形状、形态。
2.谈笑有鸿儒古义:。
.今义:鸿雁,指书信。
二、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
.2.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
..6.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
.23.核舟记一、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
2.诎右臂支船通,。
3.左手倚一衡木通,。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
二、古今异义词1.高可二黍许古义:。
.今义:可以。
2.其两膝相比者古义:。
.今义:比较,对比。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
.八分有奇。
.2.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3.为中轩敞者为舱。
.为宫室。
.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短文两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不蔓不枝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不蔓不枝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香远益清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例句:香远益清古今异义词1.(亭亭净植)植:立今:种植2.(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2.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3.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4.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5.鲜:少(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6.直:挺立(中通外直);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陋室铭》古今异义:1.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2.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3.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4.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5.鸿:古义(大,渊博)今义(多指鸿雁,书信)6.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5.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倒装句1.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教师版)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浔阳柴桑人。
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主要作品有:《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有关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一、重点词语积累1、字词积累缤纷bīn 豁然huî俨然yǎn 阡陌qiān 垂髫tiáo怡然yí邑人yì间隔jiàn 叹惋wǎn 便要还家yāo郡下jùn 诣yì遣qiǎn 刘子骥jì2、重点实词(1)缘溪行(沿着、顺着)(2)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错杂的样子)(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4)豁然开朗(宽阔明亮的样子)(5)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7)阡陌交通(田间小路)(8)鸡犬相闻(听到)(9)悉如外人(全、都)(10)咸来问讯(都)(11)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13)皆叹惋(感叹、惋惜)(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16)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17)诣太守(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8)寻向所志(以前)(19)遂迷(终于)(20)欣然规往(计划)(21)未果(实现)(22)后遂无问津者(渡口)(23)乃不知有汉(竟然)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4、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食物新鲜,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5、词类活用(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2)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3)欲穷其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4)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6、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2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3)舍便舍船(动词,舍弃、离开)屋舍俨然(名词,房屋)7、成语积累(温馨提示:以下先解释原文意思,后解释现用意义)世外桃源:晋代陶渊明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
词类活用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做标记,动词.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子)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中: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多词一义
文中出现了三对词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词类叫做多词一义.有:'便要还家",“要”(通假字)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都是"邀请"的意思;"缘溪行”,“缘”与“便扶向路”,“扶”都是“沿着”的意思;“悉如外人”,“悉”和“咸来问讯”,“咸”,还有“皆出酒食”,“皆”都是“都”的意思."不足为外人道也",“道”与“此中人语云”,“语”都是“说”的意思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叹惋
3)咸:咸来问讯
4)并:并怡然自乐
5)具:具答之
沿------1)缘:缘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闻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